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會》是一段著名的傳統(tǒng)相聲?!段恼聲愤@段相聲產(chǎn)生于何時,,由何人創(chuàng)作已不可考,,根據(jù)流傳的文本考證,相信產(chǎn)生于晚清,。在《文章會》中,,有大量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貫口,表演這段相聲頗見演員的功底,,因此《文章會》常被用來考核一個相聲演員表演水平,,在相聲界也有“文怕《文章會》,武怕《大保鏢》”的說法,。一些人認(rèn)為,,《文章會》諷刺了八股文,也有研究者認(rèn)為,,《文章會》并非專為諷刺八股文而創(chuàng)作,,它僅僅是相聲演員自嘲的幽默而已。
馬三立和張慶森,、蘇文茂和馬志存,、馬志明和黃族民、郭德綱和于謙等表演藝術(shù)家的新老文章會使文章會這個相聲段子不僅有歷史的文化底蘊同時又與時代俱進并發(fā)了勃勃生機,,使之經(jīng)久不衰,。
<<文章會>>
甲:真是的,有文化,。
乙:嗬,!
甲:咱文化高啊。
乙:(鄙夷地)文化,。
甲:對了,。知道我外號嗎?
乙:什么呀,?
甲:我的外號知道嘛,?
乙:(不耐煩地)什么呀?
甲:馬大學(xué)問,。
乙:馬大學(xué)問,?
甲:唉,知道事兒多,,認(rèn)識字兒多,大伙送我外號“馬大學(xué)問”,。我還不能這么自居啊,,不敢自滿!還得孜孜以求,!
乙:(鄙夷地)嗯,。
甲:還得上進,!
乙:(鄙夷地)嗬!
甲:對了,!我有我的功課,,知道嗎?
乙:您每天都干什么呀,?
甲:每天,?
乙:啊。
甲:每天我得讀讀書,。
乙:噢,。
甲:閱閱報。繪繪畫,。
乙:(不相信地笑,。)嗬。
甲:習(xí)習(xí)字,。
乙:(嘲弄地重復(fù))習(xí)習(xí)字,。
甲:著著棋。
乙:唔,。(嘲弄地重復(fù))著著棋,。
甲:撫撫琴。
乙:(仍有嘲弄之意)好,!
甲:唱唱歌,。
乙:唔。
甲:跳跳舞,。
乙:嗬噫,。
甲:跑跑步。
乙:噢,,您有時候還跑跑步,?
甲:干嗎有時啊,?經(jīng)常跑步啊,。
乙:每天都跑?
甲:咱就干這個的,!專業(yè)嘛,!專業(yè)跑步啊,!
乙:噢,,您是運動員?!
甲:我,?
乙:?。?/p>
甲:(含糊地)不是,。我,。。,。不是運動員,。反正每天得跑!
乙:每,。,。。操場子跑,?體育場跑幾圈兒,?
甲:體育場?
乙:???
甲:轉(zhuǎn)圈兒跑?
乙:對呀,!
甲:我,。。,。不不,,我不跑圈兒!我就是馬路上,,大馬路上,,練那長趟子跑步!
乙:馬,。,。。噢——馬拉松,!那您能跑幾公里?。?/p>
甲:幾公里,?沒有,,不知道,不知道,。
乙:您能跑幾千米,?
甲:幾千米也不懂,。反正這么說吧,。
乙:啊,。
甲:只要你說個地名,我就能跑到,。比方說吧啊,,我正在這兒,正在南市這兒,,正歇著呢,。
乙:啊。
甲:有人出題了,?!氨贝箨P(guān)!”北大關(guān),?一商量,,合適。走,!跑?。∫豢跉?,跑到北大關(guān),。到那兒擦擦汗,沒等歇會兒呢,,又來題目了,,“小白樓兒!”小白樓兒,?——走,!這一氣兒跑到小白樓兒!
乙:(不相信地)一氣兒跑到嘍,?
甲:唉,。
乙:您半道上你不歇著?
甲:哪兒能歇???這沒有歇的。這都是一氣兒跑到,。反正跑得不是多快,。可也不能太慢嘍,。這得有姿勢,。
乙:是呀?
甲:你得按這姿勢。你得這樣兒跑,。(模仿拉車跑步動作)這意思,。唉。
乙:噢,,您就這樣跑,?
甲:反正你說吧!無論多遠,,你說個地名兒,,我就能跑到!
乙:那也不一定,。讓你跑到小白樓兒,,跑半截兒您就回來了那誰知道啊,?
甲:哪兒能回來?。?!回來還行?。?!真是的,,準(zhǔn)到啊,!準(zhǔn)能跑到,!誰給出的這題,唉,,你讓跑到哪兒,,你看著。怎么樣,,看著,!看到?jīng)]?到了,,唉,,你走你的,我再等別的題目,,我再跑,。
乙:那。,。,。出主意這個也跟著您跑?。?/p>
甲:出題的不跑,。他不用跑,,我?guī)е?/p>
乙:怎么帶著?背著,?
甲:背我哪兒背得動?。?/p>
乙:那你怎么帶著哪,?!
甲:我隨身啊總帶著這么一個大椅子,。這椅子上面有棉墊兒,,有兩個膠皮轱轆,頭里有這么兩棵棍子,,我就拽著這棍子,,就這樣跑!(模仿拉車跑步動作)
乙:噢,,拉洋車呀,!
甲:啊。,。,。然也。
乙:唉,,行啦,,您就別然也了。說這么熱鬧跑步,,(甲:唔,?)鬧了半天是拉車的!嘁,。,。。這,!
甲: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拉車怎么了,??。?/p>
乙:不怎么,,拉車唄,。
甲:對,,對,是拉車,,是拉車,,就為拉車,鍛煉身體呀,,就為讓人出題呀,!咱不是指這個。真是的,。玩兒呀,!呆著不也是呆著嘛!解悶兒鍛煉哪,!玩兒,!
乙:噢,人家這是為了鍛煉,。
甲:唉,!
乙:噢,您這是玩兒???
甲:對!玩兒,!
乙:那坐您這車不要錢,?
甲:哪兒能不要錢呀!也是說價兒,。來回講價兒,。收錢,也是,。
乙:不是,,這不還是拉車要錢嗎?
甲:要錢是要錢哪,,給車廠子呀,!交它半天車份兒呀。咱為玩兒了,,對吧,?人家車廠子車主人家招誰了?人家是租車的不得給人家嗎,?
乙:噢,。那您掙這一天錢都給車廠子?
甲:也不能都給它呀,!反正掙了這一天錢到了晚上,,除了交車份兒剩下的錢呢,,那我。,。,。我就要了。
乙:(又開始鄙夷的口吻)唉對對,,拉車的都這樣,!要拉不上坐兒,您還得賠人車份兒呢,?
甲:你怎么知道的,?
乙:我們上輩有拉車的!啊,,切,!
甲:你看我這意思啊,我這樣子,,言談話語舉止動作穿裝打扮風(fēng)度儀表我象個拉車的嗎?我象嗎,?我象嗎,?
乙:看看不出來。
甲:象嗎,?
乙:咱看不出來,。
甲:完了,完啦,,我是學(xué)生出身,!扶輪學(xué)校出來的學(xué)生。
乙:扶輪學(xué)校,?
甲:唉,。
乙:這我可知道。北京崇文門內(nèi),,扶輪中學(xué),!好學(xué)校啊,!
甲:你說的那個崇文門內(nèi),,扶輪中學(xué)啊,?
乙:?。?/p>
甲:那是鐵路局的,。鐵路局工作人員的后輩子弟都送到扶輪中學(xué)念書,。
乙:對呀,!
甲:我跟那個不一樣!我跟那不一樣,!我在和平門外,,和平門外,,前孫公園兒,!我們那兒叫人和!人和扶輪中學(xué),!掌柜的姓劉,,劉四爺,!
乙:劉。,。,。噢。,。,。行了!這這這知道了?。祝哼恚┠銈冮T口兒那牌匾字號是人和,。
甲:對。
乙:掌柜是劉四爺,。
甲:對,。
乙:他有個閨女叫虎妞。
甲:對對對,。
乙:你們同學(xué)有個叫祥子的,。。,。
甲:他比我高一年級,。
乙:唉,走,!出去,。還是拉車的!
甲:說實在,,我確實啊,,人和學(xué)校,人和扶輪學(xué)校,。
乙:甭廢話,,人和車廠子!
甲:你看不起人,!你看不起人,!你打聽打聽,。
乙:嗯。
甲:你問問去,!
乙:問什么呀,?
甲:我們學(xué)校怎么樣?我們學(xué)校那個設(shè)備,!告訴你,,光大鐵罩棚子好幾個!
乙:對,,那是擱車的,,怕雨淋嘍!哼哼,。
甲:有教室,!
乙:(不信地)教室。
甲:很多的文人學(xué)者,,到我們學(xué)校參觀,。贊揚我們學(xué)校,有人才,!好,!
乙:都誰去過呀?
甲:誰去過,?康有為。有個康有為,,號叫康南海,,人稱的康圣人,知道這人嗎,?
乙:知道啊,,康有為、梁啟超啊,。
甲:對呀,。康有為的同學(xué)就是日本人伊藤博文,。他們都主張變法維新,。
乙:唉,還興學(xué)辦學(xué),。
甲:就是他,!康有為康圣人!到前孫公園兒來啦,!
乙:上車廠子來啦,!哼(嘲笑),。
甲:學(xué)校!
乙:(鄙夷地)唉,,學(xué)校學(xué)校,!
甲:我們劉校長迎接。
乙:唉,,劉四爺出來啦,。(嘲笑)
甲:康圣人來的時候,(乙:嗯,。)我們同學(xué)都蹲那兒都歇著呢,。
乙:都。,。,。
甲:呼啦全站起來了。
乙:(嘲弄地)這都什么學(xué)生您說,!都蹲那兒歇著,!好好好。
甲:康有為一瞧我們同學(xué)們一個一個——
乙:嗯,。
甲:年輕力壯,,細腰長腿,燈籠褲扎腿帶打包頭的青布鞋上身穿著藍坎肩兒,!
乙:唉,,可不拉車就這么打扮嘛!甭介紹了?。,。ǔ靶Γ?/p>
甲:康有為說:“貴校校長,學(xué)生們每天是什么功課,?”
乙:嗯,。
甲:劉校長一聽,趕緊把功課表遞過去了,??涤袨榻舆^來一瞧——地理
乙:唉,學(xué)生應(yīng)該有這門兒,。
甲:跑步,。
乙:體育嘛!
甲:跑步,。
乙:唉,。
甲:地理。
乙:地。,。
甲:地理,,跑步,跑步,,地理,,
乙:唉?
甲:跑步跑步地理地理,。
乙:唉唉(笑),。您等等
甲:(兀自不停)地理跑步跑步地理。,。,。
乙:行了行了。就這兩樣???
甲:基本功啊,!這是基本功,。先練地理,地理熟了,,走,!跑!
乙:唉,,對,,地理不熟拉不了車呀!(嘲笑)
甲:康有為說:“貴??捎薪o學(xué)生們講一講古典文學(xué)詩詞歌賦,?教他們寫寫文章?”校長說:“是呀,,每逢這個節(jié)日或者廟會日,我總要給他們講一講‘二輪典故’,?!?/p>
乙:唉,好,!二論典故,,四書五經(jīng)。
甲:你說的那是上《論語》下《論語》,。
乙:是?。?/p>
甲:我們學(xué)校哪兒有四書五經(jīng)啊,?給我們講“二輪典故”,。
乙:怎么個“二輪典故”?
甲:二輪的典故呀,,也就拐彎兒抹角兒上坡下坡打天稱,。。,。
乙:反正就拉車那點兒事兒,!
甲:康有為說:“既然如此,我在貴校出個題目,,請每個學(xué)生對詩一篇,,可否?”康圣人要出個題,。
乙:要考考你們,?!
甲:我們同學(xué)聽了,,個個是面帶微笑,,毫無懼色!
乙:不在乎,。
甲:康有為說:“今天我出題,,有三個要求?!?/p>
乙:哪三個要求?。?/p>
甲:“第一,,學(xué)生們的座位要分開,。不準(zhǔn)兩個人用一張桌子?!?/p>
乙:防止互相偷看遞小條兒什么的,。
甲:“第二,一律用墨筆答卷,,不準(zhǔn)使鋼筆或者是鉛筆,。”
乙:要看看你們小楷的功夫,。
甲:“第三,,要二十五分鐘,交卷,!”
乙:嚯,!時間緊不容思考,。
甲:時間緊還不說呀。
乙:嗯,?
甲:康圣人出的這題太難了,!
乙:什么題呀?
甲:春秋題,。
乙:哎喲,,春秋題是深了點兒。
甲:康有為出的題是春,。
乙:嗯,。
甲:要我們對的是秋!
乙:噢,。
甲:他在黑板上寫了四句詩,。
乙:怎么寫的?
甲:“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p>
乙:這。,。,。千家詩呀!
甲:“各位同學(xué),,按照此題每個人對詩一篇,。”
乙:噢,。
甲:每人只發(fā)一張白卷兒,。就一張卷子,不準(zhǔn)打草稿,,不能寫清底兒,。只說寫錯了,算棄權(quán),,算廢了,!
乙:嚯,這可不易呀,!
甲:不易得分誰!我接過了白卷,,研濃了墨,,掭飽了筆,不假思索,是一氣呵成,!交卷兒,!
乙:嚯!這么快??!
甲:同學(xué)們也有交卷兒的,也有沒寫完的,,還有剛研得了磨的,!
乙:也真有笨的!
甲:二十五分鐘到,。
乙:噢,?
甲:收卷兒!不管寫完沒寫完,,呼啦呼啦全斂走,!一大摞,交給校長,,校長先看,。得撿好的!
乙:那是啊,。
甲:不好的遞過去,,多讓人康圣人笑話呀!對不對,?
乙:對對對,。
甲:校長一瞧這篇:不好!
乙:不好就完了,。
甲:扔一邊兒,。看這個,,不行,。
乙:嗬。
甲:這不象話,。
乙:切,。
甲:這寫的不行。
乙:唔,。
甲:哎呀,,這墨都研洇了!
乙:也真有廢物,!
甲:這誰的這是,?沒名字,!
乙:怎么還有這學(xué)生您說!
甲:挑來挑去,,挑出一張最好的來,,一看這名字——
乙:誰呀?
甲:馬志明,!
乙:噢,,是你的?,!
甲:趕緊遞過去,。
乙:(略帶崇敬地)噢。
甲:“康老先生,,請您老看這篇陋文,。”
乙:唔,。
甲:康圣人接過我這張卷子,,那真是一見此物,大吃一驚,,好一似涼水澆頭,,懷里抱著冰!
乙:哎呀,,好嘛,,杜十娘啊這是?,!
甲:“?。『?!好,!文章奇哉!文章妙哉,!文章絕妙哉,!”
乙:至于嘛您說!
甲:校長說:“你老夸獎,?!薄班牛鞘强的晨洫?,這篇文章,,是我平生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絕妙文章,!”
乙:唔,。
甲:你聽聽,!你聽聽!康圣人沒見過這樣的文兒,!沒聽過這樣的詞兒!
乙:(崇敬地)嗬,!
甲:康有為說:“貴校校長,,請看這篇大作。由始至終,,一氣貫通,,筆力之精深,行如游云,,速如閃電,,下筆之處,一筆不脫,,猶如鳳舞龍飛一般,。”說我寫的好,。
乙:噢,。
甲:“詩中之妙句,并無半言抄襲前人,,尋章摘句,。字字乃珠玉之價,可稱千金難易一字矣,?!币遥哼怼?/p>
甲:“常云:‘唐詩,,晉字,,漢朝文章’,今有高足一人,,三代兼全矣,。”
乙:嚯,!
甲:“唐有韓愈杜甫李白,,宋有三蘇米蔡王安石等人,此乃唐宋兩代八家之才子,。至今識文之人無不稱贊,,能詩能文者,無不效仿,。今有高足—人乃后起之秀,,空前絕后之文章,,蓋世之奇才。惟恐那,,唐宋兩代八家之文章,,身價落千萬丈矣!”
乙:我說,,這什么意思?。?/p>
甲:他說呀,,有了我這篇兒文章,,唐詩晉字,比得是一分錢都不值,!
乙:一分都不值了,?!
甲:校長說:“您老先生不要如此夸獎,!何必這樣奉承,!想您老先生,乃詩文之老前輩,,您老先生又有圣人之美稱,。小徒這篇陋文,詞句不佳,,字體不妙,,難登大雅之堂,不足以遇高人之目,。先生過獎,,我?guī)熒鷳M愧無地也?!?/p>
乙:(嘲弄酸氣地)耶——,。
甲:“再者,小徒何人,,焉敢比唐宋古人乎,?”
乙:行了,別“呼”了就??!
甲 康有為說:“不然,不然,!非也,,非也!”
乙:不對了!
甲:“據(jù)我看,,(乙:唔)不但那唐宋詩文不及,,就是那后漢三國諸葛孔明著有前后《出師表》可稱蓋世之奇文。(乙:唔)想那《出師表》中之妙句,,不過如此,!”你聽聽!你聽聽,!他說諸葛亮前后《出師表》的妙句,,就是好的地方,不過如此,,跟我這差不多!
乙:那不好的地方呢,?
甲:還不如我這個哪,!
乙:這諸葛亮也得拉車去!
甲:校長說“您老先生越發(fā)過獎,。小徒既不敢比唐宋古人,,焉敢比后漢三國諸葛孔明老先生?孔明先生居住臥龍崗,??酌鞯捞柦小P龍’??酌髡\乃一龍,,小徒草蛇不如,草蛇焉敢與臥龍為伍,?再者,,孔明先生官拜‘武鄉(xiāng)侯’,后人以‘武侯’稱之,??酌髂耸恰浜睢⊥侥耸恰蹆汉铩??!?/p>
乙:眼兒。,。,。“眼兒猴”,?,!
甲 “ ‘眼兒猴’乃一二三等類?!蹆汉铩錾稀搴睢?,焉敢摟‘五侯’之注,,豈能贏錢乎?”
乙 好嘛,,合著擲色子來了,?
甲:康有為說:“貴校校長不必如此客氣。今日會其人之文,,未會其人之面,。欲與高足一會,可肯賜教否,?”康圣人要瞧瞧作詩這人,。
乙:要見見你!
甲:要瞧一瞧我的廬山真面,。
乙:就您這還廬山真面呢,?
甲:校長說:“應(yīng)當(dāng)命小徒拜見先生,因小徒衣冠不整,,禮貌不周,,故而未敢造次?!?/p>
乙:唔,。
甲:“哎呀呀呀呀呀呀,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乙:嗬,!
甲:“會其人之文,,不會其人之面,乃與才子交臂失之,,焉有造次之理,?!”
乙:嗯,。
甲:“請,!”嗬!康圣人給我來一“請”字兒,!
乙:這么大面子,!
甲:校長一聽,站在講臺上,,(乙:啊,。)“我說馬子,小馬子。,。,。”
乙:唉,?
甲:“小馬子,,過來!這邊兒,!過來,!過來!”
乙:我說,,唉,,唉,唉,,你等等吧,,您不叫馬志明嘛?你們這校長“小馬子,!小馬子!過來,!過來,!”這叫您哪?
甲:我們學(xué)校一般呀,,都不叫學(xué)名,,都有簡稱。
乙:哦,。
甲:一來校長點名就這樣:“小馬子,,大個子,栓子,,劉二,,老李,楊大,,你們走,!帶燈了嗎?”
乙:帶,。,。。(嘲弄)唉,,這是拉晚兒的這都是,!好好好好好!
甲:省事這樣。
乙:省事兒,。
甲:“馬子,,過來,見過康圣人,?!蔽疫^去鞠躬行禮?!笆ト撕?!”康有為一瞧我這模樣,大吃一驚,!
乙:好,,又吃了一驚!嘿嘿,。
甲:“?。∵@就是令高足,?,!”
乙:唔?
甲:校長說:“正是小徒,?!?/p>
乙:什么名字?
甲:“叫馬志明,?!薄斑恚?!志明,!志明明志,必然聰明,!”
乙:嚯,!
甲:“相貌不凡,又有棟梁之才,,我國有此一人,,振興有望矣!”
乙:就你呀,?,!
甲:“這篇華翰閣下大筆否?”
乙:問是你寫的不嗎,?
甲:我說:“區(qū)區(qū)不才,,然也,!”
乙:(嘲弄地)好,來啦,!嗨海,!
甲:“按此文章可能重寫一篇?”
乙:這怎么了,?
甲:他讓我照那樣再來一篇兒,。
乙:為什么呢?
甲:他認(rèn)為那不是我寫的,。他以為呀,,那是別人替我寫的!
乙:噢,。
甲:嘿,,我說“可以再寫一篇?!?/p>
乙:唔,。
甲:好!又發(fā)我一張白卷兒,。當(dāng)時有人給我脫靴捧硯,。
乙:嗬!
甲:當(dāng)著康圣人,,我是刷刷刷刷,,揮筆而就。寫完了,,兩張一比,是分毫不差,,是一點兒不錯,!
乙:行啊,!
甲:康有為是贊不絕口,!我這詞兒寫得太妙了!
乙:怎么寫的呀,?
甲:康圣人出的題目是春,。
乙:噢!
甲:讓我們對的是秋,!我這是秋文《八月》,!
乙:您給念念?
甲:我念一念,?
乙:啊,。
甲:八月啊,。
乙:唉。
甲: “八月秋風(fēng)陣陣涼,,(乙:這,?)一場白露一場霜。(乙笑)小嚴(yán)霜單打獨根草,,(乙:嗯,?)掛大扁兒甩籽蕎麥梗上,而已矣,!”
乙:還而已矣,?您這不《王二姐思夫》嘛!
甲:唉,,你怎么著,?康有為說:“此學(xué)生賢良方正,真是飽學(xué)鴻儒,!況且熟悉地理,,何不叫他大展經(jīng)綸,為國出力,?,!我看天津市正好缺少一名超等顧問,此學(xué)生應(yīng)授其職,,方不負(fù)其所學(xué),!”
乙:噢,超等顧問,??。?/p>
甲:校長說:“小徒才疏學(xué)淺,,不能勝此重任,!”
乙:唔。
甲:“不,!令高足膀大腰細,,頗有耐力,超等顧問是正充此任,!”校長說“好,,快謝謝康圣人吧!”我一看壞了,,校長給應(yīng)下來了,,這哪兒干得了啊,?,!
乙:行了,,這官兒不小啊,!
甲:不是官兒,!
乙:不是超等顧問嗎?
甲:是抄起來車把等著,,有雇的我就問,!
乙:噢,還是拉車呀,!
相聲界歷史上長期實行嚴(yán)格的師徒授受制度,,很多傳統(tǒng)相聲段子僅師徒間口耳相傳,許多信息在流傳過程中消失,,因此無法確切了解《文章會》的創(chuàng)作年代和作者,,只能根據(jù)流傳下來的表演文本進行考證。
根據(jù)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相信《文章會》應(yīng)當(dāng)創(chuàng)作于晚清的的同治或光緒年間,。在這個相聲段子中有大段的貫口(即大段連貫且富于節(jié)奏性的臺詞),涉及了唐宋八大家,、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修,、趙孟頫,、王羲之、管仲,、樂毅,、諸葛亮等歷史人物,因此有人認(rèn)為這段相聲并非由生活在底層的相聲演員所創(chuàng)作,,而是出自飽讀諸子的滿族貴族子弟的創(chuàng)作,,可能最初由一些貴族子弟在自娛自樂的全堂八角鼓中表演,后隨著清朝滅亡,,這些貴族子弟下海成為職業(yè)藝人后這段相聲才流傳到相聲界的,。最初,,文章會與另一傳統(tǒng)相聲名段《大保鏢》為同一段作品,,文章會是這個作品的墊話,即相聲主體故事展開之前講述的墊場小故事,,后來為適應(yīng)劇場演出的需要,,《文章會》和《大保鏢》被拆分為兩個獨立的相聲段子。
在《文章會》的表演中,,逗哏演員扮演一位不學(xué)無術(shù),,腹內(nèi)草莽卻不斷吹噓自己國學(xué)功底深厚的學(xué)生,。逗哏演員吹噓自己畢業(yè)于某著名大學(xué),曾經(jīng)接受過某名人的八股文考試,,在數(shù)百位應(yīng)試者中,,只有他一人文筆佳,字體妙,,受到了名人的贊賞,,演員借名人之口,以貫口的形式夸耀自己的文章文筆堪比唐宋八大家,、書法堪比王羲之,,見地堪比孔明、乃至孔孟,。捧哏演員則扮演一個將信將疑的聽眾,,協(xié)助逗哏演員逐步將吹捧一步一步推向極至。隨后,,捧哏演員要求逗哏演員當(dāng)眾念出那篇文章,,最終逗哏演員讀出的卻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鼓書小調(diào),名人出的題目一般為春題,,內(nèi)容為民間小調(diào)《正月探妹》,,捧哏演員回答的則是鐵片大鼓《王二姐思夫》。俗不可耐的民間小調(diào)與之前的吹捧形成強烈的對比,,達到喜劇效果,。
作為一段傳統(tǒng)相聲,《文章會》在相聲界流傳了百余年,,主要依靠的是師徒之間的口傳心授,,因此形成了很多演出版本,各個版本之間,,故事脈絡(luò)基本相同,,而具體細節(jié)則根據(jù)時代不同而各具特色。
各個版本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即,,逗哏演員畢業(yè)的學(xué)校,對逗哏演員進行考試的名人,,以及最后一個包袱的形式,。
在目前已知最早的一個版本中,逗哏演員并非一個大學(xué)生,,而是一名進京應(yīng)試的舉人,,相聲中出現(xiàn)的名人是光緒皇帝的老師、軍機大臣翁同龢,,相聲以翁龢和扇了逗哏演員一個耳光做結(jié),。
還有晚一些的版本中,,逗哏演員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進行考試的名人是主導(dǎo)戊戌變法的康有為和相聲界的老藝人周蛤蟆,,相聲同樣以康有為扇了逗哏演員一個耳光做結(jié),。
在更晚些的版本中,逗哏演員畢業(yè)于扶輪大學(xué),,或仁和大學(xué),,隱喻逗哏演員實際是一個黃包車車夫,其中扶輪大學(xué)意指扶著車把拉著車輪,,而仁和大學(xué)則出自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中祥子供職的仁和車場,,進行考試的名人為北洋政府的國務(wù)院秘書長徐樹錚,相聲最終以徐樹錚雇傭逗哏演員為政府“超等顧問”作結(jié),,其中“超等顧問”意指“抄起車把等著,,有人雇就問”仍然是隱喻該人為黃包車夫。
還有版本為隱喻逗哏演員為賣烤紅薯的,,其中鐵路附小意指鐵路附近的學(xué)校,。底為雇傭逗哏的為“門外主考”,意指在考場門外又煮又烤,,仍暗指逗哏演員為賣烤紅薯的,。
此外還有的版本以北京大學(xué)校長蔡元培為考試的主考人,但是無論何種版本,,逗哏演員對自己進行吹捧的詞句,,以及最終抖響包袱的兩段民間小調(diào)《正月探妹》和《王二姐思夫》卻是基本固定的。比較這些版本的差異,,可以從中讀出《文章會》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過程,,并能夠從中挖掘這段相聲起源的一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