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山南麓的綠樹叢中掩映著一組紅墻紅瓦的“山”字形建筑,那就是100年前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權湖北軍政府的遺址——鄂軍都督府,。武漢人稱之為“紅樓”,。“紅樓”原為晚清湖北咨議局,不過議員們在這里辦公不到一年時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隨即在紅樓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一舉變?yōu)楦锩h人的反清司令部,。在主樓會議廳里,可以看到復原的軍政府發(fā)布的第一份公告,,向天下昭告革命主張,,號召推翻清政府,落款是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
主樓經重新布展,,還原了當年湖北軍政府里的各種機構,,如軍令部、軍務部,、外交部,、教育部等。鄂軍都督府雖然是一個地區(qū)性的革命政府,,但在1911年11月20日被各省革命代表共認為代行中央政務的機關,。在這里,,宋教仁主持起草了《鄂州約法》,,約法里首次明確提出“人民一律平等”,這份約法也成為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臨時約法》的藍本,;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前,,鄂軍都督府作為一個與清政府分庭抗禮的革命政權,取得了爭取列強中立的外交勝利,,并領導了保衛(wèi)武昌革命政權的漢口,、漢陽保衛(wèi)戰(zhàn)……
在“紅樓”里還可以看到一個叫“招納處”的機構,此處主要是吸收投奔革命的仁人志士,。劉經熙的祖父劉家佺就是“首義”爆發(fā)后投奔革命的一員,。辛亥年秋,同盟會員,、時任清軍將領劉家佺于由福州到上海的出差途中,,在乘坐的外商海輪上得悉武昌起義消息,無比振奮,,毅然將清朝的軍服帽靴盡投海中,,抵達上海后,便立即轉乘江輪直赴武昌,,脫離清廷投身起義軍行列,。此時正值“陽夏保衛(wèi)戰(zhàn)”,清廷調集陸,、海軍的主力,,直撲武漢三鎮(zhèn),企圖將新生的革命政權絞殺在搖籃之中,。抵漢后,,劉家佺便直奔武昌軍政府,晤見都督黎元洪,,任協(xié)參謀長,,進駐青山至徐家棚之間的“兩望”一帶陣地,組織炮兵炮擊對岸的清軍,,掩護部隊強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