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shù)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賀新郎:后人創(chuàng)調(diào),,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為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為準。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韻,。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物宜耳。
邑:指鉛山縣,。辛棄疾在江西鉛山期思渡建有別墅,,帶湖居所失火后舉家遷之。
仆:自稱,。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別墅。
甚矣吾衰矣:源于《論語·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是孔丘慨嘆自己“道不行”的話(夢見周公,欲行其道),。作者借此感嘆自己的壯志難酬,。
白發(fā)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這兩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問何物、能令公喜:源于《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還有什么東西能讓我感到快樂,。
嫵媚:瀟灑多姿。
搔首東窗:借指陶潛《停云》詩就,,自得之意,。
江左:原指江蘇南部一帶,此指南朝之東晉,。
濁醪(láo):濁酒,。
云飛風起:化用劉邦《大風歌》之句“大風起兮云飛揚”。
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引《南史·張融傳》的典故:“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
知我者,,二三子:引《論語》的典故:“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我已經(jīng)很衰老了。平生曾經(jīng)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還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悵。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對世間萬事也慢慢淡泊了。還有什么能真正讓我感到快樂,?我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不論情懷還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詩,,怡然自得,。想來當年陶淵明寫成《停云》之時也是這樣的感覺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體會到飲酒的真諦,?在酒酣之際,回頭朗吟長嘯,,云氣會翻飛,,狂風會驟起。不恨我不能見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見到我的疏狂而已,。了解我的,,還是那幾個朋友。
這首詞是辛棄疾落職閑居信州鉛山(今屬江西)時的作品,,是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題寫的,,仿陶淵明《停云》“思親友”之意而作。辛棄疾“獨坐停云”,,觸景生情,,信手拈來,隨成此篇,,反映了詞人落職后的寂寞心境和對時局的深刻怨恨,。
據(jù)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考證,此詞約作于宋寧宗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左右,,此時辛棄疾被投閑置散已四年,。
辛棄疾(1140-1207年),原字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也是兩宋詞史上最具成就的詞人之一。辛棄疾繼承了蘇軾豪放詞風和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傳統(tǒng),,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后人遂以“蘇辛”并稱。辛棄疾年輕時參加抗金義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后轉(zhuǎn)江陰簽判,,曾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安撫使等陣。辛棄疾的詞作現(xiàn)存600余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xiàn)實問題為題材,,抒發(fā)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表現(xiàn)了恢復祖國統(tǒng)一的豪情壯志,,并在詞作中表現(xiàn)出對北方地區(qū)的懷念和對抗金斗爭的贊揚,基調(diào)昂揚,,熱情奔放,。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正如此詞自注所述,,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詞,乃是仿陶淵明《停云》“思親友”之意而作,,抒寫了作者罷職閑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
詞的上片敘述詞人面對青山產(chǎn)生的種種思緒,感慨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落寞之情展露無遺。上片一開頭以“思親友”起意,,在年近六十,,又謫居多年,故交零落的情況下,,嘆“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此處引用了《論語》中的典故,,慨嘆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英雄遲暮的無奈,又凸顯他可以飲酒避害,,與陶潛神交的快意,。“悵”字寫出了詞人難覓知音的孤獨與迷惘,,充分體現(xiàn)了詞作沉郁的意境,。與此對應,“只今馀幾”與結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銜接,,用以強調(diào)“零落”二字,同樣表現(xiàn)了詞人知交漸少的境遇和落落無為的半生坎坷,。第三,、四句連用典故,豪情在憂憤中顯現(xiàn),。無可奈何任白發(fā)空垂,,詞人的悲憤理所當然,,可他仍能將“人間萬事”付之于“一笑”,這份豪情卻是無人能及,!第四句詞人以設問開頭,,又與典故中喜權欲的桓溫相比,引出詞人寄情山水的情志,?!拔乙娗嗌蕉鄫趁模锨嗌揭娢覒缡恰眱删?,是全篇警策,。詞人因無物(實指無人)可喜,只好將深情傾注于自然,,人與青山互觀互賞,,互猜互解。不僅覺得青山“嫵媚”,,而且覺得似乎青山也以詞人為“嫵媚”了,。詞人借此告誡自已要像青山那樣忘乎情感,才會跟青山一樣寧靜祥和,、嫵媚動人,、超然灑脫、充滿青春的活力,。以下“情與貌,,略相似?!眱删?,情,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作者在這里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愿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詞的下片作者又連用典故,,借飲酒抒懷,抒發(fā)清心淡泊的高尚節(jié)操和超凡脫俗的狂放個性,?!耙蛔鹕κ讝|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北闶窃~人對陶淵明《停云》的化用,用以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味,,感嘆已是無人如陶淵明一般知酒,。這里又提陶淵明,意在以陶自況,?!敖蟪梁ㄇ竺撸M識濁醪妙理,?”兩句,,表面似申斥當年偏安江南的東晉王朝之中那些沉酣于酒的名士,實際是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追求名利的官僚政客,。在這種污濁環(huán)境下,陶淵明知音難覓,,詞人亦是如此,。國勢衰微,詞人想起劉邦,,“云飛風起”輕松的一筆,,卻也寫出了無比豁達的心胸和愛國之情。由這一句起詩的意境大為開闊,,詩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轉(zhuǎn)為沉靜,,再轉(zhuǎn)為高蹈的靈魂歷險,從此,,再不受凡俗的羈絆和誘惑,。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兩句,,借張融典故,,以他之“狂”,顯示了詞人難覓知音而心中憤慨不平,,道盡了詞人特立獨行的超逸豪放,,點名了詞人胸中的慷慨激越。只有襟懷磊落的人才能寫出這樣坦蕩不羈的句子,,這并非小看古人,,只為抒發(fā)自己的情懷于萬一。結句“二三子”與詞首呼應,,再次表明自己知心朋友稀少,。這“二三子”為誰沒有人進行專門的考證,有人認為是當時人陳亮,。但不妨將古人陶淵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內(nèi)。他們都能與作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詞人“思親友”思的就是這“二三子”,。
這首詞幾乎句句用典,卻能熟練化用典故和前人詞句,,渾然天成,,有千錘百煉之功。全詞在典故的層疊中抒發(fā)了詞人無人能及的豪放情懷,。
繆鉞評曰:“余讀稼軒詞,,恒感覺雙重之印象,除表面所發(fā)抒之情思以外,,其里面尚蘊含一種境界,,與其表面之情思相異或相反,而生調(diào)劑映襯之作用,,得相反相成之妙,,使其作品更躋于渾融深美之境?!薄对娫~散論》
范開稱許:“公一世之豪,,以氣節(jié)自負,以功業(yè)自許,?!薄都谲幵~序》
岳珂《桯史·卷三》記:辛棄疾每逢宴客 ,“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賀新郎》一詞,,自誦其警句曰:‘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衷唬骸缓薰湃宋岵灰姡薰湃瞬灰娢峥穸?,?!恐链耍m拊髀自笑,,顧問坐客何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