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頦(diàn kē)分紅,、藍,是時下最流行的高雅類觀賞鳥,。食物以昆蟲為主食,,如蝗蟲、蝽象及蟻類等,,此外,,也吃少量野果及雜草種子,。繁殖于4~6月,巢橢圓形,,由雜草,、枯葉、細根等構成,,一側有出入口,,巢內墊以細草及纖維等,巢置于地面草叢間,。每巢4~5個卵,,卵殼呈略灰的藍綠色,或具赤紅色點斑,。左圖為紅點頦,,紅、藍點頦在換羽季節(jié)必須充分給予維他命,。靛頦如果在換毛季節(jié)沒有獲取充分的羽毛維他命,,會導致整個一年都無法獲得漂亮的毛色,這是血的教訓,!請愛護來之不易的靛頦,!
紅點頦身體修長、俊俏,、體長約16厘米,。雄鳥體羽大部分為橄欖褐色,各羽的中央略現(xiàn)深暗色,。喉部赤紅色,,眼上有一白色眉紋。胸部灰色,,兩脅棕褐色,,腹部白色,雌鳥喉部白色,,眉紋淡黃色,。
紅點頦為地棲性鳥,常在平原繁茂叢中,、蘆葦叢,、沼澤地歡快跳躍。雄鳥羽色美麗,,并善鳴叫,。鳴聲多韻而婉轉,十分悅耳。極善模仿蟋蟀,、金鈴子,、油葫蘆、金鐘兒等蟲的鳴聲,。紅點頦是食蟲鳥,,主要吃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的昆蟲,。在自然界中生活很好,但提到籠中很難飼養(yǎng),,如果換食不當,,將會很快死亡。一只紅點頦一般活5年左右,,盡管成鳥和幼鳥均可養(yǎng)熟,,但以養(yǎng)幼鳥為好。
我國飼養(yǎng)紅點頦有悠久的歷史,,也有十分講究的點頦籠,。飼喂的飼料南北地區(qū)不盡相同,不過一般用點頦粉,,并經常給些新鮮的牛羊肉未,、面粉蟲或玉米螟幼蟲。
新飼養(yǎng)的點頦,,常驚恐不安,,不吃食。為了防止撞籠和損壞羽毛,,減少體力消耗和保持安定,,需要“捆膀”。就是將鳥兩翅最外側4~5枚飛羽交叉在腰部,,用棉線結扎,,并把其余飛羽翻到結扎處上方。如果發(fā)現(xiàn)鳥兒還不安定,,抓籠擦尾,,則需要把整個羽尖捆上。
捆好的鳥放入籠內后,,蓋上籠罩,,置處“認食”,。就是籠內放入面包蟲或玉米螟蟲,,在食罐里放上稀糊狀的點頦粉,加上鮮肉末,再放幾條蟲,,撤掉水罐,。讓鳥餓了吃籠內或食罐里的蟲,渴了飲食罐中的粉粥,。如果發(fā)現(xiàn)籠里的蟲和稀食都吃干凈了,,再添新的食物,一般2小時添加一次,。這樣堅持幾天,,鳥兒就會認食了。然后將罩打開,,懸掛于高處,,并逐漸提高粥狀食的濃度,待紅點頦能吃干的粉料時,,再放入水罐和食罐,,分別加粉料和水。
紅點頦的食物和飲水都要保持清潔,,每天換新的,。籠底的布墊,,必須經常刷洗,,晾干,更換,,以免由于糞便腐蝕性強而污染鳥的足趾,。紅點頦喜歡水浴,應經常提供浴水,,待洗浴后換上新的飲水,。冬季室溫達15℃以上時,也可供給浴水,。
換羽期是飼養(yǎng)紅點頦的關鍵時期,,換羽不齊或不脫羽毛,不僅影響美觀和鳴叫,,還可能造成鳥兒的死亡,。所以這期間的飼養(yǎng)管理,要特別注意多給活食和其他動物性飼料,。每天早晨讓鳥兒去呼吸新鮮空氣或到草叢中“搭”露水,。有人將換羽期的鳥放進罩有草叢的籠中飼養(yǎng),讓換出來的羽毛又光澤又漂亮,。
飼養(yǎng)紅點頦,,冬季要防止感冒,要求室溫保持在15~20℃之間,而且溫度不能忽高忽低,,更不宜外出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