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指的是公元前227年,,荊軻受燕太子丹派遣,,攜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事敗被殺,。
戰(zhàn)國后期,,經(jīng)過長期的諸侯割據(jù)戰(zhàn)爭,,諸侯各國盛衰格局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而變化最大的莫過于秦國,。秦國物產(chǎn)豐富,地理條件優(yōu)越,。自公元前359年起,,秦孝公任用商鞅施行變法,,為秦國的富強打下了良好基礎(chǔ),,逐步向東擴展,。秦惠王、秦昭王時期,,繼續(xù)擴張,推行商鞅變法,,軍事實力大增,。經(jīng)由孝公至莊襄王六世百余年的苦心經(jīng)營,,秦國的經(jīng)濟和軍事力量都遠(yuǎn)勝于其他六國,。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薨,,其年13歲的太子嬴政繼位為秦王,,但當(dāng)時的國政大權(quán)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鏟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同時也開始周密部署戰(zhàn)斗,,準(zhǔn)備統(tǒng)一六國,。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軍攻占韓國都城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虜韓王安,,設(shè)置潁川郡,,韓國滅亡,。
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大舉攻趙,,名將王翦率軍由上黨出井陘,楊端和由河內(nèi)進攻趙都邯鄲,。公元前228年,,攻占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之后,,秦國兵臨易水,,威脅燕國,。
燕國在七國當(dāng)中,,較為弱小,,但也有其輝煌的時期,,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名將樂毅為上將軍,,統(tǒng)率燕,、秦,、楚,、韓,、趙,、魏六國軍隊攻齊,。在濟水之西大敗齊軍,,攻克臨淄,。之后燕軍僅在六個月的時間內(nèi),,就攻取了齊國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城,,使齊國幾乎亡國,。燕昭王死后,,對樂毅不滿的燕惠王繼位,,齊臣田單乘機使反間計,,使燕惠王撤換了樂毅,,派騎劫代替樂毅,。田單用火牛陣一仗擊潰燕軍主力。并一舉將燕軍逐出國境,,收復(fù)淪陷的七十余城,使齊國復(fù)國。自此,,燕國便一蹶不振,,國勢日衰,。至燕王喜時期,,國力更加衰落,,由他的兒子太子丹(?—前226)主持朝政,。
燕太子丹曾在秦國為人質(zhì),,秦王待太子丹不友善。后太子丹逃歸燕國,。大臣們勸他跟齊,、楚,、魏再組合縱對抗聯(lián)盟,,太子丹認(rèn)為那已不切實際,,緩不濟急,。他決心采取左道旁門的手段,,派遣刺客去脅迫嬴政,,命他承諾退還侵略的土地,,并保證不再繼續(xù)侵略。如果他拒絕,,就把他刺死,以此來阻擋秦國的兼并之勢,。燕太子丹首先找到田光,,經(jīng)過田光先生的引見而結(jié)識了著名的俠士荊軻,。
荊軻,,衛(wèi)國人。衛(wèi)亡,游歷趙國的榆次,、邯鄲等地。至燕,,整日在市井放歌縱酒,,酒醉之后常與好友高漸離等相對而泣,,旁若無人,。并且荊軻“好讀書擊劍”,,“雖游于酒人乎,,然其為人沉深好書”,,也就是說,,荊軻更是一個有學(xué)問的沉穩(wěn)之士,,而非一介山野莽夫,。太子丹向荊軻袒露腹心,,“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鼻G軻開始婉拒太子丹讓他刺秦的要求,,但太子丹將他尊為上卿,,給予他極為優(yōu)厚的禮遇,,致使荊軻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
此時秦將王翦率軍至燕國南部邊界,。太子丹十分恐懼,,便對荊軻說道:“秦兵如果渡過易水,,我軍如何能敵,愿荊卿早日打算,。“荊軻說:“依太子之言,,臣愿謁之,,但是就算是現(xiàn)在去秦國,也未必能接近秦王?,F(xiàn)在秦王以黃金千兩,,食邑萬戶欲購樊將軍的頭顱。如能將樊將軍頭顱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定要見臣,,臣才能有機會,?!碧诱f道:“樊將軍窮困來投于我,,我不能為自己的私心而殺前來投我的樊將軍,,愿荊卿再考慮一下別的辦法,。”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但私下見樊於期說道:“將軍與秦王可謂血海深仇,今聽聞秦王欲以千金,,食邑萬戶購將軍頭顱,,您要怎么辦,?”樊於期仰天長嘆說道:“我一想到此處,常痛於骨髓,,也想不出什么辦法,。”荊軻說:“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于是問:“為之奈何?”荊軻說:“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秦王自然十分高興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其胸;刺殺秦王,,以解燕國之患又能報將軍之仇,,將軍以為如何,?”樊於期聽完便拔劍自剄,。
太子聞之,極其哀傷,。但事以至此,,無可奈何,,但將樊於期頭顱盛入盒中。
於是太子便求尋刺殺利器,,得到了趙國人徐夫人的匕首,。用毒藥煮煉,,交給荊軻,。又派了一個勇士秦武陽,,做為荊軻的副手,。
荊軻本打算再等一個能助其一臂之力的朋友共赴秦國,,但因太子催之甚急,,只得帶領(lǐng)秦武陽離燕赴秦,慨然踐諾,。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即燕王喜二十八年,,太子丹派荊軻作為使者,攜帶夾有匕首的燕國督亢(今河北易縣,、涿縣,、固安一帶)地圖連同秦國逃亡到燕國的敗將樊於期的首級,以請求「舉國為內(nèi)臣」的名義去朝見秦王嬴政,。以便行刺秦王,,挽救燕國。荊軻臨行前,,太子丹和少數(shù)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行,。高漸離擊筑,,荊軻和之,慷慨悲歌“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返”,,表達(dá)了自己義無反顧的精神,。大家聽了非常傷感,皆垂淚涕泣,。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前往秦國都城咸陽。
至秦國都城咸陽后,,荊軻持送厚禮給秦王的寵臣蒙嘉,。由蒙嘉進言:“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謶植桓易躁?,斬樊於期之頭,及獻燕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鼻赝趼牶蠓浅8吲d,,乃朝服設(shè)九賓,,在咸陽宮朝堂上召見燕國使節(jié),。荊軻捧著裝了樊于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臺階,。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的那種陣式,,不由得害怕的發(fā)起抖來,,臉色蒼白。使秦國群臣大為驚詫,。荊軻只得對秦王說道:“北方蠻夷粗野之人,,從未沒見過如此大的場面,,未免有些害怕,,請大王諒解,。”王政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荊軻從秦舞陽手里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直到圖窮匕現(xiàn),。當(dāng)荊軻右手拿起匕首,,左手抓住嬴政的袖子正要說話。秦王此時大驚,,出于本能反應(yīng),起身掙脫開了荊軻,,荊軻抓著的袖子被扯斷。秦王想將佩劍拔出,,但劍太長,,心里又著急,劍沒有拔出來,。荊軻向秦王撲來,,秦王環(huán)柱逃避,,荊軻緊追秦王。旁邊雖有許多人,,但是都手無寸鐵,;而殿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guī)定,,沒有秦王召令是不準(zhǔn)上殿的,,官員中有個侍醫(yī)夏無且,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藥袋對準(zhǔn)荊軻扔了過去。因為荊軻揚要起手來擋避這個藥袋,,而使他分了神。這時,,一邊的大臣對著秦王喊道“大王背負(fù)著劍鞘,,背負(fù)著就能拔出來了”,。秦王抓住剛才夏無且制造的機會,將劍負(fù)于背拔出,,剎那間斬斷了荊軻左股,荊軻因傷栽倒到地上,,勉強坐起,,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擲去,擊中桐柱,,擦出火花。嬴政再用劍砍他,,荊軻用手去接,,五個手指應(yīng)聲而落,。荊軻自知大事未成,,倚柱而笑,對秦王說:“事情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我想活捉你的,,一定要你同我們訂下條約來回報太子啊,。”此時,,侍從的武士已受秦王命令,趕上殿來結(jié)果了荊軻的性命,。而秦舞陽也被侍從的武士砍殺于朝堂的臺階下。
事后秦王政大怒,,命令大將王翦攻打燕國,,燕太子丹帶兵抵抗,,無奈非秦軍的對手,。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軍攻下燕國都薊,,燕王喜與太子丹逃往遼東郡。秦王又派大將李信率軍追擊,,非要將太子丹拿住,否則不肯罷休,。燕王喜聽從了代王嘉的計策,被迫縊死太子丹,,將太子丹的人頭獻給秦軍求和,。暫緩了危局,。秦軍便南下攻打魏國和楚國,,當(dāng)魏楚兩國被滅之后,便轉(zhuǎn)而收拾燕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攻打遼東,,俘燕王喜,燕國滅亡,。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獨霸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lián)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dāng)人質(zhì),他見秦王政決心兼并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lián)絡(luò)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chǎn)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lǐng)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dāng)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dāng)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占領(lǐng)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lián)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yīng)了最好,,要是不答應(yīng),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于期,,現(xiàn)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p>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么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于期,,跟樊于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于期連忙說:“什么主意,,你快說?。 ?/p>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F(xiàn)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準(zhǔn)能接見我,。”
樊于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準(zhǔn)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藥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fā)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shù)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于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于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臺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yán)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fā)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wèi)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干么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yán),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p>
荊軻從秦舞陽手里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于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yù)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后一轉(zhuǎn)身,把那只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fēng),,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zhuǎn)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臺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guī)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zhǔn)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臺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y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藥袋對準(zhǔn)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只藥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里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jīng)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jīng)一起趕上殿來,,結(jié)果了荊軻的性命。臺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詠荊軻》
陶淵明
燕丹善養(yǎng)士,⑵志在報強嬴,。⑶
招集百夫良,,⑷歲暮得荊卿。⑸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⑹慷慨送我行,。
雄發(fā)指危冠,,猛氣充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⑺宋意唱高聲,。⑻
蕭蕭哀風(fēng)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⑼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⑽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⑾豪主正怔營,。⑿
惜哉劍術(shù)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譯文】
燕國太子喜歡收養(yǎng)門客,,目的是對秦國報仇雪恨。
他到處招集有本領(lǐng)的人,,這一年年底募得了荊卿,。
君子重義氣為自己而死,荊軻仗劍就要辭別燕京,。
白色駿馬在大路上鳴叫,,眾人意氣激昂為他送行。
個個同仇敵愾怒發(fā)沖冠,,勇猛之氣似要沖斷帽纓,。
易水邊擺下盛大的別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漸離擊筑筑聲慷慨悲壯,,宋意唱歌歌聲響遏行云。
座席中吹過蕭蕭的衰風(fēng),,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紋,。
唱到商音聽者無不流淚,奏到羽音荊軻格外驚心,。
他明知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將萬古長存。
登車而去何曾有所眷顧,,飛車直馳那秦國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過萬里,曲折行進所經(jīng)何止千城,。
翻完地圖忽地現(xiàn)出匕首,,秦王一見不由膽顫心驚。
可惜呀,!只可惜劍術(shù)欠佳,,奇功偉績終于未能完成。
荊軻其人雖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遠(yuǎn)激勵后人,。
【注釋】
⑴本篇詠史,歌頌荊軻的俠義,,惋惜他的失敗。荊軻為燕太子丹復(fù)讎,,以匕首逼秦王,,不成被殺。事跡見《史記·剌客列傳》,。
⑵燕丹:戰(zhàn)國燕王喜太子名丹,。
⑶強嬴:指秦國,。秦為嬴姓。
⑷百夫良:能匹敵百人的良士,。春秋時秦國子車氏的三子,,國人稱之為三良,《詩經(jīng)·黃鳥》稱之為“百夫之特”,。
⑸荊卿:即荊軻,,燕國人謂之荊卿。
⑹素驥:白馬,?!妒酚洝氛f荊軻從燕出發(fā)時燕太子丹及賓客著白衣冠(喪服)相送易水上。作者本此翻創(chuàng)為白馬送行,。
⑺漸離:人名,,姓高。筑:樂器名,,似箏,,十三弦,頸細(xì)而曲,。
⑻宋意:燕國的勇士,。
⑼商、羽:各為五音之一,。
⑽蓋:車篷,。飛蓋:似謂車行如飛,極言其迅速,。一說“飛”字形容其高,,就是“飛閣”、“飛檐”的飛,。
⑾圖窮:荊軻獻秦王督亢地圖,,中藏匕首。秦王展圖,,圖窮而匕首現(xiàn),。荊軻取匕首刺秦王?!笆隆?,即指行刺。
⑿豪主:指秦王,。怔營:惶懼,。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2)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3)曰:“秦兵旦暮渡易水(4),,則雖欲長侍(5)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6)。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7),。夫今樊將軍(8),秦王購之金千斤(9),,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10)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11)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碧釉唬骸胺畬④娨愿F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12),!”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13)將軍,,可謂深(14)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15),。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16)”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17)見臣,。臣左手把(18)其袖,,而右手揕(zhèn)(19)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20)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tǎn)扼(è)腕而進(21)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fǔ)心(22)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收盛(chéng)(23)樊於期之首,,函封之(24),。
于是太子預(yù)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25)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cuì)之(26)。以試人,,血濡(rú)縷(27),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即秦舞陽,,在《史記》中為“秦舞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wǔ)視(28),。乃令秦武陽為副(29)。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30),,其人居遠(yuǎn)未來,而為留待,。頃之未發(fā),,太子遲之(31)。疑其有改悔,乃復(fù)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chì)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32)!今提一匕首入不測(33)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34),!”遂發(fā)。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35),。高漸離(36)擊筑,荊軻和(hè)而歌,,為變徵(zhǐ)之聲(37),,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復(fù)為慷慨羽聲(38),,士皆瞋(chēn)目(39),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40),。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41),厚遺(wèi)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42),。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43)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44)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45),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46),??謶植桓易躁悾?jǐn)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47)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48),。”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shè)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49)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50)。至陛(51)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52),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shè),,愿大王少假借之(53),,使畢使于前(54)?!鼻赝踔^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f?。?5)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56),。拔劍,劍長,,操其室(57),。時恐急,,劍堅(58),,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59)。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60),;諸郎中(61)執(zhí)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cù)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yī)夏無且(jū)以其所奉藥囊提(dǐ)(62)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fù)劍(63)!王負(fù)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64),乃引(65)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fù)擊軻,,被八創(chuàng)(chuāng)(66),。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jī)踞(67)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68)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p>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詳見《史記》,、《戰(zhàn)國策》)
(1)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荊軻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2)收:占領(lǐng),。北:向北(名詞用作狀語),。略:通掠,,掠奪,,奪取。
(3)荊卿:燕人稱荊軻為荊卿,。卿,,古代對人的敬稱,。
(4)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過易水了,。旦暮,早晚,,極言時間短暫。易水,,在河北省西部,發(fā)源于易縣,,在定興縣匯入南拒馬河。
(5)長侍:長久侍奉,。
(6)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微,,假如沒有。謁,,拜訪。
(7)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當(dāng)下去卻沒有什么憑信之物,就無法接近秦王,。信:憑信之物。親:親近,,接近,。
(8)樊將軍:即下文的樊於期,,秦國將領(lǐng),,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國。
(9)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秦王用一千斤金(當(dāng)時以銅為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做賞格,懸賞他的頭,。購,重金征求,。邑,封地,。
(10)督亢:今河北省易縣,,霸縣一帶,是燕國土地肥沃的地方,。
(11)說:同“悅”,喜歡,,高興,。
(12)更慮之:再想想別的辦法,。更,,再,、另外,。
(13)遇:對待,。
(14)深,,這里是刻毒的意思。
(15)戮沒:殺戮和沒收,。重要的人殺掉,其他人等收為奴婢,。
(16)顧計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辦法罷了。顧,,不過,只是,,表輕微轉(zhuǎn)折。
(17)善:好好地,。
(18)把:握,抓住,。
(19)揕:刺。
(20)見陵之恥:被欺侮的恥辱,。見,被,。陵,,侵犯,欺侮,。
(21)偏袒扼腕而進:脫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這里形容激動憤怒的樣子。偏袒,,袒露一只臂膀。扼:握住,。
(22)拊心:捶胸,,這里形容非常心痛。
(23)盛:裝,。
(24)函封之:用匣子封裝起來。函,,用匣子。
(25)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個收藏匕首的人,。
(26)工:工匠。以藥淬之:在淬火時把毒藥浸到匕首上,。淬,把燒紅的鐵器浸入水或者其他液體,,急速冷卻,,使之硬化。
(27)濡縷:沾濕衣縷,。濡,浸濕,沾濕,。
(28)忤視: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著目光看。
(29)為副:做助手,。
(30)荊軻有所待,,欲與俱:荊軻等待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
(31)遲之:嫌荊軻動身遲緩。
(32)往而不反者,,豎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fù)命的,那是沒用的人,。反,通“返”,。豎子,對人的蔑稱,。
(33)不測:難以預(yù)料,表示兇險,。
(34)請辭決矣:我就辭別了。請,,請允許我,表示客氣,。辭決,辭別,,告別。
(35)既祖,,取道:祭過路神,就要上路,。祖,臨行祭路神,,引申為踐行和送別。
(36)高漸離:荊軻的朋友,。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高漸離因擅長擊筑(竹制的樂器),秦始皇叫他在左右侍奉,。一天,高漸離得著機會,,用筑去打秦始皇,要為燕國報仇,,沒打中,遇害,。
(37)為變徵之聲:發(fā)出變徵的聲音。古時音樂分為宮,,商,角,,徵,羽,,變徵,,變宮七音,變徵是徵音的變調(diào),,聲調(diào)悲涼。
(38)慷慨羽聲:聲調(diào)激憤的羽聲,。
(39)瞋目:形容發(fā)怒時瞪大眼睛的樣子。
(40)終已不顧:始終不曾回頭,。形容意志堅決。
(41)持千金之資幣物:拿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幣,禮品,。
(42)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以厚禮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遺:贈送,。
(43)誠:確實,。振怖:懼怕。振,,通“震”,。
(44)比:并,列,。
(45)給貢職如郡縣: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給,,供,。
(46)奉守先王之宗廟:守住祖先的宗廟,。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國土,。
(47)使使:派遣使者,。前一個“使”是動詞,派遣,名詞作動詞,;后一個“使”是名詞,,使者,。
(48)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聽大王的吩咐,。唯,希望的意思,。
(49)奉:兩手捧著。
(50)以次進:按先后順序進來,。
(51)陛:殿前的臺階,。
(52)顧笑武陽:回頭沖武陽笑。顧,,回頭看,。
(53)少假借之:稍微原諒他些。少:通“稍”,。假借,寬容,,原諒,。
(54)使畢使于前: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55)發(fā):打開。
(56)自引而起,絕袖:自己掙著站起來,袖子斷了,。引,,指身子向上起,。絕:掙斷,。
(57)操其室:握住劍鞘,。室,,指劍鞘,。
(58)劍堅:劍插得緊。
(59)還:通“環(huán)”,,繞。卒起不意,,盡失其度:事情突然發(fā)生,,沒意料到,全都失去常態(tài),。卒,,通“猝”,突然,。
(60)尺兵:尺寸之兵,指各種兵器,。
(61)郎中:宮廷的侍衛(wèi)。
(62)提:擲擊,。
(63)負(fù)劍:負(fù)劍于背,。
(64)廢:倒下。
(65)引:舉起,。
(66)被八創(chuàng):荊軻受了八處劍傷。被,,受。創(chuàng),,傷。
(67)箕踞:坐在地上,,兩腳張開,形狀像箕,。這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tài)。
(68)劫:強迫,,威逼(其訂立盟約)。
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
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jīng),。
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請辭決矣決,,通“訣”,訣別,。
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懾。
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
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倉促,突然,。
古今異義
1、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jīng)濟困難,。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將軍豈有意乎
古義:有心意,此引申為同意,、愿意,。今義還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遇:古義:對待,。今義:遇到,,碰以。深:古義:刻毒,,今義:有深度,與“淺”相對,。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古義:解衣裸露一臂,。今義:偏護一方,保護一方不受傷害,。
7、于是太子預(yù)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義:在這時,,今義;表順承關(guān)系或另提一事,。
8、終已不顧
古義:不回頭,。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忌,。
9,、左右乃曰
古義:皇帝周圍的侍衛(wèi)人員。今義:表兩種方向,;或表大體范圍,;有時亦有控制之義,。
10、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古義:可以用它來,為“可以之”的省略,。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11,、秦王購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屬總稱,,用于流通貨幣時,,先秦指黃金,,后來指銀,文中指銅,。今義:特指黃金,。
一詞多義
見
1.見陵之恥:被(表被動)
2.圖窮而匕首見:通"現(xiàn)",看到
3.秦王必喜而善見臣:召見
誠
誠能得樊將軍首:如果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實在
顧
顧計不知所出:不過,只是
顧笑武陽:回頭
將軍宜枉駕顧之:回來
為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為表被動)
乃為裝遣荊軻:準(zhǔn)備
為變徵之聲:發(fā)出
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斷句 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欲與 ( 之 ) 俱 (往)
③被動句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④倒裝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詞類活用
進兵北略地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
函封之 名詞作狀語,用匣子,。
前為謝曰 方位名詞作動詞,,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走上前。左右既前同上,。
其人居遠(yuǎn)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遠(yuǎn)的地方,。(省略“于”)
使使以聞大王 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太子遲之 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遲,。
發(fā)盡上指冠 名詞作狀語,向上,。
群臣怪之 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怪,。
箕踞以罵曰 名詞作狀語,,像簸箕一樣。
秦兵旦暮渡易水 偏指一方,,馬上,。
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詞作狀語,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