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的詞作,。此詞上闋寫鴻見人,下闋寫人見鴻,,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dá)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全詞借物比興,,寫景興懷,托物詠人,,物我交融,,含蘊深廣,風(fēng)格清奇,為詞中名篇,。
版本一
卜算子⑴·黃州定慧院寓居作⑵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⑶。時見幽人獨往來⑷,,縹緲孤鴻影⑸,。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揀盡寒枝不肯棲⑺,寂寞沙洲冷⑻,。
版本二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⑴卜算子,,詞牌名,,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為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闋各兩仄韻,。
⑵定慧院:一作“定惠院”,,一作“定惠寺”。在今湖北省黃岡市東南,。蘇軾初貶黃州,,寓居于此。
⑶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計時用的漏壺,。這里“漏斷”即指深夜。
⑷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貞吉”,,其義為幽囚,。引申為幽靜、優(yōu)雅。
⑸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孤鴻:張九齡《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鴻海上來?!焙小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三十九:“此詞本詠夜景,,至換頭但只說鴻,正如《賀新郎》詞‘乳燕飛華屋’,,至換頭但只說榴花?!?“按兩詞均系泛詠,,本未嘗有”夜景“等題,多說鴻,,多說石榴,,既無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評似未諦,。
⑹省(xǐng):理解,,明白,。“無人省“,,猶言”無人識“,。
⑺揀盡寒枝:或以為有語病?!栋藓,!繁尽兑翱蛥矔罚骸庇^隋李元操《鴻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飛空井旁,?!抡Z豈無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廣泛,,又說”不肯棲“,本屬無礙,。此句亦有良禽擇木而棲的意思,。《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杜甫《中宵》:”擇木知幽鳥?!?/p>
⑻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積而成的陸地,。末句一本作“楓落吳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斷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彎彎月亮掛在梧桐樹梢,,漏盡夜深人聲已靜,。有時見到幽居人獨自往來,仿佛那縹緲的孤雁身影,。
突然驚起又回過頭來,,心有怨恨卻無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棲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據(jù)史料記載,此詞為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豐六年(1083年)初作于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岡縣東南,,又作定惠院,,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蘇軾因所謂的“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蘇軾自元豐三年(1080年)二月至黃州,至元豐七年(1084年)六月移汝州,在黃州貶所居住四年多,。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xué)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jìn)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xué)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xué)識淵博,喜獎勵后進(jìn),。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被貶黃州后,,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他是樂觀曠達(dá)的,能率領(lǐng)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guān),。但內(nèi)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dá)了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叭痹聮焓柰嗳顺蹯o,?!睜I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奥敝腹湃擞嫊r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夜深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抬頭望月,這是一個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掛在枝椏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敝車悄敲磳庫o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沒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單飛過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chǎn)生對應(yīng)和契合,,讓人聯(lián)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yīng),、嫁接,,極富象征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qiáng)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為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边@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沒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睂懝馒櫾庥霾恍遥膽延暮?,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里,,詞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dá)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xiàn)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高妙,前人謂“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藝術(shù)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shè)境,,托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huán)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黃庭堅:“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吳曾《能改齋漫錄》:“其屬意蓋為王氏女子也,,讀者不能解。張右史文潛繼貶黃州,,訪潘邠老,,聞得其祥,題詩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魚龍眠,,月中孤鴻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邊,葛巾藜杖眼窺天,。夜冷月墮幽蟲泣,,鴻影翹沙衣露濕。仙人采詩作步虛,,玉皇飲之碧琳腴,。”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九:“此詞本詠夜景,,至換頭但只說鴻,。正如《賀新郎》詞‘乳燕飛華屋’,本詠夏景,,至換頭但只說榴花,。蓋其文章之妙,語意到處即為之,,不可限以繩墨也,。”
黃蘇《蓼園詞選》:“語語雙關(guān),,格奇而語雋,,斯為超詣神品?!?/p>
陳廷焯《詞則·大雅集》:“寓意高遠(yuǎn),,運筆空靈,措語忠厚,,是坡仙獨至處,,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