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懷舊》是宋代文學(xué)家范仲淹的詞作,。這是一首描寫羈旅鄉(xiāng)愁的詞,。此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了碧云,、黃葉,、寒波,、翠煙,、芳草,、斜陽、水天相接的江野遼闊蒼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yuǎn)的秋景圖,抒寫了夜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懷念家園的深情。全詞低回宛轉(zhuǎn),,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上闋著重寫景,以氣象宏大渾厚,,意境深遠(yuǎn),為下闋抒情設(shè)置了背景,;下闋重在抒情,直抒胸臆,,聲情并茂,意致深婉,。其主要特色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筆力抒寫低回宛轉(zhuǎn)的愁思,展現(xiàn)了范仲淹詞柔媚的一面,。《西廂記》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就是化用的這首詩中的名句,。
蘇幕遮·懷舊⑴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⑵,。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⑶,。
黯鄉(xiāng)魂⑷,,追旅思⑸,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⑴蘇幕遮:原唐教坊曲名,,來自西域,后用作詞牌名,。又名“云霧斂”“鬢云松令”。雙調(diào),,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句: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本呈白色,,因其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yuǎn)望即與碧天同色,正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
⑶“芳草”二句:意思是,草地綿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陽更遙遠(yuǎn),。“芳草”常暗指故鄉(xiāng),,因此,,這兩句有感嘆故鄉(xiāng)遙遠(yuǎn)之意,。
⑷黯鄉(xiāng)魂:因思念家鄉(xiāng)而黯然傷神,。黯,,形容心情憂郁,。鄉(xiāng)魂,,即思鄉(xiāng)的情思,。語出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開羈旅的愁思,。追,,追隨,,這里有纏住不放的意思,。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緒,,情懷,。
碧云飄悠的藍(lán)天,黃葉紛飛的大地,,秋景連接著江中水波,,波上彌漫著蒼翠寒煙,。群山映著斜陽藍(lán)天連著江水,。芳草不諳人情,一直延綿到夕陽照不到的天邊,。
默默思念故鄉(xiāng)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夢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yuǎn),,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
這首詞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當(dāng)時范仲淹正在西北邊塞的軍中任陜西四路宣撫使,,主持防御西夏的軍事,。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字希文。其先邠(今陜西邠縣)人,,后徙蘇州吳縣(今屬江蘇),。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jìn)士,。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又曾出任陜西四路宣撫使,,知邠州,。守邊多年,,西夏稱他“胸中自有數(shù)萬甲兵”,。卒謚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詞存五首,,風(fēng)格,、題材均不拘一格,如《漁家傲·秋思》寫邊塞生活,,蒼勁明建,,《蘇幕遮·懷舊》《御街行·秋日懷舊》寫離別相思,,纏綿深致,均膾炙人口,。有今輯本《范文正公詩馀》。
這首詞抒寫了羈旅相思之情,,題材基本上不脫傳統(tǒng)的離愁別恨的范圍,但意境的闊大卻為這類詞所少有,。
上片寫秾麗闊遠(yuǎn)的秋景,,暗透相思,。起首“碧云天,,黃葉地”兩句,,即從大處落筆,濃墨重彩,,展現(xiàn)出一派長空湛碧、大地橙黃的高遠(yuǎn)境界,,而無寫秋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衰颯之氣。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兩句,,從碧天廣野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yuǎn)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籠罩這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于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yuǎn)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辯,,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寒煙翠”,?!昂弊滞怀隽诉@翠色的煙靄給予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yuǎn),,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gòu)成一幅極為遼闊而多彩的秋色圖。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傍晚,,夕陽映照著遠(yuǎn)處的山巒,,碧色的遙天連接這秋水綠波,,凄凄芳草,,一直向遠(yuǎn)處延伸,,隱沒在斜陽映照不到的天邊。這三句進(jìn)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這里的芳草,,雖未必有明確的象喻意義,,但這一意象確可引發(fā)有關(guān)的聯(lián)想,。自從《楚辭·招隱士》寫出了“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以后,,在詩詞中,,芳草就往往與相思別情相聯(lián)系,。這里的芳草,,同樣是相思離情的觸媒,。它遙接天涯,,遠(yuǎn)連故園,,更在斜陽之外,,使矚目望鄉(xiāng)的客子難以為情,,而它卻不管人的情緒,,所以說它“無情”,。到這里,,方由寫景隱逗出相思離情,。
整個上片所寫的闊遠(yuǎn)秾麗,、毫無衰颯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筆下是少見的,,在以悲秋傷春為常調(diào)的詞中,,更屬罕見,。而悠悠相思離情,,也從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寫中暗暗透出,,寫來毫不著跡。這種由景及情的自然過渡手法也很高妙,。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xiāng)魂”“旅思”,?!班l(xiāng)魂”與“旅思”意思相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xiāng)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xù),。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diào)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xiāng)時間之久與相思離愁之深自見,。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讀,。說“除非”,,足見只有這個,,別無他計,。言外之意是說,好夢做得很少,,長夜不能入眠。這就逗出下句:“明月樓高休獨倚,?!痹旅髦姓梢袠悄?,但獨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樓,不免愁懷更甚,,不由得發(fā)出“休獨倚”的慨嘆,。從“斜陽”到“明月”,顯示出時間的推移,,而主人公所處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樓,,足見相思離愁之深重,。“樓高”“獨倚”點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寫的都是倚樓所見,。這樣寫法,,不僅避免了結(jié)構(gòu)與行文的平直,,而且吏上片的寫景與下片的抒情融為一體,。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币驗橐共荒苊拢式杈茲渤?,但酒一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這真是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結(jié)拍兩句,,抒情深刻,,造語生新。作者另一首《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則翻進(jìn)一層,,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睂懙盟聘婢钪?,但微有做作態(tài),,不及這兩句自然,。寫到這里,郁積的相思旅愁在外物的觸發(fā)下發(fā)展到高潮,,詞也就在這難以為懷的情緒中黯然收束。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這本詩詞中常見的結(jié)構(gòu)和情景結(jié)合的方式,,其特殊性在于麗景與柔情的統(tǒng)一,,更準(zhǔn)確地說,,是闊遠(yuǎn)之境,、秾麗之景、深摯之情的統(tǒng)一,。寫相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dá),,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色卻闊遠(yuǎn)而秾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整體說來,,這首詞的用語與手法雖與一般的詞類似,意境情調(diào)卻近于傳統(tǒng)的詩,。這說明,,抒寫離愁別恨的小詞是可以寫得境界闊遠(yuǎn),不局限于閨閣庭院,。
清代沈辰垣《歷代詩余》:“范文正公《蘇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氣塞天地,而情語入妙至此,?!?/p>
清代許昂霄《詞綜偶評》:“鐵石心腸人亦作此銷魂語?!?/p>
清代鄒祇謨《遠(yuǎn)志齋詞衷》:“范希文《蘇幕遮》一闋,,前段多入麗語,,后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p>
清代譚獻(xiàn)《譚評詞辨》:“大筆振迅?!?/p>
現(xiàn)代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云,,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yuǎn),,純是一片空靈境界,,即畫亦難到,。下片觸景生情?!鲟l(xiāng)魂’四句,,寫在外淹滯之久與相思之深?!髟隆痪涠柑?,‘酒入’兩句拍合,‘樓高’”點明上片之景為樓上所見,。酒入腸化淚亦新,。足見公之真情流露也,。”
這首《蘇幕遮》詞對后世文學(xué)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元曲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一折直接化用這首詞的起首兩句“碧云天,,黃葉地”,改為“碧云天,,黃花地”,衍為曲子,,同樣極富畫面美和詩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