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出生的時候,,正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他的家庭被萬惡的舊社會弄得支離破碎,、家破人亡,,在短短的四年多的時間里,他的爺爺,、爸爸,、媽媽、哥哥,、弟弟五位親人被逼迫相繼死去,,小雷鋒不滿七歲就成了孤兒。雷鋒曾在一篇日記中寫道:“我家里很窮,,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敵人和階級敵人的手里,,這血海深仇,我永遠銘記在心,?!?/p>
雷鋒的爺爺叫雷新庭,以租種地主田地謀生,,整年辛苦勞作,,但仍無法維持家人的生計,最后身染重病,,臥床不起,。到年關時,地主前來逼債,,要雷家在年前還清租債,,雷新庭無力償還,悲憤交集,,病情加重,,在過年的鞭炮聲中被活活逼死。
雷鋒的父親雷明亮,,從小和雷鋒的爺爺一起務農,,租用地主的地生活。在1929年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中,,參加過農民運動,。后來大革命失敗,雷明亮到長沙市仁和福油鹽鋪當了挑夫,。資本家逼迫他到江邊去運貨,,結果遭到歹徒毒打,重傷吐血,,又帶著傷回到家鄉(xiāng)種田,。1944年雷明亮被日寇拉去做挑夫,由于反抗遭受毒打,,吐血越來越厲害,,也沒有錢醫(yī)治,于1945年春天病死,。雷鋒的哥哥雷振德,,12歲時離家到幾百里外的天津市一家工廠做童工,得了童子癆(肺結核),。由于身染重病,,工作時突然昏倒在機器旁,被軋傷了胳膊和手指,,隨后被老板辭掉,。雷振德帶著病殘回到家鄉(xiāng),,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做童工。由于勞累過度,,肺病一天天加重,,又沒錢醫(yī)治,1946年也死去了,。
雷鋒6歲的時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媽媽兩個人。雷鋒的媽媽也是一個受盡折磨的苦命人,。她是鐵匠的女兒,,生下來幾天,由于貧窮,,父母無力撫養(yǎng),,就把她送進長沙一家育嬰堂,簡家塘一個姓楊的婦女把她抱回家撫養(yǎng),,6歲時把她送給雷家做了童養(yǎng)媳,。后來,雷鋒的母親被地主唐四兒子凌辱而自盡,。
雷鋒在不滿七歲時就成了孤兒。鄰居家的六叔奶奶收養(yǎng)了他,。他為了幫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當地的柴山全都被有錢人家霸占了,,不許窮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鋒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見了,,這個地主婆指著雷鋒破口大罵,要雷鋒把柴運到她家,,并搶走了柴刀,,雷鋒哭喊著要奪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舉起柴刀在雷鋒的左手背上連砍三刀,,鮮血順著手指滴落在山路上…….....1949年8月,,湖南解放時,小雷鋒便找到路過的解放軍連長要求當兵,。連長沒同意,,但把一支鋼筆送給他。1950年,,雷鋒當了兒童團團長,,積極參加土改,。同年夏,鄉(xiāng)政府的黨支書供他免費讀書,,后來加入少先隊,。
1956年夏天,他小學畢業(yè)后在鄉(xiāng)政府當了通信員,,不久調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被評為機關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團,。1958年春,,雷鋒到團山湖農場,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學會了開拖拉機,。同年9月,,雷鋒響應支援鞍鋼的號召,到遼寧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機手,。翌年8月,,他又來到條件艱苦的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礎建設,曾帶領伙伴們冒雨奮戰(zhàn)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損失,,當時的《遼陽日報》報道了這一事跡,。在鞍山和焦化廠工作期間,他曾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并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光榮稱號,。
1959年12月征兵開始,,雷鋒迫切要求參軍,焦化廠領導舍不得放他走,。雷鋒跑了幾十里路來到遼陽市兵役局(現人民武裝部)表明參軍的決心,。他身高只有1.54米,體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條件,,但因政治素質過硬和有經驗技術,最后被破例批準入伍,。參加人民解放軍后,,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任班長,。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評為節(jié)約標兵和模范共青團員,。1960年11月入黨,并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職,。
雷鋒的一生,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的一生,。他以"釘子"精神,,刻苦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努力實踐,因而具備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由于他熱心輔導少年先鋒隊,,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共青團中央特決定追認他為"全國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雷鋒永遠活在億萬人民心中,!
雷鋒生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部隊工程兵某部運輸連班長,于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雖然他只度過短短的22個春秋,,可是他那閃耀著共產主義思想光輝的崇高精神卻長留人間。他的愛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奮不顧身,、艱苦奮斗,、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雷鋒入伍后,,他被編入工程兵某部運輸連四班當汽車兵,。1960年11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入伍后表現突出,,沈陽軍區(qū)《前線報》開辟了“向雷鋒學習”的專欄。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他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被評為節(jié)約標兵,,榮獲“模范共青團員”,,出席過沈陽部隊共青團代表會議,。1961年,雷鋒晉升為班長,,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因事故不幸殉職,。
因公殉職后,,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1963年3月1日,,朱德題詞:“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眲⑸倨骖}詞:“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周恩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贝撕螅破鹑珖嗣裉貏e是青少年向雷鋒學習的熱潮,。此后,,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
從一九六一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他出差機會多了,,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就多了,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票口,,發(fā)現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p>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沈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見一位婦女背著一個小孩,,手還領著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脫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后,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fā)顫,,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疖嚨搅松蜿枺爝€在下雨,,雷鋒又一直把她們送到家里,。那位婦女感激地說:“同志,我可怎么感謝你呀,!”
過年的時候,,戰(zhàn)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jié),,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著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難怪人們一見到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鋒,。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很厲害,他來到團部衛(wèi)生連開了些藥回來,,見一個建筑工地上正熱火朝天地進行施工,,原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大樓,雷鋒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輛小車,,加入到運磚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鋒被一群工人圍住了,,面對著大家他說:"我們都是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我和大家一樣,只要盡了自己的一點義務,,也算是有一份光發(fā)一份光吧,!"這天下午,打聽到雷鋒名字及部隊駐地的市二建公司組織工人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鋒做了一件好事,,過了個特殊的星期天.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fā)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zhàn)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xù)奮戰(zhàn)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qū)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區(qū)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中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qū)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鋒先后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即雷鋒小學)和本溪路小學校外輔導員,。
雷鋒平時工作.學習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時間或風雨天不能出車的日子請假到學校去找教師,同學談心,,或進行其他輔導活動,。他善于團結小朋友,,啟發(fā)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雷鋒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辛勤培養(yǎng)下一代茁壯成長。共青團撫順市委為表彰雷鋒的事跡,,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頒發(fā)獎狀,,上面寫著:“獎給優(yōu)秀輔導員雷鋒同志,,保持光榮,,繼續(xù)前進”。
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團上下一致推舉雷鋒為撫順市人大代表,。
雷鋒參加完人代會回到連里就擔任了二排四班班長,,在他的帶領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鋒也成了全連的四好班長,。
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里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迷糊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
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透濕,,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
雷鋒入伍以來,,多次立功受獎,,他被選為市人大代表,出席過沈陽軍區(qū)首屆共青團代表會議,,他的照片,,日記和模范事跡.通過報紙.電臺作了廣泛的宣傳,雷鋒陸續(xù)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熱情贊揚他的來信,,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光榮應該歸于黨,歸于熱情幫助我的同志,,至于我個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這么一點點貢獻,,比起對我的要求和期望還是很不夠的……”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點多鐘,,細雨霏霏,雷鋒和他的助手喬安山駕車從工地回到駐地,。他們把車開進連隊車場后,,發(fā)現車身上濺了許多泥水,便不顧長途行車的疲勞,,立即讓喬安山發(fā)動車到空地去洗車,。經過營房前一段比較窄的過道,為安全起見,,雷鋒站在過道邊上,,揚著手臂指揮小喬倒車轉彎;“向左,,向左……倒,!倒!”汽車突然左后輪滑進了路邊水溝,,車身猛一搖晃,,驟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曬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桿子,雷鋒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木桿子砸在頭部,,當場撲倒在地,,昏過去……
戰(zhàn)友們立即用擔架把他送到附近醫(yī)院搶救,各級首長立即趕到了醫(yī)院,,同時以最快速度把沈陽的醫(yī)療專家接到雷鋒床前,。由于顱骨損傷,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這個勞動人民的好兒子,,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還沒等到專家的到來,,22歲的雷鋒,,就這樣和我們永別了!
八月十七日,,在撫順市望花區(qū)政府禮堂召開隆重的追悼會,。近十萬人護送雷鋒的靈柩向烈士陵園走去,。
一九六三年一月,國防部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班為“雷鋒班”,,共青團追任雷鋒為全國少先隊優(yōu)秀輔導員,,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相繼發(fā)出關于學習雷鋒的通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相繼發(fā)表社論,評論和介紹雷鋒事跡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報紙發(fā)表了毛澤東主席的光輝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這個熟悉的名字,,在我們的心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將在我們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斷發(fā)揚光大,,他那不可磨滅的美好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總是單槍匹馬,,眾人才能移山填海,。
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地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么,?在生活的倉庫里,,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無盡的支付者。
——摘自1958.6.7雷鋒日記
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于擠,,愿不愿意鉆,。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鉆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
——摘自 1961年10月19日 雷鋒日記
一個人的作用,,對于革命事業(yè)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于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連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fā)揮它巨大的工作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我愿永遠做一顆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yǎng)和清洗,,才不會生銹。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
我要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堅決聽黨和毛主席的話,,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隨時清除思想上的毛病,,在偉大的革命事業(yè)中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摘自 1962年4月17日 雷鋒日記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力量從團結來,智慧從勞動來,,行動從思想來,,榮譽從集體來。
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
反觀那段歷史,,被關注的往往不是雷鋒本人的生平事跡,而是學雷鋒“運動”的沿革,。例如,,那之后40多年來,每年定期的學雷鋒,從來是選在毛主席題詞發(fā)表日,,而非雷鋒的誕辰或忌辰,。又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鑒》里,,“學習雷鋒運動”是被當作“重大政治事件”載入的,;而列在它之前的,是“全國學習解放軍,、加強政治工作”,;緊隨其后的,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過火批判”,。順便提一句,,2000年年底,我上國家圖書館網站檢索,,發(fā)現所提供的有關雷鋒的書目,,共有311種——這個數字,,和郭沫若相當,,大約是胡適、蔣介石的1倍半,,梁啟超,、周作人的2倍多,錢鍾書,、李鴻章的4倍,,嚴復的8倍,陳寅恪的10多倍,、蔣方震的20多倍,、李儀祉的100倍……(一年多后再去檢索,雷鋒書目已大大減少)
海外史家關注的,,也是學雷鋒的政治含義,。有關著作提到的關聯事件,還有廬山會議后“林彪地位的上升”,、“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批“合二而一”等等。邁斯納指出,,60年代初,,解放軍“首次出現在中國政治舞臺上。軍隊的作用,,最初基本上只限于宣傳方式,。第一個被作為標準的毛澤東主義道德典范,并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而被大力宣揚的軍人英雄,是具有傳奇色彩的雷鋒”,。費正清分析了跟學雷鋒相關的若干政治事件,,進而認為此項運動的效果有六:“對毛的迷信崇拜”、“效法軍隊”,、“體力勞動”,、“全民教育”、“重新喚起集體主義精神”和“無產階級文化”,。費正清接著指出,,正是這些,“規(guī)定了日后成為文化大革命基本內容的目標和方法”,。
但無論如何,,雷鋒本人在世之時,畢竟算不上政治人物,。其實,,在絕大多數國人心目中,學雷鋒始終是一項提倡助人為樂的公益活動,。不論其緣起如何,,經過四十年磨礪,如今已被簡化為“再單純不過的符號”——可以“極凝練地概括為三個字:‘做好事,!’,。這顯然比用“政治掛帥”或“無私奉獻”概括“雷鋒精神”,來的更貼切,、更平實,、更少非議。至于仍有人愿意探討“雷鋒精神”是屬于“共產主義精神”,、“時代精神”還是“民族精神”,;“雷鋒精神”與今日市場經濟、消費社會,,是“對立”的,、“互補”的,還是有可能“化合”的……就讓他們繼續(xù)探討下去好了,。
過去大半個世紀里,,以平凡而偉大見諸各類官方出版物的英模人物,不勝枚舉,。張思德,、孟泰、時傳祥,、朱伯儒,、李素麗、孔繁森……
命名大會召開后,新華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青年報》等全國主要媒體均對雷鋒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加大宣傳力度,,在全國全軍產生了空前的轟動效應,,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響徹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緊接著,幾家大報刊又把雷鋒事跡寫成報告文學,,并同時配發(fā)評論和雷鋒日記摘抄,,文藝界的作家和詩人也都通過撰文和寫詩熱情地頌揚雷鋒精神??傊?,舉國上下不約而同地提出,要讓雷鋒精神在神州大地開花結果,。一個自覺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各條戰(zhàn)線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應《中國青年》雜志社的懇請,,毛澤東主席1963年2月22日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在歷史上首先發(fā)表了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三天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跡。從這一天起,,一個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范圍內以排山倒海之勢蓬勃興起,。之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學習雷鋒的紀念日。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種積淀,,是一種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發(fā)展的與時俱進的精神,。雷鋒那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精神,,那種干一行愛一行,,立足崗位艱苦奮斗的螺絲釘精神,那種對同志、對群眾像春天般溫暖,,舍己為人,,助人為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是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大力發(fā)揚倡導的。
紀念日民調現實意義引深思
中國社科院不久前發(fā)布的一項針對7城市居民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社會總體信任程度的平均得分已不滿60分,,超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皩W雷鋒日”,,我們在提倡雷鋒精神的同時,發(fā)現“幫忙”在現實中也因為信任問題遭遇了不少尷尬,。你認為是什么原因讓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在當下我們該如何繼續(xù)發(fā)揚雷鋒精神?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民意中國網,,對10364人進行的一項題為“你覺得陌生人間的信任度降低了嗎,?”的調查顯示,82.6%的受訪者認同“超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這一說法,。69.2%的受訪者表示,,“欺騙造假,使社會整體誠信度降低”是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67.2%的受訪者表示,,在當下增加陌生人之間的互信、提倡學雷鋒更有現實意義,。
受訪者中,,90后占12.0%,80后占51.3%,,70后占25.4%,。
69.2%的人認為人際失信的原因在于“欺騙造假,使社會整體誠信度降低”
山西大同的李聞娟前幾天去銀行還信用卡,,準備離開時,,遇到一個大姐問她怎么查詢余額?!八f著就把卡遞給我,,想讓我?guī)退M插卡口。我下意識地不敢碰那張卡,,好像那張卡會咬我手一樣,,并且警覺地和她保持一定距離,,只遠遠地指導她操作。她問我該點屏幕上哪個鍵,,我也不敢靠近,,扔下一句‘跟其他機子差不多’就匆忙離開了?!?/p>
李聞娟事后想這件事,,覺得自己當時表現得有些冷漠,“我其實很難過,,也很想幫助她,,但更怕是陷阱,惹上麻煩,?!?/p>
實際上,誰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當社會整體的信任度下降,,每個人都會是“人情冷漠”的受害者。李聞娟自己也有一次很“無助”的經歷:她在回家的路上手機被偷,,跟家人失去聯系,,想跟別人借手機往家里打個電話卻遭到拒絕?!氨M管很心寒,,但我理解那個不幫助我還懷疑我的人,因為我也懷疑過別人,。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就是這樣蔓延開的,。”
本次調查中,,針對社科院“超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這一結果,,82.6%的受訪者表示了認同。
是什么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缺少互信,?調查中,69.2%的人認為是“欺騙造假,,使社會整體誠信度降低”,,66.1%的人覺得是“缺乏誠信,使人們的防備心加強”,,57.0%的人感覺是“物欲橫流,,人們做事只講究利益”。其他原因還包括:“法制法規(guī)尚未做到完善透明,,失信成本較低”(42.8%),,“傳統倫理松弛,,仁義禮智信的倫理教養(yǎng)被普遍忽視”(39.6%),“現代化,、城市化程度加深,,熟人社會變成生人社會”(32.9%),社會事件影響了人們的信任期待”(24.8%),,“文革期間歷次政治運動破壞了人們的信任基礎”(17.1%)等,。
浙江臺州的一位受訪者說:“我本身不喜歡麻煩別人,也比較膽小,??赡芎芏嗳撕臀乙粯樱⒎遣幌嘈拍吧?,只是覺得無故接受別人的幫忙會欠人家一份情,,加上社會上確實有一些毫無道德觀念的人,所以很多人就會對陌生人心存疑慮,?!?/p>
“盡管如此,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還是很愿意伸出援手去幫助他們,。畢竟我們不希望看到‘小悅悅’的悲劇重演。其實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點,?!彼f。
調查中,,在自己遇到困難時,,20.1%的人會因為不信任而拒絕陌生人的幫助。僅19.6%的人表示不會這樣做,。54.6%的人表示要“看情況”,。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副院長陳文江指出,新中國成立后,,逐漸形成了以單位為基礎構建起來的社會,,人與人的同質性增強了彼此間的互信。但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一方面,人口流動加強,,原住居民與流動人口間異質性顯著,,從心理上說,加劇了人們對人際關系不確定性的不安,,影響了信任,;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打破了原來講究“公平”的社會制度,“比如,,原來工廠里的處長可能就住在我家樓上,,現在可能都去住豪宅了?!比伺c人之間的差距顯現,,而新的價值標準并未確立,社會評價體系卻開始向“利益”看齊了,。
陳文江說,,產生信任危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本該退出市場的政府還在干預資源分配;本該制定標準,、有序競爭的企業(yè)卻在唯利是圖,;本該建立準則、作為“社會良心”的知識分子卻在利益漩渦中“尋租”,。這些都造成了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對企業(yè)產品的不信任、對社會秩序和價值標準的不信任,?!叭绻荒軒ь^在改革中建立公信力,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就不會提升,?!?/p>
49.3%的受訪者表示遇到陌生人有難處,還會施以援手
元宵節(jié)晚上的經歷,,讓浙江杭州的竇女士至今心緒難平,。當晚11點左右,她騎電瓶車回家的路上,,看到一輛摩托車撞上了路邊的石墩,,3名年輕人都受傷倒在地上?!拔疫^去看時,,那個姑娘傷勢很重,呼吸微弱,,就趕緊把她抱在懷里,,喊她千萬不要睡。后來有一位警官加入救援,。我們大聲呼喊,讓過路車輛停下來幫忙,,結果過了很多車都沒停,?!备]女士說,當時那位警官還說要把警官證押給過路司機,,借車送傷者就醫(yī),,也未獲同意。最后還是120來了,,將傷者送到了醫(yī)院,。
竇女士說,當天回家后心情很復雜,?!霸谏媲埃魏稳顺鲇诹贾?,都應該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救人于水火。雖然有可敬的警官和幾位好心人,,但更有不少人毫無同情心,,直接駕車離去,真讓人氣憤,?!边@件事給竇女士的觸動很大,“我就教育我的孩子,,以后遇到陌生人遇到困難,,一定要第一時間伸出援手?!?/p>
調查中,,41.8%的受訪者表示曾遇到過“熱心幫助別人卻遭到拒絕”的情況。但當問到“遇到陌生人有難處,,是否會施以援手”時,,仍有49.3%的受訪者表示會幫忙,其中9.5%的人會“毫不猶豫地幫助”,,39.8%的人會“心存疑慮,,但會試著幫忙”。20.4%的人“想幫忙,,但怕上當受騙”,。24.3%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僅有4.1%的人會選擇“離開”,。
在地鐵,、火車站等人員集中的地方,常常會遇到一些自稱遇到困難的人,,說自己“錢包被偷沒錢回家”,、“為母親籌醫(yī)療費”等,讓人心生憐惜,。面對此情此景,,你是幫還是不幫呢?“對這些事,,我現在根本不信,,這些人都是職業(yè)乞討者,我才不會把錢隨便給他們呢,?!痹谀惩馄笊习嗟睦钚〗阏f。
在深圳一家房地產企業(yè)工作的翟先生告訴記者,,他有一個朋友在車站遇到一個背著小孩的婦女,,說沒錢回老家,朋友看她們可憐,,二話不說就掏出身上原本要用來交學費的幾千塊錢,。但事后她跟朋友們說起這件事,卻沒幾個人稱贊這一“義舉”,,反而覺得她被騙了,。
翟先生認為,不信任陌生人主要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艾F在社會治安環(huán)境并不理想,再加上媒體對犯罪事件的過度渲染,,就會加重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
陌生人間的冷漠不打破,,過度設防,,將導致什么后果?調查中,,69.5%的人認為將會“加劇人情冷漠,,以致出現‘老人跌倒街頭無人敢扶’的社會怪象”,63.7%的人表示會“影響正常的人際和諧”,,45.4%的人認為會“影響社會進步和文明建設”,,43.8%的人指出會“加大社會運行成本”。
59.6%的人期待健全法律法規(guī),,嚴懲欺詐者和背信棄義者
在誠信缺失的當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日益突出,調查中,67.2%的受訪者表示,,增加陌生人間的互信,,提倡學雷鋒更具有現實意義,。
構建陌生人間的信任感需要一個長期過程,。受訪者紛紛支招,排在前三位的建議是:“健全法律法規(guī),,嚴懲欺詐者和背信棄義者”(59.6%),,“加強倫理道德建設,讓人們重拾仁義禮智信”(58.3%),,“建立健全社會誠信體系,,提高失信成本”(50.0%)。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張康之認為,,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信任。農業(yè)社會是一種熟人社會,,人們之間的信任是一種“習俗型信任”,,是熟人之間交往的規(guī)矩。而當前,,我們處在社會轉型期,,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轉變過程中,熟人社會中的“習俗型信任”表現出逐漸衰減的趨勢,?!斑@時,我們不能只顧悲嘆‘信任度下降’,、‘誠信缺失’,,這其實是對既往逝去社會的感嘆。社會轉型的過程是不可逆的,,城鎮(zhèn)化的結果也必將是陌生人社會,。”張康之表示,,積極重建信任才是當下應該重點關注的內容,。
張康之說,在工業(yè)社會,,人們之間的交往關系主要是以規(guī)則為中介建立起來的,,這時候需要建立一種“契約型信任”,即加強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皼]有制度的保障,‘學雷鋒’的承諾就有可能變成一陣風?!?/p>
“實際上,,我們也不要對社會信任太過悲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際之間的信任有著相應的自我完善的形式,。”張康之說,,我們逐步走向后工業(yè)社會,,可以稱作“網絡式陌生人社會”,雖然人們之間直接的交往并不多,,但是社會傳播使得人們之間信息更多地實現共享,,陌生人之間可以因此實現相互了解,而且可以達到“熟人社會”中無法達到的理性化的了解,。比如,,你在網上購物時,盡管你沒有跟店主見過面,,也沒法直接接觸商品,,但是可以通過評價體系來幫助自己作出判斷,這樣人們之間交往的成本會大大下降,,而且交往風險也會最小化,。
當然,社會的自我完善離不開每個人的貢獻,。增強互信,,利人利己,社會才會和諧發(fā)展,。本次調查中,,對于如何重建社會信任,受訪者的建議還有:“從自己做起,,主動相信別人”(46.5%),,“政府帶頭提高公信力,打造誠信社會”(45.2%),,“增加對行善者的鼓勵,,讓好人有好報”(45.1%),“媒體多傳遞人際互信等正能量,,營造溫暖的社會氛圍”(42.5%),,“反思‘文革’等運動式思維、做法,,建設溫和文雅的人際秩序”(27.6%)等,。
1963年3月6日,,即首都各大報發(fā)表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的第二天,《解放軍報》獨家發(fā)表了在京的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和鄧小平的題詞手跡。
劉少奇的題詞是:“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p>
周恩來的題詞是:“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朱德的題詞是:“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
鄧小平的題詞是:“誰愿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
應《中國青年》雜志社的懇請,,毛澤東主席1963年2月22日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40年12月18日 出生在湖南省望城縣安慶鄉(xiāng)(現雷鋒鄉(xiāng))簡家塘一戶貧苦農民家里.這一年系農歷"庚辰"年,,父母給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1947年秋父親雷明亮,,母親張元潢,哥哥雷正德相繼悲慘死去,,年僅7歲的雷鋒成了孤兒.
1949年8月 雷鋒家鄉(xiāng)解放.安慶鄉(xiāng)人民政府成立.雷鋒擔任過兒童團大隊長.
1950年初土地改革開始.雷鋒分得3.6畝耕地,還有一些生活用品,,如床,蚊帳,,鍋,,箱子等.
1950年夏 入學,在劉家祠堂小學讀書.
1954年夏 考入清水塘完小,,加入少先隊,,被選入中隊委員.
1955年 轉入荷葉壩小學.這年春天,在農業(yè)合作化高潮中,,雷鋒把土改中分得的3.6畝田全部入了社.
1956年7月15日 從荷葉壩完小畢業(yè).
1956年7月-9月 雷鋒在生產隊當了近3個月秋征助理員,,搞征收公糧工作.
1956年9月 在安慶鄉(xiāng)政府當通訊員.
1956年11月17日 到望城縣委當公務員.
1957年2月8日 光榮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時被評為縣委機關工作模范.
1957年夏 擔任望城縣治偽工程指揮部通訊員.治偽工程結束,,被評為治偽模范.
1958年春 響應望城縣團委提出的捐獻一臺拖拉機的號召,,雷鋒捐款20元,成為全縣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一個.縣委決定派雷鋒學開拖拉機.
1958年3月16日 在《望城報》發(fā)表第一篇文章《我學會開拖拉機了》.
1958年秋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
1958年10月 由原名雷正興改為雷鋒.
1958年11月15日 到鞍山鋼鐵廠參加社會主義建設.被分配在鞍鋼化工總廠洗煤車間當推土機手.不久,出席鞍山市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1959年8月20日 報名到鞍鋼張嶺礦山參加新建焦化廠工作.
1958年10月至1960年1月 在鞍鋼一年零二個多月時間里,,3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5次被評為紅旗手,18次被評為標兵,,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
1959年12月9日 張嶺《礦報》發(fā)表雷鋒《我決心應召》的申請書,,表達了積極要求參軍的堅定決心.
1960年1月2日 新兵換裝集中待發(fā).雷鋒因無政審表,難以批準入伍.遼陽市兵役局余新元政委送雷鋒到新兵大隊,,當"便衣通信員".
1960年1月7日 當晚,,接兵參謀戴明章通過長途電話向工兵團團長吳海山請示,雷鋒雖無政審表,,可是個優(yōu)秀青年,,能否先帶到部隊.經同意,在登車出發(fā)前8小時,,雷鋒終于穿上新軍裝.
1960年1月8日 雷鋒入伍第一天.當天下午,,作為新兵代表在全國歡迎新戰(zhàn)友大會上發(fā)言.
1960年3月 新兵連訓練結束,雷鋒被分配到運輸連當駕駛員.下連不久,,又被抽調參加團里戰(zhàn)士業(yè)余演出隊.
1960年4月 從團里戰(zhàn)士業(yè)余演出隊回到運輸連.一個月后,雷鋒成為新兵中一名合格的汽車駕駛員,,第一個下到戰(zhàn)斗班.
1960年8月 參加上寺水庫搶險救災,帶病連續(xù)奮戰(zhàn)7天7夜,,表現突出,,團黨委為雷鋒記三等功一次.
1960年8月 把平時節(jié)約下來的200元錢分別支援撫順市望花區(qū)人民公社和遼陽水災區(qū),受到部隊表彰.團黨委決定樹立雷鋒為"節(jié)約標兵".
1960年11月8日 運輸連支部黨員大會通過雷鋒入黨申請.
1960年11月9日 工兵團黨委在黨委書記,、政委韓萬金主持下,,在沈陽軍區(qū)招待所臨時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批準雷鋒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60年11月23日 沈陽軍區(qū)工程兵黨委作出授予雷鋒"模范共青團員"稱號決定.
1960年11月27日 雷鋒榮立二等功,,作為立功代表在全團授獎大會上發(fā)言.團長吳海山,,政委韓萬金分別向雷鋒頒發(fā)二等功獎狀和"模范共青團員"獎狀.此后,雷鋒又榮立過三等功一次,,受團,、營嘉獎多次.
1960年12月1日 雷鋒從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記在沈陽軍區(qū)《前進報》首次發(fā)表.
1960年12月 雷鋒在《前進報》發(fā)表署名文章《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親就是黨》.
1961年2月3日 應邀到海城駐軍作憶苦思甜報告,,與全國戰(zhàn)斗英雄郅順義親切交談.
1961年5月 雷鋒作為全團惟一候選人,,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61年5月14日 雷鋒被提升為副班長.
1961年7月27日 接到撫順市人民委員會通知書.7月31日至8月3日出席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1961年8月 雷鋒被提為運輸連四班班長.
1962年1月27日 雷鋒被批準晉為中士軍銜.
1962年春節(jié)雷鋒在《前進報》發(fā)表《62年春節(jié)寫給青年同志們的一封信》.在此前后,雷鋒又在《前進報》發(fā)表了《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長》,,《我是怎樣從一個苦孩子成長為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的》,,《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等署名文章.
1962年2月14日 雷鋒被選為黨代會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工程兵十團代表大會.
1962年2月19日 雷鋒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陽軍區(qū)首屆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會議.并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在大會上發(fā)言.
1962年5月 雷鋒被共青團撫順市委評為撫順市優(yōu)秀校外輔導員.
1962年8月15日 上午10時,,戰(zhàn)友喬安山向前開車時撞到一根晾衣服的木桿,不幸打在雷鋒右太陽穴上,,負重傷.經撫順市望花區(qū)西郊職工醫(yī)院搶救無效,,于12時5分不幸犧牲.年僅22歲.
雷鋒故居。這里原為唐姓雇主的莊屋,,雷鋒祖父新庭三兄弟佃種唐家的田時就住在這里,。莊屋原有房屋12間,約80平方米,,為四合院式的土磚茅屋,,三面環(huán)山,西面有塘和田,,路從塘邊出進,。
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這里,,建國時分給了這個孤兒兩間半屋,,到1956年11月,雷鋒在這里度過了16個春秋,。
1958年,房子因年久失修,,被堂叔雷明光拆了,,后來在雷鋒家的原地基上恢復了三間房子。
1968年,,望城縣雷鋒紀念館建成后,,為配合紀念館的展覽,體現雷鋒家鄉(xiāng)的特色,,就把這個雷鋒苦難家史的歷史見證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