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蛇是游蛇科的一種無毒蛇,。該蛇背側各有一條黑褐色縱紋,,達體中部后漸消失。生活于平原,、丘陵或低山灌叢,,常見于路邊草叢和稻田中,有時也到家園附近活動,。行動極為敏捷,。喜在水中游泳、捕食,。食物中包括魚類,、蛙類、鱗翅目幼蟲和金龜子等,。卵生,,每年6一7月產(chǎn)卵。
烏梢蛇在中國已知有三種,,分別是烏梢蛇,、黑網(wǎng)烏梢蛇、黑線烏梢蛇,。在民間的俗名依次為黃烏梢,、青烏梢、黑烏梢,。這三種烏梢蛇若以入藥黨首選黑線烏梢蛇,,此蛇是傳統(tǒng)中藥烏蛇干的原種蛇類;若以食用為主,,烏梢蛇在市場上賣價最高,,行內(nèi)稱之為“黃金條”;其次是黑網(wǎng)烏梢蛇,;黑線烏梢蛇排在最后,,因其骨質(zhì)較僵硬,不便裝袋運輸,,遠途裝運活蛇至目的地的死亡率較高,;再者此蛇既不耐寒也不抗熱,是蛇類中的“嬌嬌蛇”,,異地引種時要格外注意,。
烏梢蛇多棲息在平原、低山區(qū)或丘陵,,于田野,、農(nóng)舍中也能經(jīng)常見到,,春末至初秋季節(jié)常常出現(xiàn)在農(nóng)田和農(nóng)舍附近。
在中國分布較廣,,國外未見報道,;在云南僅在滇東北和滇東地區(qū)有分布。烏梢蛇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陜西、甘肅,、四川,、貴州、江蘇,、湖北,、湖南、海南,、廣東,、廣西、臺灣等?。▍^(qū)),。烏梢蛇的種群量,分布的?。▍^(qū))也較多,,在上面介紹的省(區(qū))均有分布,;黑網(wǎng)烏梢蛇僅在云南省有分布,;黑線烏梢蛇則分布于中國的西南部,如貴州,、云南等省的貯量最多,。同一產(chǎn)地的烏梢蛇,有時體色差異也較大,,這主要與棲息環(huán)境有關,。
烏梢蛇別名烏蛇、青蛇,、一溜黑,、黑花蛇、烏風蛇,、烏風梢,、烏風鞭,、風梢等。成蛇體長一般在1.6米左右,,較大者可達2米以上,。體背綠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條黃色的縱紋,,體側各有兩條黑色縱紋,至少在前段明顯(成年個體),,至體后部消失(有的個體是通身墨綠色的,,有的前半身看上去是黃色,后半身是黑色),。次成體通身縱紋明顯,。
烏梢蛇的主要特征是身體背面呈棕褐色、黑褐色或綠褐色,,背脊上有兩條黑色縱線貫穿全身,,黑線之間有明顯的淺黃褐色縱紋,成年個體的黑色縱線在體后部變得逐漸不明顯,。此蛇頭較長,,呈扁圓形,與頸有明顯區(qū)分,;眼較大,,瞳孔圓形;鼻孔大,,呈橢圓形,,位于兩鼻鱗間,有一較小的眼前下鱗,。此蛇軀體較長,,背鱗平滑,中央2~4行起棱,。腹鱗呈圓形,,腹面呈灰白色。尾較細長,,故有“烏梢鞭”之稱,。
頭頸區(qū)別顯著;吻鱗自頭背可見,,寬大于高,;鼻間鱗為前額鱗長的2/3;頂鱗后有兩枚稍大的鱗片,;上唇鱗8,,第七枚最大,;下唇鱗8~10;背鱗鱗行成偶數(shù)16-16-14,,中央2~4行起強棱,,腹鱗雄192~204,雌191~205,;肛鱗二分,;尾下鱗雄95~137對,雌98~131對,。幼蛇背面呈深綠色,,有4條縱紋貫穿于全身,與成蛇明顯不同,。
烏梢蛇行動迅速,,反應敏捷,善于逃跑,。一有異常動靜,,不管是敵是友,均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綽號“一溜黑”由此得名,。烏梢蛇屬狹食性蛇類,主要以食蛙類為主,,其次是泥鰍和黃鱔,;幼蛇食蚯蚓、小雜魚
在每年的春末夏初,,烏梢蛇出蟄活動后,,不是急于攝食,而是繼續(xù)消耗體內(nèi)尚存的脂肪和營養(yǎng),,忙于尋偶交配時烏梢蛇次季的首要任務,。
一般說來,,每年的7~9月為烏梢蛇的活動高峰期,約10月下旬入蟄冬眠,全年活動期僅6個多月,。全年氣溫普遍偏低的地方,,該蛇的活動期還短于此數(shù),,如黑龍江省,。
剛孵化出來的烏梢蛇幼蛇,體長約10厘米,,1周內(nèi)可不必喂食,,幼蛇可靠消耗自身體內(nèi)貯藏的卵黃維持需要,1周后可適當飼喂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黃粉蟲,、蝌蚪,、碎肉等,,1個月后,可喂一些小青蛙,、乳鼠,、泥鰍等。同時,,蛇場溫度保持在25℃左右,,相對濕度在80%左右。
提供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創(chuàng)造適宜蛇生長的環(huán)境,,是養(yǎng)殖蛇的關鍵所在,。烏梢蛇喜食的食物較多,,如蛙類、鼠類,、魚類等,。飼喂時,應根據(jù)蛇的大小,,投喂不同的量,,一般每3~5天投喂1次。如缺乏活體食物時,,可投喂人工配合的食物,,如新鮮的肉類和干凈新鮮的畜禽屠宰下腳料,但最好每天投喂1次,,以避免由于投喂太多,,蛇采食不完而造成的食物腐敗?;蛘?,由于投喂量少而造成蛇的爭食,以強欺弱,,弱蛇吃不飽,,影響其生長發(fā)育。烏梢蛇抗饑餓的能力極強,,如只供水,,幾個月不供食,也不會餓死,。
蛇是變溫動物,,當外界氣溫降到15℃左右時,烏梢蛇即入洞冬眠,。人工養(yǎng)殖時,,可將數(shù)條蛇集中在一起冬眠,,不僅可使蛇體周圍溫度提高1~2℃,而且還便于群蛇結束冬眠出蟄后交配繁殖,。蛇冬眠時,,不食不動,無防御能力,,主要靠消耗儲存在體內(nèi)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來維持機體需要,。要認真做好管理工作,防止螞蟻,、老鼠及蛇的其他天敵的侵擾,,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蛇窩應干燥,、忌潮濕,,必須有良好的保濕,必須有良好的保溫性能,,窩內(nèi)溫度宜保持在6~10℃,,濕度宜在50%~60%之間。冬眠期間除定期檢查窩內(nèi)的溫,、濕度變化情況外,,還應定期檢查蛇體的健康狀況。如發(fā)現(xiàn)病蛇或不理想的蛇,,應及時隔離治療,,以免相互傳染。
烏梢蛇從孵出到性成熟一般需經(jīng)過2.5~3.5年時間,。
每年春末夏初,,當外界溫度升高到20℃左右時,烏梢蛇結束冬眠,,出來活動配種,。交配時,雄蛇,、雌蛇相互纏繞,,頭部抬起。交配時間10~60分鐘,。一般雌蛇配種后不再接受交配,,雄蛇則可與多條雌蛇交配。
雌蛇配種后約經(jīng)41天開始產(chǎn)卵,,產(chǎn)卵期約為2個月,,每次產(chǎn)卵15枚左右。烏梢蛇的卵呈橢圓形,兩頭較鈍,,乳白色,。
烏梢蛇為卵生繁殖,野生狀態(tài)下的烏梢蛇卵孵化期為50~70天,。人工孵化時,,溫度控制在28~32℃,相對濕度在75%~80%,,孵化時間50天左右,。
中藥烏梢蛇的功效
祛風濕,通經(jīng)絡,,熄風止痙,,止癢解毒。主治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喎,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破傷風,,癘風,,風疹疥癬,瘰疬惡瘡,。
1.《藥性論》:"治熱毒風,,皮肌生瘡,眉須脫落,,瘑癢疥等,。"
2.《開寶本草》:"主諸風瘙癮疹,疥癬,,皮膚不仁,,頑痹。"
3.《本草元命苞》:"醫(yī)癘風病眉毛脫落,,治風癱行步艱辛,。"
4.《綱目》:"功與白花蛇(即蘄蛇)同而性善無毒。"
5.《本草備要》:"去風濕,。"
6.《本草求原》:"入血散風,。"
中藥烏梢蛇的作用(藥理作用)
烏梢蛇有抗炎、鎮(zhèn)痛,、鎮(zhèn)靜及調(diào)節(jié)免疫等作用,。烏梢蛇血清有抗蛇毒作用。
1.抗炎作用
烏梢蛇水煎液和醇提取液給大鼠腹腔注射均能抑制瓊脂性關節(jié)腫脹和二甲苯性炎癥,。
2.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
烏梢蛇制劑有鎮(zhèn)靜作用,,其醇提取液可抑制戊四氮所致小鼠驚厥及電驚厥。烏梢蛇不同劑型不同劑量對不同程度的熱刺激及化學性疼痛均有一定的鎮(zhèn)痛作用,。
3.抗五步蛇毒作用
腹腔或靜脈注射五步蛇毒的小鼠給烏梢蛇血清后,,可使凝血時間轉為正常,烏梢蛇血清可對抗五步蛇毒,。
烏梢蛇是一種經(jīng)濟價值很好的動物,,它的肉、膽,、蛇蛻都可以賣錢,,其肉也可以食用,營養(yǎng)價值高于雞,、鴨,、牛肉。目前,,在香港每年大約銷售70萬條,。另外,其皮質(zhì)保薄而韌,,是制音調(diào)高昂激揚的胡琴琴膜的優(yōu)質(zhì)材料,,目前國內(nèi)市場蛇干市銷售每公斤50元以上,蛇膽每公斤1000元以上,。
正品烏梢蛇
藥材呈圓盤狀,,盤徑約16cm,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背鱗行數(shù)成雙,背中央2~4行鱗片強烈起棱,,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頭盤在中間,扁圓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澤。上唇鱗8枚,,第4,、5枚入眶,頰鱗1枚,,眼前下鱗1枚,,較小,眼后鱗2枚,脊部高聳成屋脊狀,。腹部剖開邊緣向內(nèi)卷曲,,脊肌肉厚,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尾部漸細而長。尾下鱗雙行,,氣腥,,味淡,烏梢蛇飲片呈段片狀,。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脊部高聳成屋脊狀,。腹部剖開邊緣向內(nèi)卷曲,,脊肌肉厚,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切面黃白色或灰棕色,。
偽造品烏梢蛇
偽造的烏梢蛇多為圓盤狀或切成段狀,體態(tài)多豐滿,,它的外觀與烏梢蛇類同,,但看其橫斷面可發(fā)現(xiàn)無脊肌和肋骨,內(nèi)容物多為棕黃色,、棕褐色或黑褐色,,包裹2~4條不等的脊椎。將其入水浸泡數(shù)小時,,蛇皮與內(nèi)容物即分離,內(nèi)容物漸溶化,。將內(nèi)容物裝片,,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大量糊化淀粉粒團塊或淀粉粒。這種偽造的烏梢蛇,,蛇皮是烏梢蛇的皮或其他蛇皮,,加入一些淀粉、沙土等,,人工加工盤成圓盤狀或切制成段狀,。
2020年9月,國家林草局發(fā)布了《關于規(guī)范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范圍的通知》,,對烏梢蛇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yǎng)殖活動,,允許用于藥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養(yǎng)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