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寺東有文成百丈漈,,南臨浙南最大淡水湖泊飛云湖,西接國家級森林公園銅鈴山峽,、北靠國家級文物古跡劉基故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為文成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福寺始建于唐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距今1200年歷史),歷來為佛門勝地,,道風純正,,歷史上曾有二十幾位高僧住持道場,弘揚佛法,,以種種法門應病與藥,,化人無數(shù)。僅清朝康熙年間就有明真,、德信等高僧在此駐錫,。原寺內懸掛有歷代名人楹聯(lián)、匾額及題詠等許多墨寶,。曾有明景泰元年(1450年)吏部左侍郎何文淵親書楹聯(lián)一副,;清世祖順治帝親筆御書的“大雄寶殿”;乾隆年間青田知縣鄧公“鷲嶺慈宗”金彩巨匾,,現(xiàn)保存完整無損的是清光緒年間的“安福寺”石匾,。
寺院依山而建,環(huán)境幽雅,,原有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四方殿及僧廂、軒房數(shù)十間,。歷史上曾幾度興衰,,根據(jù)《文成縣志》、《青田縣志》,、安福寺碑記等資料記載,,宋慶歷八年,心空和尚與葉氏施主辟址重建,;宋咸淳間(1247-1265年)又予重建,。元代屢遭兵災,殿宇朽壞,,墻垣坍塌,。明崇禎九年(1636年),僧人惟秀重修,。清康熙二年(1663年),,明真和尚重修;乾隆十六年(1751年),,德信和尚繼予以重修,;同治三年(1864年)又予以重修,。1957年被改成下放勞動干部宿舍,1963年改為國營苗圃,。
安福寺本為佛教朝拜之圣地,,曲徑通幽,水清石明,,是禪修養(yǎng)生之寶所,。明清時期,高士名流亦喜聚于此,,吟詠題賦廣為傳頌,。但興衰無常,至上世紀末安福寺僅剩半廳四方木殿,、幾塊殘舊石碑等遺跡,,寺里沒有僧人,梵音不復,,古跡空存,。
2003年12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安福寺在舊址復建,,但其后進展緩慢,。2006年3月,上達下照法師出任安福寺修建委員會主任,,開始全面主持寺院修復工作,,2007年8月僧眾正式入寺駐錫,2008年4月2日順利舉行奠基典禮,。安福寺開始進入全面修復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