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進荔灣博物館右側(cè),,就看到大屋幽幽地立在青云巷邊,。屋墻用一式青磚整齊砌著,并不算龐大的建筑,,但高高的屋脊墻壁,、樓梯間、走道回廊,、天臺和天井的整體精巧設(shè)計,,仍讓人有庭院深深的感覺。
跨入那由矮腳吊腳門,、趟櫳,、硬木大門組成的正門,踏著那紅方磚塊,,幽幽的古韻之感油然而生,。
民俗館采用三開間布局,正對門口的是正廳(神廳),,是供奉祖先和家人聚集的地方,,里面的家具按對稱擺設(shè),,桌椅皆是名貴的酸枝制成;正廳前近天井上方前有一用木版拉花秀雕而成的花罩,,把大廳和天井分隔開,;而正廳上方,還搭建有神樓,,用于供奉祖先,;正廳后面用屏門圍隔成頭房,是家中較老的長輩居住之處,;頭房后是二廳,,是家人用膳之處,民俗館在此陳列了多種舊時的常用品,,如柚木榨汁機,、銅水煲、擂漿盆,、搓衣板等,,較有趣的是一個大號混水爐,它由全銅制成,,在一側(cè)燒柴加熱時,,另外兩側(cè)通過傳熱亦可加熱、保暖,,構(gòu)思之妙令人稱奇,。
正廳西側(cè)為偏廳,原用于招呼賓客,,現(xiàn)作展覽室,,墻上的彩色玻璃滿州窗與古樸的木雕牌匾相呼應,陳列柜內(nèi)可以看到三,、四十年代的電取暖器,、梳妝鏡、照相機,、化妝盒,、火水燈、鑲銀烏木筷子,、紅木司馬尺等物,,更妙的是一副黑漆云吞面擔,令人仿佛嗅到了云吞面飄香,、聽到小販沿街叫賣的吆喝聲,。
正廳東側(cè)是書廳,擺設(shè)仍然依照舊模樣,書桌,、書柜,、古董柜一應俱全,書桌上擺放著毛筆,、墨硯,,墻上掛著古畫鏡框,透著濃濃的書卷味,,一側(cè)桌上擺放著古老笨重的留聲機,,飄出的幽幽的音樂,應該是周璇,、白光她們的聲音了:紅著臉,、跳著心,你的靈魂,,早已經(jīng),,在飄飄飄個不停!低婉沉醉,,香甜軟糯,。那是當時的流行曲呢。
書廳對外設(shè)有一個小庭院,,幾叢綠色植物或在空中飄散長長葉子,,或掩映著院墻的窗,仿佛淡淡幾筆寫意,,卻意味悠然,;書廳后面還有一個房間,現(xiàn)設(shè)計成一個新房模樣,,內(nèi)有新郎,、新娘、大妗姐的素像,,供游人參觀;書廳側(cè)有一"青云巷"(冷巷)是舊時女眷,、仆人出入之處,。
由二廳順木扶手木樓梯蜿蜒而上,可至閣樓,,樓梯階數(shù)取單不取雙,;通道的墻上掛了介紹廣州行、住,、衣等習俗及歷史的圖片,。閣樓設(shè)有兩間房,其中一間小姐閏房,里面仍擺放小姐常用的物品,。當年西關(guān)小姐知書達禮,,穿衣打扮更帶動時尚潮流。樓道墻上鏡框里有老照片,,重現(xiàn)昔日的西關(guān)風情,。照片里的小姐們珠圓玉潤,眉眼秀麗,,和現(xiàn)在公認的廣州本地女子偏瘦削的現(xiàn)象很不符合,。有俗諺云:東山少爺,西關(guān)小姐,。西關(guān)小姐的服飾新潮漂亮,,為時人所模仿,就連侍候她們的貼身傭人嬤姐,,穿著白褂黑褲,、垂著油光水滑的大辮子,也別有風韻,。小姐閨房面對天井開著大大的長窗,,梳妝臺上猶自擺著美麗精致的化妝盒。當年深閨里的她們,,就這樣一窗與她們無關(guān)的風景,、一鏡只可自憐的花容,也就度過了一生中的較盛芳華了吧,。
另一間房現(xiàn)作為介紹廣州時令習俗的展覽室,,展覽品中有一套拜"七姐誕"用的微型木桌椅,人手制作,,精巧絕倫,。
西關(guān)民俗館,可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不僅道盡了西關(guān)大屋的精妙之處,,更濃縮了廣州風情呢,。
青云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通風,、采光等多種功能,。如巷子較長,常在中段處加設(shè)門洞墻分隔,以墻加層次感,。如巷子較長,,常在中段處加設(shè)門洞墻分隔,以增加層次感,。舊時觀念,,井水通大海,井泉龍神即海上之龍王,,這神以保家人平安,。這是一口水井,水井上邊有井泉龍神,。
偏廳:家屬生活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墻壁上往往掛有或刻有書畫對聯(lián),體現(xiàn)主人的文化品味和修養(yǎng),。如“滿懷明月,,兩袖清風”?!翱v有良田萬萬千,,有錢難買子孫賢”等。現(xiàn)在這里作為“西關(guān)大屋的建筑意境”的展覽廳,,對西關(guān)大屋和各個細節(jié)部分進行解剖和說明,。
倒朝房:賓客的臨時用房。家具陳列較為簡單,、隨意,。西關(guān)大屋的各開間之間,用橫門相通,。橫門上往往有橫匾或磚雕之類的裝飾,,也有些是做成圓形帶蝴蝶圖案窗欞的彩色玻璃窗,俗稱“蝴蝶窗”,,窗頂有圓弧形的灰批模線,,很明顯是受了西洋的影響。
正廳:又叫神廳,,是全屋的“心臟”,,是主要的一個廳堂。這個廳屋脊最高,,面積最大,建筑裝飾工藝最為講究,,氣氛也最為莊嚴,。是大家庭聚集、拜祭祖先、決議家庭大事和接待特別重要賓客的地方,。
花罩:大廳前近天井處,,做有花楣掛落,廣州人稱花罩,,是大廳與天井的分割,。花楣兩邊垂下,,一般只到人高之上,,懸垂至地的稱“落地罩”。從圖案,、材料及工藝,,花罩都構(gòu)成為很高貴的工藝品。 主房屏門:工藝用材料比其他房間要高貴,,屏門上方是神樓,,站在廳前要稍微仰視,方可看到神位,。這樣的尺度處理,,可反應主人家的財力和家世。這里的家具是全套的華貴酸忮家具,,這里是最老的長輩就坐的地方,,兩旁則為子孫就坐,以廳上方為最尊,,這里俗稱“四幾八椅”,。
天井:過去天井多為方形,特別是門官廳,、轎廳和正廳之間的天井更強調(diào)要方正,。天井里的去水孔,常雕成金線形狀,,這與過去相信“水為財”有關(guān),,同時兼有隔柵的功能。
廳:大門進來就是門官廳,,看門人坐立的地方,。這里還奉有門官神,保佑家人出入平安,。俗話說:三廳才到神樓?,F(xiàn)在這里才兩廳,還有一廳:轎廳,,由于空間所限,,我們把它縮略了,。西關(guān)大屋典型的平面是“三邊過”又叫“三開間”。正間以廳常為主,,從大門——門官(門廳)——轎廳——正廳(又稱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二廳(飯廳)——到最后的二房(尾房),,形成了一條明顯的中軸線。門官廳,、轎廳和正廳,、每個廳都由一個金字頂組成,每個金字頂叫—“進”,,西關(guān)大屋由多“進”組成,。正間兩側(cè)為書偏,主要有偏廳,、書房,、樓梯間等,基本上是左右對稱布置,。
書房:作為主人讀書,、教子的地方,擺設(shè)有文房四寶,、書籍,、古玩等,高雅別致,。前面往往有一個清靜幽雅的小庭院,,內(nèi)部種植各種名貴的花草樹木,多栽植在1米左右高的轉(zhuǎn)砌花基上,,有意讓植株的枝葉能盡快的伸出窗外,,以接受更多的陽光和美化環(huán)境。這種場景的布局顯得“一室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p>
主人房:現(xiàn)在作為“婚嫁習俗”的展覽房,,反映獨具特色的西關(guān)婚嫁風俗,延續(xù)中原傳統(tǒng),,西關(guān)的婚嫁習俗極盡豪華,、隆重。新廊新娘披紅掛綠,,賓客如云,,禮品擔、禮品盒放滿房間,。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清末民初,,新人除進行中式婚禮外,還得往往穿上西式婚紗禮服拍照留念,。
樓梯間:樓梯間向大家展示了一些西關(guān)大屋的日常生活用具,各具用途,。
樓梯:古式大屋全部用木樓梯,,總步級取單不取雙。走道回廊展出關(guān)于荔灣衣,、住,、玩等方面的民俗。
衣——有俗諺云:東山少爺,,西關(guān)小姐,。西關(guān)小姐的服飾新潮漂亮,為時人所模仿,。還有當時西關(guān)打工一族女嫲姐的服飾,,也頗具特色。時人還喜穿木履和伯父鞋,,當時西關(guān)有一部分靠釘木履和伯父鞋為生,。
住——除了西關(guān)大屋傳統(tǒng)民居外,還有西式小洋樓,、石屋,、騎樓等,反映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和滲透,。
玩——“荔枝灣游河”,,每到傍晚,西關(guān)人乃至廣州人坐著小艇暢游荔枝夾岸的荔枝灣,,吃艇仔粥,,打牌,聽粵劇,,與朋友同游,,高雅者吟詩作對,情趣無限,。 帶有女兒墻的天平臺:在南方天氣悶熱潮濕的情況下,,天平臺在生活上很有實用價值。日常曬晾,、乘涼,、栽花、養(yǎng)魚以及七夕乞巧和中秋賞月等活動,,都在這種天平上舉行,。
少爺房:設(shè)有節(jié)日習俗的展覽,,以了解西關(guān)獨特的西關(guān)節(jié)日習俗。春節(jié)的舞獅,、中秋的互贈月餅,,昔日乞巧節(jié)“針穿七孔”等皆是節(jié)日習俗之一。
小姐樓:西關(guān)小姐的閨房擺設(shè)精致,、文雅,,充分體現(xiàn)了小姐們舒適的生活和高雅的品味。床的雕工異常精湛,,令人回味無窮,。
飯廳:西關(guān)大屋的飯廳(就是剛才說的二廳),家具擺設(shè)較隨意,。天窗是較特別的窗子,,靠垂吊下來的繩子拉動啟閉,兼有通風,、采光的雙重作用,。 長輩房(神后房):為最老的長輩居住的房間,家具陳設(shè)一般隨主人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