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Aspirin,2-(乙酰氧基)苯甲酸,,又名乙酰水楊酸〕是一種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或微帶醋酸臭,,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可溶于乙醚,、氯仿,,水溶液呈酸性,。本品為水楊酸的衍生物,,經近百年的臨床應用,,證明對緩解輕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頭痛、神經痛,、肌肉酸痛及痛經效果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發(fā)熱疾病的退熱,,治療風濕痛等,。近年來發(fā)現阿司匹林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臨床上用于預防短暫腦缺血發(fā)作、心肌梗死,、人工心臟瓣膜和靜脈瘺或其他手術后血栓的形成,。
性狀:白色針狀或板狀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微帶酸味,。
分子化學式為:C9H8O4
分子結構式為:CH3COOC6H4COOH
分子相對質量:180.16
CAS號:50-78-2
熔點:136-140℃
沸點:321.4°C at 760 mmHg
閃點: 131.1°C
水溶性:3.3 g/L(20℃)
蒸汽壓:0.000124mmHg at 25°C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較強的堿性溶液,,同時分解。
安全說明: S26:萬一接觸眼睛,,立即使用大量清水沖洗并送醫(yī)診治,;S36/37/39:穿戴合適的防護服、手套并使用防護眼鏡或者面罩,。
危險品標志: Xn:有害物質
危險類別碼: R22:吞咽有害,;R36/37/38:對眼睛、呼吸道和皮膚有刺激作用,。
危險品運輸編號: UN1851
InChI編碼:1/C9H8O4/c1-6(10)13-8-5-3-2-4-7(8)9(11)12/h2-5H,1H3,(H,11,12)
早在1853年夏爾,,弗雷德里克·熱拉爾(Gerhardt)就用水楊酸與乙酸酐合成了乙酰水楊酸,,(乙酰化的水楊酸)但沒能引起人們的重視,。1897年德國化學家費利克斯·霍夫曼又進行了合成,,并為他父親治療風濕關節(jié)炎,療效極好,。在1897年,,德國拜耳第一次合成了構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質。
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發(fā)現它還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將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楊酸衍生物與聚乙烯醇,、醋酸纖維素等含羥基聚合物進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產物的抗炎性和解熱止痛性比游離的阿司匹林更為長效,。
至1899年,,拜耳以阿司匹林(Aspirin)為商標,將此藥品銷售至全球,。
到2015年為止,,阿司匹林已應用百年,成為醫(y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解熱,、鎮(zhèn)痛和抗炎藥,也是作為比較和評價其他藥物的標準制劑,。在體內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反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這與TXA2生成的減少有關,。臨床上用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作。
阿司匹林對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腸溶片適應癥如下:
1.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發(fā)病風險
2.預防心肌梗死復發(fā)
3.中風的二級預防
4.降低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及其繼發(fā)腦卒中的風險
5.降低穩(wěn)定性和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的發(fā)病風險
6.動脈外科手術或介入手術后,,如經皮冠脈腔內成形術(PTCA),冠狀動脈旁路術(CABG),,頸動脈內膜剝離術,,動靜脈分流術
7.預防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8.降低心血管危險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抽煙史,、年齡大于50歲者)心肌梗死發(fā)作的風險,。
其他用途:
用途一:解熱鎮(zhèn)痛藥,用于發(fā)熱,、疼痛及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
用途二:是應用最早,最廣和最普通解熱鎮(zhèn)痛藥抗風濕藥,。具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抗風濕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發(fā)揮藥效迅速,藥效肯定,,超劑量易于診斷和處理,,很少發(fā)生過敏反應。常用于感冒發(fā)熱,頭痛,、神經痛關節(jié)痛,、肌肉痛、風濕熱,、急性內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牙痛等。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列入的品種,。乙酰水楊酸也是其他藥物的中間體,。
研究發(fā)現,如果孩子在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時服用了阿司匹林,,得瑞氏綜合征(一種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死亡率高,詳見百度百科詞條)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建議不要給孩子或任何不到19歲的人服阿司匹林,。要常備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來緩解疼痛和發(fā)燒。
①解熱,、鎮(zhèn)痛,,每日按體表面積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體重5~10mg/kg,,或每次每歲60mg,必要時4~6小時1次,。
②抗風濕,每日按體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獲療效,,可根據血藥濃度調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③小兒用于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川崎?。_始每日按體重80~100mg/kg,,分3~4次服,,熱退2~3天后改為每日30mg/kg,分 2~4次服,,連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期間,,每日5~10mg/kg,,1次頓服。
④預防血栓,、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肌梗塞:0.3g/次,,一日1次;預防暫時性腦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
⑤治療膽道蛔蟲:每次1g,,一日2~3次,,連服2~3日。
⑥治療X線照射或放療引起的腹瀉,,每次服0.6~0.9g,,一日4次。
⑦治足癬,,先用溫開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滌,,然后該品粉末撒布患處,一般2~4次可愈,。水楊酸類早晨給藥達峰時間長,,半衰期長,晚間相反,。合理給藥應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間加服一次。
①解熱,、鎮(zhèn)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時每4小時1次,。
②抗風濕,,一日3~5g(急性風濕熱可用到7~8g),分4次口服,。
③抑制血小板聚集,,尚無明確用量,多數主張應用小劑量,,如50~150mg,,每24小時1次。
④治療膽道蛔蟲病,,一次1g,,一日2~3次,連用2~3日,;陣發(fā)性絞疼停止24小時后停用,,然后進行驅蟲治療。
①在預防瓣膜性心臟病發(fā)生全身性動脈栓塞方面,,單獨應用阿司匹林無效,,但與雙嘧達莫合用,可加強小劑量雙嘧達莫的效果,。
②避免和糖皮質激素合用,;避免與香豆素類抗凝藥、降血糖藥氨甲蝶呤,、巴比妥類,、苯胺類等合用。
③飯后服,。美國胸科醫(yī)師學會抗栓和溶栓治療學會(ACCP)的循證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肌梗死、腦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應根據病情,,使用最佳劑量。
大量的臨床試驗顯示,,對大部分病人來說,,包括慢性穩(wěn)定性或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阿司匹林75mg/日可有效降低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險,。這一劑量也可降低一過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腦卒中和死亡的發(fā)生率,。歐洲一項腦卒中預防研究顯示,既往有一過性腦缺血發(fā)作和腦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25mg,,每日2次,,即50mg/日可降低腦卒中或死亡的危險。臨床實踐證明,患者即使服用比表中劑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療效不會進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發(fā)生卻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療各種血栓性疾病中,,患者應該使用最小的有效劑量,亦即長期應用50~160mg/日,,以達到最大療效,,而毒副作用則減至最小,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劑量,。
注意:應與食物同服或用水沖服,,以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阿司匹林和酒不能同時吃,。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在肝臟乙醇脫氫酶作用下變成乙醛,,再在乙醛脫氫酶作用下變成乙酸,進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阿司匹林會降低乙醛脫氫酶活性,,阻止乙醛氧化為乙酸,導致體內乙醛堆積,,使全身疼痛癥狀加重,,并導致肝損傷。
阿司匹林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解熱鎮(zhèn)痛藥,。由于口服后易吸收,,在全身組織分布廣,作用強,,阿司匹林在臨床上被廣泛用于發(fā)熱,、頭痛、神經痛,、肌肉痛,、風濕熱、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的治療,。隨著阿司匹林的廣泛應用,,其不良反應也逐漸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療各種疾病的時,,要嚴密監(jiān)視其不良反應。
1 胃腸道癥狀
胃腸道癥狀是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較常見的癥狀有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適及惡心嘔吐,。長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損傷,,引起胃潰瘍及胃出血。長期使用應經常監(jiān)測血像,、大便潛血試驗及必要的胃鏡檢査,。
應用阿司匹林時最好飯后服用或與抗酸藥同服,潰瘍病患者應慎用或不用,。增強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藥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對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引起的消化性潰瘍有特效,。
2 過敏反應
特異性體質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及哮喘等過敏反應,多見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與其影響免疫系統(tǒng)有關,。哮喘大多嚴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藥多無效,只有激素效果較好,。還可出現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聯(lián)癥(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與鼻息肉)。
3 中樞神經系統(tǒng)
神經癥狀一般在服用量大時出現,,出現所謂水楊酸反應,,癥狀為頭痛、眩暈,、耳鳴,、視聽力減退,用藥量過大時,,可出現精神錯亂,、驚厥甚至昏迷等,停藥后2~3天癥狀可完全恢復,。大劑量時還可引起中樞性的惡心和嘔吐,。
4 肝損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損傷通常發(fā)生于大劑量應用時。這種損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點是發(fā)生在治療后的幾個月,,通常無癥狀,有些患者出現腹部的右上方不適和觸痛,。血清肝細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顯的黃疸并不常見,。這種損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藥后血清轉氨酶多在1個月內恢復正常,,全身型類風濕病兒童較其他兩型風濕病易出現肝損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損害后,臨床處理方法是停藥,,給予氨基酸補液,、VitC及肌苷等藥物,口服強的松,,癥狀一般在1周后消失,。
5 腎損害
長期使用阿司匹林可發(fā)生間質性腎炎、腎乳頭壞死,、腎功能減退。長期大量服用該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聯(lián),,鉀從腎小管細胞外逸,,導致缺鉀、尿中尿酸排出過高,,較大損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現蛋白,、細胞、管型等,。有人認為,,部分腎盂癌是濫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藥的繼發(fā)性并發(fā)癥。
6 對血液的影響
阿司匹林通常不改變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量及血細胞比容,、血紅蛋白的含量,。但長期應用阿司匹林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7 心臟毒性
治療劑量的阿司匹林對心血管沒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大劑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導致外周血管擴張。中毒劑量可通過直接和中樞性血管運動麻痹作用而抑制循環(huán)功能,。
8 瑞氏綜合征
阿司匹林應用于兒童流感或水痘治療時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瑞氏綜合征是一種急性腦病和肝臟脂肪浸潤綜合征,常常發(fā)生于某些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以后,。病因尚不明確,但普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楊酸鹽,、外源性病毒如(黃曲霉素),、內在代謝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間相互影響而造成,。臨床上病毒性感冒時不主張使用阿司匹林,。
9 交叉過敏反應
對該品過敏時也可能對另一種水楊酸類藥過敏。但是對該品過敏者不一定對非乙酰化的水楊酸類藥過敏,。
阿司匹林通過血管擴張短期內可以起到緩解頭痛的效果,,該藥對鈍痛的作用優(yōu)于對銳痛的作用。故該藥可緩解輕度或中度的鈍疼痛,,如頭痛,、牙痛、神經痛,、肌肉痛及月經痛,;同時可以使被細菌致熱原升高的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調定點恢復(降至)正常水平,故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熱,。該品僅能緩解癥狀,不能治療引起疼痛,、發(fā)熱的病因,,故需同時應用其他藥物參與治療。
阿司匹林為治療風濕熱的首選藥物,,用藥后可解熱,、減輕炎癥,使關節(jié)癥狀好轉,,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風濕的基本病理改變,也不能預防心臟損害及其他合并癥,。如已有明顯心肌炎,,一般都主張先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在風濕癥狀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該品治療,以減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現象,。
除風濕性關節(jié)炎外,,該品也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可改善癥狀,,為進一步治療創(chuàng)造條件,。此外,該品用于骨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椎炎,、幼年型關節(jié)炎以及其他非風濕性炎癥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緩解癥狀,。
該品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臨床可用于預防暫時性腦缺血發(fā)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顫動,、人工心臟瓣膜、動靜脈瘺或其他手術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
高海拔登山時使用阿司匹林,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反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減輕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癥(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兒應用阿斯匹林,,目的是減少炎癥反應和預防血管內血栓的形成,。
2014年8月6日,英國科學家對所有可用的證據進行評估分析后得出結論說,,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能減少患上或死于胃癌,、腸癌等的幾率。如果英國50歲以上人群在十年時間里,,堅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話,在20年里或許能讓約12.2萬人免受癌癥之苦,。
但是科學家同時警告說,,阿司匹林會導致人體內出血,,所以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須征求醫(yī)生的意見。在醫(yī)學界,,是否能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一直是一個爭議激烈的問題,。
瑪麗皇后學院的科學家發(fā)現,阿司匹林減少了30%到40%的腸癌,、胃癌和食道癌病人死亡率,。
在減少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的死亡率方面,,阿司匹林也起了作用,,但效果不那么明顯。
研究還發(fā)現,,至少得堅持服用阿司匹林5年以上,,才能看到積極的影響。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最大副作用包括胃出血和腦部出血,,而年紀越大,,內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大,。進行這項調查研究的科學家把內出血等副作用考慮進去后,建議把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時間定為十年,,但科學家同時警告說,,服用之前須征得醫(yī)生的同意。
長期規(guī)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腸道腫瘤的發(fā)生率,。
荷蘭一項新研究顯示,,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能有助部分結腸癌患者改善生存預期。
荷蘭萊頓大學醫(yī)學中心研究人員對2002年至2008年間接受手術的999名結腸癌患者進行分析,,發(fā)現其中服用阿司匹林的182名患者死亡率為37.9%,而未服用阿司匹林的817名患者死亡率為48.5%,。這一數據顯示,,阿司匹林對結腸癌患者有益。
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如果結腸癌患者癌組織中存在一種叫做HLA-I的特殊抗原,,那么阿司匹林的輔助治療“最有效”。反之,,則可能沒有效果,。因此,對診斷為結腸癌且腫瘤表達HLA-I抗原的患者而言,,使用阿司匹林可改善他們的預期壽命,。
這一研究結果刊登在新一期《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內科學卷》(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
在該雜志配發(fā)的評論文章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艾爾弗雷德·諾伊格特博士指出,,新診斷出的結腸癌患者或其家人經常詢問,除正常的醫(yī)療方案外,,患者還應做些什么,。他此前從未推薦過阿司匹林,但準備這么做,。
阿司匹林經水楊酸乙?;茫涸诜磻拗屑右音恿狭繛樗畻钏峥偭康?.7889倍),再加入三分之二量的水楊酸,,攪拌升溫,,在81~82℃反應40~60min。降溫至81~82℃保溫反應2h,。檢查游離水楊酸合格后,,降溫至13℃,析出結晶,,甩濾,,水洗甩干,,于65~70℃氣流干燥,得乙酰水楊酸,。
阿司匹林治療監(jiān)測的主要實驗室方法有:血小板聚集檢測、血小板指數、尿液11-脫氫-TXB2檢測、流式細胞術等,。
阿司匹林是最早被應用于抗栓治療的抗血小板藥物,,已經被確立為治療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穩(wěn)定心絞痛及心肌梗死(MI)二期預防的經典用藥,。作用原理是阿司匹林通過與環(huán)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中的COX-1活性部位多肽鏈530位絲氨酸殘基的羥基發(fā)生不可逆的乙酰化,,導致COX失活,,繼而阻斷了AA轉化為血栓烷A2(TXA2)的途徑,抑制PLT聚集,。
COXs是AA生成TXA2和前列腺素I2(PGI2)過程中的關鍵限速酶,,在人體內有COX-1和COX-2兩種形式,COX-1是PLT固有的,。臨床研究表明,對各種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以及其他高危人群短期或長期阿司匹林治療對預防在隨后可能發(fā)生的心肌梗死,、腦卒中,、血管性死亡方面有明確的益處,但在最佳劑量和阿司匹林抵抗問題上仍存爭議,。隨著對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確定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的實驗室監(jiān)測指標。
①鎮(zhèn)痛作用:主要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覺對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敏感的物質(如緩激肽,、組胺)的合成,,屬于外周性鎮(zhèn)痛藥。但不能排除中樞鎮(zhèn)痛(可能作用于下視丘)的可能性,;
②消炎作用,;確切的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該品作用于炎癥組織,,通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應的物質(如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體酶的釋放及白細胞活力等也可能與其有關,;
③解熱作用:可能通過作用于下視丘體溫調節(jié)中樞引起外周血管擴張,皮膚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熱增加而起解熱作用,此種中樞性作用可能與前列腺素在下視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關,;
④抗風濕作用:該品抗風濕的機制,,除解熱、鎮(zhèn)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消炎作用,;
⑤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過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環(huán)氧酶(prostaglandin cyclooxygenase)、從而防止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TXA2可促使血小板聚集),。此作用為不可逆性,。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內已開始吸收,,在小腸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與溶解度,、胃腸道pH有關,。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響吸收量,。腸溶片劑吸收慢,。該品與碳酸氫鈉同服吸收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組織,,也能滲入關節(jié)腔,、腦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結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楊酸鹽蛋白結合率為65~90%,。血藥濃度高時結合率相應地降低。腎功能不良及妊娠時給合率也低,。半衰期為15~20小時,;水楊酸鹽的半衰期長短取決于劑量的大小和尿pH,一次服小劑量時約為2~3小時,;大劑量時可達20小時以上,,反復用藥時可達5~18小時。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楊酸鹽半衰期為3.8~12.5小時,。該品在胃腸道、肝及血液內大部分很快水解為水楊酸鹽,,然后在肝臟代謝,。代謝物主要為水楊尿酸(salicyluric acid)及葡糖醛酸結合物,,小部分氧化為龍膽酸(gentisic acid)。一次服藥后1~2小時達血藥峰值,。鎮(zhèn)痛,、解熱時血藥濃度為25~50μg/ml;抗內濕,、消炎時為150~300μg/ml,。血藥濃度達穩(wěn)定狀態(tài)所需的時間隨每日劑量及血藥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劑量用藥(如抗風濕)時可長達7天,。長期大劑量用藥的患者,,因藥物主要代謝途經已經飽和,劑量微增即可導致血藥濃度較大的改變,。該品大部分以結合的代謝物,、小部分以游離的水楊酸從腎臟排泄。服用量較大時,,未經代謝的水楊酸的排泄量增多,。個體間可有很大的差別。尿的pH對排泄速度有影響,,在堿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離的水楊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則相反,。
該品可在乳汁中排泄,,哺乳期婦女口服650mg,5~8小時后乳汁中藥物濃度可達173~483μg/ml,,故長期大劑量用藥時嬰兒有可能產生不良反應,。
復方阿司匹林為一復方解熱鎮(zhèn)痛藥,其中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均具有解熱鎮(zhèn)痛作用,。阿斯匹林能抑制下丘腦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恢復體溫調節(jié)中樞感受神經元的正常反應性而起退熱鎮(zhèn)痛作用;阿司匹林還通過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起鎮(zhèn)痛,、抗炎和抗風濕作用,,阿司匹林 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咖啡因為中樞神經興奮藥,,能興奮大腦皮層,,提高對外界的感應性,并有收縮腦血管,,加強前兩藥緩解頭痛的效果,。急性毒性試驗結果:大鼠經口LD50為1500mg/kg,;小鼠經口LD50為1100mg/kg。
動物試驗在前 3個月應用該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頭顱裂、面部裂,、腿部畸形,,以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內臟和骨骼的發(fā)育不全,。在人類也有報道應用該品后發(fā)生胎兒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后期3個月長期大量應用該品可使妊娠期延長,有增加過期產綜合征及產前出血的危險,。在妊娠最后2周應用,,可增加胎兒出血或新生兒出血的危險。在妊娠晚期長期用藥也有可能使胎兒動脈導管收縮或早期閉鎖,,導致新生兒持續(xù)性肺動脈高壓及心力衰竭,。曾有在妊娠晚期過量應用或濫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兒死亡的發(fā)生率(可能由于動脈導管閉鎖、產前出血或體重過低)的報道,,但是應用一般治療劑量尚未發(fā)現上述副作用,。
12歲以下兒童可能引起瑞夷綜合癥(Reye's syndrome)高尿酸血癥,長期使用可引起肝損害,。妊娠期婦女避免使用,。飲酒者服用治療量阿司匹林,會引起自發(fā)性前房出血,,所以創(chuàng)傷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剖腹產或流產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陷的溶血性貧血患者的溶血惡化,;新生兒,、幼兒和老年人似對阿司匹林影響出血特別敏感。治療劑量能使2歲以下兒童發(fā)生代謝性酸中毒,、發(fā)熱,、過度換氣及大腦癥狀。
腸胃出血或腦出血的危險可能會抵消少量服用阿司匹林所帶來的益處,。
研究人員分析了居住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的2萬名年齡為70歲到74歲之間的老年男性和婦女的健康數據庫,,通過電腦運行該數據庫,然后把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利與弊的臨床試驗結果輸入到電腦中,。
通過計算機模擬研究發(fā)現,,服用少量阿司匹林可預防710名老年人患心臟病,54名老年人避免了中風,但卻有1071名老年人出現腸胃出血,,129名老年人出現腦出血,。不過,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對他們的壽命則沒有影響,。
已經有多項研究證實,,阿司匹林有助于預防可導致梗死或中風的血栓的形成,但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之一則是,,長期服用會導致出血,,出血部位因個人情況而有所不同。
美國健康指南推薦:心血管和冠心病高危人群每天要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75至150毫克,。而該項研究則認為,,迄今為止對老年人來說,“應該抵抗這種盲目服用阿司匹林的誘惑,。
①有出血癥狀的潰瘍病或其他活動性出血時,;
②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癥。
③潰瘍病或腐蝕性胃炎,;
④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者(該品偶見引起溶血性貧血),;
⑤痛風(該品可影響其他排尿酸藥的作用,小劑量時可能引起尿酸滯留),;
⑥肝功能減退時可加重肝臟毒性反應,,加重出血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變患者易出現腎臟不良反應,;
⑦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壓,,大量用藥時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腫;
⑧腎功能衰竭時可有加重腎臟毒性的危險,。
強烈提示:
1.有哮喘及其他過敏性反應時
2.對于甲亢危象而引起高熱的病人慎用
1,、對阿司匹林、布洛芬,、拿百疼等藥物過敏者,。
2,、蠶豆癥患者,,因為阿司匹林可導致溶血。
3,、有腎病、胃潰瘍、糖尿病,、痛風癥等的患者,必須得到醫(yī)生的許可才能服用,。
4,、兒童和青少年,,不宜使用阿司匹林治療傷風感冒,。
5、血友病病人或其他出血傾向者不宜服用,。
6,、孕婦,。
除此之外還應注意,阿司匹林如果和酒精同服會增加胃出血危險,最好是與食物同服或用水沖服,,以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阿司匹林一般用于解熱鎮(zhèn)痛的劑量較少,,不會引起不良反應,,但長期大量用藥則容易出現副作用,,而大部分止痛藥均有阿司匹林,。較常見的副作用有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較少或很少見的有胃腸道出血或誘發(fā)潰瘍,、支氣管痙攣過敏反應、皮膚過敏及肝,、腎損害等,。
阿司匹林用途廣泛,但是很多人對它的毒副反應有盡不夠了解,,而常發(fā)生一些問題,。這里介紹應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項,以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
一,、手術前一周應停用,避免凝血功能障礙,,造成出血不止,。
二、飲酒后不宜用,,因為能加劇胃粘膜屏障損傷,,從而導致胃出血。
三,、潮解后不宜用,,阿司匹林遇潮分解成水楊酸與醋酸,服后可造成不良反應,。
四,、凝血功能障礙者避免使用,如嚴重肝損害,、低凝血酶原血癥,、維生素K缺乏者。
五,、潰瘍病人不宜使用,。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導致出血或穿孔,。
六,、哮喘病人應避免使用,有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現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喉頭水腫、哮喘大發(fā)作,。
七,、孕婦不宜服用。孕后三個月內服用可引起胎兒異常,;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較大出血危險,在分娩前2-3周應禁用,。
八,、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否則可引起中毒,,出現頭痛,、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聽力和視力減退,,嚴重者酸堿平衡失調,、精神錯亂,、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九,、病毒性感染伴有發(fā)熱的兒童不宜使用,,有報道,16歲以下的兒童,、少年患流感,、水痘或其它病毒性感染,再服用阿司匹林,,出現嚴重的肝功能不全合并腦病癥狀,,雖少見,卻可致死,。
不能與阿司匹林同時服用藥物
阿司匹林是防治血栓的常用藥,,但是要注意不可與下列藥物同時服用:
口服降糖藥:降糖靈、優(yōu)降糖及氯磺丙脲等藥物不宜與阿司匹林合用,,因為阿司匹林有降血糖作用,,可緩解降血糖藥的代謝和排泄,使降血糖作用增強,,二者合用會引起低血糖昏迷,。
催眠藥:苯巴比妥(魯米那)和健腦片可促使藥酶活性增強,加速阿司匹林代謝,,降低其治療效果,。
降血脂藥:消膽胺不宜與阿司匹林合用,否則會形成復合物妨礙藥物吸收,。
利尿藥:利尿藥與阿司匹林合用會使藥物蓄積體內,,加重毒性反應,;乙酰唑胺與阿司匹林聯(lián)用,可使血藥濃度增高,,引起毒性反應,。
消炎鎮(zhèn)痛藥:消炎痛、炎痛靜與阿司匹林合用易導致胃出血,;藥如非甾體鎮(zhèn)痛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同用可能引起胃腸道出血,。
抗痛風藥:丙磺舒、保泰松和苯磺唑酮的治療作用,,可能被阿司匹林拮抗,,導致痛風病發(fā)作,不宜聯(lián)用,。
維生素:阿司匹林能減少維生素C在腸內吸收,,促其排泄,降低療效,;維生素B1能促進阿司匹林分解,,加重對胃黏膜的刺激。
激素:長期使用強的松,、地塞米松,、強的松龍會引起胃、十二指腸,,甚至食管和大腸消化道潰瘍,,阿斯匹林可加重這種不良反應,因此不宜同服,。
由于單體的阿司匹林在人體的作用效果不是很持久,,隨著醫(yī)藥工業(yè)的發(fā)展人們將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楊酸衍生物與聚乙烯醇、醋酸纖維素等含羥基聚合物進行熔融酯化,,使聚乙烯醇,、醋酸纖維素等聚合物攜帶乙酰水楊酸的酸酐。當聚合物進入人體后在胃酸的作用下緩慢水解,,產生大量的阿司匹林,,由于水解過程速率較慢所以阿司匹林的作用效果更具有持續(xù)性。
阿司匹林的羧基與聚乙烯醇的醇羥基發(fā)生酯化反應,,脫去一分子的水就可以得到聚合物,,而聚乙烯醇是一個高分子的長鏈,上面有多個醇羥基,,因此就可以攜帶多個乙酰水楊酸的酸酐,,提高阿司匹林的藥效。
通過這種方法得到的大分子化合物抗炎性和解熱止痛性比游離的阿司匹林更為長效。這對醫(yī)學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阿司匹林在花木栽培中,,有很多的妙用,因為阿司匹林在水中能夠分解成水楊酸和醋酸,,水楊酸具有抗菌消炎和防腐的作用,,醋酸能抑制乙醇酸氧化酶的生物活性,提高花木的光合作用,,增加光合產物,。用在花木栽培中不僅可以提高成活率,還促使生長健壯,、提高抗逆性,、提高樹樁成活率、延長插花壽命等,。下面就介紹一下具體的操作方法:
用500毫克/千克的阿司匹林溶液噴灑花木莖干,、枝葉,能夠減少植株體內水分蒸騰,,提高花木抵御干旱環(huán)境的能力,。結合澆水,澆灌或噴灑阿司匹林(1千克水溶解1片),,可促進葉片氣孔的閉合,,減少葉片水分的蒸騰散失,,減少高溫灼傷,,提高花木抗旱、抗寒能力,。
用阿司匹林處理樹樁盆景,,可使樹樁提前發(fā)芽,提高成活率,,縮短養(yǎng)坯時間,。方法是:在植物休眠階段挖采樹樁,挖掘時盡量減少創(chuàng)面,,多保留須根,,同時將病根、枯枝,、廢枝去掉,,較粗根系的創(chuàng)面用鋸鋸平,細枝用果枝剪剪平,,放入5%左右的阿司匹林溶液中浸泡3-5小時,,盆土用河沙、田園土,、木屑按4:5:1的比例配制,,上盆后將土踏實,,用5%的阿司匹林溶液作為定根水澆灌,最后放于遮陽處,。
阿司匹林具有使葉片氣孔關閉和防止傷口產生茉莉酸的作用,,用0.03%的阿司匹林溶液進行插花,能夠延緩鮮花凋謝枯萎時間,,使鮮花保鮮時間延長7-10天,。
花木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用300-500毫克/千克的阿司匹林溶液每隔7-15天澆灌根系1次,,可促使花木枝葉生長健壯,,葉片肥厚,果實增大,,花朵艷麗,,增強觀賞性。
利用這些巧妙方法,,一定會使你的花卉不僅長的好,,而且也很漂亮。
2010版中國藥典修訂內容阿司匹林
書頁號:中國藥典2005版-283
【修訂】
游離水楊酸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Ⅴ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四氫呋喃-冰醋酸-水(20:5:5:7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03nm,。理論板數按水楊酸峰計算不低于5000,,阿司匹林主峰與水楊酸主峰分離度應符合要求。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該品約100mg,,精密稱定,,置10ml量瓶中,加1%冰醋酸甲醇溶液適量,,振搖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臨用前新配),。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水楊酸對照品約10mg,精密稱定,,置100ml量瓶中,,加1%冰醋酸甲醇溶液適量使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立即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對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如顯水楊酸色譜峰,,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供試品中水楊酸含量,含水楊酸不得過0.1%,。
【增訂】
有關物質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Ⅴ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四氫呋喃-冰醋酸-水(20:5:5:70)為流動相A,,乙腈為流動相B,,按下表進行線性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76nm,。阿司匹林峰的保留時間約為8分鐘,,理論板數按阿司匹林峰計算不低于5000,阿司匹林峰與水楊酸峰分離度應符合要求,。
測定法取該品約0.1g,,即得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1ml,,置20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對照溶液,;精密量取對照溶液10ml,,置10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靈敏度試驗溶液,。分別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對照溶液,、靈敏度試驗溶液及水楊酸檢查項下的水楊酸對照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如顯雜質峰,,除小于靈敏度試驗溶液中阿司匹林主峰面積的單個雜質峰、溶劑峰及水楊酸峰不計外,其余各雜質峰面積的和不得大于對照溶液主峰峰面積(0.5%),。
干燥失重取該品,,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減壓干燥至恒重,減失重量不得過0.5%(附錄Ⅷ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