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中國云南,、廣西及東南亞一帶的團花樹,是生長較快的植物,。它一年能長高3.5米,,因為生長迅速,被稱為“奇跡樹”,。生長在中南美洲的輕木長得更快,,它一年能長高5米。
團花也稱為“黃梁木”,,屬于茜草科,,原產(chǎn)于中國亞熱帶地區(qū)和印度、緬甸,、越南,、馬來西亞、尼泊爾,、菲律賓,、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地。團花不是花,。而是常綠大喬木,。速生用材稱登樹種。它的生長十分迅速,。比其他任何樹種都長得快,。十齡以前的團花樹。年平均高度增長2~3米,。直徑增長4.5~5.5厘米,。每年每公頃生長量可達80~90立方米。因為生長特別快,。在1972年第七屆世界林業(yè)會上,,被各國專家稱為“奇跡樹”。
喜高溫高濕,,生長地區(qū)要求雨量充足,濕度大,,降雨量1500-5000毫米,,基本無霜,屬熱帶氣候型,。團花樹喜光,,抗風力強;幼苗忌霜凍,,大樹能耐0℃左右極端低溫及輕霜,。
國內(nèi)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qū),,國外見于印度、緬甸,、越南,、馬來西亞等地。
團花樹屬落葉大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1米以上。
樹干通直,,基部略有板狀根,;樹皮薄,灰褐色,,老時有裂隙且粗糙,;枝平展,幼枝略扁,褐色,,老枝圓柱形,,灰色。
葉對生,,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15-25厘米,,寬7-12厘米,,頂端短尖,基部圓形或截形,,萌蘗枝的幼葉長50-60厘米,,寬15-30厘米,基部淺心形,,上面有光澤,,下面無毛或被稠密短柔毛;葉柄長2-3厘米,,粗壯,;托葉披針形,長約12毫米,,跨摺,,脫落。
頭狀花序單個頂生,,不計花冠直徑4-5厘米,,花序梗粗壯,長2-4厘米,;花萼管長1.5毫米,,無毛,萼裂片長圓形,,長3-4毫米,,被毛;花冠黃白色,,漏斗狀,,無毛,花冠裂片披針形,,長2.5毫米,。
果序直徑3-4厘米,成熟時黃綠色,;種子近三棱形,,無翅,。花,、果期6-11月,。
在廈門試種,1.5年生植株,,高達4.5米,,胸徑達8-12厘米;10年左右即可成胸徑40-50厘米的大徑級木材,;在廣州從云南引種的團花樹,,8年生高達15米,胸徑達35厘米,,單株材積0.65立方米,。
1、選擇土壤深厚肥沃,、水濕條件充裕的山谷,、陽坡及海拔1000米以下的磚紅壤、赤紅壤山地種植團花樹最為理想,;
2,、江河兩岸及房前屋后四旁和公園、街道綠化地段,,也是種植團花樹的理想地方;
3,、土壤瘠薄,、板結、干旱,、排水不良和不能生長雜樹的地方,,不能用作團花樹的造林地。
1,、在冬季進行全面的清雜,、煉山、挖穴,;
2,、株行距規(guī)格:緩坡地可采用5×4米或4×4米,每畝種植33~42株,;15坡度以上的山地,,可根據(jù)不同坡度采用4×3米或3×3米,每畝種植56~74株,;
3,、挖穴規(guī)格:可根據(jù)土壤結構采用50×50×50厘米或50×50×40厘米,,回穴種植時修筑成反傾斜的小平臺;
4,、種植的頭年可在行間間種花生,、豆類等低矮農(nóng)作物,有利于保水保濕和防止雜草從生,,促進團花樹快速生長,。
1、施肥種植技術:挖穴后土壤曬白干透,,即可下基肥回穴,,每穴施雞糞2斤、復合肥0.5斤,,與表面松土全部混合均勻堆漚,,待春天下雨濕透后再堆漚10~15天,于清明后下雨淋透后再行種植,。種植時要先除去塑料袋再下穴并應扶正壓實,,再在營養(yǎng)土上加蓋2~3厘米厚的細土,苗頭加蓋的細土一定要高于地面,,確保幼苗不受積水為害,,成活率可超過95%以上,種植7~10天后,,查苗補苗一次,,成活率可超過99%以上。
2,、撫育管理:要促使林木促生豐產(chǎn),,撫育管理是關鍵。林木種植2~3個月后(6~7月)立即進行第一次施肥撫育,,每穴在離開樹頭50厘米以外處的上山,,挖溝15厘米以上施復合肥0.3斤,尿素0.1斤,,結合施肥把植穴擴大至1×1米寬,,施肥時必須離開樹頭50厘米以上,以確保幼苗不受肥害,。
3,、第二次施肥撫育應在種植當年的9~10月進行,每穴在離開樹頭兩邊(左右)90~100厘米以外處,,挖溝20厘米以上,,施復合肥0.5斤、尿素0.3斤,,結合施肥把樹頭周圍1米以上的雜草鏟除覆蓋在樹頭周圍,。
4,、第三次施肥撫育應在第二年的4~5月進行,每穴在離開樹頭100厘米以外的上山處,,挖溝20厘米以上施復合肥1斤,、尿素0.3斤,結合施肥把樹頭周圍1米以上的雜草鏟除覆蓋在樹頭周圍,。
5,、第四次施肥撫育應在第二年的9~10月進行,每穴在離開樹頭兩邊(左右)150厘米以外處,,挖溝20厘米以上,,施復合肥1斤、尿素0.3~0.5斤,,結合施肥把樹頭周圍150厘米以上的雜草鏟除覆蓋在樹頭周圍,,年底基本上可全林郁閉,,豐收在望,。如成本充足,,第三年可在春秋兩季雨后每株每次撒施復合肥1斤,、尿素0.5斤,以后無需再施肥,。
1,、種子采收及貯藏:
團花樹種子根據(jù)不同地區(qū)成熟期也不同,,一般在9~12月份成熟,。當球果由綠色變成淺黃色時即可采集,,成熟后的種子鳥獸喜食,應適時采收,。采集回來的種子堆漚至爛,,用水沖洗。方法是用鐵制篩子放于容器中,,將球果在篩內(nèi)搓洗,使種子落入水中,,然后用紗布過濾,,晾干后用40~60目的分樣篩篩好即可獲取種子。種子細小,,適宜隨采隨播,,如需貯藏應置于密封玻璃瓶內(nèi)貯藏或置于5℃條件下貯藏,否則種子會完全喪失其發(fā)芽能力,。
2,、育苗地選擇:
因團花樹種子細小,育苗技術要求高,,必需精心選擇苗圃地,,苗圃地選擇要求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背北南坡,。
3、育苗方法:
先將育苗地翻曬后進行土壤破碎,、殺蟲,、消毒、起畦,,將種子均勻撒播于苗床上,,每平方米播種量5~10g,。播種后定期淋水,、施肥和防治病蟲害,,日溫在22~28℃條件下,種子6~8天開始發(fā)芽,,15天左右苗木基本出齊,等到幼苗長出2對真葉時再移上營養(yǎng)袋培育,。營養(yǎng)袋的規(guī)格要求可根據(jù)造林的需要選用8×12或10×14或12×18厘米,;營養(yǎng)土配制:采用85%的森林表土+1%的復合肥+10%的火燒土拌勻裝袋,。上袋前必須將幼苗、營養(yǎng)袋隔夜淋透水,,第二天選早上和下晚的晴天(最好是傍晚或陰天)把幼苗分床上袋,并要求幼苗邊上袋邊灑水,,保證幼苗不傷根和失水。以后進行定期淋水,、施肥和防治病蟲害,,溫度高時還需要架設遮蔭棚,溫度低時要注意保溫,。經(jīng)過5~6個月左右的精心管理,,可長成20CM以上的一級苗木,,即可出圃造林或進行城市綠化美化種植,。
(一)、團花樹病害:
團花樹苗期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和莖腐病,,可應用1:1:100的波爾多液;500~800倍的多菌靈或百菌清進行防治,。
(二),、團花樹的主要蟲害:
1,、團花枯葉蛾:屬鱗翅目,枯葉蛾科,,松毛蟲屬,,據(jù)云南省勐臘縣觀測,年發(fā)生2代,;主要危害5年生以下的團花幼林,。該蟲約在7月初開始出現(xiàn),幼蟲世代重疊,,繁衍速度快,,食量大,暴食,,7月中旬開始嚴重危害團花,,蟲口密度達30條以上的,可在短短一個星期食光整株團花樹葉,造成嚴重災害,。該蟲防治方法與松毛蟲相同,主要是應用病毒,、滅幼脲,、綠得寶等生物、仿生物藥劑做好冬代蟲防治,。
2,、團花絹螟:一年發(fā)生6~7代,幼蟲在枯株落葉,、樹皮縫隙等處越冬,。幼蟲危害葉片,能蛀食嫩梢,、頂梢死亡,。危害高峰期為6~8月,卵子堆塊狀,,多產(chǎn)于被害葉的卷口附近,,孵化幼蟲具群居性,2~3月后才分散取食,。在2齡蟲期用80%敵敵畏(1:1000倍)或氧化樂果防治,,效果最好。冬季清除枯株落葉,,用藥劑涂樹干可殺死越冬幼蟲,。
3、咖啡旋皮天牛:該蟲食性廣泛,,對咖啡,、團花、云南石梓,、柚木等均能造成危害,。防治主要方法有:
⑴、保持林內(nèi)衛(wèi)生,,清除林內(nèi)雜灌木以減少蟲源,;
⑵、造林地遠離咖啡園,,以免互相傳播,;
⑶、每年4~5月,,用石灰10公斤+硫磺1公斤+食鹽0.5公斤+清水10公斤混合均勻后涂在樹干下部約90~100厘米高,,可防治害蟲產(chǎn)卵,減少為害。
⑷,、發(fā)現(xiàn)樹干有孔或蛀蟲糞便,,證明天牛已進入樹干,可用針筒把50%的敵敵畏3~5ML注射入蟲孔內(nèi),,隨手用黃泥封閉蟲洞,,即可殺死害蟲。
⑸,、該蟲多由苗木帶蟲傳播,,發(fā)展團花樹應以引進種子育苗為主,如果引進苗木,,一定要經(jīng)檢疫后才能調運,,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該害蟲的發(fā)生。
團花樹不僅速生,,而且材質也良好,,鋸刨切削容易,順紋刨面光滑,,且干燥快,,變形較小,;木材適用于作箱側板,、火柴桿、茶葉箱或其它包裝箱,;在建筑上可用作門窗,、檀條、椽子,、天花板,、室內(nèi)裝修等。其纖維長1.49毫米左右,,故又是人造纖維,、纖維板、膠合板和漿粕等工業(yè)的理想原料,。
樹形美觀,,樹干挺拔,樹冠呈圓形,,葉片大而光亮,,天然枝形良好。成活率高,,易種易管,,生長迅速見效快,,很適合速成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