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布希曼加的皇家藍山行宮位于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北20公里,,由皇城、皇家墓地和一組祭祀建筑群組成,。王宮為木質結構,,建筑在石砌的臺基上,長約7米,,寬6米,,屋頂由一根10米長黃檀木支撐,雙層黃檀木板為壁,,每塊板寬40到45厘米,厚7厘米,,共計110余塊木板,。從地基痕跡看,原來房屋分隔成5間,,現(xiàn)室內(nèi)陳設兩張木床,。一張為高腳木床,須登梯而上,,是國王所用,;另一張木床是后妃所用,。沿著墻壁陳列3個多層架,架子上有菜刀,、油燈和黏土制成的碟子等物,,還有當年用作爐灶的5塊石頭、一只7根叉的烤肉架,。板墻上掛著國王用的一只雙刃標槍,、3支單刃標槍、一把馬刀和3支牛角等兵器,。2001年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安布希曼加是馬達加斯加古城,位于首都塔那那利佛北20公里,,是一座樹木茂密的山莊,,稱“藍色山丘”。因為這里有王宮和皇室陵寢,,又稱“圣城”,。幾個世紀以來,記錄了梅里納王國歷史的安布希曼加皇家藍山行宮,,由安德里亞南普伊奈梅里納國王所建,,是他1788-1810年執(zhí)政時的宮殿。王宮坐落山頭,,由皇城,、皇家墓地和一組祭祀建筑群組成, 是馬達加斯加現(xiàn)存較古老而又較為完整的王宮,。 “圣城”地勢險峻,,防衛(wèi)堅固。護城溝周長2500米,,圍墻有7個隘口,,每個隘口都修了石結構城門。現(xiàn)存比較完好的是東面的安巴圖米桑加納城門,。城門上端建有圓草頂,、紅墻壁的瞭望亭。城門為單獨一塊圓石板,,直徑4.5米,,厚0.3米,晨開夜閉,,每次開關都必須幾十人推滾,。安德里亞納姆波伊尼麥利那國王于1810年死在塔那那里佛。根據(jù)他的遺囑,,安葬于此,,但是法國殖民局在1897年將國王的遺體移葬于塔那那里佛王宮陵墓,。
據(jù)記載馬達加斯加島歷史始于公元7世紀,住民的祖先是來自印尼的婆羅洲,,他們先從印尼前往印度,,再由印度前往東非。那時阿拉伯人在其西北方海岸建立了貿(mào)易點,,而與歐洲人的接觸則始于16世紀,,葡萄牙船長第奧古·迪亞士(Diego Dias)在他的船脫離了前往印度的船隊之后看到了這座島。17世紀末,,法國人在東海岸建立了貿(mào)易站,。
16世紀末,梅里納人(Merina)在馬達加斯加中部建立了梅里納王國,,他們是印尼馬來人的后裔,。到1790年代早期,梅里納的統(tǒng)治者在包括海岸在內(nèi)的島嶼的大部分地區(qū)建立了政權,。早期梅里納人的起源不詳,,15世紀時進入馬達加斯加的中央高原,不久便在該地建立一個小王國,。早期梅里納統(tǒng)治者籌組了龐大的灌溉計畫,,排出當?shù)卣訚芍⑹故芄喔鹊霓r(nóng)田里得以種植水稻,。16世紀初女王拉弗海(Rafohy)及其繼位者在位時,,梅里納人的統(tǒng)治逐漸擴展到整個中央高原。
安德里亞南普伊奈梅里納( 或稱南普納,,1787~1810年在位)是第一個鞏固權力,、統(tǒng)一王國的梅里納君主。1794年梅里納王國發(fā)展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并于19世紀初統(tǒng)一全島,,建立馬達加斯加王國。安德里亞南普伊奈梅里納在位時進行了一系列政治及軍事改革,,1817年,,梅里納統(tǒng)治者與毛里求斯的英國統(tǒng)治者達成協(xié)議廢除奴隸交易,這成為馬達加斯加經(jīng)濟上的一件大事,。作為回報,,島國接納了英國軍隊和經(jīng)濟援助。英國人的影響在幾個地區(qū)非常大,,梅里納皇室也因此改變信仰,開始信奉長老教會,、會眾制(Congregationalism)和英國國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