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位于園西北角,門前有石獅一對,,朱漆圓柱門框上懸“金山公園”橫匾,。園內按自然風景園林布置,南半部有人工湖,、土山,、烈士墓,北半部有兩座土山,、大草坪,、兒童園。除沿湖有少量園林建筑外,,園中主要以山水和植物造景,。人工湖位于園南半部,從東南向西北逶迤,。湖岸曲折多變,,中部較狹處建一東西向的單孔青石拱橋,寬2米,,取名玉壺,。這座橋把湖面分成兩部分,橋西端為大片風景林,。
水榭觀魚位于湖北岸,,方形、8柱,磚木結構,面積18.72平方米,。有一座長35米,寬2米的鋼筋混凝土棚架與榭西相接,,架上繞滿紫藤。榭西北有一堵花格子墻,,墻上有海棠花形的門洞,。
山溪水簾園東部有一黃石堆疊的假山,高6米,山頂有寬1米多的水簾瀉下,,沿小溪流入湖中,。水溪北側是一片香樟林。
亭望金山園東部土山高10.77米,,山頂建磚木結構六角亭一只,面積6平方米,。亭周圍有高大的國槐環(huán)繞,四周山坡植枸骨球,、桂花、石楠,、蚊母樹。
長廊,、鶴亭長廊起于湖東岸,,為廊—亭—廊組合建筑。廊長50.51米,,寬2米,磚木結構,,兩邊為廊柱,。廊中部有一亭與臨水的平臺相連。廊東有方形鶴亭,面積11.52平方米,。
笠亭小島位于人工湖的南部,,面積約120平方米,。島北有一圓亭,,磚木結構,面積7平方米,。亭側有小路,以汀步聯(lián)長廊西端,。
革命烈士墓1989年5月由公園西部遷建于公園東南隅,。墓基座長寬各10米,,高約0.5米,,東西各有石階4級,?;泵鏋榉蹓φ毡冢谏项}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照壁前有圓形墓室,墓室前面正中為墓碑,,碑正面陰刻“為解放金山光榮犧牲革命烈士之墓”,,背面有簡介,。墓東,、西,、北三面種植龍柏,。
園址在民國25年(1936年)曾建設過風景林,,在此廣植樹木,,小土山上建沐風閣,,山下挖水池,,立“金山”兩字石碑于坡下。民國26年11月日軍侵占金山時被毀,,土地長時間荒廢。1956年,,朱涇鎮(zhèn)人民委員會決定在此建設金山人民公園,,于1957年2月動工,全鎮(zhèn)有900多居民參加建園勞動,,先后完成地形改造,、挖池、筑路和植樹4萬多株等工程,,1958年公園因經費困難而停建,。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園地大部分占作他用,,花木多數被毀,,兩對石獅遍體鱗傷,一根4米長的石筍折為兩段,。
上海金山公園
1980年11月經金山縣人民政府批準,縣園林管理所重新籌備辟建金山公園,。工程由市園林管理局設計室謝家芬負責總體規(guī)劃及綠化設計,,分三期施工,總投資60萬元,。首期自1981年8月至1982年6月底,,市園林工程公司負責。疊山理水,,鋪設上下水道,。第二期自1982年3月15日至同年12月17日,由嘉定縣園林管理所建筑隊負責建造圍墻,、亭,、榭、管理室,、廁所等,。第三期自1982年8月20日至1984年上半年,由金山縣建筑總公司負責道路,、展覽館,、辦公室,、茶室、溫室等工程,。公園于1983年7月初對外開放,。1987年后又增建長廊等景點。
金山公園投資60萬元,,新翻建了亭子,、長廊,修建道路,,對綠化作了重新布局,,增設150盆各類盆景。該公園2002年度被評為市“七不”文明公園,。
兒童樂園于1984年6月1日兒童節(jié)開放時,,有滑梯、翹翹板,、轉盤,、五角爬架等兒童游樂設施,此后又陸續(xù)增加電動小火車、電動游艇,、電動摩托車,、游戲機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