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馬鈴薯株型直立、繁茂,,葉色濃綠,,花多為淡紫色,結(jié)實性中等,,結(jié)薯集中,,塊莖為圓形或橢圓形,,芽眼少而淺,多為紫紅色(俗稱紅眼窩),,薯皮薄而光滑,,皮與肉均為淡黃色或白色。薯塊蒸煮后自然開裂,,口感沙而香,。
莊浪縣位于甘肅省東部,六盤山西麓,,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東臨華亭縣,西依靜寧縣,,北與寧夏隆德縣,、涇源縣毗鄰,南與張家川,、秦安縣接壤,。海拔1405~2857m之間,莊浪馬鈴薯地域范圍為平?jīng)鍪星f浪縣的水洛鎮(zhèn),、南湖鎮(zhèn),、朱店鎮(zhèn)、萬泉鎮(zhèn),、韓店鎮(zhèn),、通化鎮(zhèn)、大莊鎮(zhèn),、臥龍鎮(zhèn),、陽川鎮(zhèn)、盤安鎮(zhèn),、岳堡鎮(zhèn),、楊河鄉(xiāng)、趙墩鄉(xiāng),、柳梁鎮(zhèn),、良邑鎮(zhèn)、永寧鎮(zhèn),、鄭河鄉(xiāng),、南坪鎮(zhèn)共18個鄉(xiāng)(鎮(zhèn))293個村。
地理坐標(biāo)為東經(jīng)105°46′~106°23′,,北緯35°03′~35°28′,,年種植規(guī)模為34666.65公頃,年產(chǎn)莊浪馬鈴薯104萬噸。
土質(zhì)好,,土壤內(nèi)大中,、微量元素齊全,有機質(zhì)豐富(平均14.41g/㎏),,尤其是磷,、鉀元素含量較高,鈉元素含量較低,;1998年實現(xiàn)了全國第一個梯田化模范縣后,,土地水平度和肥沃性顯著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強,,產(chǎn)能提高,,馬鈴薯等農(nóng)產(chǎn)品品質(zhì)有效提升。這種特殊的土壤屬性,,決定了“莊浪馬鈴薯”獨特的品質(zhì),。
莊浪縣境內(nèi)河流均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渭河一級支流葫蘆河,,二級支流莊浪河,三級支流水洛河,。共有500m3以上的支溝2353條,,其中一級支溝224條,長762km,;二級支溝303條,,長445km;三級支溝1826條,,長664km,。上述河流、支溝構(gòu)成莊浪縣的水文網(wǎng)絡(luò),,各河流水質(zhì)較好,,是縣境內(nèi)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主要水源??h內(nèi)徑流總長161.06km,流域面積938.25km2,,年徑流總量24900萬m3,,其中自產(chǎn)徑流量為9600萬m3,占徑流總量的38.5%,,能有效保障馬鈴薯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補灌用水,。
莊浪縣屬大陸性季風(fēng)氣候,年平均氣溫7.9℃,,年日照時數(shù)2075.9小時,,年總輻射為123.3千卡/厘米2,,光照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全年降水量482.4毫米,主要集中在馬鈴薯塊莖膨大期的七,、八、九三個月,,與馬鈴薯需水期吻合,雨熱同季,,非常適宜莊浪馬鈴薯生長發(fā)育,。
雙行壟作栽培:每壟播雙行,寬行距60cm,,窄行距30-40cm,,旱平地播種,經(jīng)過培土成壟,,水地起15-20cm高壟,。
整薯坑種栽培:行距66.7cm,窩距50~55cm,,播種時挖直徑30-40cm,,深30cm的坑,裝入肥料,、肥土,,并混合均勻,距地平面8cm深處正中央放置小整薯,,然后覆土成丘形,。
地膜覆蓋栽培:先起壟,再覆膜,,壟寬60cm,,溝寬40cm,壟高15-20cm,,修平壟面后再用地膜全地面覆蓋,,用土壓實地膜邊縫,并每隔3-5米打土腰帶壓膜,。覆膜后再播種,。
整地施肥
選茬整地:馬鈴薯生產(chǎn)忌重茬。以小麥、綠肥茬為好,,其次選蕎麥,、玉米、糜(谷)茬,,當(dāng)年新修梯田及新開墾草(荒)地宜播種馬鈴薯,。
輪作形式:小麥(綠肥)→馬鈴薯→胡麻(玉米);蕎麥(玉米)→馬鈴薯→小麥(糜谷),;
新修梯田→馬鈴薯→小麥(玉米),。
深耕整地:夏秋(含復(fù)種)作物收獲后進行深耕,深度45厘米左右,,耙耱整平過冬,,新修梯田盡量在冬前整地,如遇土壤封凍,,可在早春土壤解凍時整地,。
增施肥料、科學(xué)施肥:堅持“有機肥為主,,增施磷肥,、氮磷鉀配施”的原則。要求畝施有機肥4000-5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普鈣50公斤,硫酸鉀10公斤,,或馬鈴薯專用肥40-50公斤,。在施肥方法上,,有機肥,、普鈣,、鉀肥、60%氮肥或馬鈴薯專用肥,,結(jié)合整地,,一次性底施,40%氮肥于馬鈴薯現(xiàn)蕾前即株高15厘米左右追施,。
播前準(zhǔn)備
選種:選擇抗旱抗病,、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品質(zhì)好的優(yōu)良品種,,適宜的品種主要有莊薯系列和隴薯系列的品種,。選用本品種特征明顯,表皮光滑,芽眼深淺一致,,無?。€)的健薯種薯,畸形薯不宜作種用,。出窖后的種薯,,要掰掉芽子,晾曬1-2天,。
切塊:30克左右的小薯,,可整薯播種;大種薯切塊作種,,切刀時要用0.2%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每切一個薯塊,更換一次切刀,。切塊重一般為40-50克,,切好后用草木灰拌種,或攤開晾干,。
土壤處理:馬鈴薯容易受蠐螬,、金針蟲危害而降低商品性,應(yīng)對地塊進行土壤處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兌水3公斤稀釋后,,拌15公斤細干土,均勻施于播種穴(溝)中,,或結(jié)合整地撒施地表后翻耕耙耱,。
起壟覆膜:采用全膜壟作穴播栽培模式,先起壟,,壟寬60厘米,,溝寬40厘米,壟高10-15厘米,,再用黑色地膜全覆蓋,。可秋季覆膜,,也可春季覆膜,;采用雙行壟作栽培和整薯坑種栽培模式,不起壟,,直接播種,。
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播種時間:在4月中下旬搶墑播種,。
播種與密度:雙行壟作和全膜壟作穴播模式栽培,,每壟播種2行,,株距33-35厘米,畝密度3800-4000株(穴),,播種深度6厘米左右,。
若墑差,適當(dāng)深播,,播后用濕土壓實播種孔,;整薯坑種栽培,行距66.7cm,,窩距50~55cm,,播種時挖直徑30-40cm,深30cm的坑,,裝入肥料,、肥土,并混合均勻,,距地平面8cm深處正中央放置小整薯,,然后覆土成丘形,,畝播種密度1800-2000(株)窩,。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防病滅蟲
放苗:出苗前,,要打碎土壤板結(jié),,及時放苗,如缺苗嚴重,,應(yīng)及時補播,。齊苗后,應(yīng)及時鋤草,。
追肥:當(dāng)苗高15厘米左右時,,按追肥數(shù)量要求(畝追尿素5-10公斤)在植株附近環(huán)施或穴施;雙行壟作栽培模式,,結(jié)合追肥,培土成壟,,水地起15-20cm高壟,,旱地稍低;整薯坑種栽培模式,,結(jié)合追肥,,再培土1次。
病蟲害防控:從出苗到收獲,,要及時調(diào)查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做好預(yù)測預(yù)報和防控,。一是在田間懸掛誘蟲黃板,誘殺蚜蟲,,當(dāng)蟲口密度較大時,,可葉噴5%蚜虱凈粉劑1000倍液,或10吡蟲靈粉劑1500倍液,,7-10天噴霧1次,;二是顯蕾后,,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霧1次,,以預(yù)防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時,應(yīng)及時拔除,。結(jié)合病蟲害防治,,可葉噴0.05-0.1%硫酸鋅+0.2%硼砂+0.2%硫酸錳溶液50㎏/畝,共噴2次,,以加快薯塊膨大,。
適期收獲
當(dāng)田間大部分莖葉變黃枯萎、匍匐莖開始干縮與塊莖分離時,,應(yīng)及時收獲,。收獲前,拔除莖蔓,,或人工剎青,,選擇晴天收獲,收獲后的薯塊晾曬1周左右,,待表皮水分蒸發(fā)后再分級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