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紅楓湖大橋位于貴州省紅楓湖國家一級風景自然保護區(qū),又是巖溶發(fā)育地區(qū),,對橋梁的安全,、美觀及其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初步設計推薦采用150m中承式鋼管拱的橋型方案,經(jīng)過進一步比較選擇,,最后采用跨徑為185m獨塔斜拉橋方案,。
紅楓湖由北湖、南湖,、中湖,、后湖四部分組成。北湖以島聞名,。鳥島,、蛇島、龜島……北湖沿岸,,有西漢的古墓群,,有明代的“苗王營壘”。
南湖以洞著稱。有將軍洞,、打魚洞,、水下洞和大口同。就說將軍洞吧,,洞中有湖,,水質(zhì)明凈,乘船游程1400米,,這里可一邊欣賞千姿百態(tài)的鐘乳石,,一邊傾聽神奇的古老傳說。北湖與南湖之間,,有中湖連接,。進入中湖,兩岸峭壁森嚴,,山勢險峻,;山上松柏蒼勁挺拔。山巔之上一石似亭亭仙姑,,一石含笑若羅漢,。
后湖灣汊眾多,縱橫交錯,??此粕礁F水盡,忽又柳暗花明,,船頭一轉(zhuǎn),,山水如畫,盡收眼底:附近的村落,,歸來的打魚船,,手拉手的情侶,,舞姿翩翩的苗族姑娘,。湖、島,、山,、洞巧妙結合,構成一幅絢麗的畫卷,。北湖的島,、南湖的洞、中湖的山,、后湖的灣,,到紅楓湖游覽情趣不同時間不一樣。春來觀花,夏日望水,,秋季看樹,,冬天賞鳥。泛舟湖中,,但見奇峰挺拔,,山環(huán)水曲,秀色滿目,。風景區(qū)內(nèi)建有苗寨,、侗寨、布依寨,,苗家的吊腳樓,、侗家的鼓樓及風雨橋、布依族的石板房錯落有致,,別具特色,。您可以品嘗到侗家的風味,可以聽到侗家姑娘動人的歌聲,,侗家人的歌聲曾飄到了海外,,等到了金獎,被很多的海外友人稱為百靈鳥,。在此還可欣賞到今人嘆為觀止的民族歌舞,,領略至敬酒歌、攔路酒等濃郁的民族風情,。
清鎮(zhèn)縣的名勝雖以紅楓湖為主,,百花湖的風光也令游人流連忘返。平壩縣的名勝古跡則比比皆是,。有名勝古跡5處,,山水洞融為一體的自然風光6處,民族文化風土人情6種,。平林鄉(xiāng)飛虎山洞穴,。新石器時代遺址。金銀,、夏云,、肖家、平林等有漢墓,,下壩鄉(xiāng)棺材洞首次發(fā)掘出千年以前的苗族彩色臘染,。始建于明代的天臺山古寺,是藏在深山中的一顆明珠,。山間寺宇39間,,依山就勢,錯落有致。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詩詞,,書法,,極為珍貴。改建成的貴州省第一個民族民間戲劇博物館,,已于1989年8月對外開放,。
紅楓湖位于貴州清鎮(zhèn)市境內(nèi),距安順77千米,、貴陽33千米,。紅楓湖是島嶼最多的高原巖溶湖泊,湖中有島嶼100多個,,以巖溶地貌和湖光山色為特色,,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被譽為貴州腹地的一顆明珠,。紅楓湖始建于1958年,,當時挖水庫修電站。湖邊有座紅楓嶺,,嶺上及湖周多楓香樹,。深秋時節(jié),楓葉紅似火,,紅葉碧波,,風景優(yōu)美,故名“紅楓湖”,。
老花漁洞橋:建成于1981年,,老花漁洞橋建成以后,打通了簸蘿鄉(xiāng)等幾個鄉(xiāng)村與外界的大通道,,成為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一條“主動脈”,。
花漁洞大橋:1991年和當時貴州第一條高等級公路――貴黃高等級公路一起建成通車?;~洞大橋距離老花漁洞橋僅幾十米,,橋跨徑為150米,橋為桁架拱結構,。由于當時全國橋梁建設技術普遍不高,,花魚洞大橋成為了當時的“特大橋”可謂是國內(nèi)橋梁界的“明星”,,成為不少橋梁建筑者參觀,、參考的典范。
紅楓湖大橋:2004年清黃高速公路開通,,高速路的控制性工程――紅楓湖大橋成功橫跨碧波之間,,大橋跨徑185米,大橋為獨塔斜拉式橋,是貴州第一座不對稱獨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精湛的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使其獲得2006年度貴州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不足百米,三座橋分別橫跨于紅楓湖碧波之上,。它們是貴州交通建設的縮影,,也折射出特定歷史時期交通建設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