總體概況
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玉皇山北,,九曜山東。主峰海拔101米,,林木繁茂,。南屏山是九曜山的分支,此山山峰聳秀,,怪石玲瓏,,棱壁橫坡,宛若屏障,。因地處杭城之南,,有石壁如屏障,故名南屏山,。
山巔主峰慧日峰海拔131米,由二疊系石灰?guī)r構(gòu)成,。山體多峭壁,、空穴,,石景頗多,尤以北麓“南屏晚鐘”一景稱勝湖上,,,,即指凈慈寺傍晚的鐘聲。是“西湖十景”之一,。山上有多處古代摩崖題刻和佛教古跡留存至今,。林木以櫟、松為主,。舊時山麓多佛寺,,一名佛國山。此處有史跡近10處,。
主要景點
凈慈寺:凈慈寺位于南屏山慧日峰下,,面向西湖,為杭州著名叢林寺院,。五代吳越忠懿王錢弘俶于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創(chuàng)建。初建時,,名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潛禪師入寺,由他首先開壇說菩薩戒,,署號為慈化定慧禪師,,并由吳越王賜紫伽黎,,成為凈慈寺開山祖師。道潛禪師道行較高,,各地僧眾來寺參學(xué)者,,常在500人以上。后周顯德二年,,道潛向錢弘 俶提出請求,將黃妃塔下地宮內(nèi)的金銅羅漢十六尊移置凈慈寺,,錢弘俶也夢見十六尊者要求隨道潛入寺,,以為靈驗,故又加道潛師號應(yīng)真,,所建羅漢殿亦稱應(yīng)真殿,。五代高僧貫休所畫的十六羅漢圖,后人稱為“十六應(yīng)真像”,今存杭州碑林,。道潛于宋建隆二年(961年)圓寂后,,吳越王從靈隱寺請延壽禪師主慧日永明院,為凈慈寺第一代住持,。道潛和延壽都研習(xí)修持法眼宗,,該宗是佛教禪宗五家之一,創(chuàng)始人文益禪師(885——958年)出生杭州余杭,,他吸收佛教禪,、律各宗,融云門,、曹洞禪法自成“家風(fēng)”,,并著有《宗門十規(guī)論》。文益死后,,南唐中主李璟追謚他為大法眼禪師,,故后人稱為“法眼宗”。延壽禪師住持凈慈寺15年,,有弟子1700人,,并在寺內(nèi)建造東西兩閣,廣集各宗精通教義徒眾,,研討佛學(xué),,著《宗鏡錄》百卷,全書80余萬言,,是佛教界有名的經(jīng)典著作,。由于《宗鏡錄》是在永明院演法堂定稿,故將該堂改名為宗鏡堂,,延壽為法眼宗三世祖師,,名揚海內(nèi)外。高麗國王聞訊后,,特遣使臣送來禮品,,派國僧36人前來求法。法眼宗教法傳布國外,。延壽于宋開寶三年(970年)奉吳越王錢弘俶之命在月輪山建造六和塔鎮(zhèn)潮,。延壽是杭州佛教的杰出人物,他圓寂后,,宋太祖加謚為“智覺禪師”,,后人以寺名稱其為“永明禪師”,稱其塔為“永明祖塔”,。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凈慈寺改稱壽寧禪院,,建炎二年(1128年)改為凈慈禪寺,紹興十九年(1149年)改為凈慈報恩光孝禪寺。嘉泰四年(1204年)凈慈寺大火,,除山門外,,余均灰燼。
宋嘉定三年(1210年),,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凈受法,住持建康(今南京)清涼寺,。后兩度來杭住凈慈寺,。如凈原在雪竇寺出家,從智鑒學(xué)法,,為杭州高僧真歇清了兩傳弟子,,參學(xué)臨濟,得法于曹洞,,成為一代宗匠,。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高僧永平道元(1200——1253年)兩次入宋,得如凈授法,,回國后傳曹洞宗,,奉如凈為日本曹洞宗祖師。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凈慈寺焚毀后,,經(jīng)古田德后土,、、愚及至慧,、方山文寶等禪師悉心策劃,,先后修建了觀音殿、大殿,、羅漢殿,、法堂等,并重建山門,,恢復(fù)舊貌,。
明洪武、正統(tǒng)兩朝,,凈慈寺又遭火災(zāi)損失嚴重,。先后由住持法凈、宗妙募資修復(fù),。清康熙五年(1666年)將原建在大慈山下的永明祖塔遷建于凈慈寺東,,門額為“極樂世界”。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時題“凈慈禪寺”額,。四十四年(1705年)山門及鐘樓被焚,。四十六年(1707年)修復(fù),至四十九年告竣,康熙制“重修凈慈寺”碑文,,立石于寺前,,并建“御碑亭”。雍正八年(1730年)重修萬工池,、永明塔院等處,。乾隆九年(1744年)寺宇重修,十六年(1751年)乾隆游寺,,題“正法眼藏”匾額,。太平天國期間,寺被焚毀,。清同治后,,略有興建并未復(fù)原。民國時期寺僧陸續(xù)募修,,漸具規(guī)模,,大雄寶殿是民國21年(1932年)開工,25年(1936年)落成,,翌年陰歷四月初八(浴佛節(jié))開光,,殿高9丈6尺,長7楹,,闊5楹,。抗日戰(zhàn)爭,,日寇侵杭,,殿宇摧殘破損不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該寺又經(jīng)多次修繕,。1955年曾全面整修,1959年又整修大殿并在殿西建濟祖殿,,天王殿前建有“南屏鐘聲”碑亭,。“文化大革命”時,,該寺一度被占,,有所損毀。后落實政策,,發(fā)還寺產(chǎn),。1982年凈慈寺劃歸市佛教協(xié)會管理后,第一期工程整修了后大殿,、客堂,,第二期工程整修了金剛殿,,南屏晚鐘亭、御碑亭,、運木古井及照壁,,1985年竣工。
1984年12月14日,,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為報答祖庭恩德,,捐贈3千萬日元,由杭州制氧機廠鑄造大梵鐘一只,,大小與明代時相同,,作為中日友好的紀念。銅鐘高3.6米,,直徑2.3米,重1萬余公斤,,造型古樸,,外面鑄有大乘法蓮華經(jīng)共6.8萬余字,每敲一下,,余音2分鐘之久,。出凈慈寺,前有一碑亭,。
南屏晚鐘碑亭:在凈慈寺前,,為四石柱攢尖頂方亭?!段骱尽肪砭牛涸谀掀辽絻舸人虑?,舊稱南屏?xí)早姡滴跞四晔プ嫒驶实塾}十景,,改南屏?xí)早?,建亭其處?!逗奖阌[》卷七:在寺門,,面臨萬工池。宋陳清波,、張擇端,,明戴進俱有南屏晚鐘圖,圣祖御書四字,,為十景之一,,恭摹勒石建亭于此。今亭一九八六年建,,有亭無碑,。2002年立碑于亭中,。
凈禪師塔:出凈慈寺后門石板小道的東側(cè)是如凈禪師之塔。據(jù)說如凈大師系日本曹洞宗派之師,。至今每年還有日本曹洞宗派的弟子來此朝拜,,這在日中友好活動上有一定的意義。往西,,但見林木茂密,,此處景色燦爛鮮妍,無數(shù)石峰和洞壑隱于林下的草際,,重重疊疊,,觀古藤滿枝、荊棘遍地,,使人感到深不可測,,真有深山野岙之感。
蓮花洞:在南屏山凈慈寺后,,沿寬約50厘米的小道盤旋西行不遠即見,。蓮花洞屬地表石灰?guī)r經(jīng)長年溶蝕后形成之溶溝?!段骱斡[志》卷三:“巧石層敷,,若芙蓉之燦爛?!薄秲舸人轮尽肪硎骸岸礋o頂,,直似屏風(fēng),曲折可導(dǎo)人委宛入觀耳” ,?!吧徎ǘ础保硕从忻麩o實,,直似屏風(fēng),,曲折可觀,此處為延壽師講蓮花經(jīng)的地方,,也是講“蓮花經(jīng)”處,,但見四周的石峰多變,紋理豐富,,尤其是巖石前后重疊層次之間,,玲瓏剔透,更顯秀氣,。主峰摩崖上刻有“蓮花洞”三字,,至今尚清晰可見。旁有散落的塔頂及塔基石構(gòu)件,,仿佛告訴你這里曾經(jīng)擁有的輝煌,。
石佛洞:在南屏山蓮花洞右側(cè),,屬石灰?guī)r溶溝?!秲舸人轮尽肪硎骸皟墒鄪A如龕,,內(nèi)鐫石佛二像。其左壁胡中丞宗憲刻大楷書‘寰中天室’四大字,,徑一尺二寸,。這是一處三面環(huán)護著石壁的石窟,中壁有三尊石佛,,頂有火焰頭紋光,,上有摩崖,字已不清,。石佛頭部原被毀,,現(xiàn)重塑于80年代初。左壁“寰中天室”題刻外,,右壁上也有元代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的題詞,,因巖壁風(fēng)化,字跡難辨,,只隱約可見“恍然夢境”、“平步飛騰”數(shù)字,?!板局刑焓摇鄙弦灿腥鹗穑^像已毀損,,只存基座,。往上為法華臺,或名雨花臺,。由于它拔地數(shù)仞,,巍然特立,故又名獨秀峰,。
少林摩崖題刻:位于蓮花洞上方,。“少林巖”相傳系嵩山少林寺禪師云游至此面壁入定之處,。上刻大楷書“少林”二字,,徑達三尺,今猶存,,系宋樓鑰書(樓鑰自號為玫主人,,故“少林”二字之旁落款為“玫瑰”)。明朝時洞口原有“居然亭”,,據(jù)史料記載居然亭在凈慈寺后,?!逗奖阌[》卷七:在蓮花洞前,明嘉靖間,,刑部照磨張文仁為紹興守洪珠筑,,取朱子“一日茅棟成,居然我泉石”句為顏,。今已不存,。往西還有高士塢,現(xiàn)無處尋蹤,。
歡喜巖:在南屏山慧日峰下,,從蓮花洞一直右行即是?!段骱尽肪砦逡跺X塘縣志》:“兩石離立相對,,望若老翁邂逅狀,其一巨首如戴笠,,頷下鏤小佛像,,眉睫剝落,崖上題名漶滅不可辨矣,?!爆F(xiàn)可見三尊小石佛,頭部已毀損,,基座及頭飾清晰,。
幽居洞:從南屏俱樂部入口右行至山脊,可見一埋設(shè)水管的小道盤旋而上,,此處門若垂簾,,亦名幽居洞,俗稱仙人洞,?!逗奖阌[》卷七:“相傳葛仙翁修煉之所。中可布兩席,,有摩崖艮卦及損卦辭,,皆隸書,字徑六寸,,左有小石門,,傴僂而上,可登琴臺,。今在小有天園,。” 凹洞下可見“南枝”,、“壬申”,、“鳥啼”等字樣,。左有小石門,可慢慢而上,,到達上面即是朱元璋(米沛)所書的“琴臺”,。琴臺據(jù)史料記載,在南屏山小有天園家人卦旁,。行書,,字100厘米,米芾書,。今遍尋不見,。
周昌題書:在南屏山家人卦旁。摩崖正書(南山之隈,,白石巍巍,。上有丹崖,下有琴臺,。彌天然師,,與我游哉。勒名石堅,,庶播將來,。至正甲午仲春,吳興周昌書于南屏石壁),。今遍尋不見,。
家人卦:幽居洞往西,便是最著名的“右司馬溫公”的“家人卦”,。摩崖題刻,司馬光隸書,,“家人卦”縱七尺四寸,,橫六尺,隸書十二行,,行十七字,,徑五寸(家人:利女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nèi),,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象曰:風(fēng)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初九,,閑有家,。悔亡,,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此處巖石寬廣,,每字約十余厘米直徑,字跡大體可辨,。旁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牌,。家人卦旁有“南屏摩崖多”等字樣,余字不可辨,。后有大片石林,,但無摩崖痕跡。
家人卦之后原有“樂記”,?!皹酚洝睋?jù)史料記載,隸書分10行,,字27厘米(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至舉而錯之,天下無難矣),。今已不存,。另有“中庸”,原在《樂記》后,。隸書分10行,,字27厘米[子曰道不遠人至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家人卦》,、《樂記》,、《中庸》三篇書法,《武林舊事》記系唐人書,,后人添刻司馬光書,。司馬光父司馬池于宋康定元年(1040年)任杭州知府,封溫公,。司馬光于寶元初(1038年)中進士甲科,,因父在杭,來杭省親,,文為光代作,,此段摩崖大抵是司馬池守杭時所刻?!断檀九R安志》也稱溫公書],。今亦不存。
在“家人卦”的左旁石峰上還有“南山亭”(約長80CM×寬30CM)三字,。在巖隙處有“叱石崩云”四字,,今已不存。另有50CM×25 CM,、55CM×65 CM,、30CM×40 CM摩崖,字已不可辨,。
僅見一斷裂古碑(長150 CM×寬80CM×厚18CM),,刻有花紋,字已不可辨,。另有古建筑石柱散落地上,。
一路上蕨類植物遍及,盤根錯節(jié)的油麻藤狀如屏風(fēng),,參天大樹隨時可見,。在尋訪遺跡的當兒,突見一山鷹掠空而過,,松鼠靈活地在枝頭跳躍,,喜鵲不停地鳴叫,,似乎也在歡迎我們的探幽,。最讓人驚奇的是,據(jù)巡山的管理員稱,,在泥路上清晰可見的一個個腳印,,居然是野豬留下的。
沿崎嶇山道,再往上西行,,穿鐵絲網(wǎng)往上有一大片石林,,即“慧日峰”,又有荔子峰之稱,。它是南屏山的主峰,,是杭州名剎之一凈慈寺的坐山,它峰巒聳秀,,神瑛清瑩,,怪石凌尋,兀突不平,?;廴辗迥ρ骂}刻于南宋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十一月刻題。今已不存,。
一路右行,,接游步道(近期將修筑南屏山至九曜山900米山景游步道與太子灣接通),山下便是太子灣二期工程流水餐廳,、聽濤居及旱地雪橇的所在地,。我們的設(shè)想是:此處景點的立意是返樸歸真,要迎合人們回歸大自然的意愿,,要造就深山野岙之景,,所以一是先用路石溝通各個景點;二是對各景點稍加整理,;三是各景點設(shè)立說明牌,;四是各路口設(shè)立指路牌。
在南屏,、雷峰一帶舊有孫太初別業(yè),、黃汝亨讀書處、虞淳熙的讀書林,、李流芳的南山小筑,、包涵的南莊、僧廣衍的藕花居等園林,。這一帶峰巒聳秀,,怪石玲瓏,奇樹參云,,幽簧無數(shù),,早晚可聽南屏鐘聲,晴雨可賞西湖景色,。滿湖荷花“香世界”,,一山煙云“淡墨圖”,,是讀書吟詩的好地方。湖畔舊有鶴渚,,原是孫太初蓄鶴處,,荷渠常綠,煙湖空碧,。虞淳熙“鶴渚天高杳不聞,,行鷗浴鷺各紛紛”,說的就是這里,。今均不存,。
元末明初的名儒雅莫維賢亦筑室于慧日峰下,稱南屏別墅,。莫“好學(xué)能詩,,雅尚標致”,洪武初為杭學(xué)訓(xùn)導(dǎo),,原居靈竺間,,繞其房舍遍栽杏樹,名杏園,。后移慧日峰下南屏別墅,,與騷人摯友詠吟其中,時人稱其莊為“小輞川”,。南屏別墅臨西湖,,傍南屏,青簾搖曳杏花之中,,水軒面對千頃芙蓉,,竹里幽齋深藏,橋邊紫苔野色,,呈現(xiàn)出一派處士家居風(fēng)態(tài),。今均不存,。
夕照山:南屏山的支脈,又稱雷峰,,海拔48米,,二疊石灰?guī)r構(gòu)成,。因昔郡民雷就之所而得名,,此峰眾山環(huán)繞,,是凈慈寺的案山。此山因吳越國王錢弘俶為其妃黃氏所建黃妃塔及西湖民間故事“白蛇傳”相關(guān)而盛名天下,,是西湖十景“雷峰夕照”的所在地,。此處有史跡雷峰塔遺址、青云巖,、白云庵遺址等,。
塔因地處吳越國杭城西關(guān)外雷峰上,稱西關(guān)磚塔,,俗稱雷峰塔,。舊亦有稱黃妃塔、王妃塔,。為磚木結(jié)構(gòu)閣式塔,,八面七層。塔系吳越國王錢俶之妃黃氏因奉藏佛螺髻發(fā)及佛經(jīng)而建,?;I建于北宋開寶五年(972年)之前,竣工在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塔以磚石為芯,,外有木構(gòu)檐廊,重檐飛棟,,洞窗豁達,。內(nèi)壁八面鑲嵌《華嚴經(jīng)》石刻,塔下相傳供奉過16尊金銅羅漢,。北宋宣和年間(1119至1125)遭戰(zhàn)亂受損,,南宋重修為八面五層。元代,,雷峰塔景況猶盛,。明嘉靖間(1522至1566),塔木構(gòu)檐廊毀于兵燹,,僅存塔芯,,赭色磚塔,頹然蒼老,,別具風(fēng)情,。與西湖對岸寶石山上亭亭玉立的保俶塔喻為“保俶如美人,雷峰似老衲”,。
清代,,塔外廓木廊仍未恢復(fù),依舊為殘存之赭色磚塔,??滴跄涎矔r題額“雷峰西照”。雷峰塔知名度之高,,與中國民間廣為流傳之神話故事《白蛇傳》密切相關(guān),,故事中女主人公白蛇化身白素貞,被法海和尚禁錮塔內(nèi),。清后期,,塔因年九不修,,又因迷信者盛傳塔磚能辟邪宜男,盜挖者日增,,塔基開始削弱,,清末民初期間為保證古塔景觀,當局曾筑墻護塔,,但挖磚者仍屢禁不絕,。民國十三年(1924年)九月二十五日(夏歷八月二十七日)下午一時四十分,塔終因塔磚盜挖過多,,加以塔址附近汪莊造屋打樁引起之巨大震動而轟然倒坍,,當時杭州市民聞訊爭往觀看,萬人空巷,?!兑磺腥鐏硇拿孛苋砩崂麑毢D印陀羅尼經(jīng)》經(jīng)卷等珍貴文物真形顯露。自此之后,,西湖十景也因雷峰塔的消失而殘缺經(jīng)年,。
1999年7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重建雷峰塔,、恢復(fù)“雷峰夕照”景觀的決定,成立了省“雙景”協(xié)調(diào)小組及辦公室,。
2000年12月26日,,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奠基。
2001年3月11日,,對雷峰塔遺址和地宮的發(fā)掘,,出土了包括吳越國純銀阿育王塔、鎏金龍蓮底座佛像等在內(nèi)的一批精美的文物珍品,,轟動了海內(nèi)外,。
雷峰新塔,由清華大學(xué)建筑學(xué)院設(shè)計,,建造在雷峰塔原址上,。新塔五面八層,依山臨湖,,蔚然大觀,。新塔臺基以下兩層(包括地下的一層),平面呈八角形,。臺基周邊,,裝飾有漢白玉雕制的石欄桿,臺基以上,,塔身聳立,,外觀五層,,其中第一層內(nèi)部實際分上下兩層,只是外觀上檐屋面較高,,呈現(xiàn)為一層,。
雷峰新塔各層屋面都覆蓋銅瓦,每個轉(zhuǎn)角處設(shè)銅斗拱,,飛檐翼有下懸掛銅制的風(fēng)鐸。新塔塔身的二層以上,,每層都有外挑平座,,平座設(shè)欄桿,繞塔而成檐廊,,可供游人登塔賞景,。
新塔通高71米,其中臺基高9.8米,,塔身高45.8米,,塔剎高16.1米。新塔臺基占地面積達3133平方米,,塔身建筑面積295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089平方米。體量上,,新塔臺基對徑為60米,,邊長為2334米,周長為186.72米,;副階對徑為35.25米,,邊長為13.43米,周長為107.41米,;塔身對徑為28米,,邊長為11米,周長為88米,。
10月25日上午在雷峰塔景區(qū)舉行了隆重的重建落成典禮,;當晚,傾情上演了“雷峰夕陽“音樂大典,。
10月28日上午,,又舉辦了雷峰塔佛螺髻發(fā)舍利供奉法會。
雷峰塔新塔是繼承與創(chuàng)新,、歷史與現(xiàn)代,、自然與文化完美結(jié)合的典范。為切實保護好地下珍貴遺址,,充分展示雷峰古塔的獨特風(fēng)采,,對古塔遺址實行玻璃天棚覆蓋,,使古塔重生新塔,新塔彰顯古塔,,創(chuàng)下了中國古塔遺址原地保護的全國第一,;新塔采用鋼架結(jié)構(gòu)作支撐,主梁跨度達30余米,,創(chuàng)下了傳統(tǒng)古塔采用現(xiàn)代鋼結(jié)構(gòu)支撐的全國第一,;新塔裝飾物全部采用以銅為主體的金屬材料,并以化學(xué)腐蝕工藝再現(xiàn)了當年雷峰塔別具一格的彩繪藝術(shù),,創(chuàng)下采用銅件最多,、銅飾面積最大的全國第一;由于采用鋼結(jié)構(gòu)作支撐,,塔內(nèi)窨大大增加,,視野更加寬闊,創(chuàng)下了塔類建筑中塔內(nèi)使用窨最大的全國第一,;雷峰塔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塔”,,新塔內(nèi)精妙絕倫的文化陳設(shè),使雷峰塔內(nèi)的內(nèi)涵更豐富,、意境更深遠,,創(chuàng)下了塔類建筑中文化內(nèi)涵最為豐富的全國第一。
白云庵:在南屏山下雷峰塔遺址西側(cè),?!段骱轮尽肪戆耍轰魣@,明末為白云庵,,歲久圮,,清雍正間郡人汪獻珍重加葺治,易名慈云,,增構(gòu)亭榭,,雜蒔花木,沿堤為橋,,以通湖水,。乾隆二十二年高宗臨幸,賜名[漪園],。咸豐間 (1851--1861)毀,。光緒二十二年(按:有記載為二十三年)杭州著名藏書家[八千卷樓]主人丁松生重修,并增塑月下老人像,?!缎挛骱斡[志》:園中水木清華,交映紺碧,天光云影,,絕底明漪,。寺后叢植萬花,濃淡相間,。山石犖確,,堆疊玲瓏,而一徑通幽,,別成風(fēng)景,。棋枰琴榻,位置得宜,,左祀月下老人,。清末,白云庵曾為浙江革命黨人秘密集會場所之一,,白云庵主持得山和尚及其徒意周,,在革命黨人影響下,,參加革命組織,。孫中山、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等,都曾到過白云庵,。辛亥革命后,,褚輔成任浙江省民政長時,曾撥圣因寺在海寧縣之寺產(chǎn)田地二百余畝充白云庵基金,,主持意周堅不接受,。抗日戰(zhàn)爭杭州淪陷時,,白云庵又作為掩護游擊隊員處所,,后被日軍發(fā)現(xiàn),意周外逃,,庵遭拆毀,。今重建于雷峰塔景區(qū)內(nèi)。
蘇家山:蘇家山在夕照山的東面,,有史跡“凌風(fēng)關(guān)”,,“晚香節(jié)亭”,西湖之水匯于其下,,此處天造地設(shè),,極湖山之美,因高就下,,風(fēng)景實是壯觀,。今已不存,。建議恢復(fù)“凌風(fēng)關(guān)”和“晚香節(jié)亭”。
九曜山(車至花港公園下):在南屏山西,,海拔198米,,與南屏山同一山體,山上曾有九曜星君殿,,故名,。據(jù)《西湖游覽志》卷三記載:“九曜山與赤山聯(lián)屬,舊有九曜星君殿,?!爆F(xiàn)山下建有太子灣公園。曾是南宋莊文,、景獻兩位太子的攢園,,故稱太子灣。位于西湖西南角,。公園總面積80.03公頃,,為西湖南線新建的一處蘊含鄉(xiāng)情野趣和夢幻色彩的大型公園。多次舉辦郁金香花展,,已是杭城頗富盛名的婚慶服務(wù)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