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艾格峰的北側(cè)異常陡峭,,刀削般的絕壁就連皚皚白雪也堆積不住,平均坡度70度,,垂直落差1800米,,敢于向這一組數(shù)字挑戰(zhàn)的人,需要高超的攀登技巧和過人的勇氣,,這里是國際登山界公認的難關(guān),。艾格峰因山勢險峻而被視為“歐洲第一險峰”,與馬特洪峰,、大喬拉斯峰并稱為“阿爾卑斯山三大北壁”,。1938年由德國與奧地利登山家們首度從北壁成功攀登艾格峰。
名稱來源
艾格峰名稱記錄可追溯到十三世紀,,艾格峰被稱為“Mons Egere”,,源自古德語單詞“her Ger”(意思是“矛”)在法語區(qū),,艾格峰常常被稱為“Ogre”(意為“食人者”)。1912年竣工的齒軌列車從山峰的內(nèi)部通往少女峰火車站,。隧道中間設(shè)有名為"Eigerwand"(艾格坡)和"Eismeer"(冰海)的車站,,位于鮮為人知的山脊。
攀登歷史
險峰
艾格峰位于瑞士境內(nèi)的阿爾卑斯山脈,,將其險要的北坡成功登頂成為了無數(shù)登山愛好者一生的夢想,。艾格峰是由愛爾蘭人 Charles Barrington和瑞士導(dǎo)游Christian Almer,Peter bohren于1858年8月11日從西側(cè)翼爬上首次登頂,,這條線路至今仍然是標準線路,。
雖然此峰在1938年就有人攀登,但具有傳奇色彩的艾格峰北坡還是吸引了那些勇于挑戰(zhàn)極限的登山者的目光,。超高的技術(shù)難度和嚴重的山體滑坡也為它贏得了“殺人坡”的“美譽”,。
艾格峰北壁目前攀登最快紀錄:瑞士極限登山者Dani Arnold于2011年4月20日打破了由瑞士著名“登山機器”Ueli Steck保持的艾格峰北壁攀登記錄,為2小時28分,,比Ueli Steck快了將近20分鐘,。Dani Arnold同時也是馬特洪峰北壁記錄的保持者(1小時46分,于2015年4月22日創(chuàng)造),。
歷史
1858年8月11日,,愛爾蘭人Charles Barrington沿西側(cè)首次登上了艾格峰。陪同這位業(yè)余登山者的兩名向?qū)hristian Almer和Peter Bohren都來自格林德沃,。這條線路至今仍然是標準線路,其分類等級為"難",。在攀登艾格峰之前的幾天,,剛剛從征服少女峰的旅程中返回的Barrington希望尋找一條真正具有挑戰(zhàn)性的旅行線路。他得到的回答是:"試一試艾格峰或馬特洪峰,!",。Charles在成功攀登艾格峰之后沒有前往策馬特,這的確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的事,,他的名字本來可以在阿爾卑斯山的歷史上更耀眼一些,。
1864年,英國人露西沃克(Lucy Walker)成為第一位登上艾格峰的女性,。她的向?qū)б廊粊碜圆疇柲岣叩豈elchior Anderegg,。他們完成這項壯舉共花費了約90個小時,當然是在沃克家人和其他向?qū)У呐阃?,因為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格蘭,,一男一女單獨置身山間或登山營地中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犧牲
艾格峰北坡是全歐洲最陡峭崎嶇的天險之一,,其中一部分是垂直落差達1,830米的石灰?guī)r壁,,對登山者為極度兇險,。 由于艾格峰的北坡經(jīng)常有滾石,加上那里的氣候不穩(wěn)定,,使得從北坡攀登艾格峰變得異常艱難,,這使公眾更加關(guān)心艾格峰。1938年7月21日和24日,,德國人Anderl Heckmair 和Ludwig Vorg以及奧地利人Heinrich Harrer 和Fritz Kasparek分別成功地從北坡登上了艾格峰,。在此之前,共有9名登山者在北坡喪生,。Toni Kurz首次攀登艾格峰時就與同伴一起墜落,,懸在峭壁上達一夜之久,并于次日救援即將到達時身亡,,成為阿爾卑斯登山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悲劇,。北坡一共被劃分為30條不同的線路,其中有些線路的攀登難度極高,。艾格峰的公眾關(guān)注度僅次于馬特洪峰和珠穆朗瑪峰,。在2006年7月,一塊屬于艾格峰,,大約為70萬立方米的巖石,,從東面下跌,跌入了無人居住的地區(qū),,沒有人受傷,,并沒有建筑物被擊中。
電視節(jié)目
艾格峰的山坡依然令世界各國的登山者為之瘋狂,。第一個成功的人所完成的一定是自登山運動開展以來最愚蠢的任務(wù),。"這是著名的英國阿爾卑斯俱樂部前主席在"阿爾卑斯期刊"上對首次從北坡登上艾格峰這一冒險行動的評價。不過首位成功從北坡登上艾格峰的Vorg卻不這樣認為:"只有我們解決所謂的最終問題,,我們這些年輕的登山者才能對阿爾卑斯山研究有所貢獻,。"也許我們能夠在"最終問題"和"最愚蠢的任務(wù)"之間尋找到有關(guān)艾格峰北坡爭論的起因。盡管有關(guān)北坡的爭論大幅減少,,但它的魅力絲毫沒有減少--這是瑞士SF DRS電視臺與德國Südwest-Fernsehen SWR共同制作的電視節(jié)目"艾格峰北坡直播"中得出的結(jié)論,。在搖擺的攝像機面前,兩支登山向?qū)F隊(來自瑞士的Evelyne Binsack,、Stephan Siegrist 和Hansruedi Gertsch以及來自德國的Ralf Dujmovits)于1999年9月9日和10日沿北坡Heckmair線路攀登了艾格峰,。直播節(jié)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電視臺外,,新興的互聯(lián)網(wǎng)也播放了這一節(jié)目,。
2005年9月美國人John Harlin從北壁登頂艾格峰。40年前,,他的父親曾在這里身亡,。IMAX電影公司的攝制組跟隨Harlin沿途拍攝--這部名為《阿爾卑斯山》的影片曾在2007年春季在全球影院上映,。
登山路線
艾格峰北壁32條攀登線路集錦
1. Mittellegi山脊路線(AD, 600米, Amatter、Brawand,、aki-Steuri4人1921年開辟)
2. Lauper 路線(TD , 1800米, Graven,、Knubel、Lauper及Zürcher 1932年開辟)
3. 東北冰柱,,梅森納爾路線(也稱為"奧地利人路線",, TD, 1800m, Hiebeler-Messner-Messner-Maschka 1968年開辟)
4. Griff ins Licht (7c M5, 1800米, Odermatt-Keller 2002年開辟)
5. 東北冰柱蘇格蘭人路線 (ED 3, 1800米, MacEacheran-McKeith-Spence 3人1970開辟)
6. 北柱, 波蘭人路線 (5.7, 一段繩距使用器械攀登, 1800米, 距梅森納爾路線僅700米Cielecki-Laukajtys-Szafirski-Zysak1968年開辟)
7.斯洛文尼亞線路(5.10c, Knez-Freser-Tic 1985開辟)
8. Harlin 峭壁路線 (ED3/4, 1800米 Bonington-Golikow-Haag-Harlin-Haston-Hupfauer-Kor-Lehne-Rosenzopf Schnaidt-Strobel-Votteler-Whillans等人1966年開辟)
9.捷克路線(5.10a A3 80°冰川路線, 1800米, Smíd-Rybicka-Smíd-Flejberk1978開辟)
10. 小蜘蛛路線 The Young Spider (7a A2 WI6 M7, 1100米, Steck-Siegrist 2001年開辟)
11. 夢想Direttissima 路線(ED, 1800米, Pochyl 1983獨自開辟)
12.日本人峭壁路線(5.9 A3, 1800米, Imai-Kato-Kato-Negishi-Hirofumi-Kubo等人1969開辟 )
13. Toni Hiebeler Memorial 路線 (ED : V A3 80°, 1400米, Luke-Pitelka-Smid 1985開辟)
14. Métanoïa(ED4, 1800米, Lowe 1991開辟)
15.原始路線(ED2, 1800米, Harrer-Heckmair-Kasparek-Vörg4人1938聯(lián)合開辟)
16. La Vida es Silbar路線(等待一天后紅點的路線,7c, 900米, Anker-Siegrist 1999年開辟)
17. 捷克冰柱(5.10a A4, 1300米, Smíd-Kysilková-Placheck-Rybicka1976年開辟,)
18.日內(nèi)瓦冰柱 (ED2, 900米, Hopfgartner-Piola兩人于1979年開辟)
19. Piola-Ghilini峭壁路線 (ED3/4, 1400米, Ghilini-Piola兩人1983開辟)
20. Gelber-Engel 路線(5.11a, 1100米, Coubal-Coubal兩人1988開辟)
21.北角路線 (ED3, 1200米, Howald-Howald-Ruedi 1981開辟)
22. 雪人路線 (圖上未標識,,5.10a A1, 1000米, Forlini-Faggiani兩人 1998開辟)
23. Eiger sanction (ED3, 1000米, Anker-Piola1988年完成)
24. Le Chant du Cygne 路線(ED3: 7a, 6b oblig., 900米, Anker-Piola 1992開辟)
25. Spit Verdonesque Édenté路線 (IV 7a A1, 300米, Maillefer-Steiner 1983開辟)
26. 藍色深海路線 (7b , 300米, Rathmaier-Ruhstaller兩人 2001開辟)
27. Knez路線 (5.7, 650米, Knez1982獨自完成)
28. Ochsner-Brunner 路線(5.9, 600米, Ochsner-Brunner 1982開辟)
29. Löcherspiel路線 (5.10d, 350米, Anker-Gruber 1988年開辟)
30. 正西山脊線 (圖上未標識) (5.12a, 350米, Piola-Sprungli 1980開辟)
31. Via Ferrata Rotstock(圖上未標識) (F, 260米, 攀登者不祥, 1899 至 2000間)
32. 西山脊側(cè)面路線 (AD, Almer-Barrington-Bohren于1858開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