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桂東八面山自然保護區(qū)地處羅霄山脈的中南段,, 東連湘贛邊界和萬洋山和諸廣山,,南抵洪水山,地理坐標為東經113度48分 -113度51分 ,,北緯25度57分 -26度03分 ,。總面積為六萬多畝,,位于湖南省桂東縣境內的西北部,,西與資興交界,東與四都鄉(xiāng)毗連,,南與青山鄉(xiāng)接壤,。有林面積四萬多畝。距桂東縣城76公里,。
八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10974公頃,,其中核心區(qū)面積3137公頃,緩沖區(qū)面積2141公頃,實驗區(qū)面積5696公頃,。保護區(qū)位于湖南省桂東縣境內,范圍在東經113°37′39″—113°50′08″,,北緯25°54′02″—26°06′59″之間,。東以海拔1724米峰為起點向南沿山脊線經1666.8米,、1617米峰至流源鄉(xiāng)芳村,向東南至四都鄉(xiāng)新龍村,、雙溪村,,經1034.8米、1530.8米,、1734.5米,、1206米、1077.8米,、1084.5米,、906米、1403.9米峰至四都鄉(xiāng)東水村,、文閣村宋坪國有林場八面山分場,、青山鄉(xiāng)上游村、鄉(xiāng)羅家村,、青山鄉(xiāng)青峰林場,;南界經1299米山峰沿江至青山鄉(xiāng)彩洞村,;西界經1435.9米,、1666.9米峰至資興市連坪鄉(xiāng)成康村,再經1669.9米,、1674.2米,、2046.8米、1714.9米峰至資興市連坪鄉(xiāng)金塘村,、資興市天鵝山國有林場,、青市紅星村、資興市煙坪鄉(xiāng)頂寮村,;北界沿山脊線經1651米峰,、齊云亭、1679米山峰至株洲市炎陵縣龍渣鄉(xiāng)雙奎村,,再向東至株洲市炎陵縣平樂鄉(xiāng)平樂村止,。
八面山是以縱谷脊嶺為主的中山地貌, 低海拔860米,,高主峰為2043米,。高山聳峙,,氣勢雄偉,層巒疊嶂,,林海蒼茫,,以“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而聞名,。 清代桂東知縣洪鐘的詩《過八面山》描:“峭壁萬仞鬼斧劈,鳥道飛懸不盈尺,。驅走怪石開鴻蒙,,奇幼天生倚空碧。一峰未過一峰橫,,上天入淵心擔驚,。饑鷹掠人晝厲吻,哀猿嘯侶夜深鳴,。平生游歷境不到,,疑汝鑿開混沌竅。胸中五岳森崢嶸,,對此何能夸奇奧,。百里雷封萬笏山,青驄黃綬白云間,。但愿五都厚風俗,,人心人面莫與此山竟孱顏?!卑嗣嫔降捏@,、險、奇可見一斑,。
八面山自然保護區(qū)現在地貌格局的形成是在內外營力共同作用下,,經歷了漫長地質歷史過程的結果。深受其所處區(qū)域的地殼運動,、地質構造,、巖石性質和外力作用控制和支配。在地質時期中,,正處于南嶺東西構造帶和羅霄山脈南北構造帶相互干擾,、相互交叉和重疊的區(qū)域;它主要里東,、印支,、燕山新構造等歷史運動。這里從震旦系至志留系長達四系的地質地史時期曾是片海洋,位于湘中,、湘東南“華夏古陸”的邊緣古海槽沉積區(qū),,志留紀末,加里東造山運動,,海水退卻,,隆起為陸。表現為大面積的上升運動,。中三迭紀末的印支運動,,表現為強烈的擠壓,產生長約45公里的水口――八面山一帶的S狀旋卷構造,。中侏羅紀末發(fā)生的燕山運動,,表現為明顯的斷塊運動形成了近南北向的褶皺山。燕山運動后,,構造運動以間歇性抬升剝蝕夷平,,造成現在所見的海拔1000米以上五級剝夷面,形成八面山“H”形地貌輪廓的雛型,。晚第三紀開始的新構造運動繼承了燕山運動的特征,,繼續(xù)斷塊上升,且明顯地表現為間歇性和差異性的特點,,使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五級剝夷面上升到現在的高度,,而呈現出現在的地貌的基本輪廓。由于地面流水,、風化和重力作用等外部營力的影響,,形成了現代八面山嶺谷縱橫相間,切割甚深的“U”,、“H”型峽谷的地貌特征,。
八面山自然保護區(qū)屬于南亞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秋溫高于春溫,,區(qū)內年平均氣溫15.8℃,,無霜期240—280天,光照充足,,小氣候變化多樣,,素有“天然空調”之稱。
八面山自然保護區(qū)內海拔800—2042米,, 高山聳峙,,氣勢雄偉,層巒疊嶂,林海蒼茫,,系典型的中亞熱帶濕潤地區(qū),,原始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珍稀瀕危物種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水平高,,溝谷地生長的常綠闊葉林為南嶺溝谷雨林,區(qū)內山中有種子植物146科,,584屬,,1182種,有很多屬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樹種,,如銀杉,、伯樂樹等。大銀杉樹徑達1.34米,,高32米,;密的銀杉群落,五畝內達112株,。另有國家二,、三級保護植物是29種。
八面山自然保護區(qū)內野生動物136種,,其中稀有珍貴野生動物,,數量為湖南第一,有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金貓,、云豹等,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等,,共15種,,動植物生態(tài)渾然天成,至今仍處于原始狀態(tài),,沒有人為改造痕跡,。地貌類型是以縱谷脊嶺為主的中山地貌,低海拔860米,,高主峰2043米,, 山上,千年鐵杉有黃山之秀,,千年古道有華山之險,。石筍千姿百態(tài),有張家界之景,;草原在云霧中時隱時現,,與仙境無異,。還有杜鵑花漫山遍野,相思鳥情滿其間,。 幸存享有植物“熊貓”之稱的“國寶”一一銀杉和中國三大名虎之一的華南虎,,是中國大的生物基因庫,也是中國第一個以華南虎為重點保護對象而設立的自然保護區(qū),,有“動植物王國”之稱,。
八面山自然保護區(qū)的前身是桂東縣宋坪林場八面山分場, 1984年建自然保護區(qū),,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場所)的管理辦法,,并代管區(qū)內兩個農隊,總人口260人?,F有管理干部4名,,護林員20名,林場工人28名,,兩個農隊216人,,其中桃寮隊99人,金銀鋪117人,,為漢族,。人口密度為5.68人/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管理所附近,。兩個農隊有水田173.5畝,,占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的0.27%,居住區(qū)和水田,、旱田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谷中,。目前糧食產量低,不能自給,,每年返銷8.5萬斤糧食,。1981-1984年人均年收入216元。過去為增加糧食產量和經濟收入,,當地農民毀林開荒,、伐木、挖筍,、種香菇等,,造成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動植物資源隨之減少,。保護區(qū)與外界只有一條相通的公路,,距縣城80公里,。
保護區(qū)按功能分區(qū),,劃為核心區(qū)、緩沖區(qū)和實驗區(qū)三個區(qū)域,,核心區(qū)為保護區(qū)的精華,,包含了主要的森林群落類型和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環(huán)境等保護對象。核心區(qū)禁止人為活動,,以使受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有一個不受人為干擾的自然生活環(huán)境,,保護和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緩沖區(qū)位于核心區(qū)四周,,是核心區(qū)和實驗區(qū)這之間的緩沖地帶,,對核心區(qū)起保護和緩沖作用,以擴大和延伸被保護物種的生長和活動區(qū)域,;實驗區(qū)處于核心區(qū),、緩沖區(qū)外圍,為保護區(qū)的經營區(qū),,是提供科研教學,,生態(tài)旅游、經營管理的地方,。
保護區(qū)是新建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自建立保護區(qū)以來,投入建設經費300多萬元,,改造修建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管理分站5個,,在臨近村莊和交通要道共設立固定宣傳牌、指示牌36座,,在核心區(qū)界線上埋設界樁近500個,,維修公路35km;投入補償償資金100多萬元,,對核心區(qū)進行了補償,,使保護區(qū)的道路等基礎建設得到有效改善,林農利益得到基本保障,,有力地促進了保護區(qū)的健康發(fā)展,。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保護區(qū)加強了科研監(jiān)測工作,,與有關科研單位合作,,開展了一系列科研監(jiān)測活動。1999年,,邀請湖南省林業(yè)科學院,、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地質研究所的10多名專家,、教授和林業(yè)局組織的考察隊對自然保護區(qū)進行了綜合考察,;2003年又邀請湖南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湖南師范大學的有關專家、教授和保護區(qū)管理站的技術人員一道進入保護區(qū)進行了補充調查,,增補了大型真菌和昆蟲等考察內容,。同時組織技術人員對保護區(qū)內的珍稀樹種和重點保護對象進行清查、建檔,。與中國科學院會同生態(tài)定位研究站,、湖南林業(yè)科學院等單位一起完成了多個課題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配合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華東師范大學進行了植物資源調查。開展了珍稀保護樹種的就地保存與遷地保存技術的研究,。通過考察,,基本掌握了保護的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資源情況,為進一步保護,、建設和利用好保護區(qū)提供了科學依據,。
健全了保護區(qū)管理機構。設立保護區(qū)管理局,,下設管理站,,具體負責保護區(qū)的保護、建設和科研及開發(fā),,編制13人,,同時聘用28名當地居民為保護區(qū)巡護員。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建立保護區(qū)后,,區(qū)內實行禁伐,對區(qū)內群眾的生產生活構成了一定的影響,。為爭取農民群眾的理解,、支持,保護區(qū)利用大小會議,、廣播電視,、發(fā)放宣傳單等方式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在主要路口制作固定標語標牌,,同時舉辦各種學習培訓班,,在提高農民認識的基礎上,讓農民掌握一兩門實用技術,,促進了社區(qū)共建,,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三是健全了管理制度,。出臺了《保護區(qū)森林防火管理制度》,,保護區(qū)建立完善了崗位責任制,,使保護管理日趨制度化、規(guī)范化,。四是加強綜合治理,??h委,、縣政府對保護區(qū)的資源保護十分重視,多次組織工作隊,,對區(qū)內的資源保護工作進行綜合整治,,打擊區(qū)內各類林業(yè)犯罪。
多年來,,保護區(qū)把森林防火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廣泛開展森防宣傳,貫徹“森林防火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做到家喻戶曉,;認真落實森防工作責任制,縣,、鄉(xiāng),、村層層簽訂森防工作責任狀;局,、鄉(xiāng),、村各級都成立了義務撲火隊,全區(qū)共成立撲火隊24支500余人,。保護區(qū)成立至今,,未發(fā)生過森林火警、火災,。五是社區(qū)共管有新路,。從1998年起,保護區(qū)不斷引進項目,、資金和技術,,一手抓保護區(qū)管理,一手抓社區(qū)發(fā)展,。累計投入各項資金200余萬元,,初步改善了社區(qū)群眾的交通、通訊和生產,、生活等條件,,扶持發(fā)展了沼氣用戶80余戶,發(fā)展“農家樂”旅游接待點11處,,并引導當地群眾積極參與保護區(qū)管理與建設項目實施,,增加區(qū)內群眾的收入,,融洽了社區(qū)群眾的關系。
在嚴格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保護區(qū)自然資源優(yōu)勢,,合理規(guī)劃,適度開發(fā)生態(tài)旅游,,是搞好資源保護和開發(fā)利用并舉的有效途徑,。近年來,保護區(qū)逐步規(guī)劃開發(fā)了一些旅游景點和線路,。每年游客人數達5000人次以上,。
由于強烈的地質運動, 八面山主峰八面懸崖峭壁,,危石聳立,,溝谷縱橫,,形成了雞心石,、金雞叫天門,、天宮神印,、仙牛騰云,、銅鑼圈,、小石林等極具觀賞價值的自然景觀,,區(qū)內氣候宜人,,生態(tài)環(huán)境清閑幽雅,,動植物資源豐富,,各種古樹名木、異獸珍禽,、琪花瑤草充斥其間,。春季,杜鵑花漫山遍野,,相思鳥情滿其間,;夏季,山頂的柳葉箬草翠綠如茵,,軟如綠毯,;秋季,紅葉似火焰,,盡顯“層林盡染”的秀麗景象,;冬季,玉樹瓊枝,,猶如千樹萬樹梨花開,,呈現一派粉妝玉砌的世界。穿行在峰巒幽谷之中,汪汪碧波與涓涓細流相通,,溪依山流,,山依溪轉,地形各異,,泉水不同,,如瑤琴低訴,似鼓瑟齊鳴,,若玉帶飄蕩,。“山得水而活,,水因山更幽”,,多姿的水流給八面山以生命與活力,。漫步其中,,有“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噴香,,萬壑鳥鳴”的美妙意境。
八面山的古跡有南天古廟舊址,、八面山碑刻,、傳說中郭法主鎮(zhèn)妖的火燒山、百合神仙耕種地等,,令人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1934—1949年八面山(西邊山地區(qū))革命斗爭連綿不斷,此處還有紅軍三五九旅南征北返宿營地遺址,。八面山境內桃寮村有“紅軍村”之稱,。1928年,該村17戶60多人中,,就有17名青年參加紅軍,,村內先后有46人為革命犧牲。1934年在此建立了紅軍長征后湖南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在八面山開展革命活動??谷諔?zhàn)爭時期,,美國空軍飛虎隊飛機在與敵機戰(zhàn)斗中墜毀在八面山桃寮,使八面山披上了一層傳奇的色彩,更是進行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
八面山的主峰石牛仙,,高2043米。石牛仙石牛,、仙牛騰云等景點在桂東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流傳廣的就是桂東牛郎織女與石牛仙的傳說。傳說天上因觸犯了天規(guī)被貶下天來的灰牛大仙被降伏于此,。石牛仙就是傳說中牛郎所找到的仙牛,。八面山,由于離天只有三尺三,,故而氣候涼爽,,傳說當天上的神仙酷暑南耐時,是神仙每年夏天下凡避暑納涼的地方,,他們于漚江河邊洗澡降溫,,或游水嘻戲。 神仙在山頂上下棋,,仙女在那河里洗澡,,乃人間仙境。在天上酷暑難耐之時,,織女和諸仙女也一起下凡納涼,,于是有了牛郎在仙牛的幫助下終于與織女相會,結下了美滿姻緣,。流下了千古愛情的佳話,。
石牛仙同時也是桂東和資興兩縣著名的佛教仙場,解放前香火旺盛,,是一個有一定規(guī)模的寺廟,。文革中被毀,另一小廟里至今仍供奉著兩尊被毀去頭顱的佛像,。此外,,八面山上仍存有南天舊庫舊址、八面山碑刻等古跡,,并還有“郭法主鎮(zhèn)妖火燒山,、百合神仙耕種”等美麗傳說。
八面山自然保護區(qū)內有上,、中,、下三條千年古道,自四都經金銀鋪,、小屋溪,、江腦里可至資興赤竹園、青市,全長40公里,,在桂東沒有通公路之前,,是桂東通往郴州的主要官道。路邊古木參天,,怪石嶙峋,,崎嶇險峻,行人視為險途,。相傳古時有幾位秀才打這條路往省府趕考,,為了緩解旅途的疲乏,相約每隔十里吟詩一句:“一十高龍仙,,二十牛市冒青煙,;三十槽里穿山谷,四十青岡不見天,;五十龍渣水淼淼,,六十苗公走上天……”詩中所描敘的就是當年這條古道上的情景。文者早已仙逝,,而詩謠至今仍在民間口口相傳,。1957年106國道竣通之后,,這條路多湮沒于草蔓荒野之間,,漸漸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忘,現已難于考證,。桂東八面山風景優(yōu)美,,林海茫茫,是科學考察,、旅游,、夏令營活動的極好場所。
八面山,,坐落在湖南省桂東縣西部,,屬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當你走進這座巍峨大山,,你就走進了原始,、古樸、自然的美麗畫卷,。隨意按下相機快門,,就會攝下一幅幅精美的瞬間。
八面山是以縱谷脊嶺為主的中山地貌,,低海拔860米,,高主峰為2043米。高山聳峙,氣勢雄偉,,層巒疊嶂,,林海蒼茫,以“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而聞名。正如清代桂東知縣洪鐘的詩《過八面山》描述的那樣:“峭壁萬仞鬼斧劈,,鳥道飛懸不盈尺,。驅走怪石開鴻蒙,奇幼天生倚空碧,。一峰未過一峰橫,,上天入淵心擔驚。饑鷹掠人晝厲吻,,哀猿嘯侶夜深鳴,。平生游歷境不到,疑汝鑿開混沌竅,。胸中五岳森崢嶸,,對此何能夸奇奧。百里雷封萬笏山,,青馬總黃綬白云間,。但愿五都厚風俗,人心人面莫與此山竟孱顏,?!卑嗣嫔降捏@、險,、奇由此可見一斑,。
八面山除了千年古道有華山之險外,千年鐵杉亦有黃山之秀,,石筍千姿百態(tài),,更有張家界之奇。山頂草場在云霧中時隱時現,,宛若仙境,。山谷中,許多灘流和疊瀑漸次由高處奔流而下,,水汽蒸騰,,令人神清氣爽。春季,,杜鵑花漫山遍野,,競相綻放,。綿延數里杜鵑長廊,讓人目不暇接,、驚嘆不已,。相思鳥啁啾其間,唱不完的相思情深,;夏季,,山頂的柳葉箸草叢翠綠如茵,柔軟如毯,;秋季,,絢爛濃艷的紅葉在山谷中洶涌彌漫,綠葉似碧玉鑲嵌其間,,隨處可見的荔枝,、草莓等各種野果,伸手可及,,令人垂涎,;冬季,玉樹瓊枝,,猶如千樹萬樹梨花開,,呈現一派冰雕玉砌的景象。
八面山的總面積為10974公頃,,森林覆蓋率85.2%,。山中有種子植物178科,834屬,,2031種,。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樹種有銀杉、伯樂樹等,。大銀杉樹徑達1.38米,高24米,。密的銀杉群落,,5畝內達112株。另有國家重點保護一,、二級野生植物21種,。區(qū)內野生動物240種,其中稀有珍貴野生動物數量為湖南第一,。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華南虎,、金貓、云豹以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獼猴等,,共43種,。這里的山水草木,、飛禽走獸無不保持著原始質樸的風貌,鮮見一絲人工痕跡,。
八面山的古跡有南天古廟舊址,、八面山碑刻、傳說中郭法主鎮(zhèn)妖的火燒山,、百合神仙耕種地等,,令人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1934—1949年八面山(西邊山地區(qū))革命斗爭連綿不斷,,此處還有紅軍三五九旅南征北返宿營地遺址,。八面山境內桃寮村有“紅軍村”之稱。1928年,,該村17戶60多人中,,就有17名青年參加紅軍,村內先后有46人為革命獻出了生命,。1934年在此建立了紅軍長征后湖南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在八面山開展革命活動,??谷諔?zhàn)爭時期,美國空軍飛虎隊飛機在與敵機戰(zhàn)斗中墜毀在八面山桃寮,,使八面山披上了一層傳奇的色彩,,更是進行愛國主義傳統(tǒng)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