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魯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宛地(河南南陽)三戶邑。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6年),,宛令文種見范蠡,。
魯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1年),范蠡邀文種入越,。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踐兵敗西于會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種等,。
魯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勾踐,、范蠡君臣入?yún)菫榕?/p>
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勾踐、范蠡君臣離吳返越,。
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勾踐欲起兵伐吳,范蠡勸阻,。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吳再次伐齊,占于艾陵,,越王君臣朝見吳王,,君臣皆有賄賂,進一步麻痹吳人,,夫差殺伍子胥,。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吳,、晉黃池之會,越師乘機襲擊吳國,,大敗之,,殺吳太子等,年底吳越講和,。
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越興師伐吳,兵至于五湖。
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三月,,越伐吳、吳師還戰(zhàn)于笠澤,、雙方夾吳松江而陣,、越人大敗吳師。
魯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十一月越圍吳,、范蠡采用圍而不攻的戰(zhàn)略,令吳師自潰,。
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年底,越滅吳,,夫差自殺,。
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越王實現(xiàn)霸業(yè),,范蠡即泛舟五湖,。
楚惠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48年),范蠡卒,,時年88歲,。
⑴勸服勾踐保全性命;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攻打越國,,然而在檇李(浙江嘉興)之戰(zhàn)中大敗,被擊中腳趾,,因傷勢過重,,不久死去。吳王闔閭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公元前494年,勾踐聽說吳國日夜演練士兵,,準備向越國報仇,,打算先發(fā)制人,再來個檇李大捷,。南陽人范蠡力諫: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夸有功,。勾踐不聽范蠡勸諫,,執(zhí)意出兵,。范蠡預(yù)料此戰(zhàn)兇多吉少。果然,,越國遭遇會稽山大敗,。范蠡勸勾踐答應(yīng)吳國的任何條件以求保全性命,“卑辭厚禮以遺之,,不許,,而身與之市?!倍鴧峭鯖]有聽伍子胥“今不滅越,,后必悔之”的進言,罷兵而歸,。
⑵動搖夫差起惻隱之心:按照吳越雙方議和的條件,,越國戰(zhàn)敗過了兩年,越王勾踐將要帶著妻子到吳國當奴仆,,他想帶文種,。范蠡愿隨勾踐同行,說:“四封之內(nèi),,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可以看出,,范蠡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且具有敢于擔(dān)當?shù)母哔F品格。吳王夫差想勸范蠡離開勾踐,,到吳國幫助夫差,,而范蠡毫不動搖,很坦然說道:“臣聞亡國之臣,,不敢語政,,敗軍之將,不敢語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號,用兵與大王相持,,至令獲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備掃除,出給趨走,,臣之愿也,!”這是范蠡導(dǎo)演、勾踐出演的一出荒誕劇,,演出成功對勾踐的前途起了至關(guān)重要的變化,。經(jīng)過此事,吳王被深深地感動,,對勾踐動了惻隱之心,。而在政治當中,摻入了個人私情,,注定夫差的結(jié)果是悲慘的,。
⑶鞏固軍事力量,消磨敵方意志:戰(zhàn)爭之后,,越國幾乎跌到谷底,,且其在復(fù)興之時,要慎之又慎,,切不能讓吳國有所察覺,。范蠡建議勾踐勸農(nóng)桑,務(wù)積谷,,不亂民功,,不逆天時。先抓經(jīng)濟,,繼而親民,,穩(wěn)定社會。施民所善,,去民所惡,。協(xié)調(diào)內(nèi)部關(guān)系,內(nèi)親群臣,,下義百姓,。有人生病,勾踐親自去慰問,。有人去世,,就親自去辦喪事。對家里有變故的免除徭役,。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定。為了提高軍事力量,,范蠡重建國都城,。在建城的過程中,,范蠡建了兩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給吳國看的,而大城建得殘缺不全,,面對吳國的方向,,不筑城墻。這樣就迷惑了夫差,。重視軍隊訓(xùn)練,,提高士氣,增加戰(zhàn)斗力,,組織了敢死隊,,以最高金額獎勵。為了進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給他最喜好的東西,以討夫差的歡心,。還向夫差進獻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
⑷臥薪嘗膽,,二十年磨一劍:公元前476年,,伐吳的條件終于成熟了,此時夫差傾全國之力,,北上中原爭霸,,使國力嚴重消耗,后方空虛,,唯獨老弱與太子留守,。越國經(jīng)過近20年的精心準備,國力強大,,范蠡建議勾踐立即興兵伐吳,。公元前473年,吳軍全線崩潰,,吳王夫差逃到姑蘇臺上固守,,同時派出使者向勾踐乞和,祈望勾踐也能像20年前自己對他那樣寬容,,允許保留吳國社稷,,而自己也會像當年的勾踐一樣倒過來為之服役。勾踐動搖了,,這時范蠡站出來,,陳述利弊,,平復(fù)了勾踐動搖的心態(tài)。夫差自殺的時候,,想念起伍子胥,,認為自己愧對伍子胥,以至于造成如今的結(jié)果,,遂蒙面自殺。
范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丘,,在這個居于“天下之中”的宋國最佳經(jīng)商之地,,操計然之術(shù)(根據(jù)時節(jié)、氣候,、民情,、風(fēng)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chǎn),,沒出幾年,,經(jīng)商積資又成巨富。?
⑴注意選擇經(jīng)商環(huán)境,,把握有利時機,,運用市場規(guī)律,做事有準備,,不盲目,。據(jù)時而動,得失均衡,。范蠡關(guān)于把握時機的全面論述很有現(xiàn)代價值,。他的待乏原則實際上是要求經(jīng)營者站在時機的面前,超時以待,,就像以網(wǎng)張魚須迎之方能獲獵,。
⑵“知斗則修備,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知道要打仗,,所以要從各方面做好準備,,知道貨物何時需用,才懂得貨物的價值,。只有把時和用這兩者的關(guān)系搞清楚了,,那么各種貨物的供需情況和行情才能看得清楚,。
⑶抓住現(xiàn)時得時無怠,因為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zāi)。其三是從時而追,。處于這種境況要講究一個快字,,指出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
⑷銷售理論,貴出賤取,。貴出如糞土,,當商品價格漲到最高點時,要果斷出手,。貴上極則反賤,。賤取如珠玉,當商品價格跌落到最低點,,要像珠玉一樣買進,,賤下極則反貴。
⑸三八價格,,農(nóng)末俱利,。范蠡以為“夫糶,二十病農(nóng),,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nóng)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nóng)末俱利”,。商人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經(jīng)營糧食商品;農(nóng)民的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會去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商人與農(nóng)民同時受害,就會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最好的辦法就是由政府把糧食價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間,,這樣農(nóng)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時獲利。
⑹積著理論?!胺e著之理,,務(wù)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mào)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币侠淼刭A存商品,加速資金周轉(zhuǎn),,保證貨物質(zhì)量,。
⑺薄利多銷。范蠡主張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銷,不求暴利,,這種非常人性化的主張,,符合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經(jīng)商求誠信、求義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