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傳說肖邦的情人喬治·桑喂養(yǎng)著一條小狗,這條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團團轉(zhuǎn)的“興趣”,。肖邦依照喬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轉(zhuǎn)”的情景表現(xiàn)在音樂上,作成了這首樂曲,。樂曲以快速度進行,,在很短的瞬間終了,因此又被稱為《瞬間圓舞曲》或《一分鐘圓舞曲》,。演奏本曲時,,應使用平滑流暢的指尖技巧,才能感覺出此曲的趣味來,。
全曲為簡單的三段體,。在四小節(jié)序奏后,主旋律以反復回轉(zhuǎn)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其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中段則是甜美而徐緩的旋律,與第一段的急促形成鮮明的對立,;第三段為第一段之反復,。
作者簡介
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蘭作曲家,、鋼琴家,。年少成名,后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chuàng)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fā)自己的思鄉(xiāng)情,、亡國恨,。其一生不離鋼琴,被稱為“鋼琴詩人”,。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他臨終囑咐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肖邦在母親的影響下,,他從小對波蘭的民間音樂十分熟悉和喜愛,。1830年,肖邦到法國首都巴黎,,與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柏遼茲,、李斯特等來往密切。這期間,,肖邦無論在鋼琴演奏方面,,還是在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這時寫成的,。肖邦在巴黎的歲月,,也是他的祖國波蘭遭受沙皇俄國蹂躪的年代,所以,,肖邦這時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對被侵占的故國家園的懷念,,對民族獨立的渴望和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思鄉(xiāng)情,,亡國恨,,時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來。當沙俄授予他“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時,,肖邦嚴辭拒絕,,表現(xiàn)出一個愛國藝術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氣節(jié)。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臨終前,他囑咐親人把他的心臟運回波蘭,,以安慰他那顆赤子之心,。肖邦的創(chuàng)作以鋼琴作品為主,還涉獵各種舞曲,、幻想曲,、敘事曲、諧謔曲,、前奏曲,、練習曲、奏鳴曲等,。他的音樂具有鮮明的個性和獨樹一幟的浪漫抒情風格,,激昂雄壯,、氣勢磅礴的旋律,色彩豐富的和聲,,為歐洲的浪漫主義音樂增添了奪目的光彩,,被稱為“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
欣賞提示
樂曲是三段式,。四小節(jié)引子過后,,出現(xiàn)快速的反復回轉(zhuǎn)型,描寫小狗飛快旋轉(zhuǎn)追逐自己尾巴的樣子,。這段曲調(diào)健康活潑,、詼諧有趣,把小狗的神態(tài)呈現(xiàn)在聽眾面前,。第二段是優(yōu)美抒情的圓舞曲主題,好像小狗奔跑了一段時間,,躺下來休息片刻,,悠然自得,懶散舒適,。第三段又是快速的音型,,就像小狗休息之后又開始追逐尾巴的游戲,一直到樂曲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