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市鄭廣文紀念館又名鄭廣文祠,原名戶曹祠,。祠約始建于唐廣德二年(764),,據(jù)《嘉定赤城志》記載,廣文博士鄭虔歿后,,臺人為緬懷虔公教化啟蒙之功,,特以其故居立祠紀念。
唐以降,,祠宇屢圮屢建,,歷代修葺達13次,初在府城戶曹巷,,清康熙年間移至北固山八仙巖畔,,末次修于光緒十四年(1888)。
自北宋以來,,臺州地方官吏及文人學士推崇鄭虔為“吾臺斯文之祖”,,每年逢春、秋日祭祀,。明清童生進考之前,,必上廣文祠燒香,考中功名的臺州各縣書生,,凡經(jīng)過臨海(臺州府治)參拜府學后,,也必上廣文祠燒香參謁,以示不忘虔公之功德,。
1988年,,采取民辦公助形式,在清代建筑基礎上,進行重修和拓建,,同時整修了唐·鄭虔墓,。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書寫了館名,。
2004年,,市政府又投資180萬元進行了擴建與維修,內外修繕一新,。
正廳迎面懸掛書法泰斗沙孟海先生91歲時書寫的自撰楹聯(lián):“椒海七年教啟化,,滄洲三絕畫詩書。”館藏有來自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qū)書畫名流,包括啟功,、王伯敏,、程千帆、孫望等贈送的珍品,,文詩溢香,,氣韻非凡。
廳右碑墻嵌有開元十五年(727)鄭虔撰的《鄭仁穎墓志銘并敘》(復制),,清同治九年(1870)臺州知府劉璈撰的《唐鄭廣文公碑》神道碑原物,,清光緒十八年《廣文祠重修碑記》,以及一代名家啟功,、沙孟海,、王伯敏、程千帆,、任政等書法石刻精品,。
廳后為清康熙年間始建的八仙巖摩崖石刻,壁下碧水一泓,,名“玉液池”,,泉水甘冽,常年不涸,,外環(huán)石欄,,上架片石度人,其旁石筍林立,,青藤纏繞,,后倚兩株500年參天古樟,清靜雅致,,別有洞天,。
全館占地1500平方米,包括大門,、正廳、碑墻,、,、山門、管理房等幾部分,,后連著名的清代八仙巖摩崖石刻群,。
其大門立有清咸豐“鄭廣文祠”石質門額和門框;正廳建筑面積260平方米,一層飛檐,,高9米,,面闊五間(含回廊),雕梁畫棟,,飾名人典故,、花卉鳥獸,敦煌飛天等圖案,,青瓦鋪頂,;八仙巖山門按清道光十二年原樣重修,三層,,建筑面積約300平方米,。管理平房三間,建筑面積190平方米,;大門外有三層石質平臺,,橫跨山道,直達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