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遠樓始建于公元1069年,,因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登臨游覽聚遠樓吟唱著:
云山煙水苦難親,野草幽花各自春,。 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與閑人。
無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簾鉤,。 直將眼力為疆界,何啻人間萬戶侯,。
留下了《題詠聚遠樓詩》而揚名天下,,與黃鶴樓(始建于公元223年),、岳陽樓(始建于公元215年)、滕王閣(始建于公元653年并稱“江南四大名樓”,,后毀于戰(zhàn)亂,。
2003年12月,德興市委,、市政府決定重建聚遠樓,。重建后的聚遠樓分主樓和附屬建筑兩部分,主樓為三重檐仿古建筑,,占地637.87平方米,,高39米,外觀三重檐,,內(nèi)設(shè)6層,。
賦詩一首: 江南聚遠樓名留,重新?lián)P名天下樓,。銅都襟連閩浙地,,惟德乃興帶五洲。河川錦繡繁華市,,青山碧水蕩沙鷗,。覽盡風光勝萬慨,,不知此身高樓游,。(玉峽烏溪山人詩)
聚遠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德興歷史文化瑰寶之一,,它始建于宋熙寧二年(1069),,由德興人余仕隆興建,坐落在城北學官后的枕山之巔,,當時德興縣令單錫與蘇東坡是同科進士,,才華橫溢。余仕隆尊單錫才華,,請為樓定名,,單錫登樓遠眺,全城盡收眼底,,故取樓名為聚遠樓,。元豐七年(1084)蘇東坡送長子蘇邁到德興任縣尉時登上聚遠樓寫下了“云山煙水苦難親,野草幽花各自春,。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與閑人”的詩句,。建炎年(1127)宋高宗高度贊賞蘇東坡詩,,特賜聚遠樓金匾,,有了皇帝的御墨,一些名士:黃庭堅,、馬廷鸞,、趙孟頫等來德興登樓賦詩,由此,,聚遠樓聞名遐邇,,被世人譽為江南名樓,。2003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弘揚德興歷史文化,,加快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重建了聚遠樓。聚遠樓位于鳳凰湖西面海拔高160多米的古龍山頂,,一條寬6米的水泥盤山公路直抵中心,,它根據(jù)宋朝建筑風格設(shè)計,碧瓦丹柱,,斗拱重檐,,氣勢恢宏,高39米,,外觀三疊層,內(nèi)設(shè)三層,,總占地面積639.87平方米,,四周懸掛著八塊鍍金匾額,門前朱紅的柱子上掛著趙孟頫題的“思陵宸翰坡仙句,,云漢奎光聚此樓”的楹聯(lián),,最頂層是宋高宗題“聚遠樓”三個蒼勁鍍金大字,聚遠樓內(nèi)裝飾四幅大型德興風情木雕,。站在樓頂可覽全城,,是德興的一座標志性建筑。
一首《聚遠樓》,,傳頌千百年,。東坡送子至德興,名樓方能傳天下,?! 吧酱ㄖ畬?,唯德乃興”。 世人知德興,,大都僅知德興中國銅都世界聞名,。殊不知,,德興山水靈異,,生態(tài)稱絕;也少知千年聚遠樓的風姿與積淀,。登臨聚遠樓,,憑眺古今勝跡,盡覽銅都風光,,歲月蒼桑,峰巖斗秀,,奇山異水,盡收眼底,。江南有三大名樓,,那就是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王勃之《滕王閣序》,、崔灝之《 黃鶴樓》、范仲淹之《岳陽樓記》,,使三大名樓增色,;而聚遠樓,,因蘇東坡一首《聚遠樓》詩,,一躍為江南第四大名樓。
德興多山,,譽之山城,。金山銀山,綠水青山,,人居天堂,。全國林業(yè)百強縣,,遂使森林擁抱城市,城市緊貼森林,。聚遠樓始建于市郊學宮山上,,密林掩映,美不勝收,;碧瓦丹柱,,斗拱重檐;風格獨具,,氣勢恢宏,。登樓遠望,風光無限,,樓之雄姿軒昂壯麗,,樓之氣勢恢宏磅礴,山城美景一覽無余,。今之聚遠樓前文化廣場,,熱鬧非凡,德興歷史名人雕塑遍布其中,。樓上樓下幾番感概,,碧窗玉墻映日月,高樓巨柱撐天地,。
清代《德興縣志》,,記錄聚遠樓之歷史:建于宋熙寧二年(1069),為邑內(nèi)人士余仕隆出資所建,,侍郎劉定作記,。元末毀于兵亂,明代進行重修,,再毀于清末,。遙想東坡當年,亦即元豐七年六月(1084),,由黃州團練副使移官汝州,,過江西湖口,游石鐘山,,乘舟經(jīng)饒州順樂安河東上,,送長子蘇邁赴德興任縣尉。期間,,應同窗德興縣令單錫之邀,,游聚遠樓。一代文豪恍入夢,,絕景佳句信可得:云山煙水苦難親,,野草幽花各自春,。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與閑人,。無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簾鉤。直將眼力為疆界,,何啻人間萬戶候,。詩之大氣,廣傳天下,。建炎年(1127),,高宗深賞此詩,興致所至,,特賜御書“聚遠樓”金匾,。才子作詩,皇帝賜匾,,一時傳為佳話,。“高皇題御墨,,內(nèi)翰播聲詩,,聚遠樓佳致,名聞天下知,?!倍饔鲋。梢娨话?。
聚遠樓聲譽鵲起,,蘇洵、蘇轍慕名而來,,黃庭堅,、佛印、趙掂,、馬廷鸞緊追其后,,名人雅士紛紛登上聚遠樓,并寫下詩歌詞賦,。元初,書畫家,、文學家趙孟頫游德興,,作詩贊曰:思陵宸翰坡仙句,云漢奎光聚此樓,。二妙風流是千古,,更夸遠景集雙眸,。由此可見,登聚遠樓,,看萬家燈火,,聽書聲瑯瑯,別有一番韻味,。史載,,蘇邁任德興縣尉期間,勤政廉潔愛民,,深受百姓愛戴,。百姓感其恩,在縣治尉前建“景蘇堂”,,頌揚和懷念眉山蘇氏父子,。
嗚呼!一樓興衰系國運,,國昌則名樓興,,國衰則名樓毀。今之國運,,繁榮昌盛,,名樓得以重修,士人樂得忘返,。吾每來德興,,必登斯樓也。觀高樓之宏偉,,賞大地之嬌嬈,,憑欄遐思,心曠神怡,。德昌高速現(xiàn)已開通,,德興自然更加不同凡響:夢幻般景觀,詩意般山水,,樓外天高云淡,,樓前萬象更新。生態(tài)家園德興,,笑迎四方賓客,。這真是:銅都美景甲天下,聚遠樓前好風光,。
聚遠樓
2004,,德興市決定重建該市歷史文化名樓——聚遠樓,旨在進一步弘揚該市歷史文化,加快旅游經(jīng)濟的發(fā)展,,發(fā)掘文化底蘊,,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聚遠樓原系北宋邑人余仕隆出資所建,,位于城東朝陽門學宮山巔(現(xiàn)土地塢山頂),,可攬縣城形勝。公元1084年,,北宋大文豪蘇東坡送子蘇邁赴德興時賦《聚遠樓》詩:“云山煙水苦難親,,野草幽花各自春。賴有高樓能聚遠,,一時收拾與閑人”,,廣傳天下。南宋高宗讀此詩文,,興之所至,,御書“聚遠樓”金匾。因“高皇題御墨”,,聚遠樓一時成為江東名樓,,歷代文人墨客多有登樓賦詩。元末毀于兵亂,;明代重修,,又毀于清末。
據(jù)悉,,該市重建聚遠樓將堅持宋代古典樓閣建筑風格,,堅持保護生態(tài)平衡,高標準,、高起點的規(guī)劃,。同步規(guī)劃與之相適應、配套的文化,、娛樂服務,、休閑等工程,使之成為集旅游,、觀光,、娛樂、休閑為一體的風景點,。該市把重建聚遠樓作為一項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的民心工程來抓,力爭在2005年國慶節(jié)前完成工程,。
凡一地必有一魂魄,,把準了,,激活了,,則立地沖天,,千古絕唱。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紐約自由女神、莫斯科紅場,、北京故宮,、巴黎埃菲爾鐵塔,無不自成一絕,,天下聞名,。處一方必有天地交合、靈氣沖天之址,,南昌滕王閣,、武漢黃鶴樓、岳州岳陽樓,,均為當?shù)仂`氣之要,。而一隅必有最牽動人心、代表民意之事,,因勢利導,,乘勢而為,就能順民心,、聚民力,、集民智、合民資,,排山倒海,,創(chuàng)造萬代永受其惠之基。古人長城,、坎兒井,,當代紅旗渠、南水北調(diào),,無一不為典范,。
德興地處贛浙皖交界,山綿延,、水環(huán)繞,、物豐實、民富庶,,歷千年為國家之經(jīng)濟重地,,尤唐宋最盛。北宋初年所建聚遠樓,堪稱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鼎盛之作,,譽為江南四大名樓,。于二00三年六月時,面臨諸多困難,。經(jīng)博采論證,,選準結(jié)合點,聚遠樓重建即成重要一舉,,此樓以東坡先生聚遠詩句而名,,最能濃縮展示德興悠久深厚文化,亦是萬民千年企盼,。依此生發(fā)開去,,不僅可以傳承文明,弘揚歷史,,而且足以合心聚力,,反轉(zhuǎn)德興形勢。二00三年十二月,,德興市政府作出重建決定,,一時群情振奮,雖遇壓力和險阻,,然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違,重建順利實施,,于2005年國慶節(jié)時期順利建成,。
今觀聚遠樓,居古龍山脊,,鳳凰湖畔,,真乃龍鳳呈祥之地,為龍首之明珠,,鳳凰之飛翼,。前有新城擺開,后靠山脈依托,,為上饒、浙江入口之要,,已成德興最具標志性建筑。登樓眺望,胸懷頓開,,遠方萬物齊聚。當今,開放開發(fā)已然興起,,匯集天下人才、資金,、技術(shù)等要素于德興,,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才是聚遠樓之根本要義,。古人臨山登樓,吟詩作賦,僅抒己懷;我輩建樓,意在活一方經(jīng)濟,富一地民眾,為德興凝聚人氣,,提升士氣,,展示靈氣,,遠播名氣,。德興正臨千年一遇之發(fā)展良機,,已步快速健康發(fā)展之路,所創(chuàng)局面近十年未有,。聚遠樓重建,可激發(fā)民眾敞開胸懷,,接納百川,,內(nèi)外并舉,共同創(chuàng)業(yè),鼓足永遠進取之動力。
人生短暫,,百姓利益千秋,。雖為芝麻,,為民謀利第一。只要民眾常笑顏,,寧可自身短歲月,。聚遠樓為全市人民之神,,重建乃全市人民所為,。其中,,以政協(xié)主席姜炳火辛勞負責,,范劍劈山開路,周強、許偉林等企業(yè)家慷慨捐贈,,吳清秀具體落實,,及市屬各單位大力支持最為值得頌揚。在此特書一筆,,以示敬意,。愿其與聚遠樓共同流芳,后人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