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概況
清涼山乃鐘山西延之尾端,,高者海拔65米,,低者19米。南唐以前,,長江從清涼山西麓斷層下流過,,地勢險要,一向為軍事重鎮(zhèn),。
公園大門為牌坊式三拱門,,中門上“清涼山”三字為掃葉樓主龔賢所書。清涼寺在清涼山南麓山坳處,,現僅存五開間平房一座,,紅墻黑瓦,四周植桂花與翠竹,,門上書“古清涼寺”四字,。房前圍墻圓門上書“清涼別苑”,房后有六角亭一座,,亭內一口古井,,稱還陽泉。
清涼山上,,名勝古跡隨處可尋,,有“駐馬坡”、“南唐古井”,、“清涼寺”,、“崇正書院”及“掃葉樓”等。其“德慶堂”的匾額為后主李煜親筆所提,。每到夏天李后主常留宿于此。寺內舊藏董羽畫龍,,李后主八分書和李霄遠的草書,,合稱該寺“三絕”。寺內有井,,名“保大泉”,。相傳寺僧因此井水,,雖老須發(fā)不白,故又名“還陽井”,。清涼山南麓有明末清初著名的愛國詩人,,畫家龔賢的故居。清涼山后坡,,為諸葛武侯駐馬坡,。相傳諸葛亮為聯吳抗曹,曾親赴京口與孫權會談,,途經秣陵時,,曾作短暫逗留,,騎馬觀察了秣陵的山川形勢,并留下“鐘阜龍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的名言。
清涼山西部有一段石壁,,長6米,,寬3米,上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因石質以礫巖為主,呈赤色,,中間夾有紫色和黑色的巖石,,苦似一張面目猙獰的“鬼臉”,因此成為鬼臉城,。據說以前這塊巖石猶似刀削一般,,光滑似鏡。有一次,,清涼山的一個山怪出來坑害百姓,,正好被一個專為人間除妖的仙人發(fā)現,遂緊追不舍,。山妖逃至此地,,無處藏身,就隱身峭壁,,仙人用照妖鏡將它照住,,鬼臉才露了出來,光滑的山壁于是就變成了今天這樣,。為了防止山怪逸出,,仙人又置鏡于崖前,后來變成一個池塘,。
主要景點
清涼山
古名石頭山,、石首山,,踞于南京城西隅,位于南京市廣州路西端,。唐以前,,長江直逼清涼山西南麓,江水沖擊拍打,,形成懸崖峭壁,,成為阻北敵南渡的天然屏障。吳大帝孫權在此建立石頭城,,作為江防要塞,,故此又有石頭城之稱。相傳諸葛亮稱金陵形勢為“鐘阜龍蟠,、石頭虎踞”,,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指今清涼山。自唐以后,,長江西徙,,雄風不再。
南唐時建避暑宮于山上,,1930年清涼山被辟為公園,。1937年底侵華日軍侵占南京,山林與建筑皆遭破壞,。1949年后,,政府封山造林,“城市山林”漸次再現,。在山林恢復之基礎上,,50年代末開始,以土,、石,、花木為材料建設景點,修繕古建筑,,創(chuàng)建出初具規(guī)模的文化公園,。1979年10月,掃葉樓修繕工程及綠化配景工程竣工,,以后又逐漸恢復了崇正書院,、江光一線閣、清涼寺,、還陽井,、駐馬坡、大廟等古跡,辟建了掃葉齋餐廳,、旅社、翠微園娛樂山莊,、花房等服務設施,,修筑花壇800平方米、花帶1500平方米,,鋪裝草坪9000平方米,,植喬木14000株、灌木9150株,。各類植物達200多種,,綠化覆蓋率為99%,成為居民的良好休憩之地,。
清涼寺
清涼寺位于清涼山南麓山凹處,,公園大門內正北方向,為正方形磚木結構,,建筑面積287.1平方米,,占地400平方米,始建于921年,,南唐李后主常來此打坐念佛,,故又稱“避暑宮”?!扒鍥鰡柗稹泵髑鍟r被列為“金陵四十景”之一,。寺周圍依山堆置假山,并植有樹,、竹和花草,,構成紅墻青瓦、綠樹紅花,、清凈幽雅的宗教勝地,。寺內有一尊盤坐鎏金大菩薩,兩旁分列18羅漢,,菩薩與羅漢的造型優(yōu)美,,香火興盛。
掃葉樓
掃葉樓在西側山坡上,,是座三開間二層翹角木結構建筑,,為龔賢舊居。龔賢(1619年-1689年),,字半千,,明末清初著名畫家、詩人,明亡后在清涼山定居,。他曾作自畫像,,手執(zhí)掃帚作掃落葉狀,因此稱掃葉樓,。
崇正書院
崇正書院位于清涼山東麓,,為清嘉靖年間督學御史耿定向講學所筑,又相傳地藏王肉身在此坐禪,。書院依山勢分為三進,,一殿與二殿由兩邊回廊相連接,廊壁墻上開各式花窗,,東側廊壁嵌有兩塊石碑,。二殿與三殿間是開闊青石平臺,其東側有一組山水小景,。三殿是公園的制高點,,放眼周圍一片蒼翠,抬頭遠望,,方圓百里盡收眼底,,進入大廳,四幅大型壁畫躍然醒目,,再現金陵春牛首,、夏鐘山、秋棲霞,、冬石城之四季景色,。第三進稱“清涼勝境”,筑于高處,,正殿是一座高6 米,、寬16米、深20米的重檐翹角古建筑,,殿前有水池與石刻的流水龍頭,,西側是二層的“江天一線閣”,東側有假山,、水池,、六角亭。崇正書院現為“中華奇石館”,,其內陳列神州各地珍奇石頭,。館東邊有駐馬坡、翠薇園等景點,。
人文意義
清涼山公園被命名為市級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清涼山文化受到人們的關注,。深掘清涼山文化資源,成為關注的焦點,。圍繞文化,,衍生出不少相關產業(yè),位于半山腰上的奇石市場就是一大亮點,,經營范圍鎖定在奇石,、古玩和書畫,頗具聲色,。鑒于此,清涼山公園被命名為南京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作為一處文化圣地,,清涼山周邊的很多被湮沒遺存和景點正加大修葺和完善。
精英文化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石頭山上建起金陵邑,,南京自此得名金陵。此后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圍繞清涼山上演了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也留下了諸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南京文化最初的內涵,,就是清涼山文化,。
清涼山西麓,是孫權所建石頭城,;后坡,,即諸葛亮駐馬坡,清涼山周邊環(huán)繞外秦淮河,、烏龍?zhí)?、蛇山、龜山,、五臺山,,山水交融、鬧中取靜,,自然景觀得天獨厚,,名勝古跡不勝枚舉。歷史文化范疇的清涼山,,并不等同于今天的清涼山公園,,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沒有虎踞北路,,清涼山與西面的石頭城尚連為一體,。清涼山文化是南京精英文化之所在,。
集群效應
清涼山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做名山文化品牌,、做名水文化品牌和做名人文化品牌,。清涼山往西不遠就是石頭城,再往西就是秦淮河,。將清涼山與石頭城,、水木秦淮融為一體,依托清涼山人文資源和水木秦淮的商業(yè)氛圍,,打造一個現代藝術品交易市場,,和夫子廟、朝天宮等古玩市場相錯位,。清涼山一帶景點將有機結合起來,,凸顯南京精英文化的魅力。
旅游信息
清涼山地址:南京市鼓樓區(qū)清涼山83號
公交路線:132路 152路 20路 303路 317路 43路 60路 6路 806路 91路 漢6線 漢江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