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學(xué)名:Grus leucogeranus):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頂鶴,,體長130-140厘米。站立時通體白色,,胸和前額鮮紅色,,嘴和腳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余羽毛白色。虹膜棕黃色,,嘴,、腳暗紅色。2齡腳變紅色,,3齡嘴亦變?yōu)榧t色,。
白鶴棲息于開闊平原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和大的湖泊巖邊及淺水沼澤地帶,。常單獨,、成對和成家族群活動,遷徙季節(jié)和冬節(jié)則常常集成數(shù)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特別是在遷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薺等植物的莖和塊根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葉,、嫩芽和少量蚌,、螺、軟體動物,、昆蟲,、甲殼動物等動物性食物。分布于中國,、印度,、伊朗、阿富汗和日本等地,。
2019年9月28日,,江西省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閉會,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關(guān)于確定白鶴為江西省“省鳥”的決定》決定為白鶴為江西省省鳥,。
棲息于開闊平原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和大的湖泊沿邊及淺水沼澤地帶。白鶴是對棲息地要求最特化的鶴類,,對淺水濕地的依戀性很強,。東部種群在俄羅斯的雅庫特繁殖,不在北極苔原營巢,,也不在近海河口低地和河流泛灘或高地營巢,,而喜歡低地苔原,喜歡大面積的淡水和開闊的視野,,其夏季主要營巢區(qū)約為82000k㎡,,定期營巢范圍不超過30000k㎡。
分布于阿塞拜疆,、中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哈薩克斯坦,、蒙古和烏茲別克斯坦,。
可能滅絕: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土庫曼斯坦。
旅鳥:香港,,日本,,約旦,韓國,。
白鶴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從東北到長江中下游,,遷徙時見于河北(灤河口,、北戴河),內(nèi)蒙古(赤峰,、達(dá)賚湖,、興安盟、哲里木盟),,遼寧(雙臺河口,、大連),吉林(莫莫格,、向海),,黑龍江(扎龍、林甸),,安徽(武昌湖、升金湖,、萊子湖),,山東(黃河三角洲),河南(黃河故道,、黑港口)等,,越冬地主要在江西(鄱陽湖)和湖南(洞庭湖),越冬期間零星個體見于遼寧瓦房店,、江蘇鹽城和東臺,、浙江余姚、山東青島沿海以及新疆霍城等,。在世界范圍內(nèi),,白鶴有3個分離的種群,即東部種群,、中部種群和西部種群,;東部種群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繁殖,在長江中下游越冬,;中部種群在西伯利亞的庫諾瓦特河下游繁殖,,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克拉迪奧國家公園越冬;西部種群在俄羅斯西北部繁殖,,在里海南岸越冬,。
白鶴頭頂和臉裸露無羽、鮮紅色,,體羽白色,,初級飛羽黑色,次級飛羽和三級飛羽白色,,三級飛羽延長成鐮刀狀,,覆蓋于尾上,,蓋住了黑色初級飛羽,因此站立時通體白色,,僅飛翔時可見黑色初級飛羽,。幼鳥頭被羽,上體赤褐色,,下體,、兩脅白色而綴赤褐色;肩石板灰色,,基部色淡,,羽緣桂紅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亮赤褐色而具白色羽緣,;中央尾羽石板灰色,羽端赤褐色,,基部白色,;初級飛羽黑色。虹膜棕黃色,,嘴,、腳暗紅色。2齡腳變紅色,,3齡嘴亦變?yōu)榧t色,。
大小量度:體重♂5100-7400g,♀4900-6000g,;體長1300-1400mm,;嘴峰♂177-199mm,♀162-186mm,;翅♂563-634mm,,♀538-632mm;尾204mm,;跗蹠♂241-258mm,,♀254-262mm。(注:♂雄性,;♀雌性)
中國主要為冬候鳥和旅鳥,,白鶴是候鳥,到秋天和春天時集成大群遷徙,。秋季遷來中國南方越冬的時間在11月初至11月中旬,,春季離開中國越冬地的時間在3月末至4月初,遷徙時成群,。
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10月下旬飛來,,11月初已全部到達(dá),12月至翌年1月分成小群活動,,主要在大湖池淺水處覓食,,在蚌湖集群過夜;2月下旬到3月初,,氣溫達(dá)10℃以上時,,逐漸集成大群北返,至3月底已全部遷走,,越冬期達(dá)150天,。活動時主要以家庭為單位,,多為2成1幼,,罕見1成1幼或2成無幼,亞成體集成10-12只小群在一起活動,;覓食時,,雙親還要飼喂幼鶴,直到翌年2月中旬幼鶴才開始自己挖泥取食,。在鄱陽湖越冬白鶴的種群數(shù)量,1980年冬季中國科學(xué)院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首次發(fā)大湖池有91只,,此后歷年統(tǒng)計,最高年份已接近4000只,,可以認(rèn)為有90%以上的白鶴東部種群在鄱陽湖越冬,。
常單獨、成對和成家族群活動,,遷徙季節(jié)和冬節(jié)則常常集成數(shù)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特別是在遷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在富有植物的水邊淺水處覓食,,每次采食時間保持在20分鐘左右,采食時常將嘴和頭沉浸在水中,,慢慢地邊走邊采食,。并不時抬頭觀望四周。性膽小而機警,,稍有動靜,,立刻起飛。飛行時成“一”字或“人”字隊形,。
在繁殖地為雜食性,,包括植物的根,、地下莖、芽,、種子,、漿果以及昆蟲、魚,、蛙,、鼠類等。當(dāng)有雪覆蓋植物性食物難以得到時,,主要以旅鼠和鼠平等動物為食,;當(dāng)5月中旬氣溫低于0℃時,白鶴主要吃蔓越桔,,當(dāng)濕地化凍后,,它們吃蘆葦塊莖、蜻蜓稚蟲和小魚,;在營巢季節(jié)主要吃植物,,有藜蘆的根、巖高蘭的種子,、木賊的芽和花藺的根,、莖等。在南遷途中,,白鶴在內(nèi)蒙古大興安嶺林區(qū)的苔原沼澤地覓食水麥冬,、澤瀉、黑三棱等植物的嫩根及青蛙,、小魚等,。在越冬地鄱陽湖,主要挖掘水下泥中的苦草,、馬來眼子菜,、野荸薺、水蓼等水生植物的地下莖和根為食,,約占總食量的90%以上,,其次也吃少量的蚌肉、小魚,、小螺和砂礫,。
白鶴是單配制,5月下旬到達(dá)營巢地,,此時苔原仍然冰雪覆蓋,,巢建在開闊沼澤的岸邊,或周圍水深20-60㎝有草的土墩上,巢簡陋,,巢材主要是枯草,,巢呈扁平形,中央略凹陷,,高出水面12-15厘米,,巢間距10-20千米,有時只有2-3千米,。產(chǎn)卵期常與冰雪融化期一致,,從5月下旬到6月中旬,每窩產(chǎn)卵2枚,,卵呈暗橄欖色,,鈍端有大小不等的深褐色斑點,雌雄鶴交替孵卵,,但以雌鶴為主,,孵化期約為27天,孵化率僅為1/3,,多數(shù)雛鶴于6月最后5-7月最前5天孵出,,但只有1只幼鶴能活到可以飛翔,因為白鶴的幼鶴攻擊性太強,,較弱的1只常在長出飛羽之前死亡,,70-75日齡長出飛羽,90日齡能夠飛翔,。
國際鶴類基金會于1981年,、北京動物園于1989年先后對雌鶴進行人工授精,經(jīng)人工孵化繁殖成功,;合肥野生動物園于2000年,在圈養(yǎng)條件下使1對白鶴自行選偶交配,,自然繁殖成功,,其后,2001年,、2002年均再次繁殖成功,。在繁殖地受到的干擾相對較小,主要受到石油開采和森林砍伐的威脅,,當(dāng)親鶴不在巢邊時,,卵常被賊鷗、北極鷗和銀鷗吃掉,。在集結(jié)地,、遷飛停歇地和越冬地,主要的環(huán)境壓力是由于人口增加和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導(dǎo)致濕地和魚、蘆葦?shù)壬镔Y源的喪失與破壞,,以及放牧,、使用非法漁具捕魚等人為干擾;三峽工程運行有可能使長江中下游濕地的水面減少,,從而對在此越冬的白鶴和其他鶴類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 ver 3.1——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瀕危等級:附錄Ⅰ,,生效年代:1997年,。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1989年1月14日)一級。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生效年代:1996年,。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一級,。
白鶴是瀕危滅絕的動物之一,是由多方面因素導(dǎo)致的,。在鳥類瀕臨絕種的原因中,,棲息地破壞和改變占60%,人類捕殺占29%,,其次是外來引入種群競爭,、自身繁殖成活率低、國際性的環(huán)境污染等,。人類破壞環(huán)境和捕殺是主要原因,。
白鶴是候鳥,到秋天和春天時集成大群遷徙,。遷移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可能遇到不良的天氣,遷移方向定位錯誤,,要適應(yīng)不熟悉的新環(huán)境,。風(fēng)雨過后,總有白鶴受傷,,特別是未成年的白鶴,。剛出生的小白鶴,它們能飛起來要85天,。在這期間,,小鶴受到一點傷飛不起來就參加不了大遷徙,那就意味著它熬不過寒冷的冬天,。
白鶴曾記載繁殖于中國內(nèi)蒙古達(dá)賚湖,、黑龍江中部齊齊哈爾和遼東一帶。但據(jù)多年來的調(diào)查,,未發(fā)中國有繁殖的,。僅發(fā)現(xiàn)繁殖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數(shù)量稀少。種群數(shù)量據(jù)1985年在江西鄱陽湖的觀察,,越冬種群數(shù)量為1355只,,1987年為1784只。
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只,,每年全球98%的白鶴會前往鄱陽湖越冬。
白鶴在中國文化中占一席之地,,象征吉祥長壽,,潔白一身體現(xiàn)白鶴純真之雅,也代表著吉祥如意,。
廣東珠海三灶村民,,每年農(nóng)歷新年初一開始活動至初七,都舞獅耍鶴,。除夕夜,,要為新扎的白鶴披紅戴花,由德高望重的長者為白鶴點睛開光,,以顯其的靈性威力(用新毛筆點朱砂點眼睛),。鶴舞模仿白鶴:梳理羽毛、尋找食物,、喝水,、飛翔、休息,、蹲在一邊聽鶴歌等動作表演,。鶴歌是鶴舞的重要部分,自編自唱,,四句一組,,長度不限,如果不想繼續(xù)唱了,,按照慣例,,歌者只需唱一句“出齊羽毛飛上天”,鶴歌便結(jié)束了,。歌詞歌頌社會發(fā)展、好人好事,、勸人從善,、教人上進,有著寓教于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