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活泉公園位于邢臺市區(qū)西北,,占地800多畝,,是河北省最大的市內公園,,也是著名的邢臺八景之一。
歷史上,,邢臺周圍曾是華北地區(qū)罕見的大泉區(qū),,這里曾水涌百穴,甘露爭溢,,形成“環(huán)邢皆泉”的天然奇景,。其中,最著名的泉就是達活泉,,北宋咸平年間,,邢州刺史柳開浚在此建亭植柳,遂使之成為一郡之勝,,后將達活泉開辟一公園,。
整個公園以古典園林建筑風格的廊、亭,、橋,、臺,、館、樓為主調,。由公園南大門為起點,,穿越體現(xiàn)明代大科學家郭守敬在水利方面突出貢獻的水池噴泉,到達郭守敬銅像前的“星的廣場”,,再穿過觀星臺到達郭守敬紀念館,。紀念館東側為體現(xiàn)郭守敬在天文方面貢獻的冬、夏星座圖科普園區(qū),,西側有以郭守敬紫金山求學一段歷史而命名的紫金山,。
水上活動游覽區(qū)以人工湖為中心,園區(qū)內景點有飛瀑流泉,、獨釣洲,、游船碼頭及各式?jīng)鐾ぁV参镉^賞區(qū)則是利用原有的植物景區(qū)和苗圃進行重新設計,,包括了森林浴場,、陽光草坪、牡丹園,、南國花園等景點,。
歷史上邢臺周圍是一個罕見的大泉區(qū),這里曾水涌百穴,、甘露爭溢,,形成“環(huán)邢皆泉”的天然奇景,達活泉即為其中的名泉之一,。關于達活泉的最早文字記載,,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見于二十四史的《晉書·佛圖澄傳》,。
書中記述了達活泉干涸后,,高僧佛圖澄燃香念咒、敕龍取水的故事,。雖然帶有明顯的神話色彩,,但與園中碑刻上“達活泉在后趙時曾一度干涸,后又復出”的記載暗若相合,。宋咸平年間(公元998年至1004年),,邢州刺史柳開浚在泉北建亭植柳,加工修飾,,辟為景區(qū),遂使達活泉成為一郡之勝,。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泉水驟伏,時隔六年,,泉水復出,,故又名“再來泉”。元代著名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shù)學家郭守敬,曾在此引泉筑渠,,以通舟楫,,灌田園。清代達活泉被列為“邢臺八景”之一,。民國八年,,邢臺寧晉籍軍閥王懷慶任冀南鎮(zhèn)撫使時,在達活泉南部建私家花園,。
解放后,,這里曾一度作為榮軍休養(yǎng)院的后花園。1964年園林處在達活泉設常年綠化管理小組,,種植樹木,、整修道路。1968年園林處在此成立達活泉管理處,,進一步加強公園建設,。1977年達活泉公園簡易開放。1984年再次征地擴園,,并在園內建郭守敬紀念館,;此后,達活泉公園一直處于前園后圃的格局和邊開放,、邊建設的狀態(tài),。2004年,邢臺市委,、市政府順應民意,,對達活泉公園進行了全面改造建設,。改建后的達活泉公園面積達980畝,,成為全省城區(qū)內較大的公園之一。
活泉公園改造工程旨在把公園的沿湖周圍營造成夜景帶,、風光帶,,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公園功能。改造工程包括公園沿湖亮化,、游路鋪裝,、東擴綠化和健身器材安裝四部分。目前,,公園沿湖亮化一期工程已經(jīng)完成,,共完成3座景橋,、5座亭子、1個島和1座碼頭的亮化工作,。公園亮化建設中,,強調以自然為主,使人工和自然充分融合,;以襯托特色,、顯示個性為標準,不求大,,但求佳,。在燈光的使用上,堅持夠用適度的原則,,利用原有的太陽能庭院燈照明基礎,,重點安裝了輪廓燈和射燈。整個沿湖風光帶將突出制高點和重要建筑物的輪廓亮化,,達到“點”,、“線”、“面”相結合,,巧妙地將湖光山色融為一體,,不僅賦予了公園靈秀,更帶動了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同時,,為方便市民游玩,有關部門還在達活泉公園南門東側林中新添了乒乓球臺,、單雙杠,、天梯等200套健身器材。此外,,達活泉公園游路鋪裝工程也已基本完工,,共鋪裝完成丁步路15條、青石板路21條,,安裝路緣石1571米,;公園東擴綠化工程累計栽植落葉喬木1248株、常青喬木244株,、落葉花灌木3200株,。
現(xiàn)在的達活泉,造型新雅,、布局巧妙,,把新貌舊景結合得錯落有致,越發(fā)使這一歷史名泉,更加有名,,雖非仙境,,勝似仙境。
達活泉,,位于河北省邢臺城西北角,,邢臺市橋西區(qū)泉南西大街與守敬北路交叉路口處。
現(xiàn)在的達活泉公園,,甬路中間的條形綠地上植有各種花卉和巨大的球形青樹,,路兩側,綠柳成行,。公園西北是達活泉舊址,,這里現(xiàn)已被開拓為面積更為廣闊的兩個人工湖,兩湖之間,被河溪逶迤相連.湖面上,,腳踏式游船,,游來串去。水中小島,,給游人增加了新的情趣,。劃船之余,登上小島,,觀賞漣漪的水景,,在這清澈見底的湖水中,可見遨游的紅魚如同飛梭,,浮來游去,,給泉區(qū)增添了無限生機。泉岸邊,,建有攢尖式八角涼亭,,給游人提供了舒適的納涼消閑設施。公園西側是花卉園,,這里臘梅,,青竹、芭蕉,、月季等等,,繁花似錦,清香撲鼻,。
2016年11月25日 ,,達活泉公園南門口的噴泉改造升級目前基本完成,。三種不同的噴泉模式可跟隨音樂的高低起伏展現(xiàn)出唯美的噴泉藝術效果,。噴泉共設置了500多條水柱,配置了1000多盞可變換紅黃藍綠等顏色的彩燈?!芭苋?、“雪松”、“孔雀開屏”三種噴泉模式配備燈光,,可跟隨音樂的高低起伏變換花式,,展現(xiàn)出唯美的噴泉藝術效果。其中“跑泉”由低向高逐一噴射,,水柱高達7米,。
郭守敬科技文化園區(qū)由南門開始到郭守敬紀念館止。整個景區(qū)集中體現(xiàn)了郭守敬在天文,、水利,、數(shù)學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一) 南大門
采用仿古形式建造,,與郭守敬紀念館的建筑風格一致,,兩組建筑遙相呼應。
(二)景觀大道
噴泉開啟時,,730條水柱穿插噴射,,形成一道道拱形水門,水花四濺,,仿佛無數(shù)銀蛇在空中飛舞,。噴泉兩側的石徑上用鵝卵石以篆書形式鋪成春分、立夏,、冬至等二十四節(jié)氣,。石徑外側各安砌10個疊水石臺,水從石臺中緩流而出,,落入池中,,叮咚作響,猶如小溪流水般綿延不絕,。緊挨石臺的是梯形花壇,,里面滿栽常綠灌木小龍柏,并間種造型雅致的高桿地龍,,青翠欲滴,,生機勃勃。
(三)星的廣場
1,、廣場
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這就是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星的廣場設計為圓形,,寓意為浩瀚無垠的天空,。銅像周圍按日晷的形式,均勻分布著12組聲控旱噴泉(日晷又稱“日規(guī)”,,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制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制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音樂響起時,,噴泉就會隨著樂曲的節(jié)奏變化翩翩起舞,,忽高忽低,時快時慢,,好象一群美麗的少女向游人跳起了歡快的迎賓舞,。夜晚,百余盞地燈,,好似天上的繁星在銅像周圍閃爍輝映,。
2、銅像
郭守敬銅像高4.1米,,重3.5噸,,由中央美院雕塑教授傅天仇設計,北京機電研究院鑄造研究所承造,,采用了現(xiàn)代化的鑄造技術,,以優(yōu)質青銅配加幾種稀有金屬鑄造而成,具有抗強震,、耐腐蝕,、不褪色、不變色等特點,。銅像于1985年12月份落成,,是當時全國體量最大的一尊科學家雕塑銅像。郭守敬銅像,,魁梧壯觀,氣度非凡,。二目炯炯有神,,深邃的眼底蘊藏著無窮的智慧。硬而稍翹的胡須,,代表他對自己的事業(yè)充滿信心。懷抱四卷圖紙,,分別代表他在天文,、水利、數(shù)學及儀器儀表制造等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風吹長袍,,飄然若動,表示他辛勤奔波,,四海測驗,是位注重實踐的實干家,。全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給人以高瞻遠矚、運籌帷幄,、韜略在胸,、思想堅定之感,。
3、觀星臺
觀星臺也稱測影臺,,是測量日影長短,,觀測天體運動的建筑物,。此臺按河南省登封縣觀星臺1比1的比例仿造的,于1985年9月竣工,。整個臺體呈梯形,,高12米,地面邊長各16米,。主要用于檢驗四時季節(jié)的變化,。
(四)郭守敬紀念館
郭守敬紀念館占地70畝,以仿古形式建造,,1984年10月開始修建,,1986年10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并向游人開放,。館內共有4個展廳和1個天文觀測臺,。通過歷史文獻、文物等展品,,描繪和展現(xiàn)了郭守敬輝煌的一生,。
(五)星象園
星象園以夏季星象圖和冬季星象圖為主景,主要是普及天文知識,,并緬懷郭守敬在天文方面的卓越成就,。郭守敬曾根據(jù)自己的天文觀測結果,編寫了《新測二十八宿雜座諸星入宿去極》和《新測無名諸星》兩卷,,使恒星記載的數(shù)目由前人的1464顆,,增加到2500顆,大大豐富了恒星位置測量的內容,,成為中世紀世界上最先進,、最完備的恒星位置表。郭守敬被后人譽為“測星之王”,。
(六)紫金山
郭守敬紀念館西側的山體命名為紫金山,,因為郭守敬青年時代曾在紫金山求學與四人稱為紫金山五杰,,山上樹木蔥郁,小草青青,,山路蜿蜒,,東可觀郭守敬紀念館,南可觀湖光水色,,登高遠眺美景盡收眼底,。
(一)牡丹園
牡丹在邢臺的栽培歷史也很悠久。牡丹園中的主體景觀為漢白玉牡丹仙子雕塑,,雕塑高4米,,重12噸。牡丹仙子周圍是臺階式種植的名貴牡丹狀元紅,、白鶴臥雪,、烏龍捧盞、火煉金丹,、金桂飄香等近50個品種和紅瑪瑙,、紫鳳朝陽、芙蓉金花,、銀龍含珠等十余個芍藥品種,。每年4月份牡丹、芍藥競相開放,,人們可在此游園賞花,、拍照留念。
(二)翠竹園
竹,,被譽為“歲寒三友(松,、竹、梅)”之一,。翠竹園以竹子為主景,,栽培有斑竹、毛竹,、墨竹,、鳳尾竹、諾竹等6種竹子,,整個竹園,,古樸典雅,富有野趣,,坐在陽光亭下,,可盡情觀竹、賞竹。
(三)東綠趣園
以春夏景觀為主調,,栽培有春季開花的丁香,、紫荊、紅葉李,、海棠,、錦帶和櫻花,夏季開花的有百日紅,、石榴,、月季、合歡等,。
(四)西綠趣園
以秋季景觀為主,,栽培有秋季變葉樹種五角楓、欒樹,、黃連木,、金葉槐等,四季常青的樹木有白皮松,、黑松,、油松,、樟子松,、云杉等,可謂品種繁多,、花開不斷,。美妙的自然景觀使人們忘卻工作、生活中的一切煩惱,,身心得以全面的放松,,精神飽滿地投入到新的生活。
(五)陽光草坪
面積約1萬平方米,,草坪內種有銀杏,、白皮松等。
(六)爽秋山
于1991年開挖人工湖時,,用挖出的土方人工堆砌而成,。2004年對山體進行了改造。因山上所種植物以秋季景觀植物為主,,故名“爽秋山”,。山上建愛晚亭,取杜牧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之意
泉文化景觀區(qū)是達活泉公園的主景觀區(qū),,由泉韻廣場,、水幕景墻和飛瀑流泉、翻砂坑、九龍池等景觀組成,。
(一) 泉韻廣場
以各種噴泉形式,,展現(xiàn)泉的風貌和趣味。
(二)水幕景墻
景墻中間形成水幕,,起到障景的作用,。
(三)飛瀑流泉
為三疊水瀑布,是湖水的源頭,。與湖水一靜一動相映成趣,。
(四)達活泉景區(qū)(觀泉園)
1、老槐樹:據(jù)記載此樹種植于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
2、九龍池:在原有舊址上,,結合現(xiàn)代園林手法改建成,,中間是目前河北省最大的風水球、直徑1.5米,,重5噸,,周圍有九個涌泉,外圍有九個龍柱,,向中央噴水,。
(五)水杉林
水杉被稱為“活化石”植物。我園的水杉林占地15.6畝,,共有水杉700株,,在全省獨一無二。
(六)熱帶植物園
觀光溫室: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人們可在此觀賞到北方不易看到的各種熱帶植物,。如大王椰子、中東海棗,、狐尾椰子,、龍血樹、旅人蕉,、時來運轉,、雞蛋花樹、老人葵等等,。
(七)兵馬俑展館
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我園的展館內的兵馬俑是根據(jù)西安兵馬俑按1比1的比例復制而成。之所以在邢臺搞兵馬俑展,,是因為秦始皇和邢臺有著很深的淵源,。秦始皇死于邢臺的廣宗沙丘。現(xiàn)在廣宗還有晾尸臺遺址為證。
碧波蕩漾的達活泉湖占據(jù)了全園的中心位置,,湖中西側有塑石建造的湖心島,,東側有獨釣洲,東北角開辟有兒童游玩的戲水區(qū),,改造后的湖面比原來更加開闊,,更接近自然,效果更好,,人們可以劃船游玩,。
(一)達活泉湖
經(jīng)過1976年、1983年,、1991年三次開挖,,形成如今93畝的寬闊水面。1991年的開挖采取軍民共建的方式,,由當?shù)伛v軍部隊完成,。
(二)戲水區(qū)
為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建卵石鋪底的潛水區(qū),,供成人,、兒童夏季戲水玩耍。
(三)獨釣洲
為湖中小島,,占地4.8畝,。島上有涼亭一座,在70年代,,曾有泉水從亭中泉眼溢出,,后斷流。小島四面臨水,,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
達活泉公園附近的公交車有22路,、30路、18路,、33路,、37路、29路,、31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