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宮(Sanssouci Palace)是18世紀德意志王宮和園林,位于德國波茨坦市北郊,,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國凡爾賽宮所建。宮名取自法文的“無憂”或“莫愁”,。整個王宮及園林面積為90公頃 ,,因建于一個沙丘上,故又稱“沙丘上的宮殿”,。無憂宮是18世紀德國建筑藝術的精華,,全部建筑工程延續(xù)時間達50年之久,。雖經(jīng)戰(zhàn)爭,,但從未遭受炮火的轟擊,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
無憂宮著名的園林風景是由腓特列大帝決定在伯恩施泰德(Bornstedt)的南側(cè)山坡上建立梯形的葡萄山開始的,。在這以前,,這只是一塊種有橡樹的小丘。在軍曹皇帝腓特烈·威廉一世時期,,這里的樹木被砍伐,,用于建筑波茨坦市和加固泥濘的沼澤地帶,。
1744年8月10日腓特列大帝下令,將這片當時的“沙漠之山”開墾成葡萄梯形露臺,。這片斜坡被規(guī)劃成六個寬闊的梯形露臺,。為了達到盡可能的利用太陽射線的目的,,墻被建成了以臺階為中心的微弓形狀,。其中承重墻的墻面被更換,,取而代之的則是來自葡萄牙,意大利和法國的單株葡萄藤,。在168個玻璃罩子里面,,則被種上了無花果樹,。梯形露臺的前端則被綠色草坪覆蓋,。并被種植上了紫杉樹,和灌木加以分割,。120階臺階(今天是132階)被建筑在中軸線上,,這個梯形露臺被分成六個部分,。山的兩邊并都建有坡道。
1745年山下的空地上被建起了一座巴洛克風格的觀賞花園,。從1748年開始,花園的正中心建起了一個帶有噴泉的蓄水池,。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腓特列大帝從未能親眼看見噴泉噴水,。因為在他的那個時代,,還沒有足夠的技術讓噴泉噴出水來,。從1750年開始有大理石雕刻成的羅馬神話人物,美神維納斯,商業(yè)神墨丘利,,太陽神阿波羅,月神狄安娜,,生育、婚姻之神朱諾,,眾神之神朱庇特,,戰(zhàn)神瑪爾斯以及智慧之神米諾娃和連同具有比喻意義的四元素,火,,水,, 風,土被放置在水池的四周,。 其中愛神維納斯,,商業(yè)神墨丘利的雕刻家是皮嘉爾(Jean Baptiste Pigalle),,以及兩組狩獵隊,。 風和水的雕像則出于朗貝爾 亞當(Lambert Sigisbert Adam)之手,。他們是法王路易十五的禮物,。其它的雕像則來自于一個叫弗朗索瓦 亞當(Francois Gaspard Adam)的人的創(chuàng)作室。 而他的法式雕塑室則是腓特列大帝在柏林親自組建的,。 這個完整的法式圓形花壇廣場只保持到了1764年,。
建筑在這葡萄山的無憂宮,,無疑又一次體現(xiàn)了人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和諧,。早在十三世紀在馬克勃蘭登堡地區(qū)已經(jīng)及為普遍的葡萄種植園從未被皇家作為觀賞花園的裝飾,。而在無憂宮,,這些普通的葡萄藤則成為了葡萄山梯形露臺的中心裝飾,。再配上山頂上那座小巧的精致的宮殿,就更加的日臻完美,。 用腓特列大帝的話來講,,它是我在葡萄山上的小屋,。 對于無憂宮來說一年中美的時節(jié)是夏季。每當這位普魯士國王站在的葡萄山上,,如畫風景盡收眼底,。而他身后則是可以讓他盡情享受和發(fā)揮個人才藝愛好的無憂之宮。而山坡上的無憂宮風車從1736年就已經(jīng)矗立在那了,,而它則成為了當時田園風情的一個標志,。腓特列大帝曾說過,那風車裝點了我的宮殿,。
在無憂宮的一側(cè),有一座雖不宏偉但金碧輝煌的亭樓,,這棟建筑被稱為“中國樓”(Chinesisches Haus),。中國樓是一座圓亭,周圍站立有各種亞洲形態(tài)的人物雕像,,這些雕像都確確實實是鍍金的,,(因此普通旅客都禁止觸摸),包括整個亭樓外壁都用鍍金裝飾,。中國樓頂部有根據(jù)中國傳說而想象制作的猴王雕像,。
大帝喜好各種文化,對東方古國中國也充滿了好奇和向往,,因此而建造此樓,。他盡力搜集了各種來自東方的物品如絲綢和瓷器,以此裝飾自己的中國樓,,在布置上力求奢華以對應自己心目中那個富裕華麗的東方世界,。
但遺憾的是,他本人一生從未真正離開過歐洲,,而同期的歐洲人對當時中國的相互交流又相當有限,,因此在布置包括設計雕像時,都大量摻雜了西方人包括大帝本人對東方的想象成分,,如果仔細觀察那些雕像,,會覺得雖和所謂的中國人有些形似,但很多人物特征都還有歐洲人的影子在里面,。 無憂宮所在街道名為桑椹大街(Maulbeerallee),。
無憂宮(sans soucis即法文無有的意思)建於18世紀,供普魯士王弗里德里希二世避暑之用,。宮殿看起來相當雄偉,,外墻側(cè)雕梁畫棟。
無憂宮中央的部分,。中央往前突起,,成圓弧狀,,屋檐上刻有SANS SOUCI字樣。柱子突出外墻,,上方依附著各種體態(tài)的女人雕像,。每個雕像至少有一只手做出往上撐著屋檐的姿態(tài),下半身則是波浪狀的裙子,,往下演變成破碎的樣子而逐漸消失,,有一種力、動態(tài)與幻想的美感,。
吸引人的還是中央宮殿下面那成階梯型的葡萄園,。20節(jié)左右的階梯從下面的花園網(wǎng)上的主宮延伸,偏偏幽幽的綠色,。春夏期間游人漫步其中甚為愜意,。
無憂宮外一位穿古裝、吹長笛的街頭表演者,。有趣的是他只要看見中國旅行團到來就會吹奏鳳陽花鼓,。也不知他從師何人,師傅難道沒告訴他這首曲子是一以前安徽災民逃荒乞討時接頭演奏的曲子嗎,。
宮門外10米處一個風車磨坊比這皇宮年紀還大,。有一個廣為流傳的逸聞是當時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修建皇宮時曾經(jīng)要求磨坊主拆掉或遷開這個擋住皇宮大門的磨坊。但磨坊主認為皇帝的要求是無理的,,與時上告到當時的法院,,最后磨坊主勝訴,磨坊得以保留下來,。這一傳說被視為腓特烈二世對法律的一次較量,。但經(jīng)證實,這個逸談是假的,,是伏爾泰為了啟蒙法國人而改編的,,真實的故事是該磨坊一直為皇室提供糧食,所以不可能拆。
德國位于大西洋和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西風帶,,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到這里旅行,,一般只要準備華北的適用服裝就可以了,。夏季的白天很熱、晚上較涼,,需要帶上毛衣,;冬季北部氣候較暖濕,甚至比南部溫暖,。冬季(1月)平均溫度在l.5—6度之間,;夏季(7月)則在18—20度之間。一年四季均有降水,。屬于例外的是上萊茵河谷,、上拜恩和哈爾茨山區(qū)。相比之下,,上萊茵河谷更加溫暖潮濕;上拜恩經(jīng)??梢愿惺艿綇陌柋八股酱祦淼脑餆犸L,;哈爾茨山區(qū)山風刺骨、夏涼冬雪,。
1990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無憂宮宮殿建筑與其寬廣的公園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列入原因為:無憂宮的宮殿與公園,可視為普魯士的凡爾賽宮,。她是十八世紀歐洲藝術運動的合成品,,結(jié)合了當時君主制背景精神下的建筑創(chuàng)意與地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