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長春》是美國羅琳斯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小說通過小主人公裘弟和他的小鹿的故事,,生動地描寫了美國南北戰(zhàn)爭后佛羅里達州墾荒區(qū)普通人的勞動,、斗爭和悲歡離合,。
該作獲得1939年美國普利策獎,并名列美國1939年暢銷書排行榜榜首,。
美國南北戰(zhàn)爭后,,在佛羅里達州墾荒區(qū),巴克斯特一家頑強地生活著,。貝尼父子與大自然搏斗,、與猛獸較量、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叢莽中生息,、扎根。小主人公裘弟從小就極其喜愛各種小動物,,然而他的母親因生活貧困,、食物不足,不準他飼養(yǎng)任何動物,。一天,,裘弟的父親貝尼在叢林中突遭毒蛇襲擊,不得已打死一只母鹿,,用鹿肝自救,。事后,裘弟發(fā)現(xiàn)了母鹿留下的小鹿,,經(jīng)再三懇求終于說服了父母,,把小鹿帶回了家。以后小鹿成了襲弟形影不離的“朋友”和“兄弟”,,給了孤獨中的裘弟最大的精神安慰,。然而,小鹿長大后卻逃脫了裘弟的束縛,,幾次三番吃掉玉米苗,,威脅著全家人一年的生存。盡管裘弟盡了最大的努力加以補救,,然而仍無濟于事,。父親不得已讓媽媽開槍打死了小鹿,裘弟悲痛萬分,,離家出走,。在經(jīng)歷了種種痛苦和身心磨難之后,裘弟終于懷著懊惱的心情回家,,擔起了傷重的父親擱下的生活重擔,,從而結(jié)束了他充滿美好幻想和情感的金色的童年。
第一章 小水車
第二章 喬迪的家
第三章 飛來橫禍
第四章 獵熊
第五章 草翅膀
第六章 大快朵頤
第七章 一樁好買賣
第八章 意外收獲
第九章 灰?guī)r坑
第十章 夜晚的奇遇
第十一章 獵鹿
第十二章 仗義相助
第十三章 告別奧利弗
第十四章 危機
第十五章 新伙伴
第十六章 偷蜜和獵狐
第十七章 痛失好友
第十八章 懷念“草翅膀”
第十九章 暴風雨
第二十章 暴風雨后的森林
第二十一章 瘟疫
第二十二章 儲糧
第二十三章 狼群的夜襲
第二十四章 獵狼
第二十五章 圣誕節(jié)前夕
第二十六章 追捕“大笨腳”
第二十七章 送別
第二十八章 孤狼
第二十九章 闖禍
第三十章 爸爸病了
第三十一章 無計可施
第三十二章 再見,,小鹿
第三十三章 別了,,童年
譯后記
20世紀初期,,美國資本主義高度發(fā)展的同時與自然的矛盾也變得日益突出,作品中人類生存與自然環(huán)境的沖突,,實質(zhì)上表達了作者的反思,。
羅琳斯在1928年搬到了佛羅里達州的十字小溪隱居,那里樸實的人們以及那里的一草一木為她提供了眾多活生生的素材,。生活中的原型給羅琳斯提供了具有性格特征的,、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具有不可比擬的真實性的創(chuàng)作素材,,她將這些原始材料根據(jù)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加以選擇,、提煉、加工,、改造,,寫到了作品中去成為了作品的題材內(nèi)容。她將這塊被自己視為世外桃源的沃土作為了自己筆下人物生活的原始圣殿,。
《鹿苑長春》中主要塑造了裘弟這個少年兒童形象,,寫出了他的性格特征,當然光寫外表,、動作,、語言是不夠的,羅琳斯將其心理描寫也刻畫的細致人微,。羅琳斯對小主人公的心理描寫不是簡單地通過概念的敘述,,而是結(jié)合著情節(jié)的開展,生動,、明快地把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揭示出來,,從而表現(xiàn)出了裘弟性格發(fā)展的過程。住得偏僻,,沒有兄弟姐妹,,沒有小伙伴們,裘弟想擁有一只寵物,,陪自己說說話,。寵物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在童年時期,,孩子大多不缺關(guān)愛,,即使是窮人家,,他們也會得到父母親的關(guān)愛,。但愛護弱小卻是人類的本性,所以當一個孩子開始養(yǎng)育一個比他還要弱小的生命時,,他會更多地體會到愛與奉獻的涵義,。
貝尼雖然瘦弱卻時時顯示出極高的智慧,,他對動物生活習性了了解,淵博的生活知識,,以及過人的勇敢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貝尼雖然在叢林中是一個優(yōu)秀的獵手,但是在人類的社會中,,他卻是一個逃避者,。也許是遭受太多的打擊和傷痛,貝尼對社會有一種病態(tài)的敏感,。他參加了南北戰(zhàn)爭,,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殺戮和流血,所以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他常常感到辛苦和無力,。
小說中最具有靈性的人物就是這個名字叫做草翅膀的孩子了,他生在福列斯特家族,,卻沒有繼承那個家族的一點血統(tǒng),,相反還處處表現(xiàn)出與福列斯特家族不同的特點。福列斯特家的兄弟們個個都體型彪悍,,性格粗暴,。而草翅膀卻是一個天生的畸形兒,也許是身體畸形的緣故,,他比其他任何人都親近自然,。
盡管是個天生的畸形兒,但是草翅膀的其他感覺器官卻比平常人靈敏的多,,他可以以一種嫻靜的心態(tài)去欣賞自然界的美,,和動物們做朋友,以他溫柔的心靈去感受它們,,照顧它們,。和其他兄弟們的粗暴兇悍不同,草翅膀顯得特別有愛心,。
同在一個家庭生活,,草翅膀卻常常像是在另一個世界,他的兄弟們的世界中,,動物是卑賤的,,只是盤中美食而己??墒?,在草翅膀的世界中,他和動物一樣,身體是牽拌,,精神卻是相通的,。心靈一致,軀體只是形而己,,不具有約束力,。他可以拋卻形體去追求心靈的快慰,這也就是他從屋頂跳落的原因,。
小旗是裘弟從小養(yǎng)的一只小鹿,。盡管母親對小旗的存在感到十分不滿,但是裘弟還是省下自己的食物去喂養(yǎng)它,。在和小旗相處的一年里,,裘弟得到了無盡的快樂。他和小旗同吃同住,,漫漫的叢林里到處都有他和小旗的影子,。這么浪漫而又寧靜的畫面不久就被小旗的天性破壞了。小旗一次又一次的破壞貝尼全家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基礎(chǔ),。在自身的生存需求前面,,他決定殺死小旗。裘弟親自結(jié)束了小旗的生命,,這對于一個天真的孩子來說,,似乎是有些殘酷,但這也恰恰是他的成人禮,。我們不能責怪貝尼的行為,,當人的利益和動物的權(quán)力發(fā)生沖突時,該做出怎樣的抉擇,?依據(jù)現(xiàn)代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貝尼的行為無疑是正確的,雖然有些殘酷,。但這個世界本身就是殘酷的,,不殺死小旗,貝尼一家的生活便沒有辦法保證,。任何一種生物都要保證首先要生存,,然后才會有其他的需求,對人類更是如此,。
裘弟是一個熱愛自然的孩子,,雖然他有父親母親,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他的內(nèi)心,,包括最愛他的父親,。在成人的世界中,,他是孤單的、寂寞的,。父親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不得不勞作,,而母親整天忙著她的甜餅,,沒有時間聽他傾訴,陪他玩耍,。所以他需要一個能夠時刻陪伴在他身邊的朋友,,小旗就是這樣的一個伙伴。在他的眼中,,小旗不是動物,,而是他的兄弟姐妹,甚至他自己也不是人類,,是一只小鹿,,渴望在莽林中自由地奔跑。作者這樣描寫裘弟不是偶然的,,其實裘弟在某種情況下正是作者自身的化身,。裘弟雖然是個小男孩,而且在父親的啟發(fā)下,,他也經(jīng)常立志要做一個小小男子漢,,但是我們從裘弟的思想和性格中可以感覺他其實是具有某種女性氣質(zhì)的。比如敏感,,孤獨,,多愁善感等等。所以裘弟對于小旗的依賴,,溺愛,,完全可以看成是羅琳斯對動物的熱愛。而小旗把家里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踐踏壞的時候,,父親居然要求裘弟親手殺死它,,這對裘弟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對于年少的裘弟來說,,不懂得饑餓的滋味,,是肯定不會選擇殺死最親密的伙伴的。最后是母親打傷了小旗,,裘弟含淚結(jié)束了小旗的生命,。在這樣痛苦地抉擇中,裘弟完成了他由少年到成年地轉(zhuǎn)換,。草翅膀死去的時候,,也正值童年,。在還沒有盡情享受童年的美好時光的時候就死去了,真的感到很遺憾,。但是在他腦海中還留著大自然美好的記憶,,帶著這些記憶,到另一個世界去了,。他至少不會像裘弟一樣,,遺憾地打死小旗。在草翅膀的世界中,,饑餓離他很遠,,一切都是美好的。裘弟卻不得不經(jīng)歷失去小旗的痛苦,,饑餓的滋味,,還有遠離童年的失落。草翅膀的一切都定格在童年,,這又是一種幸運,。
可以把童年當作作者設(shè)置的一個隱喻,童年不僅代表了人的生理的一個階段,,也隱喻著人類發(fā)展的蒙味時代,。那時的人類發(fā)展還在一個相當?shù)拖碌碾A段,人類的生活主要依賴于自然,,他們從自然中獲得食物,,獲得安身的居所。但是隨著人類這個孩童的慢慢長大,,他學會了獨立生活,,學會了用大腦思維,他的身體也足夠支持他探索新的生活的時候,,他對于自然的依賴沒有那么強烈了,,代之而來的就是不斷地剝奪和童年的消失,不僅代表著裘弟即將長大,,也代表著人類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時代,。童年的時光一去不返,但是長大后的人類更多了一種責任和義務(wù),。對裘弟來說,,那是挑起生活的重擔;對于人類來說,,就是發(fā)展,。在人類發(fā)展的同時,不能忘記我們曾經(jīng)走過的路,。一路走來,,我們也犯了很多錯誤,,但是只要積極改正這些錯誤,把保護環(huán)境,,保護自然的理念真正放在心里,,扎扎實實地實行,那么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將很快會實現(xiàn),。
作者在《鹿苑長春》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方面,,設(shè)置了養(yǎng)鹿和獵熊兩條線索,每條線索各有其高潮與頂點,,串起小說中的人物與情節(jié),并循此線索展開對主題的探討,。
作品對裘弟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是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實現(xiàn)的,是隨著養(yǎng)育小鹿的情節(jié)主線與獵取老熊的情節(jié)副線的發(fā)展,、交織中而完成的,。作品對兒童心理的細致描寫,對大自然景物的詩情描繪和令人感動的情節(jié)設(shè)計,,無不表現(xiàn)出作者在藝術(shù)上的深厚功力,。對捕殺野熊“老缺趾”的驚險場景的描寫和對槍殺小鹿的悲劇氣氛的渲染,充分展示了墾荒者與大自然作斗爭的嚴酷性和頑強精神,。整個作品,,情節(jié)感人而又富于抒情氣息。
1938年《鹿苑長春》一經(jīng)出版,,便立刻成為美國當年的暢銷書,,并在第二年榮獲普利策文學獎。這部作品還被選入美國中小學教材,,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作品充滿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迷人的自然風景描寫贏得了廣泛的贊譽,。這部小說被譽為是一部關(guān)于童年,、勇氣、親情,、夢想的經(jīng)典童書,。好萊塢后來將《鹿苑長春》拍成同名電影,那迷人的景色加上格里高利·派克的出色表演吸引了眾多的觀眾,。
作家張愛玲:“有一種書,,是我們少年時代愛讀的作品,隔了許多年以后再拿起來看,,仍舊很有興味,,而且有些地方從前沒有注意到的,,后來看到了會引起許多新的感觸??催@樣的書,,幾乎可以說是我們自己成熟與否的一個考驗。這樣的書不多,,像這本《鹿苑長春》就是一個例子,。”
羅琳斯(1896-1953)是美國女小說家,,她創(chuàng)建了佛羅里達邊遠林區(qū)的地方文學,,先后獲得歐·亨利獎、普利策獎等重要獎項,。 主要作品有:《鹿苑長春》,、《一位年輕姑娘》、《南方月亮下》,、《金蘋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