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于開發(fā) 600mm 鏡頭一向相當積極,以 AF-S 系列為例,,便有 AF-S Nikkor 600mm f/4D ED-IF 及 AF-S Nikkor 600mm f/4D IF-ED II,,而最新 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的推出,則可說是補足了前代鏡的不足,,除了進一步加強影像質素,,最重要是加入了 VR II 防震技術,對于此類超長焦鏡頭,,實用性可謂大為提高,。
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不單外觀上極具氣勢,用料同樣達到專業(yè)要求,,鎂合金的鏡身便用上了防塵防滴設計,,以應付野外生態(tài)等嚴苛的拍攝環(huán)境。鏡頭重量為 5060g,,比起同級 Canon EF 600mm f/4L IS USM 的 5360g 略輕,,不過對于長時間的拍攝,一支穩(wěn)固的腳架還是不可或缺,,鏡頭特別于鏡身設有腳架接環(huán),備有 3 個腳架孔,,以便用家可更容易的平衡機鏡之間的重量,。
無論于運動或生態(tài)拍攝,對焦速度都稱得上是成功拍攝的重要關鍵,,而 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除了透過采用 SWM 超聲波馬以達提高 AF 速度,,亦特別設有對焦范圍控制(全段及 10m 至無限遠兩種)。以今次送測期間試拍雀鳥為例,,筆者便將 AF 模式長期設于 10m 至無限遠狀態(tài),,以減少鏡頭的前后搜尋時間。鏡頭另外并設有 Memory Recall 記憶默認對焦功能,,只需按下鏡身前端的按鈕,,鏡頭即會對焦至預設焦點,例如足球比賽中,,攝影師便可默認記憶焦點至龍門位置,,縮短 AF 重新對焦的時間,從而提高拍攝入球一刻的成功率,。
相比自家上兩支 600mm f/4.0,,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最明顯的加強當然是加入了 VR II 防震。大家可能會問,,既然 600mm 一類大炮級鏡頭大多同時配合腳架拍攝,,加入 VR II 防震到底又有何作用?對于大部份運動或生態(tài)拍攝,其實極少情況會「死鎖」云臺(腳架主要用作承托相機與鏡頭的重量),,而防震系統(tǒng)除了可大幅提高慢快門拍攝的清晰度之外,,其實對于取景亦起了相當?shù)姆€(wěn)定作用,對于以超長焦距鏡頭進行 Pan 鏡或 Tilt 鏡來說,,構圖拍攝絕對會更加得心應手,。
超遠攝鏡頭要增加入光率,,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加大鏡頭的口徑,。跟所有同類鏡頭一樣,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前組鏡片尺寸上亦相當夸張(第一片鏡片為球面保護組件),,以 f/4.0 的光圈,,鏡頭甚至可加裝一個 1.4 倍的增距鏡,變身為一支 840mm 光圈 f/5.6 的超遠攝鏡頭,,組合依然可提供足夠的亮度供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tǒng)運作,。
對于拍攝野外生態(tài)的影友來說,拍攝后再對相片進行裁剪可說已是基本動作,,因此鏡頭的銳利度相對一般拍攝可謂更為重要,。AF-S Nikkor 600mm f/4D ED-IF 于 12 組 15 片的結構中,便用上了多達 3 片 ED 低色散鏡片,,以徹底消除于遠攝鏡頭常見的色散,,鏡頭另外亦用上了 Nikon 引以自豪的 Nano Crystal 鍍膜技術,減少鬼影,、色斑等問題,。從一系列試拍相片中,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便充分展現(xiàn)出鏡皇的功架,,不單于全開光圈下解像已相當優(yōu)異,,亦未發(fā)現(xiàn)明顯色邊,鏡頭只是于 f/4.0 時輕微出現(xiàn)四角失光,,略為收細一級至 f/5.6,,問題已基本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