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是龍華烈士紀念館的原狀陳列部分,,占地約30畝,,是原國民黨松滬警備司令部部分舊址,原樣保存較完整,,為全國早期城市白區(qū)斗爭的革命遺址,,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早在辛亥革命前后,,這里就一直是上海地方較高軍事機構(gòu)的所在地,。其前身是創(chuàng)立于清同治年間的江南制造分局,俗稱兵工廠,,生產(chǎn)子彈與炸藥,。始稱上海鎮(zhèn)守使署和淞滬護軍使署,繼稱上海戒嚴司令部和淞滬商埠督辦公署,,均為臨時性質(zhì),。1927,國民革命軍攻占上海,,即在此先后設上海警備司令部,、淞滬衛(wèi)戌司令部和淞滬警備司令部。熊式輝,、錢大鈞,、吳鐵城、楊虎城等先后在這里任司令,。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上海失守后一度改為日軍關(guān)押英美僑民的集中營。解放前夕,,這里改為聯(lián)勤兵工廠,。上海解放后,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改為南京軍區(qū)后勤部7315工廠,。
龍華烈士紀念館環(huán)境系原龍華公園,園內(nèi)設臨時紀念碑一座,,碑前設一紀念廣場,。
龍華烈士紀念館曾出版反映園容園貌的明信片一組五枚,與上海郵電部門合作編輯出版《中華英杰》人物明信片五枚(趙世炎,、羅亦農(nóng),、陳延年、陳喬年、任弼時);內(nèi)部發(fā)行一期《龍華烈士》(通俗宣傳讀物);發(fā)行紀念封四種;已在各種刊物,,書籍中發(fā)表的革命老同志采訪錄,、烈士傳記、史料考證等文章;和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輯出版《上海英烈傳》兩卷,。
1978年8月,,在上海烈士陵園史料陳列室和長廊展出烈士斗爭事跡,1979年5月,,正式向社會開放,。1988年興建上海烈士史料陳列館。從80年代起,,上海郊縣南匯,、川沙、寶山,、嘉定,、崇明、松江的烈士陵園(墓)也先后建立烈士事跡陳列館(室),,宣傳當?shù)刂沂渴论E,。1982年上海市烈士陵園管理所制作一套展覽活動版面,供各區(qū),、縣巡回展出,。1991年修復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1995年,,建成龍華烈士紀念館,。
烈士事跡陳列展覽,主要有基本陳列,、專題陳列,、活動展覽以及革命遺址原狀陳列等形式:
上海烈士史料陳列室 陳列面積約400平方米,兩間展室,,展出自五卅運動到上海解放期間共40余位著名烈士事跡史料,。嗣后,于1980,、1982,、1984年先后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調(diào)整充實,陳列烈士增加到125位,,陳列史料增加到1455件(種),,包括烈士遺像、遺物,、手稿,、書信及其他資料,較全面地反映上海地區(qū)烈士生前斗爭和英勇就義的概貌,,成為教育群眾的陣地,。該室于1988年拆除,另建上海烈士史料陳列館,。
上海烈士史料陳列館 1988年設計,,1989年10月竣工,1990年4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該館坐落在原上海烈士陵園北面,,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陳列面積1200平方米,,有門廳,、影視廳、休息廳和8個展室,,分別陳列自辛亥革命以來,,各個歷史時期在上海生活、斗爭,、獻身的200余位英烈的1500余件(種)照片,、史料、資料和輔助資料,。序廳陳列綜合性資料,,介紹辛亥革命以來在上海發(fā)生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和代表性的烈士;第二展室集中展出“五卅”運動,、三次工人武裝起義以及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政變期間上海人民的不屈斗爭及20余位烈士事跡,;第三、四展室重點展示了30年代犧牲在龍華地區(qū)和郊縣農(nóng)民暴動中殉難的烈士,;第五展室反映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事跡,;第六、七展室集中反映在解放上海戰(zhàn)役中,,英勇犧牲的人民解放軍指戰(zhàn)員和地下工作者的斗爭事跡,;第八展室重點介紹解放后在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中獻身的烈士事跡,;休息廳還展出了國家主席楊尚昆于1991年2月22日瞻仰上海烈士陵園時的照片和親筆簽名,。
上海烈士史料陳列館于1995年撤展,并入龍華烈士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