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肘山,,山名,,位于中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城西北的龍泉鄉(xiāng)境內,在該縣外北、白果灣兩鄉(xiāng)與攀枝花市米易縣柳賢,、坪山兩鄉(xiāng)交界處,;又名玉墟山,山體呈南北走向,,高峰山脊長約36千米,,海拔3610米,山頂氣候較為寒冷,、冬季常有積雪,,年平均氣溫在7℃左右,每年三四月為杜鵑花盛開季節(jié),,山頂有萬畝杜鵑盛開,。
牌坊的兩面鐫刻有兩副寓意深遠的對聯。第一副聯為楊焱宗先生所撰,,聯云:“會當凌絕頂,,目透千山看世界;理要重修能,,胸存萬壑得天然,。”上下聯首字嵌入“會理”二字,,構思巧妙,。第二副聯為余開志先生所撰,聯云:“山以龍傳,,萬里煙云歸咫尺,;人因花醉,四面碧濤話平生”,。
龍肘山吸引人的自然景觀,,乃是被稱為萬畝杜鵑林的“玉嶺花海”,。每年四五月間,,龍肘山上的各種杜鵑花次第開放后,游人們便紛至沓來,,龍肘山進入了旅游的黃金季節(jié),。沿途長滿新葉的青?、灌木郁郁蔥蔥,。在海拔2000米以下,,杜鵑花已隨處可見,隨著公路的延伸和海拔高度的增加,,便進入了云霧繚繞的大山腹地,。
放眼望去,,杜鵑花的種類已越來越多,生長也越來越茂盛,。杜鵑由稀疏到稠密,由低矮到高大,,成林成片,,幾乎無隙可通。遠近高低全是令人賞心悅目,、眼花繚亂的杜鵑花林,,色彩繽紛,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晴天看花,五光十色,,燦若彩霞,;而雨中賞花,則云霧迷蒙,,若隱若現,,氣象萬千,令觀賞者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海拔3000米以上有如此規(guī)模的杜鵑,實為罕見,。山野有杜鵑本不足奇,,但真正像龍肘山這樣保持著原始生態(tài)現象的卻并不多見。
首先是面廣而林密,。龍肘杜鵑林面積達1.1萬畝以上,,故有“萬畝杜鵑”之說,而其中大的一片就有3至4千畝,。其次是密集程度和樹貌,、地表獨出一格。杜鵑林均呈密集狀生長,,植株間幾無隙地,,所有枝干都向高處發(fā)展以攫取陽光,形成了樹冠特高,、枝干縱橫交錯,、密布空間的深邃神秘的景觀。第三是種類繁多,,成垂直分布,。龍肘杜鵑花大色艷,,多達50多種,其中包括雍容華貴的黃色云錦杜鵑,,嬌艷多姿的大王杜鵑,,素雅圣潔的綠點杜鵑,以及長蕊杜鵑、團葉杜鵑、美容杜鵑等名貴品種,。杜鵑花小的花徑僅1厘米左右,大的可達15厘米,。
雄踞于龍肘山顛的614臺微波臺,占地約1.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800平方米,,微波鐵塔高52米,矗立于3580多米的山峰上,,直刺蒼穹,。這正是:巨塔凌云居絕頂,微波破霧到千家,。
該臺于1992年9月竣工,,1993年3月正式納入四川省廣電廳西南微波干線營運管理,擔負著攀西地區(qū)的電視傳輸發(fā)射和新聞回傳任務,。
龍肘山位于四川省會理縣城西北的龍泉鄉(xiāng)境內,,山脈源于螺髻山,位于會理城北15公里,,又名玉墟山,,海拔3585.7米。
因山勢蜿蜒,,主峰頂如神龍昂首,,兩側峰聳立似巨龍運肘,故而得名,。
龍肘山屬于螺髻山支脈,,是縣境內第三高峰,山勢險峻雄奇,,自然風光更是美不勝收,,從明、清兩代到近代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記載,。
龍肘山的巉崖險峰,、山溪流泉、茂林幽篁,、古樹奇花,、煙霞霧雪,、鳴禽走獸等幻境奇觀早已膾炙人口,舊志書曾先后將“玉屏朝霞”和“玉墟春帳”列入會理“八景”,。
龍肘山森林公園已列入會理縣自然保護區(qū),,隨著會理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會理龍肘山——仙人湖度假村已報經省政府批準,,作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正式納入涼山州第六條旅游路線,,龍肘山的旅游前景是非常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