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石雕(chrysanthemum stone carving)是湖南瀏陽縣獨特的手工藝品,,用生成于2億多年前的菊花石雕琢而成。瀏陽菊花石雕被譽為“全球第一”。此石像菊花一樣,,花芯有單芯,、雙芯、三芯和無芯,,有類似竹葉菊,、繡球龍葵菊、蒲葉菊和金錢菊花型等,。雕琢藝人利用菊花石這些特點,,精工雕琢,理出花瓣,,添枝加葉,,浮雕成叢叢菊花。近年來,,突破平面造型,,發(fā)展到立體多層花卉,并使人物進入這一獨特的工藝品,,如雕琢成“黃巢詠菊”,、“天女散花”等人物神話故事作品。瀏陽菊花石雕技藝精湛,,構(gòu)思巧妙,,曾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獎牌。
花石為中國三大奇石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瀏陽,,瀘溪一帶。其產(chǎn)生于2.7億年前,,為二疊紀棲霞期碳酸巖中柱狀天青石和菱鍶礦等含鍶礦物圍繞某一結(jié)晶中心生長而成的結(jié)核并經(jīng)漫長地質(zhì)作用而形成的,,宛如潔白無瑕的菊花,故又名“石菊花”瀘溪菊花石產(chǎn)于瀘溪縣浦市鎮(zhèn)辛女溪附近的巖門溪水庫腹地的灰洞坳村至高山坪村一帶,,該地已探明總儲量800萬立方米,,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灰洞坳村堪稱菊花石之村,。村菊花石質(zhì)地優(yōu)良,十分適合作為菊花石雕刻工藝品原料,,而且本村菊花石雕工藝品在菊花石雕工藝品美術(shù)界享有極高的聲譽,,其產(chǎn)品遠銷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在這里還有個美麗的傳說盤瓠和辛女的故事,。盤古開天十八峒,,辛女撒下花數(shù)叢。唯有盤瓠峒奇雅,,菊花至今石中開,。”瀘溪菊花石取之于瀘溪縣浦市鎮(zhèn),,當?shù)剡h古先民盤瓠和辛女居住地——盤瓠峒中,。其花形成于兩億多年前,被譽為“永不凋謝的菊花”,,以“全球一”著稱于世,。菊花石雕乃雕刻藝術(shù)家隨石賦形,鬼斧神工,,與天共創(chuàng)之珍品,,觀賞和收藏價值。已數(shù)獲世博會金獎,,故宮博物院,、人民大會堂和中國工藝美術(shù)館都有珍品館藏。
瀏陽菊花石雕工藝由僅有的浮雕和半浮雕,,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圓雕,、鏤空雕、透雕,;石雕作品由原來的平面苗葉發(fā)創(chuàng)立體花卉,,由山水花草發(fā)展到古今人物、飛禽走獸,。瀏陽菊花石雕《梅蘭竹菊》花瓶,,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質(zhì)獎?wù)隆?/p>
菊花石雕菊花石雕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雕之一,當時民眾取石砌壩,,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種奇特的石頭,。它與眾石不同,色澤呈灰色或灰黑色,,上面顯現(xiàn)著一朵朵天然生成的菊花狀白色花紋,,其花紋潔白晶瑩、奇趣天成,。于是當?shù)仃栭L厚開設(shè)“補天石”作坊,,采用此石雕成硯池,磨出墨汁,,久潤不干,,具“奇石質(zhì)潤,,色緊而聲清”,深受人們喜愛,。菊花石的發(fā)掘,、雕刻成工藝品,雖始于清乾隆年間,,但當時只作宮廷貢品,,后來才流傳民間。據(jù)《故宮博物院院刊》記載:“清代內(nèi)府中已藏有菊花石硯多方,,其大者近尺半,,小者約七八寸不等?!睆拇?,瀏陽菊花石和菊花石雕,名噪一時,。被歷代朝廷,、官員、富商作為收藏,、饋贈的佳品,。清末民初,開始發(fā)展浮雕,,半浮雕,、鏤穿和圓雕的茶具、酒杯,、茶幾,、桌面、假山,、花瓶等,。花形由簡到繁,,如“梅蘭竹菊”四君子,、蝴蝶采菊、蜜蜂采花,、金雞采菊等作品,,成為工藝美術(shù)珍品。清代乾隆五年(1740)左右,,永和鎮(zhèn)的書畫家歐錫藩和藝人程維達合作,,用菊花石雕刻成硯臺、筆洗,、筆筒,、筆架等文房用具。譚嗣同曾題刻《菊花石秋影硯銘》,,贊賞故鄉(xiāng)瀏陽的菊花石硯,。
菊花石雕的品種除了“假花山”、橫屏等欣賞品外,,還有茶壺,、茶杯、碗,、酒杯,、桌面、像框,、印盒,、圖章等實用品。1910年工藝美術(shù)大師戴清升的仿石菊花石雕,,參加清政府在南京舉辦的勸業(yè)會展覽,,榮獲稀世珍品獎?wù)隆?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戴清升雕琢的“映雪”花瓶,、“梅蘭竹菊”屏風參展,令世人瞠目,,拍案驚奇“石頭能開花”,,一舉榮獲“珍品金獲”,至今保存在聯(lián)合國博物館,。1924年,,菊花石雕頗為興盛,有“補天石”等著名作坊,。菊花石雕精品1959年,,新中國成立不久,瀏陽人民將一尊高1.2米,,長60厘米,,寬48厘米,重400公斤,,號稱國寶的巨型立雕珍品“石菊森山”呈現(xiàn)北京人民大會堂供各族人民觀賞,,其中菊花直徑大達54厘米,花瓣長36厘米,,寬9厘米,,“菊花”形態(tài)潔白晶瑩,飄逸瀟灑,,共有菊花56朵,;1984年,,由藝人李鶴章精雕的荷花金魚硯、菊花石硯等12件珍品在日本展出時引擎起轟動,;1999年,,為喜迎澳門回歸,湖南省工藝美術(shù)館以工藝美術(shù)大師袁耀初老師為首的五位大師耗時一年時間設(shè)計制作了雙層菊花石雕《龍球》,,獻給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2000年,在廣州舉辦的“首屆旅游購物節(jié)”上,,瀏陽送展的“艷菊迎秋”,、“菊花石山”、“梅菊”香爐,、硯池等9件展品獲“天馬銀獎”,,并被日、港,、臺客商搶購一空,;廣州鄭氏兄弟收藏的一塊菊花石高1.7米,上有66朵菊花,,當時被稱為瀏陽菊花石中菊花多的一塊菊花石,,為稀世珍品。一件被稱為世界上大,、重的菊花石在長沙亮相,。盡管瀏陽盛產(chǎn)天然菊花石久負盛名,但整塊雕制如此大型的工藝石還是首次,。這塊天然巨型菊花石原石重達3.5噸,,為顯現(xiàn)湖南獨有的菊花石雕制工藝,3名特級石雕技師歷經(jīng)6個多月的精心雕琢,,除雕出形態(tài)各異,、婀娜多姿的188朵天然石菊花外,還雕制了18釘仰天呼嘯的玉龍環(huán)繞在花石之間,,花石底部是碧波蕩漾的湘江,,其深遠的湖湘文化寓意十分深刻,成型作品高達1.5米,,長為3.5米,,重達1.3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