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恐龍博物館坐落于堪培拉的一個小鎮(zhèn)里,,成立于1993年,,已經(jīng)成為澳大利亞首都特區(qū)最知名的旅游景點之一,因收藏有南半球最大的史前生物標本而知名,,尤其是恐龍,,因為對恐龍愛好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每年約有10萬游客來訪。
博物館內所收藏的史前動植物標本和化石種類繁多,,側重于恐龍化石的收集和展出,,在這里可以欣賞各種各樣的恐龍,如異龍,、準角龍,、雷龍、始祖鳥,、阿特拉斯科普柯龍,、重爪龍、彎龍,、鯊齒龍,、尖角龍、秀頜龍,、恐爪龍,、奇異帝龍、梁龍,、高橋龍,、賴氏龍、慈母龍龍,,雖然這些恐龍已經(jīng)不復存在,,但是他們高大,、雄壯、威猛的身姿卻時刻展現(xiàn)在游客面前,。在觀賞了眾多類型的恐龍后,,可以去博物館內的禮品店轉一轉,這里出售大量的自然歷史書籍,、恐龍模型,、玩具、化石,、石英晶體,、礦石和隕石,可以購買一些作紀念,。
館藏文物
展廳介紹
澳大利亞博物館一共三層,,共十個永久性陳列展廳和一個臨時展廳,。
一層有第十展廳------骨架展廳和第九展廳------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展廳及臨時展廳,。另外還有一個學術報告廳。在第一層的展廳當中主要有以下三件珍貴展品,。
館藏陳列
館內設有5個永久性展廳,,分別被命名為“永恒”、“澳大利亞最初的居民”,、“地平線”,、“國家與民族”、“古老的新大陸”,,按各自的主題展示了土著人早期在這塊大陸生長繁衍的歷史,、歐洲白人移居澳大利亞大陸史、澳大利亞聯(lián)邦成長史,;并收錄了50位歷史上杰出澳大利亞人的故事,,貫穿以國家的象征、民族的精神這條主線,。用館長克萊多克.莫頓的話說,,這樣的安排凸現(xiàn)了博物館的三主題--“吾土、吾國,、吾民”,,目的是“回顧過去,把握現(xiàn)在,,展望未來”,。5個永久性展廳內總共設有65處應用互動式高科技聲光多媒體技術的展示設備,幫助參觀者形象生動地了解展品內容,。澳國立博物館據(jù)稱有著全世界最大,、最豐富的樹皮畫藏品,。館藏展品總共超過19萬件,展出的大約只是其中的2%,。
除了前述5個永久性展廳外,,博物館還有數(shù)個臨時展廳,經(jīng)常被用來舉辦一些專題展覽,,比如澳大利亞金礦開采史,、外太空探索歷程、畜牧業(yè)發(fā)展史,,乃至政治漫畫展等,。此外,博物館還經(jīng)常走出去,,在全國其他州的首府城市以及海外舉辦展覽,。
骨架標本
東部袋鼠
東部袋鼠(eastern grey kangaroo)是澳大利亞最有名的有袋哺乳動物之一,常見于澳大利亞東部,。展品是一個骨架,,它具有有力的尾巴,幫助它在跳躍時保持平衡,。在叢林教堂(bush church)展示基督教與土著性是如何融合的,。畫中的人物在和鐵罐茶而不是葡萄酒,吃的是土坑里烤的餅而不是面包,。十九世紀之前土著人的木制吹管旨在澳大利亞的北部發(fā)現(xiàn),。是一種儀式樂器,只有男人能吹,。它使用讓螞蟻掏空了的樹干做成,。
彩虹蛇
彩虹蛇(rainbow serpent)是土著創(chuàng)始傳說中所描繪的一種像蛇動物。彩虹蛇蜿蜒滑行穿越澳大利亞,,創(chuàng)造了山川和河流,。這些繪畫顯示出澳大利亞不同地區(qū)對彩虹蛇的不同解釋。來自北領地的人哀悼死者數(shù)月,。在哀悼期間他們雕刻桿,,代表亡人,并幫助其靈魂進入來世,。桿子的高度直接與此人在族中的地位相聯(lián)系,桿子的設計象征著氏族的圖騰,。將桿子立起表明哀悼的結束,。
巨頭鯨
巨頭鯨(sperm whale)骨架是一百多年前這頭鯨魚在悉尼南部擱淺之后送到博物館來的。以往擱了淺的鯨魚為不同群體的土著人提供了聚餐和交易的機會,。
第二層也有兩個展廳分別是第八展廳------礦物世界和第七展廳------礦物收藏,。二層的展廳中有如下三個展覽單元,。
1.歡迎陌生人(welcome stranger)展出的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金塊。它是在十九世紀80年代淘金熱時期找到的,,當時澳大利亞從自反定居地轉變成一個繁榮的殖民地。
2.在寶石窟(gam vault)有很多種類的奧寶石,。奧寶石絢麗的色彩是由寶石里的二氧化碳為小球面折射的光線造成的。當一塊寶石被轉動時,,它的圖案和色彩隨著二氧化硅不同平面所折射的光而變化。
3.crocolite是在塔斯馬尼亞開采的一種非常纖細含鉛量很高的紅色水晶,。精制的水晶石受到現(xiàn)代化開采的破壞,,所以如今很難找到如此大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