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豆卷是北京地區(qū)特色傳統(tǒng)名點,,主要用蕓豆豆沙制作而成。其色澤雪白,,質(zhì)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是慈禧的御前御點,。
具有色澤雪白,,質(zhì)地柔軟細膩,餡料香甜爽口的特色,。
蕓豆是一種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每百克含鉀1520毫克,,鎂193.5毫克,,鈉僅為0.8-0.9毫克,這個特點在營養(yǎng)治療上大有用武之地,。
蕓豆尤其適合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低血鉀癥和忌鹽患者食用,。 現(xiàn)代醫(yī)學分析認為,蕓豆還含有皂苷,、尿毒酶和多種球蛋白等獨特成分,。
蕓豆卷具有提高人體血身的免疫能力,增強抗病能力,,激活淋巴T細胞,,促進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對腫瘤細胞的發(fā)展有抑制作用,,因而受到醫(yī)學界的重視,。其所含量尿素酶應(yīng)用于肝昏迷患者效果很好。
傳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將蕓豆磨成碎豆瓣,,去掉豆皮,,放入水鍋中,加入堿和明礬,,再多加些水,,煮至將豆瓣搓捻一下成粉就算煮好了。
將蕓豆瓣撈出用布包好,,上籠蒸一刻鐘取出,逐次舀一些豆瓣倒在馬尾籮上,,刮擦成泥,晾涼后放入冰箱保存,,以防吸潮,。
將和好的蕓豆泥搓成圓條,放在濕布中間,,壓成片狀,,再抹成長方形薄片,鋪滿三分之一的濕布上,,在上面鋪滿芝麻餡,,將另一半濕布蓋在餡上,壓實,。
將濕布揭開,,將一半蕓豆泥卷成一個大卷圈,捏實后,,撤出卷進去的濕布,,按同樣方法,,卷起另一半蕓豆泥即為蕓豆卷。
可是如果既沒有磨去蕓豆皮的工具,,也找不到明礬和馬尾籮……于是,,只好用自己的辦法來制作完全屬于自己的蕓豆卷啦,。
先把大白蕓豆250克,,沖洗干凈,。用溫水浸泡8小時,原湯入鍋煮開,,然后轉(zhuǎn)小火煮20分鐘,。
晾涼以后,逐一剝?nèi)ザ蛊ぃㄟ@個過程比較麻煩,,需要耐心),。把去皮的豆瓣用原湯繼續(xù)煮,邊煮邊把逐漸軟爛的豆瓣用勺子碾碎,。注意攪拌,,否則會糊鍋底。
第二次加熱也需要二十分鐘,。再次晾涼的蕓豆糊糊要放入潮濕干凈的屜布里,,拎起四角讓多余的汁液慢慢濾出。不要大力擰,,水分太少也不好,。待沒有水分出現(xiàn),就可以把屜布和豆瓣一起放在案板上揉捏,,直到?jīng)]有大顆粒為止,。
用制作日本壽司的竹簾,把保鮮膜鋪在竹簾上,,再取一份蕓豆末攤在上面,。用勺背抹平,整理成半個厘米厚的長方條,。然后包入豆沙或者黑芝麻餡,,輕輕的卷好,。
原料:白蕓豆500克,,豆沙250克,堿少許,。
制作過程:
1.用小磨將蕓豆破碎去皮,,放在盆里,用開水泡一夜,,把未磨掉的豆皮泡起來,,再用溫水把豆皮泡掉,。將蕓豆碎瓣放在開水鍋里煮,加少許堿,,煮熟后用漏勺撈出,,用布包好,上屜蒸20分鐘,,取出過羅,,將瓣擦成泥,泥通過籮而形成小細絲,。
2.將蕓豆絲晾涼后,,倒在濕布上,隔著布揉和成泥,。取1尺5寸見方的濕白布平鋪在案板邊上,,將蕓豆泥搓成1寸粗的條,放濕布中間,,用刀面抹成1分厚,、5寸長、2寸寬的長方形薄片,,然后抹上一層豆沙,,順著濕白布從長的邊緣兩面卷起,各一半后,,合并為一個圓柱形,,用雙手隔著布輕輕捏一捏,壓一壓,。最后將布拉起,,使卷慢慢地滾在案板上,先切去兩端不齊的邊,,再切成六七分長的段,,蕓豆卷即做成。
蕓豆是營養(yǎng)豐富的食品,,不過其籽粒中含有一種毒蛋白,,必須在高溫下才能被破壞,所以制作蕓豆卷的蕓豆必須煮熟煮透,,消除不利因子,,趨利避害,更好地發(fā)揮其營養(yǎng)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