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特峰(德語:Matterhorn,意大利語:Monte Cervino,,法語:Mont Cervin)也稱切爾維諾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著名的山峰。馬特峰的位置在瑞士,、意大利邊境,,附近是瑞士瓦萊州小鎮(zhèn)采爾馬特和意大利亞奧斯他谷的小鎮(zhèn)布勒伊-切爾維尼亞(Breuil-Cervinia)。馬特峰的名稱是由德語“Matt”(意為山谷,、草地)和“horn”(意為山峰呈錐狀像一只角),。
馬特峰是一個有四個面的錐體,分別面向東南西北,。每一個面都非常陡峭,,因此只有少量的雪黏在表面,間中發(fā)生的雪崩把過多積雪推到峰下的冰川里,。登峰者慣常從東北角的H?rnli山脊上山,。
地理地貌
馬特峰是一個有四個面的錐體,分別面向東南西北,。每一個面都非常陡峭,,因此只有少量的雪黏在表面,間中發(fā)生的雪崩把過多積雪推到峰下的冰川里,。
雖然馬特峰外形突出,、山勢雄偉,但如果以山峰突出高度計算,,馬特峰在阿爾卑斯山中卻100名不入,。原因是附近的山峰如羅莎峰、Dom,、Liskamm 及魏斯峰的海拔高度都比馬特峰高,。
馬特峰以其壯麗的外形以及聳立于瑞士采馬特村的地勢而聞名。它并不是阿爾庫斯山脈的最高一座山,,甚至也不是瑞士的最高峰,。但是,,它有4條頗具特色的山脊以及賦予它金字塔形狀的4個面。它巍然屹立,,并且附近沒有別的山峰,,因此它的美麗更引人注目。
文化影響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迪士尼樂園內(nèi)的“馬特洪雪橇”(Matterhorn Bobsleds)過山車,,就是建于一座仿照馬特峰的假山上,,比例是1/100,高147呎,。
瑞士三角巧克力(Toblerone)形狀的意念來自馬特峰,,包裝上亦以馬特峰為商標(biāo)。
派拉蒙電影公司開場片段的山峰商標(biāo)常被誤認為是馬特峰,,其實那是美國猶他州的Ben Lomond山,。
攀登史
馬特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后一個被征服的主要山峰。原因不只在于攀登技術(shù)上的種種困難,,也在于此峰陡峭的外形給予早年攀山者的心理恐懼。攀山家們大約于1858年左右開始嘗試征服馬特峰,,他們多數(shù)選擇從南邊登山,,事實上南面路線比較困難,他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濕滑的巖石上而決定放棄前進,。
1865年7月14日,,愛德華·溫珀、查爾斯·赫德森,、弗朗西斯·道格拉斯(Francis Douglas),、道格拉斯·哈多(Douglas Hadow)、米歇爾·克羅(Michel Croz)和彼得·陶格瓦爾德斯(Peter Taugwalders)父子從采爾馬特登山,,成為首支成功登上馬特峰的登山隊,。不幸地是,下山的時候米歇爾·克羅,、道格拉斯·哈多,、查爾斯·赫德森和弗朗西斯·道格拉斯四人發(fā)生意外,墮進1,400米以下的冰川里身亡,。事后,,除道格拉斯的尸首不能尋回外,其余三人都葬在了采爾馬特,。
三天后,,讓-安托萬·卡雷爾(Jean-Antoine Carrel)帶領(lǐng)的團隊成功從南邊登頂。尤利烏斯·埃利奧特(Julius Elliott)在1868年成為第二支從采爾馬特登頂?shù)牡巧疥?,同年約翰·廷德樂,、J·J·馬基納斯(J. J. Maquinaz)與J·P·馬基納斯(J. P. Maquinaz)成功跨越山峰。露西·沃克和梅塔·布雷武特在1871年分別成為首名及次名攀登馬特洪頂峰的女性。
現(xiàn)在,,登山者一年四季都可從馬特峰的每個面或山脊登峰,。在夏季由采爾馬特從H?rnli上山的人駱驛不絕。登上馬特峰需要一定技術(shù),,但對老手來說不算困難(難度評級為AD,,請參閱難度評級),在部分路段更設(shè)有固定繩索輔助登山者,。雖然如此,,每年總有數(shù)人因為缺乏經(jīng)驗、落石或路線太擁擠等原因而意外身亡,。登山者通常先由采爾馬特乘黑湖纜車(Schwarzsee Cable Car)上山,,然后步行上海拔3,260米的H?rnli-hütte,在大石屋里待一晚,。登山者須于第二天早上4時出發(fā)登頂,,以確保他們可以在下午的云霧及風(fēng)暴到來前平安下山。
除H?rnli外,,登山者可選擇其他路線如意大利脊(Italian Ridge)(難度評級為D),、Zmutt Ridge(難度評級為D)及難度最高的北面路線(難度評級為TD )(到1931年才被施密德兄弟(Toni Schmid與Franz Schmid)征服,因此該路線又稱為施密德路線,。
特色
馬特峰以其壯麗的外形以及聳立于瑞士采馬特村的地勢而聞名,。它并不是阿爾庫斯山脈的最高一座山,甚至也不是瑞士的最高峰,。但是,,它有4條頗具特色的山脊以及賦予它金字塔形狀的4個面。它巍然屹立,,并且附近沒有別的山峰,,因此它的美麗更引人注目。 阿爾卑斯山脈大約形成于4000萬年以前,。當(dāng)時地殼的兩大板塊相互碰撞,,將巖層抬升,成為一條褶皺山系,。
彼林是一位意志最為堅強的向?qū)?。他有一個綽號叫做“山中的狼”。他曾下決心說,, 在登上馬特峰達150次之前決不退休,。可是,,他的體力和技能終于消耗殆盡,,他倒下死去了,。但他已作了144次成功的攀登,幾乎達到了他的目標(biāo),。
文化影響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迪士尼樂園內(nèi)的“馬特洪雪橇”(Matterhorn Bobsleds)過山車,,就是建于一座仿照馬特峰的假山上,比例是1/100,,高147呎,。
瑞士三角巧克力(Toblerone)形狀的意念來自馬特峰,包裝上亦以馬特峰為商標(biāo),。
派拉蒙電影公司開場片段的山峰商標(biāo)常被誤認為是馬特峰,,其實那是美國猶他州的Ben Lomond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