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撂石鎖(河南?。幪枺孩?64
(1)批次/類型:2011年(第三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河南省開封市
(3)保護單位:開封市文化館
2,、撂石鎖(海陵撂石鎖),編號:Ⅵ-64
(1)批次/類型:2021年(第五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qū)
據(jù)傳說,,撂石鎖這門功夫起源于唐宋。古時考武狀元要考弓、刀,、石、馬,、步,,行伍之人把這個當做訓練武術功力的一項很重要的基本功。不管是練拳,、練刀,、練槍,還是玩摔跤,,都要求習練者有很強的身體素質,,石鎖就成為習武必備的器材。石鎖雖構造簡單,,撂石鎖的手法卻豐富多彩,,不僅能練力量,還能鍛煉身體的柔韌性,、靈敏性和平衡性,。
清代及民國時期,開封曾涌現(xiàn)出周開元,、沈少三等不少撂石鎖高手,。1953年,開封石鎖名家沈少三還被請到中南海懷仁堂做石鎖表演,,贏得了毛澤東主席和中央首長的拍手稱贊,。自1953年第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舉辦以來,開封回族石鎖隊代表河南省在歷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大展風采,,多次獲得一等獎,,從而使開封石鎖名揚全國。
開封石鎖,,名目繁多,,花樣就有數(shù)十種。按運動方式可分為翻花,、接花,、組合套花;按形態(tài)和肢體舒展程度可分為小花和大花,。開封石鎖的技法神奇絕妙,、變化無窮、輕飄巧美,。動作舒緩得當,、動靜結合、套路流暢,,是技藝和力量的完美結合,,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說起撂石鎖的花樣,,有很多通俗形象的名稱,,像手托元寶、腳踢花籃,、托塔抱印,、三指臥魚,還有四斗門,、別膀,、背劍、脖穿兒,、腰穿兒,、騙馬腰穿兒、黑狗鉆襠,、將軍蓋印,、浪子踢球,等等,有數(shù)十種之多,。
聽名字就讓人能想象出動作走勢,,親眼得見能讓人目不暇接。那石鎖從拳到肩,,躍頂穿襠,,忽而腦后,忽而眼前,。別看練家子撂得如兒戲般,,要知道這東西可是真材實料、分量十足,。初學者練的石鎖有7公斤之重,,功力深厚者玩的足足36公斤。
撂石鎖這項傳統(tǒng)技藝在開封的回族群眾中世代傳承,,在當代能發(fā)揚光大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多虧了傳承者——有“一代跤王”美稱的沈少三。
沈少三,,1928年3月出生于北京牛街,,少年時隨父親舉家遷到開封東大寺居住。他跟父親學習中國式摔跤,,之后隨石鎖高手周開元和馬五慶學習撂石鎖,。父親因病去世后,沈少三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在大相國寺門前“撂地”摔跤養(yǎng)家,。為了吸引觀眾,,他在跤場經(jīng)常演練撂石鎖。
1953年,,沈少三入選河南代表隊,,前往天津參加第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大會,其間他表演撂石鎖,,引起觀眾極大興趣。當時郭沫若也去觀看,,說“這個練的(人)少,,別讓失傳了”。隨后他被選入民族體育蒞京代表隊,,在中南海懷仁堂為毛澤東等表演撂石鎖,。
1986年,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大會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撂石鎖成為河南代表隊的表演節(jié)目,,引起轟動。從第四屆全國民運會開始,,石鎖成為表演比賽項目,,沈少三獲得了這個項目的一等獎,得銅鼓獎杯一個,、獎牌一塊,。
之后,開封成立了石鎖表演隊,,石鎖作為集體項目參加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屆全國民運會,,都取得了一等獎的優(yōu)異成績。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科研部擬開發(fā)全國武術功力大賽,,時任中國武術協(xié)會秘書長、科研部主任的康戈武到開封挖掘項目,,首先看中了東大寺的撂石鎖,。開封市伊斯蘭教協(xié)會秘書長、東大寺武術訓練基地負責人郭寶光經(jīng)過反復斟酌,、考證,,最終選取了“石鎖上拳”這個動作代表石鎖項目。根據(jù)其力量加技巧的特點,郭寶光精心編制了“石鎖上拳”競賽規(guī)則,,并被采納,,石鎖由民間愛好,演變?yōu)槿珖湫g功力大賽的規(guī)定競賽項目,,有人譽之為“中國式舉重”,。
2011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開封的傳統(tǒng)民間技藝“撂石鎖”榜上有名,。至此,,開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達8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