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澳不僅是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也是風光獨特,集雄渾與秀麗于一體的海灣,。近代弋詩人郭沫若稱贊:“三都良港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三都澳海面寬闊,風光旖旎,四周環(huán)繞陡峭的青山,海灣風靜波平,島嶼點點,別致秀麗,錯落散布于如湖水的海面上。有的島嶼峰險,、巖奇,、崖高、洞怪,有的島嶼綠樹蔥蘢,山勢平緩,是開發(fā)現(xiàn)代旅游業(yè)很好的地點,。
海灣南岸由西向東,自白馬山起,經(jīng)白洋山,、大膽山、岡頭山,峰頂山到虎尾山入海,。白馬山海拔近千米,高聳入云;筆架山巨巖突起,陡崖直逼海邊;虎尾山逶迤入海,。景色十分壯觀。源自沿岸高山的多條山澗溪流注入海灣,其中,源自白馬山的礁溪入海處附近,形成高約百米瀑布,風景殊麗,。
三都島面積近27平方公里,人口稠密,、經(jīng)濟設施較好,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由于當時多西方人氏在此生活,三都島上尚存有天主教堂、修道院兩幢古建筑,還有海關稅務司舊址及當時三都中學的洋樓數(shù)幢,。島上的黃灣山海拔近500米,還有大片的灘涂淺海,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容量大,。
三都澳以其獨特的景致、秀美的風姿聞名遐邇,素有“海上明珠”之稱,。澳內(nèi)有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礁石岸塢,,如“仙趾石”、“黃魚朝天”,、“金鼠跳崖”,、“人生五全景之祿壽喜財福”,、“螺殼巖”,、“金龜馱珠”、“鯤鵬展翅”,、“烈馬回首”,、“非洲大象”、“筆架山”,、“古猿人”等栩栩如生,。峰奇石怪,景色優(yōu)美,,每年吸引眾多游人前去觀光,。三都澳旅游區(qū)景點多集中在三都澳東南部,可分為斗姆景區(qū),、福海關遺址景區(qū),、青山景區(qū)、筆架山景區(qū)和雞公山景區(qū)五個部分,,此外還有海上漁城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三都軍港觀賞和海上景觀游賞等三大游覽點。
斗姆風景區(qū)坐落于斗帽島,,薈萃三都澳美景,,島上奇石遍布,有名揚海內(nèi)的中國沿海一大奇觀——螺殼巖,。螺殼巖位于斗帽島東部海濱,,是一個附著于傾斜度達60多度石壁上的獨立象形巖石,因為酷似螺殼
而得名螺殼巖,。螺殼巖長6.5米,,螺頭高3米,全高6米,,寬3米,,周長15米。螺殼巖一個是空心巖石,,內(nèi)腹空間最高處1.2米,,最長3米,最寬處1.5米,可同時容納7-8人,。螺殼巖頭大而圓,,尾小而略帶螺旋狀,內(nèi)腹空心開口于螺殼尾部,,口高約1米,。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較大,、較像,、較奇特的空心象形螺殼石。
在斗帽山右側(cè)的山坳里由許多石頭組成的磹厝,,頗像一個迷宮洞,,也稱,是三都澳斗帽一大奇觀,。這磹厝,,是由山坳兩旁山上滾下的巨石自然堆砌而成的,因此洞內(nèi)亂石嶙峋,,蜿蜒曲折,,沿洞而下,漲潮時可下到洞半腰,,而退潮時可直達海底,。
斗姆風景區(qū)還有黃魚朝天、斗姆石城,、犀牛望月,,“福、祿,、壽,、喜、財”人生五愿景等景點,,個個鬼斧神工,,惟妙惟肖。鑿于懸崖絕壁上的海濱棧道,,是一處賞海絕境,。斗帽島還是斗姥娘娘的圣地,那里有許多古老而神奇的傳說,。
青山島蝦蕩尾東側(cè),,有一石壁臨海兀立,巖石石紋隱隱顯出關云長騎馬持刀的雄姿,,陰霾雨霧時,,由于水氣折射,形象更加清晰,俗稱“仙人畫”,。
青山島在三都島東南方向十里,。面積11.8平方公里,岸線長約16.42公里。北岸平直,南部曲折多淺灘,沿岸多礁石,。青山島的朝天頂海拔393米,于海中奇峰突起,幾乎全由巨大花崗巖體構(gòu)成,,氣勢不凡。青山島上幽洞怪石遍布,間雜著松,、榕,、杜鵑等花、樹,旅游潛質(zhì)很大,。青山寨景點,位于青山島中部,與主峰鯉魚峰遙遙相對,為幾塊巨石相迭組成的天然石屋,可容幾十人,。石壁呈黃白色,陡峭險峻,唯有小路可達寨頂。崖間有榕,、松及杜鵑等零星散布,立于寨頂可環(huán)視三都澳廣闊海面,。“仙人畫”,在青山島西部的仙竹村,為海邊巖壁之上自然形成紋路,形似關云長像,為一奇觀,。清縣志稱其“似天工造化,非人力所能”,。
三都澳筆架山位于三都澳城澳半島,海拔419米,在三都澳南岸,。因山峰奇雄秀偉,,斷裂凹凸形如筆架故名。山體東西走向,緊臨海灣,峰頂有數(shù)峰突出,形狀如筆架,巨石凌空,峭巖壁立,睛天在縣城可遙遙望見,,清代縣志中稱為“縣治捍門山”,。山呈五峰內(nèi)顧,又被稱為“五馬峰”,。以其雄奇孤峙海上,,還被古代詩人贊為“江南第一峰”。相傳宋代道教南五祖白玉蟾曾修煉于此,。
位于三都鎮(zhèn)羅厝村后山上,建于民國21年(1932),,坐西朝東。大門兩側(cè)鐘樓三層高15米,正面三間寬17米,深三間21米,。建筑風格為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建筑特點,精細,、絢麗。平面布局嚴謹,外部裝飾做工雅致,。大門正上方上層為十字架,下為“天主堂”,中層為梅花形圓窗,。建筑為石木鋼筋混凝土混合結(jié)構(gòu),人字形屋架,檁櫞木構(gòu),穹隆頂,左右兩側(cè)共12個窗,后廳四方形頂,大門兩側(cè)置抱鼓石一對。建筑面積600多平方米,占地面積350平方米,。門窗采用小柱子分為兩半,上端的券和小梅花形窗組成圖案,窗上的彩色玻璃及內(nèi)部的裝飾采用拱券式線條造型,形成了內(nèi)部空間燦爛奪目的效果,。1996年重新裝修?,F(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都澳人工養(yǎng)殖區(qū)是浮在海面上的城市,,漁戶相連,,綿延數(shù)十公里,被稱為“東方威尼斯”,。海上人工養(yǎng)殖景觀區(qū),,用塑料泡沫浮球和木板搭建,下為網(wǎng)箱養(yǎng)殖,,上面可以住人,,漁戶相連,綿延幾十公里,,居住8000多人,。海城之內(nèi)有街巷,、門牌,,有社區(qū)管理機構(gòu)、警察,、移動通信營業(yè)廳,,有百貨批發(fā)部、酒樓,、卡拉OK廳等,,這是較獨特的海上社區(qū)。坐在隨波蕩漾的漁排上,,可以把酒臨風,、品嘗即撈即烹的海中奇珍,還可以垂釣,、賞魚,、娛樂休閑,奇趣天成,,妙不可言,。2004年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
三沙灣內(nèi)的官井洋,,歷史上就是大黃魚的天然繁殖場,,每到春夏之交,大黃魚成群結(jié)隊回游官井洋,,成為中國十分知名的閩東漁場,。官井洋是福建省政府頒布的大黃魚繁殖自然保護區(qū)。游人可在此觀海,、賞魚,、垂釣和品嘗海鮮,。
三都澳福海關稅務司,為晚清西洋風格建筑,,磚木混凝土結(jié)構(gòu),,占地面積600平方米,進深30米,,面闊20米,,高15米,雙層正方脊頂,,拱形門窗,。滿清政府為還甲午戰(zhàn)爭借款,主動開放三都澳,,其福海關稅務司由英國人直接掌管,。199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主教堂,,始建于1932年(民國21年),,由梵蒂岡羅馬教廷撥款修建。坐西向東,,高15米,,正面三間寬17米,深三間21米,。大門正上方樹十字架,,下書“天主堂”三字,中層為梅花形圓窗,。石木鋼筋混凝土混合結(jié)構(gòu),,人字形屋架,檁椽木構(gòu),,天篷穹窿式,,左右兩側(cè)共12窗,后廳四方頂,,大門兩側(cè)置抱鼓石一對,,建筑面積600平方米。為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哥特式建筑風格,。1996年重新裝修,。教堂右側(cè)有聚教樓一棟,為神職人員住處,。
修道院,,位于天主教堂后側(cè),為城堡式結(jié)構(gòu),,四周為圍墻與房間,,中間為露天花園,,保存完好,為三都教堂修女居所,。修道院始建于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1934年西班牙籍主教趙炳文重修。磚木混凝土結(jié)構(gòu),,西班牙歌特式建筑,。占地面積1750平方米,高18米,,有三層,。 這座“回”字型的建筑,四周是房間,中間為露天花園。
為晚清西洋風格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占地面積600平方米,進深30米,面闊20米,高15米,雙層正方脊頂,拱形門窗,。原為海關稅務司英國人居住,。屋周圍有百年古松十幾株。
始建于唐咸通元年(860),位于三都鎮(zhèn)港口村,。后于清代重建,近年重修,。此外,三都島上還有明代進士林泰的故居,以及始建于唐宋時期的古寺仙峰寺、明代烽火臺遺址等古跡,。
橄欖嶼,、雞公山島等島嶼綠樹蔥蘢,坡度平緩,有的基本無人居住,有的散布著一些村莊,都具有一定的旅游潛質(zhì)。
原醫(yī)院在三都外街,即今三都街都澳路40號至50號之間,三都小學校址范圍內(nèi),。醫(yī)院為二十年代入黨的丁立山所開,是福州市委與閩東黨組織的重要聯(lián)絡站。
近年三都澳海上養(yǎng)殖網(wǎng)箱達到十萬多箱,從事養(yǎng)殖業(yè)人口近萬人,。連綿不斷的網(wǎng)箱,一幢幢小屋,組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海上社區(qū),。人們來往于岸上與各個生產(chǎn)區(qū)之間,大街小巷就是預先留出的水道,白色的摩托艇穿梭其間。主要分布三都鎮(zhèn)青山海面,有白基灣,、七星等幾個小區(qū),海上社區(qū)人文景觀十分獨特,有人稱為“海上浮城”,也有人稱為“東方威尼斯”,。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全國農(nóng)業(yè)旅游示范點。
在三都島西側(cè)數(shù)百米,高程約50米,面積0.114平方公里,。島上綠樹蔥蘢,景色秀麗,。島上保存著人民解放軍某部高炮炮位,現(xiàn)已初步開發(fā)成國防教育基地。在此,游人在了解人民軍隊光榮傳統(tǒng)的同時,也可飽覽三都澳海面壯闊景象,。
位于青山島上,為三都鎮(zhèn)較大的漁業(yè)村,漁家風情十分濃郁,。三都澳海面上原有許多連家船漁民,舊稱“胥民”,歷史上,是一個生活習性頗有特色的水上族群。解放后,連家船漁民陸續(xù)上岸定居,。這個村有300多戶,村民中保留著漁家習俗,。在部分老輩人的語言中,保留著一些水上生活的禁忌語?;榧?、喪葬等方面的習俗也很有特點,。同時還保留了一些獨特的民間崇祀和生活習俗。蕩尾村中有部分村民能演唱胥歌船謠,有著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景觀,。這些歌謠題材廣泛,包括生產(chǎn)方面和生活方面兩類,。如《官井洋“十槳仔”》、《漁民情歌》,、《一粒橄欖》等等,。
除蝦蕩尾村以外,三都澳范圍內(nèi)還有若干個漁村,也保留著部分漁家習俗。
三都澳地形口小腹大,,是一個十分奇特的海灣,,水域面積714平方公里,出水口只有的東沖口,,寬度僅2.6公里,,是世界上少有的海灣。三都澳深水面積和航道水深都堪稱世界之最,,還有避風良好,、不凍不淤、碼頭施工便利等許多優(yōu)點,。
三都澳海域主要由寧德市蕉城區(qū),、福安市、霞浦縣,、福州市羅源縣管轄,。根據(jù)寧德市海洋漁業(yè)局提供的資料,截至2005年12月,,在三都澳內(nèi),,不包括獨立的小礁石,不計過去是島嶼但在歷史上已經(jīng)圍墾為陸地的流嶼,、酒嶼,、金蛇山、貴岐山,、吉嶼等島嶼,,共有島嶼126個。其中屬于寧德市蕉城區(qū)的25個,,屬于福安市的25個,,屬于霞浦縣的73個,屬于羅源縣的3個,。在126個島嶼中,,有居民島嶼17個。分別是蕉城區(qū)的三都島,、青山島,、斗帽島,、雞公山、白匏島,、鳥嶼,、官滬島、橫嶼,、云淡島,;福安市的六嶼、福嶼,;霞浦縣的東安島,、長腰島、雷江島,、大嶼,、文岐島、竹江島,。其中較大的島嶼是三都島,,面積27.74平方公里,是三都鎮(zhèn)政府所在地,。
三都澳內(nèi)主要有白馬港,、官井洋、東吾洋,、覆鼎洋,、鱸門港、鹽田港等水域,。在東吾洋與官井洋連接處,,溪南半島與鑒江半島邊島嶼較多。作為旅游開發(fā)的島嶼主要有斗帽島,、三都島、青山島,、雞公山,、紗帽嶼、圓嶼等,。三沙灣內(nèi)還有一些明暗礁,,如松岐白礁、七星白礁,、漁潭白礁,、甲杯礁、荷葉礁等,。
三都澳歷史上就是中國繁華的對外貿(mào)易港口之一,。早在唐朝以前,,三都澳就已開發(fā)。此后到五代閩王王審知執(zhí)政時期,,由于重視港口建設和對北方的海上溝通,,三都澳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曾到三都澳邊的漳灣鄭灣,,游覽他的朋友寧德狀元阮登柄的祖居,,并留下數(shù)首詩作。明代開辟了運糧航線,,1452年(明景泰三年),,朝廷在此設河泊所管理漁課。民族英雄戚繼光曾在這里抗擊倭寇,。明末清初鄭成功曾率師進三都澳,。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在云臺山,、寧波,、漳州和澳門分設江海關、浙海關,、閩海關和澳海關的同年,,清政府在三都澳設了寧德稅務總口,下轄九個口岸,,每年征稅達12000兩銀子,。
1846年,英國74號船對三都澳進行了勘測并繪制了航海地圖,。之后帝國主義列強要求清政府開放三都澳,,清政府也迫于外債需要關稅償還,于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正式開放三都澳,,成為對外貿(mào)易港口,。1898年三都口岸對外開放后,意大利在這里設領事館,,英國修建了雜貨碼頭和油碼頭,,美國也修有油碼頭。島上還建有“美孚”,、“德士古”,、“亞細亞”等油庫。此后,,英,、美、德、日,、俄,、荷、瑞典和葡萄牙等24個國家在此修建泊位,、設立辦事處或代表處,,有4個國家在這里設有錢莊。國內(nèi)輪船公司和中央,、交通,、農(nóng)民三大銀行也在此設立分公司或分行。廣東,、江蘇,、福州、寧波及古田,、福安,、寧德城關的官僚地主、資本家也紛紛前來三都島占地開業(yè),,總計有36家之多,。1899年5月,三都澳設立福海關,,是繼漳州海關,、閩海關、廈海關之后設立的福建省第四個海關,。1905年三都島就鋪設了海底電纜,,并設立了大清帝國電報局,形成了設施完備的商港,。當時三都澳年進出口稅達16萬兩白銀,。
由于三都澳在軍事和經(jīng)濟上的特殊戰(zhàn)略地位,早在19世紀就成為帝國列強爭奪的對象,。意大利最早向中國政府提出租借三都澳,,德國在獨占威海衛(wèi)之后欲占三都澳,美國要求租借三都澳作為軍港和煤碼頭,,英國海軍上將也專程訪問三都澳,。20世紀初,這里商賈云集,,船帆如梭,熱鬧非常,,有“小上?!焙椭袊戏降摹靶∏鄭u”之稱。抗日戰(zhàn)爭前,,三都澳為大半個中國供應“美孚石油”和其他日用品,,澳內(nèi)駁船競渡,漁舟唱晚,,商號林立,,是當時寧德經(jīng)濟發(fā)展鼎盛時期的一個縮影??谷諔?zhàn)爭時期,,三都港作為華東抗日物質(zhì)集散地之一,為抗日戰(zhàn)爭作出了積極貢獻,。但為此地也承受了日軍于1938,、1939年的兩次大轟炸及1940、1941年的侵占蹂躪,,基礎設施遭受徹底破壞,。由于臺海局勢緊張,三都澳這片尚未開發(fā)的處女地,,從此封閉于東海之濱,。
歲月的豐碑記載著三都澳千百年來的滄桑變幻?;仡櫲及牡倪@一頁歷史,,有過戰(zhàn)爭與和平,也有過輝煌與衰敗,,但始終不變的是三都澳的獨特風韻和神奇魅力,,無時不在牽動著世人關注的目光。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教授曾寫過文章披露,,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時,,美國也想在中國沿海港口中找一個據(jù)點。當時美國一個海軍將領到三都澳考察,,被這里無與倫比的自然條件深深吸引了,,他聲言,“誰控制這個港灣,,就可以控制整個西太平洋,;美國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會成為美國湖,?!??1927年末和1962年末,著名文學家郭沫若兩度來到三都澳,,并在1962年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1952年三都澳奉命辟為軍港。1982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考察過三都澳,,1983年10月,時任全國政協(xié)主席的李先念同志亦考察過三都澳,,都對三都澳給予很高的評價,。1988年,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的錢偉長在考察三都澳時欣然題詞:“群山抱三都,,風興六級浪不揚,;荷葉守澳口,水深百米港盡良,?!?993年9月23日,國務院批準三都澳城澳港作為國家一類口岸對外籍船舶開放,。2004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nóng)工民主黨中央主席蔣正華來到三都澳考察,,同樣為三都澳富集的港口資源由衷贊嘆,,留下了“寧德港口甲天下”的稱贊,并揮毫題詞“港闊水深,、微波不掀,、碧海萬頃、良港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