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爾佳氏(滿文:????????? ????,,轉(zhuǎn)寫:gvwalgiya hala),滿族姓氏,,人口眾多,,為滿族八大姓氏之一。
瓜爾佳氏按不同的地區(qū)有蘇完瓜爾佳氏(蘇完尼瓜爾佳氏),、安圖瓜爾佳氏,、葉赫瓜爾佳氏、烏喇瓜爾佳氏等分支,,入關(guān)后又有鳳城瓜爾佳氏,、金州瓜爾佳氏等分支。
單一淵源:源于女真族,,出自古代建州女真瓜爾佳部,,以部族名稱為氏。
瓜爾佳氏(滿文:????????? ????,,轉(zhuǎn)寫:gvwalgiya hala ?),,是一個古老的女真族氏族部落名稱。瓜爾佳(滿文:?????????,,轉(zhuǎn)寫:gvwalgiya)本系地名,因以為氏,。該氏族部落祖居?xùn)|北牙爾虎地區(qū)(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是古老的女真族的氏族部落,,歷來被稱作“滿族第一氏族”,,被排在清朝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首位。公元十六世紀末,,牙爾虎女真族族始祖瓜爾佳·松阿力之子瓜爾佳·噶哈為薩爾滸城酋長,,后歸附于后金大汗佟·努爾哈赤,并與愛新覺羅氏家族聯(lián)姻,,成為佟·努爾哈赤創(chuàng)建后金基業(yè)的一支重要力量,,曾協(xié)助佟·努爾哈赤取得了“薩爾滸之戰(zhàn)”的勝利。
瓜爾佳氏源于金國時期女真族加古氏部落,,亦稱夾谷氏,、古里甲氏。其族甚繁,,多散處于蘇完(今吉林雙陽),、葉赫(今吉林梨樹)、訥殷(今吉林撫松),、哈達(今遼寧開原),、烏喇(今吉林永吉),、安褚拉庫(今吉林安圖)、蜚悠城(今吉林琿春),、瓦爾喀(今俄羅斯濱海),、嘉木湖(今遼寧新賓)、尼馬察(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輝發(fā)(今吉林輝南),、長白山及各地方,即分布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牡丹江流域及長白山區(qū)的廣大地區(qū),。
起初,,滿語“瓜爾佳”被漢譯為“圍繞菜園子的水溝”之意,又譯為“搗亂”之意,。瓜爾佳氏族人不喜歡這種漢譯之意,,后來這種譯意被逐漸從滿族的各種文獻中刪掉了。后來,,滿洲瓜爾佳氏人因崇敬三國英雄關(guān)云長,,便大多冠以漢字姓氏稱“關(guān)”氏。明天啟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后金大汗佟·努爾哈赤撫吞并戰(zhàn)占據(jù)遼東七十余城,瓜爾佳氏(關(guān)氏)也隨之進入遼沈地區(qū),。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4年),,清軍問鼎中原,,瓜爾佳氏(關(guān)氏)隨之從主入關(guān),住進了北京的壽比胡同,。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康熙大帝為了確保滿族發(fā)祥地的安全,特派遣瓜爾佳氏(關(guān)氏)的八世祖瓜爾佳·翁窩圖和其弟瓜爾佳·琰布率軍遷駐于丹東鳳凰城卡巴嶺,,即寶山一帶(樂善屯,,今遼寧丹東鳳凰城紅旗村),其后代便世居于該地,。后裔散居于鳳城的草河,、白旗、大堡、紅旗,、岫巖湯溝等鎮(zhèn),,至今已傳二十二世。
當然,,瓜爾佳氏后裔族人所冠的漢姓,,還有石氏、鮑氏,、汪氏,、李氏、高氏,、顧氏,、白氏、胡氏,、郭氏,、果氏、蘇氏,、葉氏,、常氏、喜氏,、侯氏等,。例如:世居蘇完的瓜爾佳氏族人多取漢姓為蘇氏,世居葉赫的瓜爾佳氏多取漢姓為葉氏,、關(guān)氏等,,居住在黑龍江省呼蘭縣的瓜爾佳氏取漢姓為常氏,內(nèi)大臣瓜爾佳·華善的后裔取漢姓為石氏,,川陜總督瓜爾佳·音泰一族取漢姓為胡氏,瓜爾佳·車克的后代取漢姓為果氏……等等,。
瓜爾佳氏是女真族加古部落的稱謂,,一作瓜爾佳,后訛稱為夾谷氏,。而他們就以部落名稱為姓氏,,到明朝末期正式稱為瓜爾佳氏。
在宋朝時期,,北方女真族立國為金,,與當時的北宋王朝分庭抗禮。而金國中多有夾谷氏,,所以夾谷氏名盛一時,。如今上海,沈陽等地有人姓夾谷復(fù)姓。夾谷氏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丹東岫巖偏嶺鄉(xiāng)滿族瓜爾佳氏(關(guān)氏),,原居長白山區(qū),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由京拔駐丹東岫巖,。到清末民初,,改支瓜爾佳氏(關(guān)氏)人口逾千,國民政府對滿州旗人政策放寬,,允許并鼓勵其到吉林和黑龍江等地荒墾,,因此大批瓜爾佳氏(關(guān)氏)人口開始向北遷移,主要有黑龍江的齊齊哈爾,、雙城堡,、富錦縣、依蘭縣和嫩江市,,吉林的通化縣,、海龍縣和輝南縣等。
另外,,瓜爾佳氏(關(guān)氏)家族還廣泛分布于東北各地,,如本溪、西豐,、鐵嶺等,。
遼東郡:在中國歷史上,“遼東”這個稱謂有四重意思:
①郡,、國名,,戰(zhàn)國時期燕國置郡,洽所在襄平(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大凌河以東一帶地區(qū),;西晉時期改為國;十六國時期的后燕末地入東???;北燕時期又復(fù)置遼東郡于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qū);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治所在昌黎(今義縣),,其時轄地在今遼寧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帶,;三國時期的曹魏改為昌黎郡。
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遼都衛(wèi),,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為遼東都司,,治所在定遼中衛(wèi)(今遼寧遼陽),,其時轄地為今遼寧省大部地區(qū);自明正統(tǒng)后期因兀良哈諸族南移,,漸失遼河套(今遼河中游兩岸地),;從明朝天啟元年~崇禎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間,全境為后金(清)所并,。
③軍鎮(zhèn)名,,明朝“九邊”之一,相當于遼東都司的轄境,,主要是鎮(zhèn)守總兵官駐廣寧(今遼寧北鎮(zhèn)),,明朝隆慶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則移駐遼陽(今遼寧遼陽),;明朝末期廢黜,。
④地區(qū)名,泛指遼河以東地區(qū),。
遼東堂:以望立堂,。
佛滿洲蘇完瓜爾佳氏續(xù)修譜書,著者待考,,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遼寧省沈陽市滿族歷史文化研究所。
滿族瓜爾佳氏(關(guān)氏)字輩:“裕聯(lián)榮濟廣,,慶善培永昌,,文明振盛世,保元允呈祥,,宗賢啟宏運,,懋仁崇義芳,憲德沛卓智,,哲胤紹澤長”,。
金朝,該氏族的著名人物有:工部尚書夾谷謝奴,,芮國公、百歲老臣夾谷吾里補,,左丞相夾谷清臣,,平章政事、英國公夾谷衡,,工部尚書夾古謝奴,,元帥古里甲石倫,。
清朝,瓜爾佳氏涌現(xiàn)出許多顯貴家族,。其中第一望族是開國元勛,,蘇完部長索爾果家族,他的兒子費英東是太祖最倚重的四大臣之一,,受命總領(lǐng)八旗左翼四旗,,屢建戰(zhàn)功,被授予一等總兵官,。
蘇完瓜爾佳有:開國第一功臣,、三等信勇公費英東額駙,十六大臣楊善,,十六大臣宜蓀,,尚書兼議政大臣郎格,十六大臣衛(wèi)齊,,顧命輔政大臣,、一等公鰲拜,大學(xué)士車克,,國史院大學(xué)士,、巴什克剛林,工部尚書石國柱,,刑部承政石天柱,,兵部尚書石廷柱,內(nèi)大臣華善和碩額駙,,三等伯石文炳,,工部理事官禧福,侍郎,、三等伯三泰,,兩江總督麻吉勒,西安將軍皂保,。
葉赫瓜爾佳有:刑部尚書葉成額,,理藩院員外郎羅多禮,云貴總督,、戶部侍郎巴錫,。
烏喇瓜爾佳有:十六大臣多鼐,都統(tǒng)鄂莫克圖,,都統(tǒng)索渾,,內(nèi)大臣滿都禮,都統(tǒng),、一等威勇侯額勒登保,,副都統(tǒng),、三等子吳巴海,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御前大臣努三,。
另外,榮祿,、文祥,、桂良、雅德,、金梁,、勝保等也是瓜爾佳氏。
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后,,瓜爾佳氏也誕生不少名人,,如著名八路軍抗日將領(lǐng)關(guān)向應(yīng)、經(jīng)濟學(xué)家關(guān)夢覺,、女中音歌唱家關(guān)牧村,、臺灣影星胡因夢、香港藝人關(guān)山,、關(guān)寶慧,、關(guān)之琳、周海媚,、大陸藝人關(guān)曉彤,、前湖北省委書記關(guān)廣富,中國國民黨現(xiàn)任副主席,、臺灣政治家關(guān)中,,以及2010年美國喬治亞州第五選區(qū)州參議員共和黨候選人關(guān)學(xué)君。
清帝后妃中亦有多位瓜爾佳氏:
康熙帝: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
嘉慶帝:安嬪蘇完尼瓜爾佳氏,;
康熙二子愛新覺羅胤礽嫡福晉:瓜爾佳氏;
康熙五子愛新覺羅胤祺側(cè)福晉:瓜爾佳氏,;
康熙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側(cè)福晉:瓜爾佳氏,;
康熙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嫡福晉:瓜爾佳氏 、側(cè)福晉:瓜爾佳氏,。
滿族老姓翻譯成漢字,,經(jīng)常出現(xiàn)同姓異譯的現(xiàn)象。美國滿族學(xué)者關(guān)朝君先生認為,,瓜爾佳氏和瓜勒佳氏是一個“歷史之謎”,,于2006年初懸賞萬元人民幣,欲解開這個謎,。沈陽新聞媒體還專門報導(dǎo)了這件事,。
清朝滅亡后,滿族歷史不被重視了很長時間,。滿族姓氏徹底改成漢字姓后,,老姓逐漸被淡忘。今天,,絕大多數(shù)滿族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本來姓氏,,更不知道姓氏本身的意義所在。為了響應(yīng)朝君先生,,筆者就瓜爾佳氏和瓜勒佳氏的“千古之謎”,,談?wù)剛€人的認識,不為賞金,,只為民族文化盡綿薄之力,。
滿語中有一個音節(jié),是用舌尖發(fā)出的“嘟?!币?,這樣,最初的翻譯者,,就把這個音節(jié)譯作漢字的“爾”或“勒”,,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河南大學(xué)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簡明滿漢詞典》,,有“瓜爾佳”的滿文,,其羅馬音標是“Guwalgiya”。其中的“l(fā)”在滿語詞組中間使用時,,既可以譯成漢語“爾”,,也可以譯成“勒”。由于,,《八旗通志》,、《清史稿》等官方文獻采納了“瓜爾佳”,其他就成了異譯,。
這種情況也同時出現(xiàn)在滿族其他姓氏上,,如本人的家譜就是“伊勒根交羅”。再如,,《黑龍江志稿》中載“卦勒察,,亦曰瓜爾察”。
這種情況還表現(xiàn)在滿族姓氏的歷史傳承上,,如滿族的“珠爾根氏”就源于女真族的“阿勒根氏”,。
另外,黑龍江地區(qū)地方滿語,,“爾”的發(fā)音更接近“勒”,。如哈爾濱的民間發(fā)音為“哈勒濱”,,“勒”仍保留一點舌尖“嘟嚕”音,。
“瓜爾佳”與“瓜勒佳”是典型的同姓異譯
清朝國史館編撰的《國史列傳》,,應(yīng)該說是研究考證滿族姓氏最具權(quán)威的歷史文字資料。在《國史列傳》中,,多次出現(xiàn)“瓜爾佳氏”和“瓜勒佳氏”,,為我們考證二者的關(guān)系,提供了足彌珍貴的材料,。
1.華善家族(蘇完)并用瓜爾佳,、瓜勒佳。
清初開國勛臣一等伯《石廷柱列傳》載“先世居蘇完,,姓瓜爾佳氏,。曾祖布哈,明成化中任建州左衛(wèi)指揮僉事,。祖阿爾松阿襲職,。父石翰始家于遼東,遂以石為氏,?!弊畛酰募易灞浑`于漢軍正白旗,。
華善是石廷柱的第三子,,豫親王多鐸的女婿,累官內(nèi)大臣,、定南將軍,。康熙27年3月,,他上疏康熙大帝,,強調(diào)自己的高祖“原系蘇完人,姓瓜爾佳氏,?!币蟆捌蚨鞲娜霛M洲旗籍”。這件事,,在當時沒有成功(按《實錄》記載成功了,,瓜爾佳氏康熙27年起,改入滿洲,,但佐領(lǐng)仍留漢軍),,他的家族也恢復(fù)了老姓。華善的曾孫戶部侍郎、三等子三泰,,以及三泰之子領(lǐng)隊大臣佛住的列傳中都有記載,。
《三泰列傳》載:“三泰,漢軍正白旗人,。曾祖內(nèi)大臣華善,,以其先系蘇完人,姓瓜勒佳氏,,奏請改入滿洲旗籍?!边@里用的是“瓜勒佳氏”,。
《佛住列傳》載:“佛住,滿洲正白旗人,。其先蘇完人,,姓瓜勒佳氏,高祖內(nèi)大臣華善,,由漢軍奏改入籍,。”這里也用的是“瓜勒佳氏”,。
這樣的現(xiàn)象還出現(xiàn)在其他家族,。
2.勞薩家族(安褚拉庫)并用瓜爾佳、瓜勒佳,。
勞薩,,滿洲鑲紅旗人,開國勛臣,?!秶妨袀?勞薩列傳》載:“勞薩,姓瓜爾佳氏,,其先世居安褚拉庫,。”
《國史列傳?欽拜列傳》載:“欽拜,,滿洲鑲紅旗人,,姓瓜勒佳氏,曾祖羅璧,,國初隨兄勞薩來歸,。”欽拜累官綏遠大將軍,、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這里用的是“瓜勒佳氏”。
3.五岱家族(黑龍江)并用瓜爾佳、瓜勒佳,。
五岱,,黑龍江人,官拜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尚書房總諳達,,滿洲正黃旗人?!肚迨犯濉?、《黑龍江志稿》《國史列傳》等文獻都有他的傳記,均為瓜勒佳氏,。
但是,,他的兒子佛倫保卻用瓜爾佳氏?!秶妨袀?佛倫保列傳》載:“佛倫保,,姓瓜爾佳氏,滿洲正黃旗人,。父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五岱,,自有傳?!?/p>
以上3個不同的家族出現(xiàn)的同一現(xiàn)象,,足可以證明:瓜爾佳和瓜勒佳是同姓異譯。
筆者還注意到,,在不同的文獻上,,同一個人存在混用瓜爾佳與瓜勒佳的現(xiàn)象。
1.滿福一人用二“姓”,。
《國史列傳?滿福列傳》載:“滿福,,瓜勒佳氏,,滿洲鑲藍旗人,。康熙五十二年襲世管佐領(lǐng)……,?!钡?,同一個人在《清史稿?滿福傳》卻是:“滿福,滿洲鑲藍旗人,,姓瓜爾佳氏,。自世管佐領(lǐng)累遷拉林副都統(tǒng)?!?/p>
2.富德一人亦用二“姓”,。
《國史列傳?富德列傳》載:“富德,滿洲正黃旗人,姓瓜勒佳氏,?!崩酃兕I(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封靖遠一等侯,,因罪被斬,。但在《清史稿?富德傳》中則是:“富德,,瓜爾佳氏,,滿洲正黃旗人,,駐防吉林?!?/p>
1.關(guān)佳氏,。“瓜爾”快讀近似“關(guān)”,,因此,,有的家族用“關(guān)佳氏”,。如三等公額勒登保,《清史稿》為關(guān)佳氏,,但他的侄子侍衛(wèi)內(nèi)大臣哈郎阿,,同在《清史稿》中為瓜爾佳氏。
2.郭佳氏,。這是達斡爾滿洲瓜爾佳氏經(jīng)常使用的別譯,,還譯做郭爾佳?!秶妨袀?阿滿泰列傳》:“阿滿泰,,姓郭佳氏。本黑龍江達斡爾披甲?!泵駠幮薜摹逗邶埥靖濉份d:“阿滿泰,達虎里瓜爾佳氏,?!薄斑_虎里”是達斡爾的別譯,。
3.瓜勒嘉氏?!逗邶埥靖?人物志?表》:“瓜勒嘉氏,,鑲白旗兵愛西勒岱妻,守節(jié),乾隆年旌?!痹谶@個表中,,瓜勒嘉氏頻頻出現(xiàn)。瓜勒嘉,就是“瓜勒佳”的異寫。
4.固爾佳氏,。近些年調(diào)查,,雙城市錫伯族中有姓“固爾佳”的,。關(guān)于滿洲姓氏的文獻沒有“固爾佳”,,應(yīng)是錫伯瓜爾佳氏的同音異寫,。
四、瓜爾佳氏的歷史淵源和含義。
瓜爾佳氏是滿族八大姓,后族尚主,,人才輩出,最為興旺,。關(guān)于瓜爾佳氏有許多說法,,主要是:
1.以部為氏。
《皇朝通志?姓氏略》載:“瓜爾佳本金部名,,見《金史》,,以部為氏?!边@里說的“部”,,在《金史》上寫做“夾古部”或“加古部”等。
雙城市水泉鄉(xiāng)大慶村滿族農(nóng)民關(guān)春華的家譜記載,,他家的遠祖是瓜爾佳部人,,因此,族人以瓜爾佳為氏,。
2.源于金代白號之姓“夾古”和“古里甲”,。
這個觀點和《皇朝通志》基本一致。
夾古被異寫為“瓜爾佳”,,最早見于金元時期,,如比較著名的元代“興元省瓜爾佳公神道碑”,,就是最權(quán)威的實證,。
在《金史》中,還有乾隆皇帝“欽定國語解”,。這位崇尚“國語騎射”的清朝皇帝,,把這兩個金代姓氏的發(fā)音進行了訂正:夾古,,即喀哷固。古里甲,,即顧斡勒基雅,。這樣,兩個金代女真姓氏更接近了“瓜爾佳”的發(fā)音,。這個訂正被清朝史學(xué)家廣泛采用,,如清末李有棠撰寫的《金史紀事本末》。
《金史紀事本末?帝基肇造》載:“準塔,、蘇拉布,,皆瓜爾佳部人?!蓖瑯觾?nèi)容,,《金史?始祖以下諸子》則為:“準德、束里保,,皆加古部人,。”加古即瓜爾佳,。這個的部人以部為氏,,在金代出了許多歷史名人,如工部尚書夾谷謝奴,,西北路招討使夾古查剌,,芮國公、百歲老臣節(jié)度使夾谷吾里補,,左丞相夾谷清臣,,平章政事、英國公夾谷衡,、翰林學(xué)士承旨夾谷必蘭等,。他們的姓在《金史紀事本末》,以及《續(xù)資治通鑒》中,,均改為瓜爾佳氏,。
3.俄國學(xué)者的3個解釋。
俄國學(xué)者史祿國曾對部分滿族姓氏的含義進行了考察,。他在《滿族的社會組織──滿族氏族組織研究》一書中說:瓜爾佳,,古老的滿族氏族。人口眾多,。從寧古塔移居各地,。有四個分支:舒舒、蘇完、可斯克亞和蘇阿顏,。這個氏族與奇塔爾和尼馬齊哈拉形成一起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闊雅里滿洲”,,他們同時用豬和羊祭祀。他還說,,這個名稱的意義滿族人自己也不甚了然,。一些滿族人由此聯(lián)想到一個表示“關(guān)廂”的詞。另一些滿族人由此聯(lián)想到另一個表示“搗亂,、懦弱”的詞,,如此等等。滿族人并不很喜歡這種解釋,。
史祿國接下來又有一個調(diào)查記錄:這一名稱可以翻譯成“圍繞菜園的水溝”,。
史祿國的上述解釋顯然缺乏嚴謹?shù)目茖W(xué)態(tài)度,也不符合滿族先世的意識形態(tài)和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在“瓜爾佳”一詞出現(xiàn)時,,滿族先民絕不可能有什么“圍繞菜園的水溝”。
4.瓜爾佳即“官家”,。
老北京傳說,,瓜爾佳與“官家”有關(guān)。但是,,這個傳說沒有可靠的依據(jù),,因為滿語“官”的發(fā)音是“哈番”。
5.地名,。
滿族的世居地有“瓜爾佳”,,如滿洲鑲藍旗人喀喀齊,世居瓜爾佳,,以地為氏,。瓜爾佳為建州女真蘇克素護河部屬地,是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章佳氏世居地,。據(jù)考證,,為今遼寧省新賓縣上夾河鎮(zhèn)。此外,,還有“葉赫瓜爾佳”,,今地待考。
據(jù)史料記載,,瓜爾佳氏散居在蘇完(酸尼,、蘇完呢),、葉赫、訥殷,、蜚優(yōu)城,、安褚拉庫,、尼馬察,、瓦爾喀、費德里,、哈達,、烏拉、呼爾哈,、嘉通阿,、嘉木湖、輝發(fā),、長白山等地,。《清稗類鈔》說,,瓜爾佳氏以蘇完為貴,,榮祿當戶部尚書時,遇到一個同姓都統(tǒng),,對他說:“我們是同族?。 倍冀y(tǒng)反問:“是世居蘇完嗎,?”榮祿說不是,。都統(tǒng)搖頭說:“咱倆不是一家子?!?/p>
以上說法,,孰是孰非?尚待進一步考證,。筆者傾向于第一,、第二種說法。
錫伯族,、達斡爾族等東北少數(shù)民族都有瓜爾佳氏,。尤以錫伯族為最多,他們的一些學(xué)者甚至認為清朝開國元勛,、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是錫伯族人。
據(jù)《八旗氏族通譜》蘇完地方瓜爾佳氏條載:“其先有同胞兄弟三人,,長曰佛爾和,,次曰尼雅哈齊,,三曰珠察。佛爾和仍居蘇完,,尼雅哈察遷于席北,,珠察自瓦爾喀再遷于西爾希阿齊哈渡口?!毕?,即錫伯??梢婂a伯族瓜爾佳氏與滿族瓜爾佳氏同宗同源,。
達斡爾族中瓜爾佳氏,別譯為“郭佳氏”,。著名歷史人物道光朝權(quán)相大學(xué)士穆彰阿,。
六、瓜爾佳氏的漢字姓,。
瓜爾佳氏多冠漢字姓關(guān),。還有石、鮑,、汪,、李、高,、顧,、白,、胡,、郭、果,、蘇,、葉、常,、喜,、侯、森,、佟,、唐、榮,、敖,、文等。
世居蘇完者,,多姓關(guān),、蘇,;世居葉赫者,姓關(guān),、葉,;內(nèi)大臣華善之族,姓石,;川陜總督音泰之族姓“胡”,;大學(xué)士車克曾賜姓“覺羅”,其后多姓果,;一等公鰲拜之裔姓“敖”,、“金”,;二等男爵巴山之后姓鮑,;大學(xué)士榮祿之后姓“榮”;世居雅爾古地方的姓“唐”,;居住在黑龍江省呼蘭縣的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