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四千年的貨幣使用歷史,,是世界上較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據(jù)稱西方較早的錢幣發(fā)現(xiàn)于公元前七,、八世紀,,正值中國的周王朝,當時中國早就有了錢幣,。中國北宋時期的“交子”,,是迄今世界上較早的紙幣,比歐美發(fā)達國家早七百年,。元朝初,,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從當時歐洲貨幣經(jīng)濟較發(fā)達的威尼斯來到中國,見到中國貨幣也大為驚奇,。
淵源流長,,博大精深,,中國貨幣已獨立發(fā)展成了一種貨幣文化。管子就指出“湯以基山之金鑄幣”,,司馬遷說“高辛氏以前就有龜貝金錢刀幣”,,班固言“神農(nóng)氏時就有金刀龜貝”,鄭樵稱“陶唐氏謂之泉,,商周人謂之布”,。南北朝時期,中國就有了專門研究錢幣的著作《劉氏錢志》和《顧恒錢譜》,,這比歐洲早八百年,。因為鑄造和流通的地方性,中國貨幣品種之多,,形式之異,,材質(zhì)之豐,稱謂之繁,,給收藏者帶來了諸多難處,,有多少流落的珍貴古幣也就不得而知。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校內(nèi)的中國貨幣金融歷史博物館,分為六個展廳,下面逐一介紹,。
第一展廳
這個展廳的藏品橫跨了原始社會后期至漢末王莽奪政時代,,歷史感頗為厚重。
距今3700年左右的夏初商末,,黃河流域地區(qū)已開始使用貝幣,。貝幣有一百多種類型,其中大幣較為珍貴,,還有齒幣,,還有仿制貝幣如石貝、骨貝,、蚌貝,、綠松貝等。銅貝則是我國較早的金屬貨幣,;包金貝使用的是《開工天物》里的一種技術,,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煙火四起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商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金屬鑄幣在貿(mào)易活動中日益顯現(xiàn)出其優(yōu)越性,開始形成幾個具有明顯特征的貨幣體系和貨幣流通區(qū),。這就是“四大貨幣體系”,,有黃河中游周、晉的“布幣區(qū)”,,東方齊國海濱地區(qū)的“刀幣區(qū)”,,以及南方楚國的“蟻鼻錢區(qū)”,。而歷史走到戰(zhàn)國,,則出現(xiàn)了更大的突破,,貨幣不再僅限于各自國家的流通使用,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圜錢”,是秦國的主要鑄幣形式,。其中外圓內(nèi)方的制式,,在中國的貨幣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隨著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四合統(tǒng)一,廢他國禮制而舉秦國之儀,,其他三種貨幣被逐漸舍棄,,統(tǒng)一幣制,是為“秦半兩”,。這奠定我國封建王朝貨幣的外形基礎,,直至清末,我國錢幣都是“孔方錢”制式,。
可嘆秦始皇野心勃勃,,秦歷二世而亡。秦滅漢起,,西漢初期沿用了一段時間的秦制半兩,,但隨后由于造成經(jīng)濟的混亂,呂后便主張貨幣改革,,參與設計了“漢五銖”,,這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較長的貨幣,使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實現(xiàn)了中央對貨幣鑄造權的集中統(tǒng)一,。其中的“重五銖”在唐武德四年才被廢紙,是中國歷史上數(shù)量較多,,流通時間較長的錢幣,。
再強大的王朝也敵不過時間的腐蝕,王莽篡奪西漢政權,,為了振興經(jīng)濟,,他先后進行四次大的幣制改革,新莽錢的特點為所有的錢以“泉”來命名,,稱之為“貨泉”,。
第二展廳
此廳里展示的貨幣,,歷經(jīng)風雨,其所處的年代英雄輩出,。有混亂東漢,、分立三國,魏晉南北朝,,英雄隋唐,,五代十國,藝術宋朝,。權力分割,,番邦分據(jù),貨幣也各成體系,。另外還有一系列特殊的藏品——“錢范”,,及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一般稱為錢模,。
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啟了漢五銖錢的先河,。一直到東漢末年為止,除了中間有些小的變動(例如王莽統(tǒng)治的時期)之外,,西漢,、東漢上下四百年內(nèi),五銖錢一統(tǒng)天下,。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時間較長的貨幣,也是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五銖錢奠定了中國圓形方孔的傳統(tǒng),。這種小銅錢外圓內(nèi)方,象征著天地乾坤,。有建武五銖,,雞目五銖,四出五銖,,又稱“四出文錢”,,以及東漢晚期的剪邊五銖。
三國時期更是各自為王,,貨幣也各有千秋,。魏文帝鑄魏五銖,吳國孫權鑄大泉當千,,蜀地則多流通太平百錢,。
隋朝一統(tǒng),隋文帝始鑄“隋五銖”,,又稱“開皇五銖”,,其意義在于它終結了我國“銖兩錢制”的幣制,。隨著隋帝國的滅亡,錢幣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從五銖錢為主的貨幣體系進入到通寶幣制,。貨幣的質(zhì)量退出首要地位,貨幣上開始出現(xiàn)精美文字,,收藏價值和防偽性都有了較大提升,,在宋朝時期達到一個鼎峰,。
唐高祖李淵創(chuàng)設開元通寶,,是通寶幣制的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清朝滅亡,。
唐末,,籓鎮(zhèn)之禍、宦官之亂讓強大的唐帝國終于崩潰了,。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國,,是中國繼春秋戰(zhàn)國、三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據(jù)時期,。這段歷史時期,幾乎每一個曾經(jīng)獨立過的政權都發(fā)行過自己的貨幣,,錢幣種類極多,,但流存下來的非常少。比如后梁開平年間鑄“開平通寶”大錢和“開平元寶”,,后唐有“天成元寶”,,后晉有“天福元寶”,后漢“漢元通寶”,,等等,。
宋代錢幣種類、版別之多,,居歷代之首,。宋代錢幣一般是每換一次年號就新鑄一種錢,錢幣的典型性不夠,,特點在于刻畫精美,,其種類有國號錢,年號錢,,御書錢,,對子錢,三體錢,,分值錢,。
青蚨劍,,則是我國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明清之際風靡一時,。用唐,、宋、清諸代古錢真品編制成劍,,借古劍之劍氣和銅錢之靈性,,達到劍氣與靈氣合一,成為達官貴人吉祥之寶,。即使是現(xiàn)在,,我國在外交活動中,青蚨劍仍然會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
第三展廳
這個展廳展示的是草根皇帝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明朝的貨幣,,和封建王朝的終結者,清朝貨幣,。
明初期貨幣大中通寶的來歷具有相當文化價值,。確切而言,大中通寶是在元末反元斗爭中產(chǎn)生的,,是反抗元統(tǒng)治秩序的手段之一,。隨后則有洪武通寶,、宣德通寶,、永樂通寶、弘治通寶,、嘉靖通寶,、天啟通寶、萬歷通寶等,。
明朝永樂年間,,由于外交上的懷柔政策,也使得國內(nèi)外貨幣有相當?shù)慕涣?。永樂通寶也大量向外流出,,日本越南等地也多有仿制。清世祖順治年間,,鑄造順治通寶,,而后則出現(xiàn)有順治五式積累貨幣樣式。
康熙羅漢萬壽錢,,是康熙年間所鑄制錢“康熙通寶”的異品,。由于羅漢錢銅質(zhì)精良、制作精美,又有很多神秘的傳說,,民間一直把它當作吉祥,、幸福的象征,用它“壓歲”,,婚嫁“壓箱”,,男女相愛“信物”,所以倍受珍愛,。
另有康熙通寶鑄于清圣祖康熙年間,,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鑄順治通寶,改鑄“康熙通寶”錢,,并規(guī)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鑄錢制皆如此例?!翱滴跬▽殹睗M文錢式中有十二地支套錢,,為福建省造,,現(xiàn)存世有“子,、丑、寅,、巳,、未、申,、酉,、戌”八種。故后有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嘉慶通寶、道光天下太平錢,、咸豐通寶(重寶,、元寶)、同治通寶,。鎏金光緒通寶,,雖有制造,卻是為了粉飾太平,,沒有鑄造價值,,故并不見子錢留世。
第四展廳
與前面的展廳相比,,這里的錢幣顯得有些特殊,,因為它們并非歷朝歷代的法定貨幣,而是出自一些民間組織或起義軍之手,所以在外觀,、用途等方面與官方的有許多不同,。我想各位應該都看過《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都知道有一個反清復明的天地會,,那么現(xiàn)實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過天地會這個組織呢,?這里的一枚“義記金錢”正好能解答我們的疑問。表面上看,,它與常見的銅錢相差無幾,,實際上卻暗藏玄機——“義”字上方的兩點變成了“八”字,“金”字上面的“人”變成了“入”字,。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天地會一直在進行反清復明的活動,它在浙江有一個支派叫做金錢會,,太平軍北上時它也順勢發(fā)動了起義,。所謂的“義記金錢”實際上就是金錢會成員的入會憑證,所以有一個“入”字,。而金錢會之初由八個人領導,,為了紀念他們,“義”字上方的兩點也就變成了“八”字,。
剛才略帶提到了太平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太平天國時期的圣寶大花錢。我相信這些大花錢給大家的印象肯定是其大而厚重的軀體,,然而這里展出的只能算是太平天國大花錢中的小字輩,。在湖南省博物館,陳列著半片直徑將近34厘米的特號大花錢,。如果它完整無缺的話,,其重量可達4.5千克,是一枚名副其實的錢幣大王,。那么這些大花錢是做什么用的呢,?答案明顯不是買東西用的,因為沒有人會傻傻地帶著如此之重的錢幣滿大街閑逛,。事實上,,大花錢是天王洪秀全為作戰(zhàn)有功的將士頒發(fā)的獎牌,而且功勞越大獎牌越大,。這是不是很奇特呢,?
說到了大花錢,就不能不提花錢的來歷,。相對于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而言,,花錢是民間自行鑄造的一種不能用于商品買賣的錢幣,,因為其外觀式樣眾多、形態(tài)各異,,而且往往刻有美好的祝福語,,所以被叫做花錢。這里為大家展示了幾十枚各具特色的花錢,,有贈送給新婚夫婦的“早生貴子”錢,,有贈送給長壽老人的“祿”字錢、“壽”字錢,,還有贈送給趕考學子的“狀元及第,、一品當朝”錢。不難看出,,花錢大多傳達著人們的美好祝愿,,從而在民間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古玩市場上見到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花錢,,大家要是感興趣的話不妨去淘一淘。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看到的都是手工鑄造的錢幣,,它們代表著中華的財富,它們讓祖國的經(jīng)濟自先秦以來就一直穩(wěn)居世界前列,。然而,,它們終究還是要退出歷史的舞臺。清朝末年,,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和日益擴大的鴉片貿(mào)易使得清政府的財力捉襟見肘,,多如牛毛的農(nóng)民起義無疑又令其雪上加霜。而甲午戰(zhàn)爭的巨額賠款則更是給了清政府致命一擊,,國內(nèi)的白銀幾乎全部流向國外,。白銀少了,銅的價格自然上漲,,于是人們爭相熔化銅錢來制作銅器,,最后竟然導致市面上無錢可用。到了1900年,,飽受“錢荒”之苦的廣東終于開始用機器鑄造銅錢以取代“孔方兄”,,是為廣東光緒銅元。銅元采用進口機械生產(chǎn),,節(jié)省原料,、外形精美,較重要的是它的幣值較大,可以有效制止人們毀錢為銅的行為,,從而起到緩解“錢荒”的作用,。繼廣東之后,全國各地紛紛開鑄銅元,,不久它就成為市場上的主力貨幣,,正式取代了沿用數(shù)千年的圓形方孔錢的地位,其影響一直持續(xù)到民國,。
轉過展柜,,我相信大家先看到的一定就是這塊大大的銀子,它的正式名稱叫做銀錠,,有十兩重,。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因為它和我們平時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種鼓鼓的銀元寶差別很大,。事實上,,因為國家要在銀錠中央標記重量、成色,,打上官印,,所以它只能做成扁平的形狀,至于銀元寶,,則是藝術的夸張罷了,。這枚銀錠發(fā)行于光緒年間,在當時可以買下幾間房屋,,也算是一筆巨款了,。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銀元。它和銅元大致相仿,,較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兩者的材質(zhì)不同,。銀元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較早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人,、海盜,、傳教士等攜帶,在明朝時流入我國,。1890年清政府正式開始鑄造銀元,,隨后銀元取代銀錠成為主要的交易媒介。這里為大家展示了許多出名的銀元,,比如墨西哥鷹洋,,它的地位曾一度相當于今日的美元。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對英國的賠款用的就是這種銀元,。還有大家相當熟悉的袁大頭,,它可是民國影劇的道具,。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常見的袁大頭都是光著腦袋的,,其實還有一種戴著帽子的袁大頭,,那就是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tǒng)的紀念幣,所以大家以后看到不是光頭的袁大頭也不用奇怪,。(鑄幣部分完)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的貨幣之旅已經(jīng)過半,有關金屬貨幣的知識也就暫且為大家講到這里,。接下來我將帶領大家參觀本館的紙幣藏品,,它們同樣會讓您眼界大開。
我們不妨從紙幣的起源說起,。大家可以小小地自豪一下,,因為紙幣的故鄉(xiāng)正是我國。較早的紙幣叫做交子,,出現(xiàn)在北宋初年的四川,。它當初由成都十六家富戶印制,后來改由國家發(fā)行,。從交子開始,,歷朝都發(fā)行過一定數(shù)量的紙幣,其中較出名的是元朝,。元朝的紙幣給在中國生活了17年的大旅行家馬可·波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十分奇怪為什么一張普通桑皮紙的身價竟可以與純金無異。在《東方見聞錄》一書中,,馬可如實記載了在中國廣為流通的紙幣,,然而在當時的西方人看來,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古龍先生的武俠小說《陸小鳳傳奇之陸小鳳前傳》,,它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由假鈔引發(fā)的疑案。那么究竟是什么鈔票令局中人不惜性命弄虛作假呢,?答案就是這里為大家展示的大明通行寶鈔。它長約一尺,,寬約六寸,,是現(xiàn)在世界上存在過的面積較大的紙幣,因而也被譽為我館的第二大鎮(zhèn)館之寶,。大家千萬別小看了這張紙幣,,要知道,在當時它可是具備防偽功能的,!原來,,種植桑樹在明朝須得到官方許可,,而桑樹皮又是制作大明通行寶鈔的主要原料,因此政府基本可以在源頭上杜絕紙幣造假,。經(jīng)過幾百年的化學變化,,這張大明通行寶鈔已經(jīng)失去了本來的模樣,它的顏色變得很深,,甚至有些發(fā)黑,。然而在我看來,正是這些歲月的印記讓它變得如此珍貴,,少了他們,,歷史將不成其為歷史。
生活中我們總是把紙幣叫做鈔票,,可是你知道“鈔票”一詞的來歷嗎,?答案其實就在這里的兩件展品身上,它們便是咸豐年間發(fā)行的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當時人們?yōu)榱朔Q呼方便,,就從二者中各取一字,將它們合稱為“鈔票”,。由于通貨膨脹的緣故,,這兩種紙幣在同治初年就停止使用了,但是“鈔票”一詞卻從此流傳下來,,成為紙幣的代稱,。除了官方,民間也有一些類似于銀行的機構發(fā)行他們自己承認的紙幣,,我們把這樣的機構叫做錢莊,,把這種性質(zhì)的紙幣稱為私票。錢莊多由晉商和徽商創(chuàng)辦,,也有一些財力雄厚的大官僚涉足其間,,比如李鴻章就曾創(chuàng)辦過北洋天津銀號,他的頭像亦被當作金字招牌印在天津銀號的正面,。
如果說晚清的私票還有那么一點古代的感覺,,那么民國時期的鈔票可就是地地道道的現(xiàn)代紙幣了。讓我們先從民國的成立談起,。辛亥革命后,,南方各省紛紛脫離清政府獨立。南方代表于1912年元旦齊聚南京,,在孫中山先生的主持之下成立了中華民國,,后來北方各省也相繼加入。因為全國各地并不是同時獨立的,,所以各省都有自己的一套貨幣系統(tǒng),,它們的幣值各不相同,,相互之間的匯率也千差萬別。比如新疆省當時就發(fā)行過面值為六億的紙幣,,其真實購買力可想而知,。
第五展廳
在第五展廳里,大家首先看到的仍然是形形色色的民初紙幣,。它們的泛濫無疑嚴重阻礙了商品流通和經(jīng)濟發(fā)展,,謀求統(tǒng)一的呼聲也因此日益高漲。到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時,,蔣介石已基本統(tǒng)一了南方,,幾年后的東北易幟更是大大加快了全國統(tǒng)一的步伐,幣制統(tǒng)一已初現(xiàn)端倪,。同時,,受美國“白銀政策”的影響,中國市面上的銀元大量流向國外,,國內(nèi)急需補充一批貨幣以滿足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再加上另外的一些原因,國民政府終于在1935年用法幣取代了銀本位制,,從而結束了幣制的長時間混亂,,為民族經(jīng)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較為良好的環(huán)境。發(fā)行之初,,法幣的幣值還是相當穩(wěn)定的,,可是不久之后爆發(fā)的抗日戰(zhàn)爭卻開啟了法幣的噩夢。在1937年的時候,,100元法幣可以買兩頭牛,,次年就只能買一頭牛了。以后它更是加速貶值,,1939年只能買豬一頭,,1943年只能買雞一只,1945年抗戰(zhàn)結束時僅僅能買兩個雞蛋,。到了1948年,,法幣更是貶值幾百萬倍,100元法幣只相當于幾粒米,,整個國民經(jīng)濟已經(jīng)瀕臨崩潰,。為了挽救局面,國民政府不得不發(fā)行所謂的金圓券,,以一比三百萬的比例回收法幣。然而此時的金融體系已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爛攤子,,駭人聽聞的通貨膨脹讓任何靈丹妙藥也注定于事無補,,被寄予厚望的金圓券最終于1949年化作一堆廢紙,。我們常常會在電影里看到解放前的上海人扛著一大捆鈔票去搶購食品,他們使用的正是每時每刻都在貶值的金圓券,。和金圓券命運相似的還有它的孿生姊妹銀圓券,,這里就不贅述了。除上述三種紙幣外,,市場上還流通過一種名為“關金券”的豎版紙幣,,它原是海關的收稅憑證,后來和法幣以一比二十的比例兌換,,共同充當國民政府的主力貨幣,。“關金券”三字是“海關金單位兌換券”的簡稱,。
法幣最初由中國銀行,、中央銀行和交通銀行負責發(fā)行,后來又增加了中國農(nóng)民銀行,,所以我們一共能看到四種不同的法幣,,并且每種法幣的圖案都和它所屬的銀行有關。中央銀行象征著中央政府的權威,,中國銀行代表著國家形象,,它們的法幣都印有國父像。交通銀行的法幣印著一些交通工具,,包括輪船,、火車和飛機。農(nóng)民銀行的法幣圖案則與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有關,,多張紙幣印有南宋名畫《耕織圖》,。
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寇在全國范圍內(nèi)扶植了多個偽政權,,其中較出名的是溥儀的偽滿洲國和汪精衛(wèi)的南京政府,。這些偽政權在各自境內(nèi)發(fā)行了大量貨幣,心甘情愿充當日本人的走狗,。為了收買人心,,它們甚至不惜利用古代的圣賢先哲。這里為大家展示了印有孔子和關公頭像的兩張紙幣,,像這樣把一文一武兩位圣人用作紙幣圖案的行為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除了扶植偽政權,日本侵略者在淪陷區(qū)還親自發(fā)行貨幣,,稱為“軍用手票”,。這些戰(zhàn)時貨幣在日本投降后立即變得一文不值,令占領區(qū)人民深受其害,。這里還陳列著一枚淞滬抗戰(zhàn)后日軍鑄造的戰(zhàn)爭紀念幣,,上面刻著他們用來炫耀武力的三八式步槍和東洋刀,。它的背后,是幾十萬中國軍隊的鮮血和數(shù)百萬慘遭涂炭的無辜百姓,。雖然現(xiàn)在是和平時期,,可我們須牢記歷史,因為忘記就等于背叛,。
第五展廳最后一個展柜為大家展出的是近代西方列強在我國發(fā)行的一些紙幣,。鴉片戰(zhàn)爭后,英法首先開始對我國進行經(jīng)濟侵略,,隨后加入的還有美國,、德國、沙俄,、意大利,、比利時和奧匈帝國等國家。上述國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經(jīng)濟重鎮(zhèn)開設了大量銀行,通過提供政治貸款的方式不斷蠶食我國的經(jīng)濟主權,。這些銀行中比較出名的有美國的花旗銀行,、沙俄的華俄道勝銀行與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它們發(fā)行的紙幣在設計上將西方工業(yè)文明與古老的東方文化結合起來,,鮮明地體現(xiàn)出十九世紀末殖民地世界特有的韻味,。
第六展廳
第六展廳為大家展示的是與中國共產(chǎn)黨有關的紅色貨幣。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紅軍在南方建立了許多革命根據(jù)地,,相應地需要發(fā)行自己的貨幣。由于這些根據(jù)地大多是農(nóng)村,,根本不可能制造貨幣,,紅軍只好就地取材,直接把蘇維埃字樣刻在袁大頭上,,于是便有了這里的蘇維埃字樣袁像銀幣,。長征以后,紅軍到達陜北,,因為無法得到造紙幣用的鈔票紙,,他們只得把手工織造的土布剪成鈔票大小將就使用,所以這種并非紙質(zhì)的“紙幣”也被人們稱作“布票”,。在充當貨幣的同時,,布票的背面還印有一條條的宣傳標語。這種辦法能讓廣大群眾耳濡目染紅軍和八路軍的各項政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革命事業(yè)的發(fā)展,。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解放區(qū)范圍不斷擴大,各解放區(qū)也都相應地發(fā)行了自己的貨幣,。經(jīng)過幾次大的戰(zhàn)役,到了1948年底,,全國主要的解放區(qū)已連成一片,,革命即將勝利,經(jīng)濟的恢復與建設轉而成為下一階段黨的工作要點,。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中國人民銀行于當年12月1日成立并開始發(fā)行第一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共有12種面額,、62種版別,,總計流通了3年零4個月,對建國初期的經(jīng)濟重建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加之版別過多,,要想完整地收集齊第一套人民幣絕非易事,。作為收藏界的寵兒,第一套人民幣的市價最近暴漲到了450萬元人民幣,,可謂是名副其實的“一票千金”,。
在第一套人民幣之后,新中國又相繼發(fā)行了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一分(黃色卡車),、二分(綠色飛機)紙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已經(jīng)成為歷史的紙幣在市面上出現(xiàn)得越來越少,,它們同樣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大家要是感興趣的話不妨回家翻一翻久不整理的抽屜,,沒準你就會發(fā)現(xiàn)小小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