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湖又名呼倫池,、達(dá)賚湖、達(dá)賚諾爾,,與貝爾湖互為姊妹湖,。蒙古語意為“海一樣的湖”。歷史曾稱大澤,、俱輪泊、闊連海子,、虎圖澤,、玄寞池、庫楞湖等,。是北方眾多游牧民族的主要發(fā)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呼倫湖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扎賚諾爾區(qū)之間,呈不規(guī)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41公里,,平均寬32公里,,湖周長447公里,面積233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為8米,,平均水深為5.7米,,蓄水量138.5億立方米,。是內(nèi)蒙古第一大湖、東北地區(qū)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亞洲中部干旱地區(qū)大淡水湖,,為構(gòu)造成因的礦化度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的淡水湖,。
呼倫湖的八個著名景區(qū)分別為水上日出、湖天蜃樓,、石樁戀馬,、玉灘淘浪、虎嘯呼倫,、象山望月,、蘆蕩棲鳥、鷗島聽琴。
沿湖岸有多處旅游點,,活動項目豐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騎著駿馬奔馳,;也可以騎著雙峰駝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車漫游,。還可劃著小船在呼倫湖中垂釣。
旅游點上磚木結(jié)構(gòu)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廳建筑面積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廳寬敞明亮,正對廳門處擺放成吉思汗畫像,,四壁鑲嵌著成吉思汗版畫組合系列,。大廳和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同時就餐,還可以舉辦舞會,、小型音樂會,。大廳兩側(cè)設(shè)有24個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艷麗,、金碧輝煌的蟠龍立柱支護(hù),,寬敞明亮,顯得高貴,、宏敞,,氣度不凡;壁毯壁畫制作精美,,圖案古樸,,色彩明快。牛,、馬,、羊、駱駝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極富民族特色。在這里可以吃到草原風(fēng)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湯等,還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湯白似乳,、香味撲鼻的鯽魚湯。
這里還備有供游客乘騎的馬匹,、駱駝和乘坐的勒勒車,、米力干車等。在這里既可以參加口徑槍有獎射擊比賽,,還可以狩獵野鴨,。游客既可在湖邊垂釣、乘游船在湖中搖櫓搬槳,,也可以觀看賽馬,、蒙古式摔跤、烏蘭牧騎演出,。參加草原篝火聯(lián)歡晚會富有詩情畫意,,游客可以盡情唱歌跳舞。在小賣店,,還可以買到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紀(jì)念品。
“雙湖魚躍”是這兒獨(dú)特的風(fēng)景,。每到7,、8月份時,游人可到呼倫湖通往貝爾湖的一條河汊──鳥崗,,你會看到成群的魚兒,,爭先恐后地、密密匝匝地聚在魚柵前,,歡躍而起,,真是一奇特的景象。
呼倫湖內(nèi)有一個人工小島叫“湖心島”,,1997年修建于呼倫湖小河口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成為景區(qū)的標(biāo)志性建筑。2003年,,游人們曾泛舟到小島上觀景游玩,。然而,自2003年起,,隨著呼倫湖水位逐年下降,,小島逐漸與岸邊連成一體。2013年,,呼倫湖水位持續(xù)上漲,,“湖心島”重回呼倫湖懷抱。
呼倫湖水位上漲、湖心島重現(xiàn),,吸引了大量游人慕名而來,。據(jù)了解,2013以來,,進(jìn)入呼倫湖景區(qū)的游客達(dá)到了30萬人次,,與2012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萬人次。
呼倫湖位于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滿洲里市扎賚諾爾之間,,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117°00'10''~117°41'40'',北緯48°30'40''~49°20'40'',,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內(nèi)蒙古第一大湖泊。烏爾遜河將呼倫湖與貝爾湖溝通,,形成了同一個水系,。呼倫湖湖面呈不規(guī)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為41公里,平均寬32公里,,湖周長447公里,,面積2339平方公里,呼倫湖水域與周邊濕地總面積7680平方公里,。湖面水位最高時海拔545.59米,。呼倫湖最大水深為8米,平均水深為5.7米,,蓄水量為138.5億立方米,。冬季封凍期達(dá)170天~180天,最大冰厚為1.3米,。
呼倫湖在史前已經(jīng)有人類居住,。北齊稱大澤,唐朝時稱俱倫泊,,遼,、金時稱栲栳濼,元朝時稱闊連海子,,明朝時稱闊灤海子,,清朝時稱庫楞湖,當(dāng)?shù)啬寥朔Q達(dá)賚諾爾(蒙古語,,意為“像海一樣的湖泊”),。
而呼倫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稱,,“呼倫”是蒙古語“哈溜”的諧音,意為“水獺”,;“貝爾”蒙古語意為“雄水獺”,。古代這兩個湖盛產(chǎn)水獺,生活在湖邊的蒙古人便以動,、植物名稱命山,、河、湖,、泉名稱的古老習(xí)慣為兩湖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