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是石的王國,石的世界,。數(shù)以萬計的花崗巖塊石,,由于在新生代喜馬拉雅建造運動中頻繁升降,使之挺立于絕頂之巔,,孤懸于峭壁之緣,,簇擁于山谷層林深處,柱立于湍急溪流之中,。這些花崗石,,經(jīng)億萬年風雨雕琢,其形千姿百態(tài),類人者有鬼斧神工之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僧或道,,個個栩栩如生,,如遠觀睡美人,、至圣峰孔子頭像等,形神兼?zhèn)?,令人嘆為觀止,;類獸類禽者,或奮蹄或展翅或求偶或嬉戲,,如金龜,、神蛙等石,無一不維妙維肖,,觀之令人捧腹,;類器類物者,如丹爐,、棋盤,、菠蘿、九蓮等石,,器者如巧匠打造,,物者可以亂真。靈山之石,,石石玲瓏,,石石有靈氣,美不勝收,。
靈山水秀,,無論是涌泉,、巨瀑,、溪流,,清如鏡,,色如玉,堪稱為一道獨特景觀,。泉以峰之絕頂各泉最負盛名,,石屏峰之龍泉,,東臺峰之瓢泉(亦稱天泉),百合峰之涌泉,,中臺峰之龍尾泉,,均位于巔之絕頂,涌泉汩汩,終年不涸,。以馬蹄嶺之靈泉,,下南峰之官井泉質(zhì)量最為上乘,古有“圣水”之稱,,不僅凜冽甘甜,,且有防暑消炎、治療眼疾等多種疾病功能,。以清塘村珍珠泉,、雨汛壁泉流量最大,珍珠泉涌泉量每小時達540噸,。壁泉飛流直下形成瀑布,,且含有多種礦物元素。靈山處處有泉,,涓涓細流在低洼處匯集,,形成海拔千米的池塘,水清如鏡,,倒映日月星辰和奇峰古樹,,景色十分秀美。石人峰側(cè)之天塘,,百谷峰下之南峰塘,,石屏峰頂之龍池,均為靈山最高最亮麗的風景點,。靈山峰高壁峻,,隘口眾多,大部分隘口處有溪澗通過,,飛流直下形成瀑布,。靈山的溪澗,在如壘卵石中奔流,,兩岸綠竹如茵,,處處景致如畫。各條溪澗由于落差大,,經(jīng)億萬年水流沖刷而形成的深潭,,為靈山珍稀魚類生息繁衍之處,且有許多龍神傳說,,吸引游人前去觀光,。
水晶瀑布位于水晶山景區(qū)之東南隅,因其位于水晶峰下且“飛瀉映日,,遠望之若水晶”,,故名水晶瀑布。水晶瀑布在石屏,水晶諸峰之下,,集石屏峰的龍池水,,水晶峰的潮水及其它山泉聚于“三潭映月”之第一潭,再從潭口溢出形成了瀑布,。水晶瀑布落差達244米,,寬幅達50米。
水晶瀑布的恢宏秀美,,使古往今來不少名人學士慕名前來觀光,,并揮毫潑墨,寫下了不少吟詠瀑布的詩文,。清朝詩人方洋有《水晶山瀑布泉》詩一首:“萬山深處見飛泉,,直瀉河流下九天,亂石驚沖珠佩碎,,輕云高擁玉龍懸,。雨花晴灑蒼苔潤,冰溜寒重碧澗連,。袒褐縱觀情自樂,,水晶簾外坐神仙?!?/p>
華表峰位于甑峰西,,海拔1345米,此峰圓形,,上下一般粗大,,高達百余米,峰壁平削光滑,,人不可登,,仰視至帽落才能見其頂,峰體條紋縱橫,,峰間石縫中長有古松,。華表峰四周山巒重疊,而華表峰鶴立雞群,。有石城嶝道可登華表峰,,南起清水鄉(xiāng)石城古剎,經(jīng)麻石包,,斜上夾層靈山東面谷口,嶝道南陡北緩,,險處麻石包,,兩翼虛空,攀登者易上難下,人稱“景陰陽隔張紙”,。沿途點有回音壁,、天女散花、一線天,、八卦石,、貓鷹石。
南峰塘位于石人殿南5公里,,它是一個海拔800余米,,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的臺地。因此臺地似盂,,集百谷,、巖前諸峰山泉成塘,水清見底,,波光粼粼,,群峰倒映,故名南峰塘,。南峰塘四周絕壁如削,,僅有古人開鑿的東西兩條古道可登,由巖底古道拾級而上,,沿途可賞神蛙鳴耕,、老嫗浣紗、飛天神龜?shù)裙质?。由神蛙石再拾級往上,,巖前、百谷二峰被一雄關緊鎖,,關口狹小,,僅容一人通過,故先人建成此關后命名天險,,并由邑內(nèi)書法家寫“天險”二字勒石,。進入天險關也即進入了南峰塘腹地。南峰塘邊關口廟,,建筑古樸,。
太極巖位于東臺峰南面平溪峽谷中,海拔861米,。此處怪石成群,,叢林茂密,以太極巖為中心的1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巖洞密布,。太極巖是峭壁中一塊巨石向東南方向懸伸形成,,洞高5米,,面積約40平方米,洞口矮窄,,需躬身方能入內(nèi),。巖容寬敞,圓若巨球,,巖壁縫線和凸起部分,,似太極之雙魚圖,故名,。太極巖洞內(nèi)有洞,,洞洞相通,并呈八卦方向排列,,進巖探尋,,極容易迷失方向。
圓墩峰位于靈山西脈睡美人之秀鼻處,,海拔1324米,,峰圓似墩,渾然一體,,故名圓墩峰,。圓墩峰南北懸?guī)r萬仞,石縫中橫長的古松,,形狀各異,。峰側(cè)雨汛壁,雨前一兩天即有泉涌,。圓墩峰因峰巖皆異奇險合一,,為歷代釋道高人云游之地,明代建有三仙宮于絕頂,,鑿壁為墻覆以鐵瓦,,供三仙神像。峰腰間有嶝道,。當?shù)鼐用癯5欠迥ぐ?,傳說曾有不肖道徒,猥褻進香少婦,,官宇立即倒塌,,三仙即化成三制巨鳥飛去,今尚存殘壁,,壁上“乾隆六十年”石刻依稀可辨,。峰北石壁上,有人物花鳥巖畫,,畫中有一巨大箭頭向山灣指去,,傳說是黃巢留下的藏寶圖,,峰下有古道,,寬可列騎而行,。
天梯峰位于老鴉峰南,海拔1496米,,為靈山最高峰,,峰脊有天然石階如天梯,故名,。明貢生周紹斗游此峰時寫有“摳衣攜履上天梯”詩句,。峰頂怪石數(shù)以萬計。天梯峰雖有天然石梯,,但險處卻猿猴難攀,,傳說北宋名將孟良在險處鑿石百級,并刻石以志,,今題刻風化,,不可辨認。又傳說古時曾有一樵童,,經(jīng)階梯爬上峰頂,,建有二仙人坐于云端下棋,遂疊起3塊石頭,,踏石觀棋,。至暮,仙人曰:“爾在此觀棋,,可知家中變故,?吾等將去蓬萊赴會,爾可速回,?!毖粤T袖袍一揮,將樵童送下山去,。樵童回到村里,,家里房屋早已倒塌,父母早已亡故,,摸摸腰間的柴刀,,已經(jīng)柄腐刀銹。樵童和鄉(xiāng)親們說起自己的經(jīng)歷,,鄉(xiāng)親們都尊他為太祖公,,真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據(jù)說,,樵童觀棋的疊石尚存,。
世永亭位于水晶峰頂,因建此亭費工三千有余,,落成后命名為世永亭,,又因此亭遠望如穿山巖洞,故當?shù)厝擞址Q為“水晶洞”,。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南塘老道思誠呈報縣衙倡議在水晶嶺古道最高處建亭以利過往行人翻越靈山時歇息,經(jīng)縣治孫時同意,,在民間募集資金,,鑿石建亭,并由明監(jiān)察御史桂榮撰文勒石于亭內(nèi)石壁中,。世永亭由花崗巖條石砌成,,頂成拱形。頂及兩旁覆以泥土,,西北東南走向,,長4.6米,寬3.4米,,高3.3米,,兩側(cè)有兩條石凳,遠望如穿山巖洞,,因著名的水晶嶺古道穿洞而過,,南北坡鄉(xiāng)民山貨貿(mào)易常成群結(jié)隊在亭內(nèi)小憩。世永亭建成后屢經(jīng)戰(zhàn)亂,,彈痕刀印累累,,仍堅固完好。亭內(nèi)冬暖夏涼,,空氣清新,,是靈山水晶山一個極其重要的景點。
明清一條街位于石人峰下,,石人殿旁,,距縣城38公里,原名呂家墩,。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奉詔建石人祠,。后改今名。北宋宣和年間徽宗帝御封后,,石人殿聲名遠播,,來自閩、浙,、皖,、贛四省香客如云,,香煙鼎盛,商業(yè)漸興,,店鋪林立,。明代形成“弓”字形街道。街分五段,,即溪底街—下街—中街—廟門—馬家店,,全長1.5華里,。有“四弄”,、“三橋”、“二殿”,、“二閣”,、“一亭”等古建筑。街道全有條石,,鵝卵石砌成,,店鋪為石木結(jié)構(gòu),走馬樓居多,。有周氏大宅,,董氏大宅,姜氏大宅,,余氏大宅等始建于明代的大宅樓,,有600余年的溪底古樟和500余年的中街古銀杏等古樹。石人殿,、文昌閣,、萬安橋等歷史悠久的古建筑和明清走馬樓式民房及鵝卵石街道保存完好,店鋪依然,,有“里街百店”之稱,,被文物工作者稱為“明清一條街”。
芳殿,,土名木勺棚,,在清水鄉(xiāng)夾層靈山高石壁下,一脈勺柄狀伸出,,群山簇擁,,鶴立雞群,氣象軒郎,。初為棚庵,,1834年,雙溪王氏春榮隨夫居此,,采茶花蕙草治病救人,,施清茗淡飯來者不拒,,設道堂,吃長齋,,銖積寸累,,廣做善事。1986年無病而終,,謂之仙逝,,1988年,鄉(xiāng)民將其遺體塑身,,建廟祀之,,四方信徒稱其像為“靈山媽媽”。2002年3月,,中科院王錚教授在考察時將靈山媽媽譽為靈山睡美人的化身。
芳殿廟分三殿,,串斗式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500平方米,。正殿葛仙殿,,望葛仙公像,,東殿地母殿,供地母娘娘像,。西殿觀音殿,,神龕上端坐靈山媽媽像。殿楣楹聯(lián),,字體剛?cè)峒鎮(zhèn)洌嬉莺〞?。殿?cè)有新建的齋堂,,禪房和數(shù)十間客房,。每逢靈山媽媽誕辰日,,閩浙贛皖,,數(shù)千香客紛至沓來。尤以浙江新安江一帶信徒,,百余人乘專車專程頂禮膜拜,每年兩次,,年年如此。芳殿廟與石城古剎上下毗鄰,,幽林仄徑,,佛道相依,。平日里,,鐘鼓噌吰,丹氣熏蒸,,鞭炮聲不絕于耳,。
烏鴉弄古戰(zhàn)場遺址位于烏鴉、中臺二峰之間的峽谷中,,南寬北窄,,長逾百米,當?shù)厝朔Q烏鴉弄,。烏鴉弄峰石峭削,,弄口狹長,形成一個隘口,隘之南北,,全石懸崖峭壁,,古人挖鑿的古道彎曲蜿蜒,地形復雜,,極為險峻,。隘內(nèi)怪石林立,巖洞遍布,。此處歷史上發(fā)生過多次戰(zhàn)爭,,“黃巢挾馬過烏鴉弄”的傳說一直流傳下來,隘之高處堡壘遺跡尚存,。
迷仙壇位于世永亭西面,,此處是一塊數(shù)千平方米的高山臺地,傳說仙姑因迷路,,而夜宿于此,故名迷仙壇,。迷仙壇被四周鋸齒形的山峰環(huán)抱,,有奇峰、怪石,、龍泉,、古寺等諸多景點。迷仙壇中部有一巖洞,,由兩塊手掌形巨石合成,,洞高丈余,內(nèi)空近20平方米,,石稱觀音合掌石,,洞稱迷仙巖。洞中有天然石神龕,,供奉迷仙像,,常有山民到此祀拜,。石龕旁的巖壁上有一小孔,傳說古時每日流米數(shù)斗,,供九龍寺僧眾食用,。
雙龍松位于水晶山景區(qū)水晶嶺外側(cè),因此松在離地面2米以上處分成兩根軀干,,橫空出世,,斜上云天,像是兩條出水蛟龍,,故名雙龍松,。雙龍松的樹齡已達800余年,高25米,,樹冠60平方米,,胸徑120厘米。清晨,,站在樹側(cè),,看東方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的一輪紅日,正好鑲嵌在樹干之間,,就如同一副二龍戲珠圖,。
線路一:
左溪索道上站左上——鞋峰一線天—猴王觀海——遠觀天梯峰——獨木成林——行走玻璃棧道——乾坤柱——休息亭——雙魚對吻——雀兔之戀——一步登天——返回索道上站
線路二:
左溪索道上站右上——一步登天——雀兔之戀——雙魚對吻——乾坤柱——休息亭——行走玻璃棧道——原路返回到索道上站
上饒靈山風景名勝區(qū)橫亙于廣信區(qū)北部,,跨越茗洋,、湖村、清水,、汪村,、石人、望仙,、鄭坊,、華壇山等鄉(xiāng)鎮(zhèn),西界橫峰縣葛源鎮(zhèn),,北與德興市饒二鎮(zhèn)接壤,,高南峰村在靈山最核心區(qū),距廣信區(qū)城和上饒市25公里,,坐落在上饒市中心旅游區(qū)域,,距離三清山85公里,圭峰90公里,,龍虎山155公里,,武夷山121公里,地處三清山,、圭峰,、龍虎山和武夷山四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中間,,是四山輻射的交織點,浙贛電氣化鐵路,、滬昆高速公路,、320國道可達。
整座靈山屬侵蝕構(gòu)造的中低山地貌區(qū),,主脈海拔1000米~1400米,,地形陡峻。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氣候溫和,,年積溫在3600℃~4800℃之間,平均氣溫15℃左右,。雨量充沛,,年降雨超過2000毫米,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形成了櫧溪,、茗洋河、石人溪,、望仙河等8條溪澗和龍泉,、珍珠泉、天泉等上百處名泉,,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達1939.5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10647.6卡/平方厘米。
靈山有世界罕見的環(huán)狀花崗巖峰林地貌,,七十二峰,,峰峰挺秀,綿延百余里,,猶如一條中華大地上的巨龍盤踞在上饒城北,;有國內(nèi)罕見的造型石(倒石)地貌,被譽為石的海洋,、石的世界;有中國最具特色的高山靈石梯田,,山高坡陡,,落差大,四季景色各異,,梯田間遍布各類造型的花崗巖滾石,;有江南最高的花崗巖瀑布;靈山還是江南頗具影響的民間宗教名山,。
上饒靈山風景名勝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為動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據(jù)林業(yè)部門調(diào)查,景區(qū)內(nèi)有樹木類植物72科204個種類,,竹類12種,,中草藥221種,古樹名木遍布景區(qū)各地,,貢茶,、茶油、彌猴桃,、石耳,、大蒜、土紙等農(nóng),、林產(chǎn)品,。動物有鳥類20余種,獸類20余種,,兩棲類9種,,蛇蟲類30種,山羊,、云豹,、石雞、黃麂,、鯢魚,、黃瓜魚、鷹嘴龜?shù)日湎游铩?/p>
約8億年前的震旦紀早期,,靈山地區(qū)開始沉降,,形成了多層重要的含礦建造。礦藏有花崗石,、螢石,、水晶、鎢,、錫,、銅、鉛,、鋅,、鈮、鉭,、釩,、稀土、磷,、重晶石,、石煤等,。以花崗巖、鈮,、鉭,、釩等儲量為最,其中花崗石儲量約5億立方米,,芝麻白,、上饒紅、望仙綠等不僅紋理,、色彩美觀,,且具抗壓、耐磨,、耐酸等特點,,已開發(fā)的石材運銷滬杭等地。以水晶最為珍貴,,且開發(fā)歷史悠久,,漢《神龍本草經(jīng)》有“上饒水晶”記載,北宋因過量開采而破壞山林,,引起當朝首輔王安石重視,,并作詩對此現(xiàn)象加以批評。靈山水晶有白色,、茶色,、墨綠色三種,尤以茶色,、墨綠色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