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鳩摩羅什寺位于涼州(武威市涼州區(qū))北大街大什字北側(cè),,始建于東晉后涼時期(公元386年至403年),,是中國佛經(jīng)大翻譯家鳩摩羅什進入內(nèi)地時曾經(jīng)駐錫過十七年的地方,有1600多年的歷史,,從東晉后涼至今香火旺盛,,雖然屢次遭遇天災人禍,但羅什寺塔依舊屹立不倒,,寺院名一直沿用至今從未改過(天下獨有),,彰顯著鳩摩羅什寺的昔日輝煌。鳩摩羅什大師被世人公認的漢傳佛教奠基人,,是世界偉大的佛學家,、哲學家,、漢語言學家,、音律學家,、星象學家和翻譯家。
東晉太元八年(384年),,呂光取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武威后,,為了安頓他的身心,便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興土木修建寺院,,建好后,便命名為鳩摩羅什寺,,讓鳩摩羅什住在其中,,弘揚佛法,。羅什到姑臧(涼州)時,攜帶了一大批梵文經(jīng)卷和佛教圣物,,其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舉世聞名的姑臧旃檀瑞像(中世紀最早進入中原的唯一佛陀等身造像,,旃檀瑞像,佛之真像也),,又稱為涼州瑞像,。羅什法師圓寂后,他的弟子遵其遺囑,,將他的“舌”舍利供奉于寺內(nèi),,并在供奉“舌”舍利處造寺塔一座,也就是今天的羅什寺塔,。
東晉鳩摩羅什帶來的旃檀瑞像就供奉在羅什寺內(nèi),。旃檀瑞像西土1285年,龜茲68年,,涼州14年,,長安17年,江南173年,,淮南367年《敕建旃檀瑞像殿記》,。”到寫《敕建旃檀瑞像殿記》那一年,,“計自優(yōu)闐王造像之歲至今詔述延祐三年丙辰,,凡二千三百有七年?!眳⒖脊盼墨I:《優(yōu)闐王所造旃檀釋迦瑞像歷記》,、《敕建旃檀瑞像殿記》、《陳列檔》,、《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下三《釋僧像篇》,、《十六國年齡》、《續(xù)高僧傳》,、《旃檀瑞像來儀記》、《旃檀佛西來歷代傳祀記》,。
東晉隆安五年(401年)前后,,鳩摩羅什的師傅佛陀耶舍亦東來姑臧來尋找羅什,而此時鳩摩羅什已被姚興迎至長安,。鳩摩羅什聽說其師佛陀耶舍已在姑臧,,勸說姚興將其迎至長安,先后誦譯《曇無德律》,、《長阿含》等經(jīng)典,,至弘始十五年(413年)返回罽賓國,,還曾“尋得《虛空藏經(jīng)》一卷,寄賈客傳與涼州諸僧,,這部經(jīng)書后不知所蹤”,。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大涼皇帝李軌被李淵所滅,。唐朝廢武威郡,,置涼州總管府,治姑臧,。貞觀四年(633年),,大將軍尉遲敬德統(tǒng)兵遠征西域,行至武威地界,,忽然他看到城內(nèi)一座古塔頂上放射金光,,宛若千佛降世;祥云生處,,花雨飛舞,。他相信這一奇觀是一種神示:如此祥瑞之處必定是佛教的圣地。于是前往禮拜,。敬德見到羅什寺塔后大生敬仰,,遙想羅什法師功德,于是他下?lián)莛A銀,,召能工巧匠,,親任監(jiān)工,經(jīng)一年多時間,,寺塔完工,。為彰此德,他在塔下立石碣為記,,上刻“羅什地基,,四至臨街,敬德記,?!贝吮两袢酝旰帽4妫蔀橐欢螝v史明證,。
唐朝天寶元年(741年),,地處涼州鬧市區(qū)的羅什寺成為往返絲綢之路的西域使節(jié)、各國僧侶薈萃交流的地方,,對中西方宗教文化和思想交流貢獻巨大,,意義深遠。
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fā)內(nèi)戰(zhàn)安史之亂,,吐蕃趁機擴張,,公元764年,,涼州被吐蕃占據(jù)。公元849年,,唐重占秦,、原、安樂,、維,、扶、河,、渭等州,,公元851年,唐朝再次占據(jù)武威涼州,。
吳越天寶元年(908),, 六谷蕃部溫末派人到后梁進貢, 其首領(lǐng)杜論悉加,、 杜論心被封為左領(lǐng)軍衛(wèi)將軍 同正,,蘇論乞祿為右領(lǐng)軍衛(wèi)將軍同正,之后六谷蕃部分裂成許多部族聚落,。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吐蕃部族在西涼府設置西涼府折逋葛支、西涼府六谷部首領(lǐng)潘羅支等自立政權(quán),。太宗至道二年(996年)秋七月,,北宋轄管西涼府,領(lǐng)姑臧,、神鳥,、番禾、昌松和嘉麟5縣,。
宋朝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占甘、涼二州,,從此,,河西屬西夏版圖。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在武威置西涼府,,屬甘肅軍司(治甘州)轄。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在永昌府置永昌路,降西涼府為州,。永昌路(今涼州區(qū)永昌鎮(zhèn))屬甘肅行省,,轄領(lǐng)西涼州和莊浪縣兩個縣級政權(quán),。[5]
明朝開國初年,社會逐漸穩(wěn)定,,積極有所發(fā)展,,涼州城內(nèi)的廟宇樓閣開始進行恢復性修繕,但羅什寺因為毀為一片瓦礫之地,,一直沒有進入修繕范圍,。永樂元年(1402年),鄱陽軍夫石洪,,客居涼州,。發(fā)現(xiàn)“寺堂基址,瓦礫堆阜,,榛莽荒穢丘不存”的羅什寺廢墟時,,萌生了要在廢墟上建一幢房屋,并擇定吉日,,破土動工,,工匠們就在地下挖出一塊銀牌,上面清楚地鐫著“羅什寺”三個大字,,后重新修繕鳩摩羅什寺,,二年秋八月,羅什寺重建正式動工,,第三年完成全部修復工程,,雕塑彩繪,一應俱全,。明永樂十三年末,,又修復了觀音殿和羅漢殿。
明朝后期,,羅什寺被朝廷欽定為陜西涼州大寺院,。明英宗正統(tǒng)十年二月十五日,朝廷為羅什寺頒發(fā)《大藏經(jīng)》,,并下了圣諭,,圣諭中說:“刊印大藏經(jīng),頒賜天下,,用廣流傳,,茲以一藏,安置陜西涼州大寺院,,永允供養(yǎng),。”此諭現(xiàn)完整保存于武威市博物館,。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羅什寺又有過一次大型的修繕,,這是明永樂元年以后又一次比較大的修復工程,據(jù)《重修羅什寺碑記》記載,,經(jīng)過這次重修的羅什寺“前后三院,,煥然一新,乃五涼之福地,;壯麗改觀,,誠河西之勝地也?!?/p>
中華民國(1927年),,農(nóng)歷四月二十三日,武威發(fā)生七點七級大地震,,涼州的許多名勝古跡被毀壞殆盡,,城內(nèi)的羅什寺、大云寺,、清應寺無一幸免,,全被毀為瓦礫之地,號稱“文筆三峰”的羅什寺塔,、大云寺塔,、清應寺塔均被搖倒,唯羅什寺塔殘存半截,,唯獨城外蓮花山寺逃過一劫,。到了一九三四年,武威國民政府在原址上重修了羅什寺塔,,使歷史古跡得以保存,。
中華民國(1938年),羅什寺宅地被武威第四中學占用,,拆除了殘存的佛像,。1956年,武威專區(qū)撤并于張掖專區(qū),,武威縣人民政府改稱武威縣人民委員會,,坐落于北大街羅什寺的武威干校遷往張掖后,縣人委為了解決公,、檢,、法三機關(guān)辦公分散、住房擁擠,、關(guān)押犯人不便等問題,,決定將公、檢,、法三機關(guān)遷至干校,,也就是羅什寺舊址。武威市公安局入住后,,將看守所設在羅什塔下面,寺院舊址則成為武威市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的辦公場所,殘存殿堂改建成辦公室,。
改革開放以來,,鳩摩羅什寺引起海內(nèi)外各方人士的廣泛關(guān)注。從1995年開始,,先后有不少海內(nèi)外團體慕名前來考察武威鳩摩羅什寺,。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香港寶林禪寺方丈及北京、上海,、天津,、福建、廣東,、江蘇,、浙江、陜西等地的僧俗考察團以及臺灣圓光佛學院,、新加坡,、日本、韓國,、澳門,、美國、泰國,、緬甸等國內(nèi)外佛教團體和個人參訪朝拜,。特別是1998年4月,中國佛學院“絲綢之路考察朝拜團”,,由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的34名法師來武朝拜鳩摩羅什寺,,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巨大反響,。武威鳩摩羅什寺的修復重建已勢在必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1998),,原武威市人民政府根據(jù)武威市佛教協(xié)會的要求,,批準修復鳩摩羅什寺。同年,經(jīng)甘肅省宗教局批準,,成立了鳩摩羅什寺籌建處,,羅什寺正式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2000年修復工程經(jīng)省建工設計院設計,,經(jīng)原武威地區(qū)行署計劃處以武地計投(2000)105號和原武威市計劃委員會武計發(fā)(2000)45號文件批復,,開始動工修建。修建中的鳩摩羅什寺已是涼州區(qū)佛教界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今年接待的海內(nèi)外香客與游客人數(shù)累計已超過二萬人次,。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梵語 Kumārajīva )(公元 344 ~ 413 年),音譯為鳩摩羅耆婆,,又作鳩摩羅什婆,,簡稱羅什。其父名鳩摩羅炎,,母名耆婆,,屬父母名字的合稱,漢語的意思為“童壽”,。幼年出家,,初學小乘,后遍習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漢語文,曾游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于是備受矚目和贊嘆。東晉時后涼,、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經(jīng)翻譯家。與真諦(499—569),、玄奘(602~664),、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jīng)藏,、律藏、論藏三藏,,并且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四大譯經(jīng)家之首,,翻譯學鼻祖,,其譯經(jīng)和佛學成就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也。另說還有義凈(635—713)(又說為不空(705—774))并稱為四大譯經(jīng)家,,羅什首次將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類經(jīng)典全部完整地譯出,,對后來的中國佛學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隋唐高僧吉藏以鳩摩羅什譯出的《中論》,、《百論》,、《十二門》三部論典為依據(jù)。創(chuàng)立了三論宗,,尊鳩摩羅什為始祖,。
公元383年前秦大將呂光攻破龜茲時被俘,,384年到?jīng)鲋荩經(jīng)鲋莸氖吣昀飳W習漢語,,書法,,文字,游歷,、弘法涼州各大佛教廟宇,,尤其以武威蓮花山每年一度的法會最為著名,也是羅什做法會比較多的地方,。東晉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興派人迎至長安(今陜西西安石井阿姑泉歡樂谷)從事譯經(jīng),成為我國一大譯經(jīng)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譯出《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妙法蓮華經(jīng)》,、《金剛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jīng)》,、《佛說阿彌陀經(jīng)》,、等經(jīng)和《中論》、《大智度論》,、《十二門論》和《百論》和等論,,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其中《大智度論》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的釋論,,又稱為《摩訶般若釋論》,包括《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三十多萬字,鳩摩羅什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的解釋六十多萬字,,共一百多萬字,。幾乎對佛教全部關(guān)鍵名詞都給了詳細、深入淺出的解釋,,堪稱佛經(jīng)入門級必讀經(jīng)典,。無現(xiàn)存梵本,也沒有藏文譯本,,僅有漢文譯本,。由于譯文非常簡潔曉暢,妙義自然詮顯無礙,,所以深受眾人的喜愛,,而廣為流傳,對于佛教的發(fā)展,,有很大貢獻,。所介紹之中觀宗學說,為后世三論宗之淵源,。佛教成實師,、天臺宗,均由其所譯經(jīng)論而創(chuàng)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時稱“什門四圣”。道桓,、曇影,、慧觀、慧嚴,、僧肇,、竺道生、道融,、僧叡,,被稱為“什門八俊”。另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釋僧,,釋曇影,,釋慧嚴,釋慧觀,,釋道常(恒),,釋道標被稱為什門十哲。
中國之佛教由鳩摩羅什而面目一新,。有鳩摩羅什因而有良好之譯本,,系統(tǒng)之教義,佛典漢譯之泰斗,。
關(guān)于鳩摩羅什的傳記,,最主要的有三篇:南朝梁僧祐撰《出三藏記集》卷十四的《鳩摩羅什傳》;梁慧皎撰《高僧傳》卷二的《晉長安鳩摩羅什》和《晉書》卷九十五《藝術(shù)傳·鳩摩羅什》,。此外,,在佛教典籍中亦有部分摘要記載。以上三篇文獻,,《出三藏記集》與《高僧傳》內(nèi)容大部相同,,少部分有差異。而《晉書》內(nèi)容是以上兩篇的摘錄和縮編,,但有很大的增添和刪減。
鳩摩羅什在長安前后住了將近12年,,依照《出三藏記集》的記載,,共翻譯出佛經(jīng)35部、294卷,。鳩摩羅什與法顯,、玄奘、義凈,、鑒真等一樣,,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高僧,是中國佛教史乃至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非常杰出的人物,。他譯出的佛經(jīng)在內(nèi)容的表達,、詞語的應用等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而當時“譯場”組織也極為龐大,有多至五六百人或近千人的。各部門的人選是由國內(nèi)大寺的名僧。或是天下之英彥。其譯經(jīng)的程序共分十部。每部各有主持人以司專責,。十部的職掌分述如下:
(一)譯主,。即譯場的主持人,,也就是翻譯的主持人。我們現(xiàn)在所見到的佛經(jīng)所題某人譯,其實譯者不只此一人,只是單舉譯主一個人的姓名以明責任而已,。譯主須精通華梵文字,,并須教理嫻熟,,戒行卓犖為眾所欽服方可。遇有疑文歧義,,尚須負責判定其得失以定取舍。工作時譯主坐在譯場的中間正面。
(二)證義。坐在譯主的左邊,,與譯主評量已譯的意義與梵文有何不同,,以便酌量修正,。據(jù)說法藏大師,即因與玄奘的譯文的意義有不同意的地方,,辯論結(jié)果終不能相合,。于是他退出了玄奘主持的譯場,。
(三)證文,。坐在譯主的右邊,,聽譯主高讀梵文,,以驗其差誤,。證義是考驗中譯的文義是否妥當,護文是考驗所譯的原文是否有錯誤,。原文若有錯誤,,當然譯文不能妥善。
(四)書字,。根據(jù)梵文原本,,寫成中文,但仍是梵音,。這一職司也稱為“度語”,。倘譯主是外國人,而又不能十分通曉中文時,,那末,,書字一職絕不可少。
(五)筆受,。翻梵音為中國的語言,。如梵文稱“紇里那野”,書字只寫“紇里那野”四字,,筆受即翻成中國的“心”字,;書字只寫“素怛覽”,筆受即翻成中國的經(jīng)卷的“經(jīng)”字,。
(六)綴文。因為西方的語言習慣與結(jié)構(gòu)與中國不同,有些附屬的句子,或形容字的次序與中國文法不同,所以有時需要把句子里面的排列次序顛倒,或是重新組織,。譬如筆受寫的是“照見五蘊彼自性空”。綴文即需改成“照見五蘊皆空”,。
(七)參譯,。一方面??痹氖欠裼姓`,,一方面再由譯文回證原文。如果翻成中文再由中文翻回梵文時若不相合,,即是翻譯有了問題。
(八)刊定。刊削冗長,,定取句義,。因為梵文的組織或句法,,容易使中國人覺得過分的重復,,中國文字一向喜歡簡潔,,所以要在不影響原義的條件下,,刊削冗長或重復的字句。
(九)潤文,。有時潤文與刊定二人合作,,或只設一人??ǖ墓ぷ鞫喟胧莿h削,;潤文的工作多半是增益,。如心經(jīng)中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減,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本渲小笆枪省倍骤笪乃鶡o,是加上去的,。
(十)梵唄,。用高聲念經(jīng)的調(diào)子把新譯的經(jīng)朗誦一遍,以驗其是否順口順耳,。因為佛經(jīng)總是要人念誦的,。
除了上述,若干不限人數(shù)的僧眾來聽譯主講說新譯的經(jīng),,如有疑難,,可以隨時發(fā)問討論,所以不論在教義方面,,在文字方面,,若有一字的不妥,不但通不過這十重關(guān)卡,,即使這十個人一時有所忽略,,也很難逃過幾百人聽眾的討論和辯難。同時朝廷為了鄭重這種事業(yè),,還要派欽命大臣在譯場作監(jiān)護大使,,有時在開始翻經(jīng)的第一天,皇帝還親自到譯場擔在“筆受”的工作,。以隋唐時代中國人力財力之盛,,國內(nèi)局面安定統(tǒng)一,,國君敕集海內(nèi)第一流的人才參加翻譯的工作,當然所翻的經(jīng)本質(zhì)與量均超過前代遠甚,。
簡單地講,,那些印度佛教最主要最重要的經(jīng)典,鳩摩羅什都通過翻譯把它們介紹到了中國,,對中國的佛教發(fā)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從鳩摩羅什的經(jīng)歷,可以看出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她的歷史和文化,,是各個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
鳩摩羅什及其弟子含辛茹苦歷經(jīng)12載,,譯出經(jīng)典74部384卷,,這些經(jīng)卷對中國和世界佛教都產(chǎn)生過巨大而深遠影響,他與義凈,、唐玄奘被尊稱為歷史上佛教三大翻譯家,。鳩摩羅什成為中國翻譯史上的里程碑,鳩摩羅什是把大乘佛教帶往中國的第一人,,從此佛教文化開始匯入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浩浩長河中,。
建筑格局
前身
據(jù)唐朝《敬德碑》記載,羅什寺原址“羅什地基,,四址臨街”,,規(guī)模相當宏大,有上中下三院,,前有牌樓,、山門、過殿(天王殿),,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華嚴三圣殿、拜殿與兩廊,,還有觀音,、羅漢、金剛和36代祖師殿,,并藏有御賜《大藏經(jīng)》,。后歷遭兵災人禍,文革期間殿堂被改用,;唯羅什舌舍利塔保存完整,。
現(xiàn)狀
修復鳩摩羅什寺工程于2001年7月1日正式全面啟動,至此,,武威迎來了振興起衰的光輝一頁,,使千年古剎重放異彩,。修復的主要工程有:山門、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多功能般若講堂、鳩摩羅什祖師紀念堂,、鳩摩羅什佛學院,、鳩摩羅什佛教文化研究所、鳩摩羅什三藏院,、關(guān)房,、念佛堂、佛教教育視聽圖書館,、佛教書畫院,、佛教博物館,、佛教慈濟中心等,。
大殿正面供釋迦牟尼佛、迦葉,、阿難,,背面是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高5米,,功德金是98萬元,。殿內(nèi)設萬佛閣,供奉壹萬零八百尊銅佛像,,流芳千古,,與世長存,每尊佛像高19公分,,功德金分為兩種,,鎦金銅佛每尊5000元,貼金銅佛每尊3000元,。佛像由寺院統(tǒng)一訂制,,在佛像下制銅牌,刻供養(yǎng)人芳名,,與寺長存,,祝愿齋主過去者永離苦海,求得解脫,;消災增福,,全家吉祥;將來者往生西方,,九品蓮生,。
寺廟活動
鳩摩羅什寺舉行舌舍利塔修復開光儀式
2013年6月9日,,甘肅武威千年古剎鳩摩羅什寺舉行了舌舍利塔的修復開光儀式。距今1600多年的鳩摩羅什舌舍利塔是第五次大規(guī)模修繕,,古剎修繕
資金200多萬元全部來自于中國內(nèi)地,、泰國、印度等海內(nèi)外信徒的捐助,。鳩摩羅什在中國國佛教傳播時期與真諦,、玄奘、不空并稱四大佛經(jīng)翻譯家,,被譽為“譯經(jīng)泰斗”,。
寺院住持
理方法師,生于1970年,,佛學博士,,禪宗臨濟法脈第四十五代傳人,天臺宗第四十七世教觀總持,,法幢宗第四代繼承人?,F(xiàn)任武威鳩摩羅什寺方丈,武威市涼州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涼州區(qū)佛教協(xié)會會長,,武威市政協(xié)常委,甘肅省佛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
1988年9月在甘肅省蘭州市五泉山浚源寺禮諦顯上師剃度出家,,學修佛法。1992年考入九華山佛學,,開始系統(tǒng)地接受佛教專業(yè)教育,。1994年7月,理方法師又考入北京中國佛學院,。經(jīng)過四年的學修,,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了中國佛學院的本科課程,于1998年在中國佛學院本科班畢業(yè),。
1999年理方法師考入斯里蘭卡(Sri Lanka)克拉尼亞(Kelaniya)大學巴利語佛學研究所,。2001年在斯里蘭卡克拉尼亞大學巴利語佛學研究所獲佛學碩士學位。2002年4月,,又考入克拉尼亞大學巴利語佛學研究所,,攻讀哲學博士,研究早期佛教說一切有部的名著《大毗婆沙論》,,于2005年8月在克拉尼亞大學巴利語佛學研究所完成博士課程,。
2005年10月,理方法師得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煥長老付法授記,為佛教臨濟宗第四十五世傳人,,同時又被禮請出任甘肅省武威市黃羊鎮(zhèn)平溝寺住持,。2006年1月,經(jīng)中國佛教協(xié)會的推薦,,理方法師應香港佛教聯(lián)合會的邀請,,到香港觀宗寺,擔任香海正覺蓮社學務發(fā)展主任,,負責香港佛教中學的佛學課程教育,。2006年4月,理方法師代表香港佛教界出席參加了在杭州召開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
2007年8月,,甘肅省蘭州市佛教協(xié)會召開第七屆代表大會,理方法師當選為蘭州市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2007年12月,,應武威市涼州區(qū)佛教協(xié)會與鳩摩羅什寺的邀請,理方法師回到武威鳩摩羅什寺?lián)巫〕?,并任鳩摩羅什寺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同時增補為涼州區(qū)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2009年11月,,在武威市涼州區(qū)佛教第四屆代表大會上,,理方法師當選為涼州區(qū)佛教協(xié)會會長,。2010年11月,,在甘肅省佛教協(xié)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理方法師當選為甘肅省佛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
2010年12月21日,,在政協(xié)武威市涼州區(qū)第六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理方法師當選為涼州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在2011年1月4日,,理方法師又被推選為武威市政協(xié)常務委員出席政協(xié)武威市二屆五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