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疊翠是中山市新十景之一,,指的是長江水庫游覽區(qū),這里離中山城區(qū)中心石岐東南九公里,,是建設在抗日游擊根據(jù)地五桂山區(qū)北面的以水庫為中心的游覽區(qū),。水庫1963年基本建成,它包括里面相連的6條大水坑,,7處山梁山埔和一道攔庫大壩,,集水面積三十六平方公里,庫容達五千萬立萬,。雄偉的水庫大壩頂面寬6米多,,長330米。往水庫區(qū)里望,,莽莽群山,,重巒疊嶂,一望無限的松林,,郁郁蔥蔥,,還有杉樹,、樟樹、苦楝…等和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樹木,。一派生機,,濃綠如絨如砌,倒映湖中,,就是這里美景"疊翠"風韻之所在,。
往里面去,深谷平湖,,谷內(nèi)有谷,,湖中有湖。水深處三十多米,,晶瑩清澈可鑒,,游魚可數(shù)。在湖內(nèi)周邊坡嶺之間有企人石(望夫歸),、寶鴨塘(寶鴨騰空),、長龍坑小瀑布(飛流千尺)、暗龍坑石廊(深澗怪石展覽)等許多景點,。
年過半百的中山石岐人,,大都對長江水庫十分熟悉,因為他們年輕時代曾不止一次到那里義務勞動,,留下了一份珍貴的回憶,。
敬告:本文版權(quán)歸中山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時請注明出處,,須保留網(wǎng)站名稱,、網(wǎng)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nèi)容,我社將保留法律追究權(quán)利,。
長江水庫不是中山市內(nèi)的一個水庫,,但卻是其中名氣較響的一個。
中山的一座山塘水庫首推竹秀園村郭信在本村興建的景春水塘,,該水塘供人們旅游,、游泳用,并可灌溉農(nóng)田100畝,。始建時間是1946年,。50年代,石岐的中小學生進行郊游活動時,,竹秀園就是經(jīng)常選擇的景點之一,。
建國以后,,為了排澇、抗旱,,保障農(nóng)業(yè)豐收的需要,。從1954年起,中山先后興建了南朗白米坑山塘,、翠亨逸仙水庫等水庫,。
1959年9月,長江水庫工程指揮部正式成立,,前后共用了6年的時間,,在位于五桂山中心地區(qū)的長江村,建成了總庫容超過5000萬立方米的長江水庫,,附圖就是70年代拍攝的長江水庫攔洪大壩的雄姿,。該水庫設計灌溉面積2.37萬畝,是中山的一座中型水庫,。
1966年冬,,興建壩后發(fā)電站一座,并從1972年起安裝一條直徑達0.5米的鑄鐵管道,,開始向石岐城區(qū)提供生活和工業(yè)生產(chǎn)用水,。此后,在一段很長的時期,,一直是城區(qū)市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長江水庫的水清瑩碧透,甜美如飴,,當?shù)厝死盟倪@些特性,,先后育出了長江脆肉鯇、無骨鯪魚等名噪一時的水產(chǎn),。但是,,也正因為長江水含鈣量低,不宜于兒童和婦女,、老人飲用,,所以,當直接從西江河取水的現(xiàn)代化的大涌全祿水廠于90年代初建成后,,中山人都改為飲用珠江水了,。
長江水庫的引人注目之處,還在于在水庫壩前興建的“長江樂園”游樂場,,落成的時間為1983年,,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它號稱中國南方較早,、較大的現(xiàn)代娛樂場,,它的“碰碰車”,、“翻滾飛車”等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吸引了來自大半個中國的游客,。在1985年的“中山十景”評選中,,長江水庫以山清水秀和“翻滾飛車”如長虹垂地般的雄姿,得到了《長江虹影》的美名,,成為十景之一,。而在大壩側(cè),一座主樓11層的賓館也隨之建成,,這就是當時的長江賓館,,從90年代初起易名為怡景假日酒店。
1998年中山市第二次評選“中山十景”時,,長江水庫再次受到中山人的普遍喜愛,,以《長江疊翠》的美名,成為十景之一,。
不過,,我更眷懷的,仍是在“長江樂園”和賓館落成以前的那種如附圖所示的自然,、純樸的美,。我在1980年曾為它寫過一篇短文,現(xiàn)謹摘錄一些,,作為當時情景的實錄——
“車到長江水庫,,適逢驟雨初歇,仰視巍巍大壩,,橫鎖峽口,,鱗光點點,恍在天上交爍,。拾級登上大壩,,頓覺空氣格外清爽……頭頂藍天旭日,腳下萬頃碧波,,目眺青山疊疊,,耳聆八面來風……
湖光之美,瞬息千變,。乍云乍晴。值此雨霽云銷,,越覺明媚可愛,。湖天一色,了無纖塵,。遠樹含情,,蒼翠欲滴,。忽見一拱虹橋,凌空飛架,。今夕何夕,?牽惹游人幾多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