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翁
苦宮市也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⑴賣炭翁:此篇是組詩《新樂府》中的第32首,,題注云:“苦宮市也?!睂m市,,指唐代皇宮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場上去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唐德宗時用太監(jiān)專管其事,。
⑵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詩中指的是長安終南山。
⑶煙火色:煙熏色的臉,。此處突出賣炭翁的辛勞,。
⑷蒼蒼:灰白色,,形容鬢發(fā)花白。
⑸得:得到,。何所營:做什么用。營:謀求,,經(jīng)營,這里指需求,。
⑹可憐:使人憐憫,。
⑺愿:希望。
⑻曉:天亮,。輾(niǎn):同“碾”,壓,。轍:車輪滾過地面輾出的痕跡,。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長安有貿(mào)易專區(qū),稱市,,市周圍有墻有門。
⑾翩翩:輕快灑脫的情狀,。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騎(jì):騎馬的人,。
⑿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使者,指皇宮內(nèi)的太監(jiān),。白衫兒,,指太監(jiān)手下的爪牙。
⒀把:拿,。稱:說,。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⒁回:調(diào)轉(zhuǎn)。叱:喝斥,。牽向北:指牽向?qū)m中,。
⒂千余斤:不是實指,,形容很多。
⒃驅(qū):趕著走,。將:語氣助詞,。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夠,。惜,,舍,。
⒄半匹紅綃一丈綾:唐代商務(wù)交易,絹帛等絲織品可以代貨幣使用,。當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比一車炭的價值相差很遠。這是官方用賤價強奪民財,。紅綃:一作“紅紗”。
⒅系(xì):綁扎,。這里是掛的意思。直:通“值”,,指價格,。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
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fā)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
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么?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jīng)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騎著兩匹馬的人是誰???是皇宮內(nèi)的太監(jiān)和太監(jiān)的手下。
太監(jiān)手里拿著文書,,嘴里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jiān)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無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賣炭翁》是白居易組詩《新樂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自注云:“苦宮市也?!卑拙右讓懽鳌缎聵犯肥窃谠统跄辏@正是宮市為害最深的時候,?!皩m市”的“宮”指皇宮,,“市”是買的意思?;蕦m所需的物品,,本來由官吏采買,。中唐時期,宦官專權(quán),,橫行無忌,,連這種采購權(quán)也抓了過去,常有數(shù)十百人分布在長安東西兩市及熱鬧街坊,,以低價強購貨物,甚至不給分文,,還勒索“進奉”的“門戶錢”及“腳價錢”,。名為“宮市”,,實際是一種公開的掠奪。白居易對宮市有十分的了解,,對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鄭,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其詩語言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此詩開頭四句,,寫賣炭翁的炭來之不易?!胺バ健俊?,概括了復(fù)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勞動過程,?!皾M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活畫出賣炭翁的肖像,寫出勞動的艱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現(xiàn),?!澳仙街小秉c出勞動場所,這“南山”就是王維所寫的“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的終南山,豺狼出沒,,荒無人煙,。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窯一窯地“燒炭”,好容易燒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滲透著心血,,也凝聚著希望,。寫出賣炭翁的炭是自己艱苦勞動的成果,這就把他和販賣木炭的商人區(qū)別了開來,。但是,,假如這位賣炭翁還有田地,,憑自種自收就不至于挨餓受凍,只利用農(nóng)閑時間燒炭賣炭,,用以補貼家用的話,,那么他的一車炭被掠奪,就還有別的活路,。然而情況并非如此,。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沒有自己出面向讀者介紹賣炭翁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而是設(shè)為問答:“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边@一問一答,不僅化板為活,,使文勢跌宕,搖曳生姿,,而且擴展了反映民間疾苦的深度與廣度,使讀者清楚地看到:這位勞動者已被剝削得貧無立錐,,別無衣食來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萬苦燒成的千余斤木炭能賣個好價錢,。這就為后面寫宮使掠奪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鋪墊。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边@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吧砩弦抡龁巍?,自然希望天暖,。然而這位賣炭翁是把解決衣食問題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賣炭得錢”上的,所以他“心憂炭賤愿天寒”,,在凍得發(fā)抖的時候,,一心盼望天氣更冷,。詩人如此深刻地理解賣炭翁的艱難處境和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只用十多個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現(xiàn)了出來,又用“可憐”兩字傾注了無限同情,,催人淚下。這兩句詩從章法上看,,是從前半篇向后半篇過渡的橋梁,?!靶膽n炭賤愿天寒”,實際上是期待朔風凜冽,,大雪紛飛,?!耙箒沓峭庖怀哐保@場大雪總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憂炭賤”了,!“天子腳下”的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們?yōu)榱巳∨粫谖⒉蛔愕赖奶績r上斤斤計較,。當賣炭翁“曉駕炭車輾冰轍”的時候,,占據(jù)著他的全部心靈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難走,而是盤算著那“一車炭”能賣多少錢,,換來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說家筆下,,是可以用很多筆墨寫賣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動的,而詩人卻一句也沒有寫,,這因為他在前面已經(jīng)給讀者開拓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
賣炭翁好不容易燒出一車炭,、盼到一場雪,,一路上滿懷希望地盤算著賣炭得錢換衣食,結(jié)果卻遇上了“手把文書口稱敕”的“宮使”,。在皇宮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書和敕令面前,,跟著那“叱?!甭?,賣炭翁在從“伐薪”、“燒炭”,、“愿天寒”、“駕炭車”,、“輾冰轍”,直到“泥中歇”的漫長過程中所盤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為泡影,。
從“南山中”到長安城,路那么遙遠,,又那么難行,,當賣炭翁“市南門外泥中歇”的時候,,已經(jīng)是“牛困人饑”;如今又“回車叱牛牽向北”,,把炭送進皇宮,,當然牛更困,、人更饑了。那么,,當賣炭翁餓著肚子,,走回終南山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樣過法呢,這一切,,詩人都沒有寫,然而讀者卻不能不想,。當想到這一切的時候,,就不能不同情賣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統(tǒng)治者的罪惡,而詩人“苦宮市”的創(chuàng)作意圖,,也就收到了預(yù)期的效果,。
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藝術(shù)上也很有特色。詩人以“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兩句展現(xiàn)了幾乎瀕于生活絕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這是全詩的詩眼。其他一切描寫,,都集中于這個詩眼。在表現(xiàn)手法上,,則靈活地運用了陪襯和反襯,。以“兩鬢蒼蒼”突出年邁,,以“滿面塵灰煙火色”突出“伐薪、燒炭”的艱辛,,再以荒涼險惡的南山作陪襯,,老翁的命運就更激起了人們的同情,。而這一切,正反襯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賣炭得錢,,買衣買食,。老翁“衣正單”,,再以夜來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轍”作陪襯,,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憐”。而這一切,,正反襯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天寒炭貴,可以多換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饑”和“翩翩兩騎”,,反襯出勞動者與統(tǒng)治者境遇的懸殊;“一車炭,,千余斤”和“半匹紅紗一丈綾”,,反襯出“宮市”掠奪的殘酷,。而就全詩來說,前面表現(xiàn)希望之火的熾烈,,正是為了反襯后面希望化為泡影的可悲可痛。
這篇詩沒有像《新樂府五十首》中的有些篇那樣“卒章顯其志”,,而是在矛盾沖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這首詩千百年來萬口傳誦,,并不是偶然的。
韓愈《順宗實錄》:舊事,,宮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與人為市,,隨給其直,。貞元末,以宦者為使,,抑買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復(fù)行文書,置白望數(shù)百人于兩市并要鬧坊,,閱人所賣物,,但稱宮市,,即斂手付與,真?zhèn)尾粡?fù)可辨,,無敢問所從來,其論價之高下者,,率用百錢物,買人直數(shù)千錢物,,仍索進奉門戶并腳價錢,。將物詣市,,至有空手時歸者,。名為宮市,而實奪之,。嘗有農(nóng)夫以驢負柴至城賣,遇宦者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shù)尺,,又就索門戶,,仍邀以驢送至內(nèi)。農(nóng)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nèi),。農(nóng)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街史擒以聞,,詔黜此宦者,,而賜農(nóng)夫絹十匹。然宮市亦不為之改易,。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直書其事,而其意自見,,更不用著一斷語,。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宮市者,,乃貞元末年最為病民之政,宜樂天《新樂府》中有此一篇,。且其事又為樂天所得親有見聞?wù)?,故此篇之摹寫,,極生動之致也?!锌烧撜撸似獜街变仈?,與史文所載者不殊,,而篇末不著己身之議論,微與其他者篇有異,,然其感慨亦自見也。
龔克昌、彭重光《白居易詩文選注》:白居易這首詩在事物細節(jié)的選擇上和人物心理的刻劃上有獨到之處,,只用了很少的筆墨,,就把人物寫活了。詩有很強的社會典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