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紀念館位于中國浙江金華婺江之畔,建筑面積為2700平方米,。內設5個展廳,、一個多功能報告廳、一個書畫作品展覽廳,、一個珍藏品陳列室,。5個展廳中前4個展廳為艾青生平介紹,由7個部分組成:當黎明穿上了白衣,;畫者的行吟,;鐵窗里;向太陽,;啟明星,;礁石;光的贊歌,。展廳中所用文字部分大量引用艾青本人的話語,,并選用了20余首艾青的著名詩句穿插于文字之中,同時精選了艾青在各時期重要活動的照片約160張,。第5展廳為綜合評價廳,,該廳精選了100余條不同時期名人名家對艾青的評價,十分客觀地反映了艾青不平凡的一生,,同時在該廳還編排了新中國成立后艾青參加的社會活動,,以及與友人們在一起的照片和條幅,,力求多角度、多側面呈現(xiàn)艾青的精神風貌,。多功能報告廳,,面積有200多平方米,是專門為研究艾青的學術報告活動提供的場地場所,。書畫作品展覽廳,,陳列著社會各界書畫家的作品。
艾青,,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華人,。中國現(xiàn)代詩人。被認為是中國現(xiàn)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詩選》,。
學生時期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qū)畈田蔣村的一個封建家庭。自幼由一位貧苦農婦養(yǎng)育到5歲,。1917年就讀于金師附小,,1928年中學畢業(yè)后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28年在林風眠校長的鼓勵下到巴黎勤工儉學,,在學習繪畫的同時,,接觸歐洲現(xiàn)代派詩歌。比利時詩人凡爾哈侖給他的影響大,。
發(fā)表作品
1932年初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lián)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fā)表后引起轟動,,一舉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筆名發(fā)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誠摯,,詩風清新,,轟動詩壇。以后陸續(xù)出版詩集《北風》,、《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陽》(1947)、《黎明的通知》《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春天》等,,筆觸雄渾,,感情強烈,傾訴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詩集有《歡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獄,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的深摯感情,,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憂郁而感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艾青在漢口,、重慶等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任《文藝陣地》編委,、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等職,。 從1936年起,艾青出版詩集達20部以上,,還著有論文集《詩論》《新文藝論集》《艾青談詩》,,以及散文集和譯詩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譯成10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在中國新詩發(fā)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