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脫公路:隨著墨脫縣公路建設(shè)的發(fā)展,這個概念所指在變化,。
首先是指扎墨公路:從西藏波密縣扎木鎮(zhèn)至墨脫縣城墨脫鎮(zhèn),,屬G559國道,是第一條進墨脫縣的公路,。
歷史:1975年動工,,多次被自然災(zāi)難破壞,多次修修停停,。再修:2009—2013年10月國家全額投資9.5億,,挖隧道,改建成功,。墨脫能通車9個月,,大體上“摘帽”中國高原孤島的歷史。2017年10月開始三年總投資12億整治改建,。
路線:先后跨越波斗曲,、金珠曲、西莫曲等6條江河,,經(jīng)嘎隆寺,,以隧道穿越嘎隆拉雪山,很長距離是靠近嘎隆曲—雅江行進,,經(jīng)米日和馬迪村到達墨脫縣城蓮花廣場,。路線全長117公里。從海拔3700米的嘎隆拉隧道到1千多米的墨脫鎮(zhèn),,有很多連續(xù)的下坡,。
公路級別:從扎木鎮(zhèn)到嘎隆拉隧道是三級公路建設(shè)(7.5米寬),隧道出口到墨脫縣城的道路按四級公路建,,其中80K到縣城最窄路段(塌方和泥石流經(jīng)常發(fā)生)是4.5米寬,。
通車類型:一些涉水路段礫石較高,,2018年底還只能通行底盤較高的車輛,將來形成柏油路可開轎車,。
墨脫縣面積3.4萬平方公里,、人口11567人。由于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端,,雅魯藏布江貫穿縣域全境,海拔由7000多米急速過渡到低谷地帶的200米,,陡峻的山,、湍急的水阻“置”墨脫于“井底”;頻發(fā)的地震,、滑波,、塌方、泥石流,、高雨量和局部的強降雨幾乎“屏風”墨脫于“孤島”之上,。截至2010年,各鄉(xiāng)之間僅通騾馬驛道,,村寨之間只有羊腸小道,。縣城通往外界的扎墨簡易道路,,需分段,、分季節(jié)年勉強通行2至3個月。
墨脫,,西,、北、東三面被喜馬拉雅山與崗日嘎布山阻隔,,加上雅魯藏布大峽谷以及帕龍藏布峽谷從一側(cè)分割,,從而使道路無法通行。截至2010年,,通往墨脫的是僅能供行人和馬隊行走的山路,,且都要翻越4000米以上的雪山隘口,穿過螞蟥,、毒蟲,、猛獸出沒的原始森林,一路上隨時都有可能遇到雪崩,、暴雨、塌方,、沼澤,,行人安全無保障。
從波密縣扎木鎮(zhèn)南行,,沿嘎隆拉北曲直上,便來到海拔4100米的嘎隆拉山口,。嘎隆拉雪山被當?shù)厝朔Q為“神山”,,這也是到墨脫縣的必經(jīng)路之一,,每年11月至來年4月間,大雪開始封山,,這給墨脫人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翻越嘎隆拉雪山,,共耗費約五個半小時時間。海拔雖然漸漸降低,,但氣候也越發(fā)潮濕,大雨,、小雨不時地斜織著成大片的雨霧,像個大網(wǎng)似的籠罩著整個山林,。路面上積水和污泥很多,極其難走,。嘎隆拉雪山隧道是墨脫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氣象條件惡劣,,穿越多條地質(zhì)斷裂帶,巖體破碎,,涌水量大,地質(zhì)構(gòu)造,、水文地質(zhì)條件極其復雜。
據(jù)了解,,通往墨脫的主要古道有四條:一由米林縣派區(qū)翻多雄拉至墨脫,;二由波密縣大興越金珠拉至墨脫;三由波密縣翻索瓦拉至墨脫,;四沿帕隆藏布、雅魯藏布至墨脫,。前三條古道都要翻越4000多米的高山隘口,冰凍封雪,,每年只能通行兩三個月。而沿江一線,,雖不翻雪山,,但要通過大峽谷,,道路更加險要,。墨脫人民將土特產(chǎn)背往米林、波密交換茶葉,、鹽巴及日用必需品。其背法是,,背兜上扎三條竹篾編帶,兩條挎于雙肩,,一條套于頭額,。手持T形拄杖攀援,,歇息時頂撐松肩。行人趑趄于山巒峻嶺,、懸崖峭壁、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之間,還要過溜索或爬獨木懸梯,,以巖洞歇腳。自帶返回食用的糌粑,、生肉等,各自掛在巖洞壁上,,別人不會動用,民風純樸,。政府每年要從鄰近各縣動員騾馬1900多匹和大量人力搞運輸,,還難以維濟。
1961年10月西藏軍分區(qū)已組織人員開始線位踏勘,。1965年,拉薩市試圖打通自帕龍(帕?。├匣⒆煅嘏谅〔夭冀⒀鹏敳夭冀ㄍ摰牡缆?,由于山勢太險而被迫停工,這是墨脫公路的第一次修建,。從1975年動工至1981年停工,整個過程歷時6年,,歷經(jīng)數(shù)次災(zāi)難,,粗通約100公里,,耗資2538萬元,施工中犧牲34人,,重傷近百人。所作工程除扎木大橋及扎木至嘎隆寺段能使用外,,其余路段損毀嚴重,無法使用,。
這條路幾十年間先后歷經(jīng)五次修建。
20世紀70年代,,國家曾兩次投資對墨脫公路進行建設(shè),但都由于特殊條件的制約,,未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根據(jù)西藏交通廳的資料,從2002年開始,,國家對墨脫公路進行前期勘查,2007年對嘎隆拉雪山隧道,、地質(zhì)災(zāi)害治理,、環(huán)境保護等課題開展研究,。
2008年10月,,墨脫公路經(jīng)國務(wù)院常務(wù)會議批準立項建設(shè),,與原翻山路段相比縮短里程約24公里,,國家全額投資9.5億元。2009年4月20日,,墨脫公路開工建設(shè),。2010年12月15日,嘎隆拉雪山隧道爆破成功,墨脫公路全部貫通,。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正式通車,。結(jié)束中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墨脫縣不通公路的歷史,。
2017年12月27日,,提升扎墨公路的國道559線波密至墨脫公路整治改建工程開工,總投資12.015億元(國家投資),。項目自波密縣扎木鎮(zhèn)西接國道318,,止于墨脫縣蓮花廣場,,采用四級公路標準建設(shè),,部分路段采用三級公路建設(shè),,工期三年,。
嘎隆拉隧道是墨脫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長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
西藏自治區(qū)主席白瑪赤林在此間貫通儀式上說,墨脫公路的建設(shè)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解決了大量復雜的技術(shù)難題,創(chuàng)造了公路建設(shè)史上的奇跡。
西藏交通廳的資料稱,,墨脫通路的建設(shè)克服了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質(zhì)災(zāi)害最多,、地質(zhì)條件最復雜等不利條件。
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由武警交通部隊承建,參建單位代表四川武通路橋工程局第三工程處劉九林發(fā)言說,今天嘎隆拉隧道勝利實現(xiàn)了貫通,,墨脫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歷史終于結(jié)束,。隧道貫通后,參建單位代表舞動紅旗在貫通處歡呼雀躍,。
墨脫公路改建工程全長117公里,,嘎隆拉隧道是其中重要部分,。對于下一步的施工,,白瑪赤林鼓勵,,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安全,、確保質(zhì)量,早日結(jié)束墨脫“高原孤島”的歷史,,將墨脫公路建設(shè)成為一條生態(tài)路,、致富路,、小康路,。
根據(jù)西藏自治區(qū)政府提供的資料,,經(jīng)過多年努力,,西藏交通基礎(chǔ)設(shè)施明顯改善,公路總里程達到5.8萬公里,交通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的綜合效益正日益凸顯,有力促進了西藏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
2014年7月30日,,西藏自治區(qū)墨脫縣受連續(xù)強降雨影響,因塌方、泥石流而中斷3天的墨脫公路已搶通,137位自駕游游客脫困,。此次受災(zāi)路段為墨脫公路K62至K67段,26日該段先后發(fā)生塌方和泥石流災(zāi)害共43起,,路面堆積物約3萬立方米。
由于受阻路段作業(yè)面狹窄,,個別路段仍有零星塌方和泥石流,導致?lián)屚ㄗ鳂I(yè)進度較慢,。
公路中斷后,墨脫縣旅游局采取單向護送的方式將受阻徒步游客陸續(xù)送出,,但有137位自駕游客滯留在墨脫縣城,是該縣歷史上滯留游客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由于得到妥善安置,游客在被困期間食宿均未遭遇困難,。
由于地質(zhì)災(zāi)害頻發(fā),墨脫公路時常中斷,。2013年10月底,墨脫公路通車,。數(shù)據(jù)顯示,前往墨脫的游客已有9975人,、49875人次,,同期增長66%。
規(guī)劃2017年實行路面固化,。以前為了準備幾年的修補,。
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裂度最大,、地質(zhì)災(zāi)害最多,、地質(zhì)條件最復雜,。
修筑天路,,有兩個困難的問題:
1.嘎隆拉雪山,。打通嘎隆拉隧道,既能節(jié)省翻越雪山的時間,,更能避免因為大雪而無法行車的困難(現(xiàn)已成功打通),。
2.經(jīng)常性的塌方和泥石流等災(zāi)害,。必須在相關(guān)節(jié)點進行防固,,做牢地基,,并進行專門的地質(zhì)災(zāi)害治理,,比如修建防護墻等。
墨脫長期被稱為高原孤島,。在每年大雪封山的八九個月內(nèi),,墨脫基本上與世隔絕,。由于不通公路,,墨脫人的衣,、食,、住,、行,,無一不透著艱辛。每年墨脫需要的五六千噸的生活物資和建筑材料,,只能等到冰雪融化的開山季節(jié),人背馬馱運進,。
在西藏有句話:墨脫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意思是說比上天還難,。去墨脫有四怕:怕雪崩,、怕泥石流,、怕猛獸,、怕螞蟥,。沿途經(jīng)常遇到猝不及防的雪崩,、驟雨、飛石,、泥石流諸多艱險,,路上每年都有人不幸摔下懸崖、掉下河溝而死亡,,或被雪崩和泥石流卷走,或因在雪山上迷路而被凍死,。
2007年副縣長呂雨12次穿越墨脫生死路,、主導拍攝《墨脫人民的期盼》紀錄片催人淚下、推動墨脫公路重開工,,紀錄片感動了交通部很多人,,成功爭取到交通部對墨脫公路建設(shè)立項,同期,,交通部專家組隊進入墨脫,,經(jīng)過反復考察論證,最終確定了今天扎墨公路的路線,;2008年10月,,國務(wù)院常務(wù)會議批準了墨脫公路可行性研究報告,,2009年開工,;2013年10月,全長約117公里,、國家全額投資16億元、建設(shè)工期為4年6個月的扎墨公路終于修通,。
2013年10月31日,11時20分許,,在海拔2100米左右的西藏墨脫縣達木鄉(xiāng)波弄貢村,西藏自治區(qū)主席洛桑江村宣布:墨脫公路正式通車,。這標志著墨脫正式擺脫“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縣”的歷史,世代墨脫人期盼的“快捷平安走出大山”終于圓夢,。
2013年10月31日,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國有一條路,它半年雨季,,半年冰天雪地;因其“最美”與“最險”被稱為“真正的天路”,;這條路幾十年間歷經(jīng)5次修建,,卻屢遭雪崩,、泥石流這樣的飛來橫禍,,因而馬隊當?shù)榔嚱?,一直是它長期以來存在的樣子,。這條路從西藏波密扎木出發(fā),,試圖延至被人稱為中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地方——墨脫,。
“山頂在云間,山底在江邊,,說話聽得見,走路得幾天,。”這首西藏南部的當?shù)孛裰{勾勒的是以往墨脫交通的真實寫照,。而今天,,這句民謠正在走進歷史,。今天中午11點墨脫公路的通車典禮在距離墨脫縣城30公里的80K達木鄉(xiāng)舉行,。記者一行從墨脫公路的起點西藏波密縣城出發(fā),,沿著宛如哈達的扎墨公路盤山而行,。
在24公里處,,駕車用時3分30秒,穿越了3310米的巍巍嘎隆拉雪山隧道,。嘎隆拉雪山,就像高高的一道圍墻,,千百年來橫亙在墨脫面前難以撼動。這個隧道通了以后,,原來翻個山至少4個多小時,還是順利的情況下,。走隧道僅需幾分鐘。嘎隆拉雪山隧道就是一扇門,。把這個隧道打開了,,就相當于打開了墨脫的一扇門,,我們就可以自由往來進出了,。如果說是沒有這個隧道,,以前翻越這個山,一年中有8個月的時間這條路是不通的,。
如果說隧道猶如一扇打開的門,一口瓶頸的話,,那么打開了門,穿越了瓶頸,,綿延117公里的扎墨公路沿途,從綠色森林到幽深峽谷,;從白雪皚皚到天外飛石;從數(shù)不清的胳膊肘彎到隨處可見的雪崩路段,、泥石流路段小心慢行的指路標志,這些都在無聲訴說著這條“仙境”加“險境”的天路謎題,。
與其他任何一條公路不同,,在扎墨公路上,,路面風格多種多樣,。瀝青路、條石路,、砂石路其實各有玄機,。比如,在2011年發(fā)生過重大雪崩地點的16K,,也就是16公里處,路面悄然從瀝青變?yōu)轭愃乒珗@中常見的一條一條的石板小徑,。這種路段采取條石路路面,有雪崩或者有泥石流,,為了保通清理的時候機械好作業(yè)。
現(xiàn)代冰川地貌,、地震板塊接合點等等特殊的地質(zhì)環(huán)境,聚集在墨脫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地下,,因而工程隱藏了一個個機關(guān)待人破解。墨脫地塊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一個縫合地帶,,這一塊地質(zhì)活動也比較頻繁,而且這個隧道是現(xiàn)代冰川地區(qū)最長的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很多水,水壓特別大,。后來在隧道口專門為排水打了個泄水洞,把水都排到山溝里去了,。
在沿途的營地中,隨著通車完成,,建筑團隊正在逐漸被養(yǎng)護團隊所替代。以往墨脫公路修建了幾十年,,因為天災(zāi)屢建屢毀、屢毀屢建,,如今自然環(huán)境依舊。懸崖峭壁路段的路很窄,,只有3米,,彎道很急,下一步看能不能把這些路段通過隧道的方式拓寬,,提高公路等級,改善行車條件,。從整個墨脫的地理位置來講,肯定要開辟新的生命通道,,而且墨脫是一個地震高發(fā)區(qū),而且有觀測顯示,,當?shù)孛磕暧?00多次大大小小地震活動,要再打通幾條路到墨脫,。
天路在昔日的“高原孤島”墨脫縣蓮花廣場終于畫上了一個優(yōu)美的句點。不過在一些路段,,早早地飄起了雪花甚至冰雹,,給這條險要的道路增添著不小的難度,。
這是墨脫公路建設(shè)史上的重要階段,,該工程于2017年10月開工建設(shè),,國家總投資12.015億元,,起于波密縣扎木鎮(zhèn)西,,接國道318線,止于墨脫縣蓮花廣場,,全長113.2公里,采用四級公路標準建設(shè),,部分路段采用三級公路標準建設(shè),,建設(shè)工期3年,。截至2018年底,,累計完成投資5.118億余元,,解決當?shù)厝罕娋蜆I(yè)594人、人均增收7000元,。
通車類型:一些涉水路段礫石較高,,2018年底還只能通行底盤較高的車輛,將來建成柏油路,,才可行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