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積禪寺始建于唐代,其前身為冷泉寺,,唐代大中年間,,因洪水泛濫,廟宇坍圮,,住持于茲法師遂遷建于毛家?guī)X今址,。于茲法師曾云:佛以啟迪智慧為寶,沉淀靈根凈化人生為積,,故寺名為寶積寺,。(亦有一說因?qū)毶脚R近昌江,河灘金沙遍地,,遂名為寶積寺)千百年來,,寶積禪寺經(jīng)歷了三毀四建,。
浮梁縣寶積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普賢殿”,、“文殊殿”、“觀音殿”,、“地藏殿”,、“藥師佛殿”、“三賢堂”,、“藏經(jīng)樓”,、“寶積佛殿”,、“禪堂”,、“五觀堂”、“鐘鼓樓”,、“竹林精舍”等景點,。
交通路線:
【公交】
乘坐39路到達景德鎮(zhèn)學院,步行約2.1公里到達終點,。
乘坐36路到達景德鎮(zhèn)學院,,步行約2.1公里到達終點。
乘坐16路到達景德鎮(zhèn)學院,,步行約2.1公里到達終點,。
據(jù)傳說:在元朝末年(約1364~1365年),浮梁縣尹率元兵圍困寶積寺,,認為寶積寺是抗元造反義士的根據(jù)地采取屠僧毀寺手段進行鎮(zhèn)壓,。據(jù)記載,明朝政權(quán)鞏固后,,朱元璋在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下旨重修寶積寺,。在明末清初,清兵懷疑寶積寺隱藏了反清復明的志士,,亦采取屠僧毀寺手段進行了一次大的破壞,。直到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清廷為了緩和民族矛盾同意由知縣婁維高請當時的旸府寺住持普靜長老出面半官方半民間化緣再修,,后來寶積寺又毀于清末民國初之動亂,。寶積寺三次損毀都伴隨了朝代的更迭,嗚呼,,寺與國同其命運矣,。一百年后之公元2012太平盛世。有居士張少華者,,受佛之點化,,決心依其弘一文化和廣大信眾之力,發(fā)愿在原址重建寶積禪寺。經(jīng)政府批準,,擔負重建寶積寺的重任,,舉眾人之力重建起神圣莊嚴的寶積禪寺。經(jīng)過幾年建設,,投資近億元,,精心建設如理如法的佛教場所。