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8年新縣建立了新縣革命烈士紀念館,1979年新縣縣委決定在烈士館的用房中擠出幾間做為新縣革命歷史陳列室,,因新縣是鄂豫皖根據地的首府據地,,黨和紅軍在這塊紅色土地上斗爭活動時間長,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光輝業(yè)績和珍貴文物,,現(xiàn)有陳列室遠遠不能適應這些內容的展出,,鑒于這種情況,經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準并撥款在新縣新建一座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并由前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zhàn)^名,1985年10月25日奠基,,1987年12月22日竣工,,1990年10月25日開館。
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是河南省規(guī)模最大的縣級革命博物館,,座落在新縣秀麗的山城東面,,依山傍水,為仿古式現(xiàn)代建筑,,紅檐橙瓦,,金碧輝煌。該館占地面積2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
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內設7個展廳,分為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兩部分,,展出面積828平方米,。基本陳列展示了鄂豫皖蘇區(qū)十年土地革命歷史,,分為序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展室五部分,,分別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形成、鞏固,、發(fā)展,、建設及根據地的游擊戰(zhàn)爭。專題陳列介紹了新縣籍43位授銜將軍和50位省軍級干部的生平,、事跡?,F(xiàn)已成為新縣及周邊地區(qū)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中心。建館以來,,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40萬人次,,受到了各級黨政組織的肯定,先后被中宣部,、團中央,、國家教委授予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被河南省文物局評為省級文明博物館,,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黨史研究室、河南省文物局命名該館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信陽陸軍學院,、空軍一航院、武漢海軍工程學院將該館作為他們的德育教育基地,。
該館藏品主要是革命文物,,總數(shù)為407件,其中壁書《中華蘇維埃土地法大綱》為革命文物一級品,。主要種類有:1,、軍事用品,如“列寧號”飛機,、大刀長矛,、槍支、紅軍旗幟等,;2,、珍貴文獻資料,如黨政機關的報告,、法令,、政策及傳單、標語等,;3,、著名烈士遺物;4,、珍貴歷史照片,;5、其它珍貴文物,,如各級蘇維埃印章,、錢幣、收稅憑單,、撫恤證,、收條,、土地證等。
2017年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館接受晉級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
建設歷史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創(chuàng)建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新集(今新縣縣城)是鄂豫皖蘇區(qū)首府,。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先后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紅軍,。鼎盛時期,根據地發(fā)展到26個縣,,人口發(fā)展到350萬,,主力紅軍發(fā)展到45000余人。在血與火的斗爭中,,蘇區(qū)共走出了349位將軍,,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戰(zhàn)斗足跡,,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動人詩篇,,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1984年國家投資在新縣興建了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
該館座落在大別山腹地新縣城關,,依山傍水,氣勢宏偉,,古樸莊嚴,。全館占地面積120畝,建筑面積9589平方米,。前國家主席李先念為該館題寫了館名,。館內基本陳列《風云大別山》分為四個部分:即奮起斗爭,鄂豫皖蘇區(qū)初步形成,;大放異彩,,新集成為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重組紅軍,,堅持大別山斗爭;紅旗不倒,,迎接全國革命的勝利,。館內專題陳列分為三部分:一是《將軍的搖籃》,,共兩個展廳。將軍一廳是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高厚良等43位新縣籍授銜將軍事跡陳列,;將軍二廳是吳煥先,、高敬亭、張體學等50位省軍級以上領導人的生平事跡陳列,;二是《千里躍進大別山》展廳,,介紹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重要歷史意義以及新縣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是《今日新縣》,,反映了新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承革命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社會經濟各項事業(yè)快速發(fā)展,,城鄉(xiāng)面貌煥然一新。專題展館《鄂豫皖蘇區(qū)將帥館》主要陳展曾在鄂豫皖蘇區(qū)工作和戰(zhàn)斗過的347位開國將帥的豐功偉績,。館內還陳列有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和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當年書寫在青磚墻上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令草案》等珍貴文物,。
2001-2009年,新縣縣委,、縣政府投資3000多萬元對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進行了全面維修改造擴建,,內部陳列采用聲光電等先進技術手段,陳列水平已達到全國縣級博物館一流水平,。2004年,,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又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1231”工程,規(guī)劃面積288畝,。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已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河南省委宣傳部,、中國農業(yè)銀行信陽分行等80多個單位掛牌命名為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2001年6月,中宣部將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為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2008年又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首批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并于2008年3月26日正式向社會免費開放。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17年一月全國第三批博物館等級評選公布結果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名錄》,。該館自成立至今每天來此參觀接受愛國傳統(tǒng)教育各類人群絡繹不絕。
館舍介紹
組成
鄂豫皖蘇區(qū)首府革命博物館由英雄廣場,、“紅旗飄飄”主題雕塑,、兵器園、主展館,、將帥館五部分組成,。
01.英雄廣場是新縣縣委、縣政府于2001年-2002年投資800多萬元建成的綜合性娛樂廣場,,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
紅旗飄飄
02.“紅旗飄飄”主題雕塑建通高21米,喻示著1926年新縣第一個黨小組誕生至1947年成立新縣人民政府這21年間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斗爭連綿不斷,,火種不滅,,紅旗不倒;
兵器園
03.兵器園位于英雄廣場北側,,主要陳展有飛機,、坦克、大炮等兵器,;
主展館
04.主展館有8個展廳,,包括基本陳列《風云大別山》和專題陳列《將軍搖籃》、《千里躍進大別山》,、《今日新縣》等,,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經歷創(chuàng)建與統(tǒng)一、鞏固與發(fā)展,、堅持與保衛(wèi)等幾個階段,,一直到迎來全國革命勝利的歷史。展廳內部陳列采用聲光電先進技術手段,,陳列水平已達到全國縣級博物館一流水平,。館內還陳列有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和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當年書寫在青磚墻上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令草案》等珍貴文物;
將帥館
05.將帥館是全國紅色旅游“1231”重點工程,,建筑面積5440平方米,,由新縣縣委、縣政府規(guī)劃興建,,將陳展在鄂豫皖蘇區(qū)工作和戰(zhàn)斗過的347位開國將帥的生平事跡,。主體工程已竣工,正在進行陳列布展,。
基本陳列
《風云大別山》共分四個部分,,介紹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與統(tǒng)一、鞏固與發(fā)展,、堅持與保衛(wèi)直到迎來全國勝利的這段革命斗爭歷史,,系統(tǒng)展示了大別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為中國革命輸送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紅軍和一支抗日武裝——新四軍第五師的史實,。
《將軍的搖籃》展廳:一是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高厚良等43名新縣籍授銜將軍事跡陳列,;二是吳煥先、高敬亭,、張體學,、等50位省軍級以上領導人的生平事跡陳列。
《今日新縣》展廳:反映了新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繼承革命傳統(tǒng),,艱苦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社會經濟各項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城鄉(xiāng)面貌煥然一新,,自然風光旖旎迷人。
第一層廳,,是鄂豫皖蘇區(qū)創(chuàng)建,、鞏固和發(fā)展時期的史物陳列;第二展廳,,是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建立及鼎盛時期,;第三層廳是鄂豫皖蘇區(qū)革命史中相對獨立的一部分,集中反映的是各項建設,;第四層廳,,是鄂豫皖蘇區(qū)兩年保衛(wèi)戰(zhàn)、三年游擊戰(zhàn)的戰(zhàn)斗歷程與斗爭史詩,;另外,,將軍廳還詳細介紹了近百位新縣籍將軍的生平事跡。
序廳正面是一幅高2.9米,、長10米的大型漢白玉浮雕墻——“風云大別山”,。上面雕塑有沖鋒吶喊的紅軍戰(zhàn)士,有肩扛鋤頭,、刀矛的農民,,有擁軍支前的婦女,有手持紅櫻槍的兒童,;他們的身后是綿綿起伏的大別山脈,,這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大別山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斗爭場面和大別山英雄兒女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的一個縮影,,是我們黨用血肉筑起的鋼鐵長城,。雕刻形象生動、內涵豐實,、寓意深刻,。浮雕墻兩側的八面旗幟,代表著從鄂豫皖根據地誕生的八支紅軍隊伍,,其中走出了三支主力紅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
“風云大別山”展區(qū)
第一部分:奮起斗爭,,鄂豫皖蘇區(qū)初步形成。
主要介紹:為反抗帝,、官,、封三座大山的殘酷壓迫,鄂豫皖邊界地區(qū)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如火如荼的武裝斗爭,。伴隨著“黃麻起義”的槍聲,開辟了鄂豫皖邊界地區(qū)武裝斗爭的第一個立足點---柴山根據地,,在長江北岸率先樹起了“井岡山”的旗幟,。此后,柴山?!肮まr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迅速在大別山形成燎原之勢,鄂豫邊,、豫東南,、皖西根據地次第創(chuàng)建,鄂豫皖蘇區(qū)初步形成,。這一部分展墻全部采用灰綠色磨茹石裝飾,,象征著當年根據地首府新集的城墻,它與制作的紅軍攻克新集的聲光電場景融為一體,。
第二部分:大放異彩,,新集成為鄂豫皖蘇區(qū)首府。
主要介紹:1931年2月紅軍攻克了位于鄂豫皖根據地中央的新集(今新縣縣城),,改為新集市,,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相繼遷到這里,新集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首府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蘇區(qū)軍民在黨的領導下,在軍事斗爭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的同時,,政權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土地革命運動也廣泛開展起來,。這一部分除重點突出新集首府的重要地位外,,展墻全部采用紅色線布為底,,象征著根據地火紅的革命事業(yè),,尤其是一級文物《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令草案》設計在一面青磚瓦房的檐墻上,使人們看了十分逼真,。
第三部分:重組紅軍,,堅持大別山區(qū)的斗爭。
介紹的是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征轉移后,,國民黨軍隊對這里的人民進行了野蠻的蹂和摧殘,。但并沒有嚇倒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蘇區(qū)人民,他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的投入新戰(zhàn)斗,。他們支持與配合重建的紅二十五軍和二十八軍為保衛(wèi)和恢復蘇區(qū)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zhàn)爭,終于保持了鄂豫皖蘇區(qū)這塊紅色的土地,。
第四部分:紅旗不倒,,迎接全國革命勝利。
介紹的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大別山區(qū)人民為捍衛(wèi)這塊紅色的土地,,配合新四軍與日、偽,、頑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斗爭,。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大別山區(qū)人民全力支持與配合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經中原逐鹿,,支援渡江,,剿匪建政,逐步摧毀了國民黨在中原地區(qū)的反動統(tǒng)治,,終于戰(zhàn)勝了光明,。第三展廳制作的紅二十八軍戰(zhàn)士在野外“露營”的場景,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三年游擊戰(zhàn)爭時期艱苦的斗爭環(huán)境。展墻全部采用紅色襯底,,下面是綿延起伏的綠色山脈,,象征著鄂豫皖根據地三年游擊戰(zhàn)爭到抗日,解放戰(zhàn)爭時期革命紅旗一直在大別山飄揚,。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創(chuàng)建的僅次于中央根據地的第二大根據地,。大別山的革命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從第一面武裝斗爭的旗幟在大別山樹起,,到堅持紅旗不倒,。黨領導人民在這里經歷了長期曲折的斗爭。在革命的風風雨雨中,,大別山這塊紅色土地養(yǎng)育了數(shù)十萬名革命戰(zhàn)士,,輸送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軍和一支抗日武裝力量新四軍第五師,,成長了一批又一批革命將領,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劉華清、許世友,、李德生,、丁樹聲、洪學智等349顆將星在閃耀,。他們橫刀立馬的英名,,南征北戰(zhàn)的偉績和不畏艱難險阻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一直為人們所傳頌,,他們是眾多革命志士的杰出代表,,是大別山人民的驕傲。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舉辦新縣籍43位授銜將軍和50多位省軍級領導人的革命事跡陳列,,旨在激勵、教育后代,,學習革命前輩,,樹立崇高理想,堅定革命信念,,立志報國,,無私奉獻,,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珍貴藏品
黃麻起義使用過的軍號 1927年秋,,黃麻起義爆發(fā),,起義領導人吳煥先、吳先籌用這把軍號指揮戰(zhàn)斗,,領導農民義勇隊攻克黃安縣城,。
吳煥先烈士用過的羅盤、懷表 吳煥先(1907~1935年),,中共黨員,,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始人之一,參加并領導了“黃麻起義”,。曾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兼政委,、鄂豫陜代理省委書記。1935年在甘肅涇川犧牲,。
“列寧號”飛機 1930年2月繳獲的一架國民黨雙翼軍用飛機,。為了紀念十月革命的勝利,飛機被命名為“列寧號”,,這是紅軍擁有的第一架飛機。它是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架飛機,,1930年2月農民赤衛(wèi)隊在宣化店陳家河繳獲的,,為紀念偉大導師列寧而命名“列寧”號。曾參加過攻克黃安城戰(zhàn)斗,,為中國空軍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坦克、大炮:該館從濟南軍區(qū)征集回了參加過二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的退役蘇式坦克一輛,,加農炮一門,,榴彈炮2門,五七高炮一門,,供游客參觀和實地操作,,增強國防意識,培育愛國之情,。
館藏文物
本館藏品主要是革命文物,,總數(shù)為1130件,主要種類有:
1,、軍事用品,,如“列寧號”飛機、大刀長矛,、槍支,、紅軍旗幟等;
2、珍貴文獻資料,,如蘇區(qū)黨政機關的報告,、法令,政策及傳單,、標語等,;其中壁書《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令草案》為革命文物一級品。
3,、著名烈士遺物,;
4、珍貴歷史照片,;
5,、其它珍貴文物,如各級蘇維埃印章,、錢幣,、收稅憑單、撫恤證,、收條,、土地證等。
交通信息
乘坐6路公交車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