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傳說,蟹黃湯包在三國時就有制作,。三國后期,,諸葛亮病重時,想到先主劉備在東吳招親以后不久,,托故離開了東吳,,孫尚香被孫權(quán)強(qiáng)行留住在娘家。后來,孫,、劉各自稱帝,,雙方交戰(zhàn),劉備兵敗,,病死于白帝城,。孫夫人聞訊,思念夫妻情義,,痛不欲生,,登上北固山凌云亭,望西遙祭,,投江自盡,。諸葛亮由于忙于出征,未能顧上祭靈,,趁現(xiàn)在還在世,,便派人去東吳祭奠,了卻心愿,。
葛亮就召喚跟隨劉備去東吳的尉役吳老頭,,要其去東吳祭奠孫夫人,吳老頭問帶什么物品去祭奠,,諸葛亮說用肉饅頭祭奠,。吳老頭一聽,知道這是昔日丞相在渡瀘水時,,不殺生靈,,而用面團(tuán)包肉代替人頭的祭品。
吳老頭聽了吩咐,,告別丞相,,乘船來到東吳京口,裹告地方官說是來祭奠孫夫人的,。知府一聽,,不敢怠慢,將吳老頭安排在驛館住下,。
住下后,,吳老頭就找來面粉和和,用刀將豬肉斬?cái)厮榕c作料調(diào)好,。又想到夫人在世時,,最喜歡吃螃蟹,又弄了一些蟹煮熟,,剝出蟹黃,、蟹肉放在豬肉餡中攪拌做餡心,。
第二天,一些地方官員和隨從跟吳老頭一起祭奠,。到了北固山江邊后,,吳老頭叫人擺好香案,點(diǎn)燃香,、燭,,棒上四十九只肉饅頭,,掏出丞相寫就的祭文宣讀,。大家一看鼓鼓的道道花紋的肉饅頭,,不知是什么玩藝,。只見吳老頭在讀罷祭文后,,就將這些玩藝拋入江中,。
祭奠完畢后,,大家問吳老頭,。剛才拋下江中去的是什么?吳老頭笑笑,,故弄玄虛地說,這是孫夫人在世時最喜愛吃的食物,,是“蟹黃燙包,。”吳老頭掉了幾顆牙,,說話有點(diǎn)不關(guān)風(fēng),,眾人把“燙”字聽成個“湯”字,也就隨聲附和說這是“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是南京六合龍袍的美食一絕,,龍袍蟹黃湯包已有近兩百年歷史,相傳曾為朝廷貢品,。其始源于清朝乾隆年間,。相傳乾隆六下江南時逢經(jīng)龍袍,品嘗了鄉(xiāng)民們特地為其制作的以蟹黃蟹肉等為餡的包子以后,,龍顏大悅,,連聲贊美“好吃、好吃”,,鄉(xiāng)民們也受寵若驚,,便稱此種包子為“乾隆湯包”。
清朝末年,,南京六合的陶戟師傅創(chuàng)辦了“太平春飯館”,,繼承了乾隆湯包傳統(tǒng)工藝并對包餡進(jìn)行了再加工,佐以多種配料,,使湯包味道更佳且更名為“蟹黃湯包”,。開展經(jīng)營,,1930年代,陶戟將此藝傳至秦有發(fā),、易春炳,、沈老二繼續(xù)經(jīng)營,深得食客好評,,譽(yù)滿鄉(xiāng)里,。
1960年代,南京秦有發(fā)傳人周玉春接手“老鴻園”,,將蟹黃湯包工藝傳承并發(fā)展起來,。進(jìn)入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為我鎮(zhèn)湯包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極好的機(jī)遇和環(huán)境,,“六八酒家”,、“長江大酒店”等餐館應(yīng)運(yùn)而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yīng)和經(jīng)濟(jì)效益,。2004年,,在南京市餐飲商會的關(guān)心支持下,成立了由24家湯包店組成的“南京餐飲商會龍袍蟹黃湯包分會”,,從而使得龍袍蟹黃湯包業(yè)做大做強(qiáng),,盛況空前,享譽(yù)海內(nèi)外,。
烹制工藝
第一步:小火熬蟹油
食材:
主料:活大閘蟹800克,。
調(diào)料:蔥末、姜末,、紹酒各10克,,鹽、香醋各4克,,白胡椒粉3克,,熟豬油50克。
步驟:
1,、將活螃蟹刷洗干凈,,用繩子捆綁好,上籠大火蒸20分鐘至熟,,取出放涼,,去殼取蟹肉、蟹黃備用,。
2,、鍋入熟豬油,燒至三成熱,,入蔥末,、姜末炒香,,入蟹肉和蟹黃,翻炒至出蟹油,,加紹酒,、鹽、白胡椒粉調(diào)味,,打去浮沫,,淋上香醋,起鍋裝盤即可,。
第二步:雞湯熬皮凍
食材:
主料:活母雞2500克,,豬肉皮1500克。
調(diào)料:蔥,、醬油各50克,,姜,、紹酒,、蝦子、食用堿各20克,,蔥花,、鹽各15克,白糖3克,,雞精,、白胡椒粉各10克。
步驟:
1,、將母雞宰殺,,去內(nèi)臟,用清水洗凈,,冷水下鍋,,大火燒開,氽去血水,,撈出,,用熱水洗凈。
2,、將豬肉皮洗凈,,冷水下鍋,大火燒開,,燒5分鐘至肉皮斷生,,待肉皮卷曲時撈出。
3,、在盆中放入50℃左右的溫水3千克,,加食用堿調(diào)勻,,放入肉皮,洗掉油脂,,取出沖洗掉堿味,,去掉殘留的豬毛和油脂,漂洗干凈,。
4,、將豬皮、母雞一同放鍋中,,入清水10千克,,放入蔥、姜,,大火燒開,,改小火燜制2小時撈出,用絞肉機(jī)絞碎肉皮,,制成豬皮蓉,。
5、將雞湯過濾,,放入鍋中,,下入豬皮蓉,大火燒開,,改小火熬制50分鐘,,打去浮沫,待湯汁約剩7千克時,,依次放入蝦子,、醬油、鹽,、白糖,、紹酒調(diào)味,待湯稠濃時,,調(diào)入雞精,、白胡椒粉,撒上蔥花,,2分鐘后起鍋,,趁熱過濾,將湯汁放在盤中,,并不斷攪拌,,待湯汁冷卻,凝固后捏碎即成皮凍餡,。
第三步:高筋粉成形
食材:
主料:紅牡丹牌高筋面粉500克,,皮凍蓉400克,,制好的蟹黃100克
調(diào)料:陳村枧水2克,鹽3克,,香醋20克,,姜絲5克。
步驟
1,、將皮凍蓉和制好的蟹黃放入盆中,,向一個方向拌勻,制成蟹黃餡備用,。
2,、將鹽、陳村枧水放入碗中,,加清水275克凋勻,,制成混合水。
3,、將高筋面粉放在案板上,,逐次倒入混合水,揉和成面團(tuán),,搓成粗條,,放在案板上,,用干凈的濕毛巾蓋好,,醒(餳xíng)制20分鐘。
4,、將餳好的粗條搓細(xì),,下重約25克的小面劑30個,均搟成直徑約16厘米,,中間稍厚,,周邊略薄的圓形面皮。
5,、取面皮1張,,放在手心,五指收攏,,包入蟹黃餡100克,,將面皮對折,左手夾住,,右手推捏收口,,成圓腰形湯包坯。
6,、將湯包坯置于籠屜中,,每只間隔3.3厘米,,置于沸水鍋上,旺火蒸制7分鐘即熟,。
7,、將裝湯包的盤子用開水燙過、瀝干,,用右手五指把包子輕輕提起,,左手拿盤隨即插于包底,配醋,、姜絲,,帶吸管上桌。
烹制關(guān)鍵
1,、制作蟹黃湯包最怕破皮漏湯,,所以面粉一定要用筋度高的高筋粉。和面時添加少量陳村枧水和鹽,,場制20分鐘,,可以有效增加面粉的筋度。和面時,,也要一邊攪拌一邊加水,,讓水和面充分接觸,以增加面團(tuán)的韌性,。
2,、制作面皮時,一定要做到面皮中間略厚,,邊緣薄,。這樣一來可以避免蒸好的包子裝盤時“掉底”’,二來可以避免食用到最后面皮被泡透,,沒有咬勁,。
3、給包子收自時要擰緊,,千萬不能有空隙,,否則蒸制時面皮回縮,包子開口漏湯,。
4,、蒸蟹黃湯包時,蒸汽不能過猛,,否則會沖破面皮,,導(dǎo)致湯汁外漏,因此最好用老式蒸籠。如果用蒸箱,,蒸汽量控制在中等即可,。
5、蟹黃湯包裝盤前,,要用開水將盤子燙一遍,,一再瀝干水分,這樣既有保溫作用,,又能避免面皮與盤子粘在一起,,夾不起來。
6,、姜絲和醋必不可少,,蟹黃湯包鮮味十足,客人吸完湯汁后,,很難馬上嘗出餡料的鮮香,,必須加點(diǎn)姜、醋調(diào)和一下,。
7,、蟹黃湯包的面皮變化不大,很多師傅在餡心上大下功夫,,制作出了許多新餡心,。蟹黃湯包餡心的比例不是固定的,蟹黃和皮凍的比例有4種:1:1,1:2,1:3,1:4都是可以的,,1:4效果最好,,成本也好控制。有的酒店除了添加蟹黃和皮凍,,還增加一點(diǎn)肉泥,,減少蟹粉的用量,,制成皮凍湯包,。或者添加蝦仁工筍丁等,,調(diào)整口味?,F(xiàn)在也有一種河豚蟹黃湯包很受歡迎,即將河豚肉制成蓉,,調(diào)味后添加在餡心中,,鮮美異常。
風(fēng)味特點(diǎn)
以其用料講究,、配方獨(dú)特,、制作精良、難以仿制而著稱,,僅制作工序就多達(dá)33道,。長期以來南京龍袍蟹黃湯包絕技傳人恪守“不外傳”的祖訓(xùn),,使其更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每年菊黃蟹肥時節(jié),,都要吸引大江南北數(shù)十萬食客前來一飽口福,。據(jù)介紹,龍袍蟹黃湯包的主料必須選,。據(jù)《六合縣志》記載,,“龍袍蟹黃湯包清末即負(fù)有盛名,以皮薄,、餡嫩,、味鮮、不膩而著稱,,于制蟹油,、皮湯、做餡,、搟皮,、捏包、火蒸等工序均有嚴(yán)格要求,,看起來似秋菊吐艷,,吃起來鮮而不膩?!?/p>
營養(yǎng)價(jià)值
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bǔ)作用。螃蟹還有抗結(jié)核作用,,吃蟹對結(jié)核病的康復(fù)大有補(bǔ)益,。螃蟹性寒、味咸,,歸肝,、胃經(jīng); 有清熱解毒,、補(bǔ)骨添髓,、養(yǎng)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濕退黃,、利肢節(jié)、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對于淤血、黃疸、腰腿酸痛和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等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雞肉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入利用,有增強(qiáng)體力,,強(qiáng)壯身體的作用,。性平、溫,、味甘,,入脾、胃經(jīng),; 可溫中益氣,,補(bǔ)精添髓; 用于治療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泄瀉頭暈心悸、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乳少,、消渴、水腫,、小便數(shù)頻,、遺精、耳聾耳鳴等,。
小麥面粉富含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zhì),,有養(yǎng)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jīng),;養(yǎng)心,益腎,除熱,,止渴,;主治臟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食用方法
取吸管一根,吸完鮮美湯汁之后,,然后將薄皮蘸醋食之,。當(dāng)然,也可用牙齒將薄皮咬下缺口,,然后吸干湯汁食用,。切不可抓而食之,不然則湯撒一身,。
注意事項(xiàng)
宜食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適宜跌打損傷、筋斷骨碎,、瘀血腫痛,、產(chǎn)婦胎盤殘留、孕婦臨產(chǎn)陣縮無力,、胎兒遲遲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為好,;
忌食人群:平素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腹痛隱隱,、風(fēng)寒感冒未愈,、宿患風(fēng)疾、頑固性皮膚瘙癢疾患之人忌食,;月經(jīng)過多、痛經(jīng),、懷孕婦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
食物相克:螃蟹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紅柿,、香瓜、花生,、蝸牛,、芹菜、柿子,、兔肉,、荊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飲用冷飲會導(dǎo)致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